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赵煦穿越成燕王 > 第三百四十三章 故人

第三百四十三章 故人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爹,娘,你们吃呀。”


昏黄的烛光中,黄洋一家围着断了一条腿的桌子坐着。


将缺腿的一角抵在自己大腿上,他望着迟迟不动筷子的爹娘。


天色黑下来,乡民们各自去家。


他在地里浇水的大哥也回来了。


于是他将从燕城买的一直烧鸡拿了出来摆在桌子上。


黄洋的父亲黄永畅打量着黄橙橙的烧鸡,接着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小儿子,眼中俱都是欣慰。


只是黄洋买了这么东西,他有些心疼,“你这是拿命搏回来的银子,也省着点用,又是衣服,又是胭脂的,这还有了烧鸡,这玩意以前可只有豪族吃得起,咱们这样的人家吃它干嘛。”


“又不是我一个人买,这回去探亲的士兵个个都是大包小包的。”黄洋摸了摸妹妹们的头。


三个丫头的口水已经忍不住流下来了。


他那和父亲一样沉默寡言大哥也是喉结滚动。


把烧鸡拿过来撕掉一条鸡腿递给自己的父亲,他道:“这次是殿下犒赏了我们,军营里所有人都差不多拿了三十两银子。”


黄洋父亲和母亲对视一样,一阵唏嘘。


黄洋母亲神色激动:“燕王殿下真是个好人啊,不但对燕州的百姓们好,对麾下的士兵也好,你以后在军中可要好好干,不能辜负了燕王。”


“娘,不必您说,孩儿在战场定会拼命的,只要燕王在,咱们会过上更好的日子。”黄洋说道:“打晋州的时候,燕王殿下和我们这些士兵吃一样的炒面,一样露天而宿,这样的好殿下,定是不能辜负的,不只是我,军中的士兵都这么说。”


黄洋父母俱都点了点头,黄永畅接过黄洋手中的鸡腿,说道:“好,我们吃。”


说罢,大口啃了起来。


黄洋又继续撕烧鸡给自己的母亲,哥哥和妹妹。


啃着鸡翅,黄洋的目光在家人身上转了一圈。


父亲母亲,妹妹和哥哥都穿上了新的衣服。


今后,他们终于能够大大方方出门了。


想到这,他心中无比的得意。


“爹,给家里的二十两银子盖了草房后,再给大哥讨个媳妇,大哥年龄也不小了,以前咱家家穷,没人给大哥说亲,今后咱们家也能算上个殷实人家了。”黄洋笑道。


黄洋的大哥黄琦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他已经二十了,在村里的确算是大龄了。


只是因他家贫,没有媒人愿意给他说媒。


抬起头来,他摆了摆手,“这银子还是爹和娘给你收着,留着自己娶媳妇,咱家麦子马上就要收了,交了赋税也能留下十石,即便五石留着吃,剩下的也能卖个五两银子,收买麦子再种下稻子,年底又能赚个五两,这日子也就起来了。”


说道这个,黄永畅不禁眉飞色舞,“燕王殿下收的赋税低,马上燕州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黄洋倒是忘了这茬,听大哥和父亲这么一说,他忽然感到一阵踏实和幸福。


这样有盼头的日子,以前他们是想都不敢想。


而现在,这些却在燕州悄悄的发生。


他相信,只要燕州再安稳几年,燕州的百姓将比其他州都富裕。


一念及此,他望向一边吃着烧鸡,一边欢快聊天的家人,心中升起一股坚定的意志。


如燕王所说,燕州现在虽然安稳了。


但是威胁还未远去,为了燕州的疆土,为了燕州土地生活的百姓,为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


他们这些王府士兵唯有赴汤蹈火,不怕牺牲,才能让美好的生活继续维持下去,且不断变得更加美好。


咀嚼着手里的鸡翅,黄洋眼神中散发出异常的光芒。


此时,与黄洋家相隔不到百米的一间茅屋里,里正何礼瞪着儿子。


“吃,吃,吃,就知道吃,你爹我好歹也是里正,你也不给我挣点面子,你看黄洋,这次回来多风光,有他这个当兵的儿子,估计明年这里正就要落在黄永畅头上了。‘’


何仓给了自己父亲一个白眼,“这能怨我?当时我和黄洋要一起报名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被蛇咬了口,躺在床上半个月,要不是为了照顾你,我这次就能和黄洋一样风光。”


何礼跺了跺脚,他这是恨自己当时被蛇咬了,只能把无名火发在儿子身上了。


吃了口咸菜,何仓道:“不过你不要担心,我去找黄洋的时候,他跟我说了,皇上下了圣旨,殿下又能扩军了,这次还有机会。”


“真的?”何礼大喜。


何仓点点头,“这还能有假,据说这次还有水师,我水性好,打算去水师。”


何礼满意了。


他身为里正,总要什么都给乡民做表率,这是他去府衙时候,统属他的上官教诲的。


豪族横行燕州的时候,小圩村也是豪族指派族中子弟管辖的。


这些子弟横行乡间,催逼赋税,残害百姓。


但燕王掌管燕郡后,里正则由乡民在府衙官员的监督下又乡民选出。


他由于在村里人缘不错,又正直便被推选为里正。


所以在参军这件事上,他自然不想自己的儿子落在人后。


商定此事,父子间突然融洽起来。


何礼不住给儿子夹菜,期盼着儿子去当兵的那一天。


于此同时。


在燕郡星罗棋布的乡间,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


原来受人轻视的士兵现在俨然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激发了更多青壮加入王府亲军的热情。


只是有欢乐,同时也有泪水。


此时燕城内一间民坊中的四合院里正传出低低的哭泣声。


秦山提着灯笼,立在院子中央,眼眶微红。


“伯父,节哀顺变,这是王府发的抚恤金,一共三百六十两银子,还有这次的犒赏三十八两银子。”秦山说道。


王府亲军的抚恤标准是十年军饷。


他出身禁军,很清楚士兵战死后基本上曝尸荒野,根本没有什么抚恤。


燕王给了这么多抚恤金,可谓十分慷慨了。


军中从士兵到将领无一不对燕王定下这个政策心怀感激。


如此,他们即便战死沙场,也不必担心家中妻儿会饥寒冻馁了。


只是即便如此,阵亡的士兵依旧令人感到难过。


这个士兵在他的麾下,且又住在他家附近,他便亲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