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 85、秀才!

85、秀才!

作者:黑心师尊 返回目录

白贵早有腹稿,他一直勤练书法,所以写下去畅快淋漓,试卷上也没有半点墨渍,不用再进行修改誊写。


第一道政史论题就这么结束了。


至于接下来的几道史论题,还需要再沉吟片刻,歇息一小会。


答的快,是天才。


一篇接着一篇答,这就是妖孽了。


真要李白斗酒诗百篇,固然能成名,但于今后的发展不利。要是真有李白这本事还行,可……他只是做准备做的好罢了。


他停笔不写,而场中的考生仍然笔耕不辍。


形成了鲜明对比,鹤立鸡群。


公堂上的几个官员,也不禁动容,神色讶然。


“想不到省城文教如此兴盛,其他府远不及啊……”


几个官员趁机恭维尹知府。


府首出彩,也意味着尹知府任下的文教兴盛,这可是治功啊。


“他已经写好了?”方巡抚盯着白贵看了几眼,想不到这省城府首还是一个才思敏捷之辈,他当即唤来书吏,让他将白贵答好的试卷拿过来。


几位官员也想看,但只能由方巡抚先看。


“不错,不错!”


“此人对西史研究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小农和资本……,论述的好啊。”


方巡抚看一行字,就点一下头,如果光有文字,这文章也能是中上,可罗列出一些西史材料,以史料加以论证,这就是文章上佳了。


陈学政见此,让书吏将白贵叫来,上堂问话。


他其实是对白贵有所了解的,自家女儿最近和吴府走的很近,这也是他乐见其成的。顺带着,也了解了吴怀先身边的朋友,作为府首的白贵是最能入他眼的。


结交,不能仅仅看身份地位,也要看前途。


有这层关系在,他愿意给白贵一次机会。


否则,方巡抚没发话,叫白贵上来有些多余。但他是主持此次科考的学政,唤白贵上来问话情有可原,到时顺带让方巡抚问上几句,也就入了眼!


方巡抚放下试卷,转交给其他官员。


待看到堂下的站立施礼的白贵时,也不以为意,作为准秀才的读书人已经有资格上堂见官不拜了,按照法度,此时有些违例,但谁也不会这么不识趣。


“你写的经济史论不错,就读何处?”


方巡抚询问道。


学问是有出处的。参加科举的考生如果试卷不错,被考官提问,大多数也会问到师从何人,这不仅是询问,也会给教授知识的先生扬名。


要知道场中可都是一省之精华,一旦扬名,不仅可以推崇文教,也能传出去他考官厚遇贤士的名声。


白贵闻言,心中立刻就有了心思,回道:“启禀抚台,晚辈蒙师为滋水县徐家园徐先生,业师为白鹿书院朱先生,后就读于师范学堂时务斋……”


这是阐述他的师承谱系。


他可是知道方巡抚和朱先生的关系不错,曾经为白鹿书院提了匾额。


至于师范学堂现在采用西洋教法,并没有明显的师承,所以就可以避而不谈。


业师,授业恩师。


“是朱先生……”


方巡抚面露欣赏之色,徐秀才他不怎么知道,可朱先生是秦省大儒,四处讲学,和他关系不错,现在知道朱先生是白贵的业师,也就更加看重了。


这就是名师的作用!


他沉吟一会,作为巡抚一般不会过问省内的文教,但不意味着巡抚没有这个权力了,可以说,巡抚相当于一省的土皇帝,基本上什么都可以决断。


“赐徐秀才同廪生待遇,滋水县出公文褒赞,另拨学田三十亩,以滋文事,各种赏赐不等。赐白鹿书院学田两百亩,赏赐不等,赐师范学堂……”


方巡抚依次表彰这些学堂的功劳,给予奖赏。


“谢抚台厚遇!学生……”


白贵立刻低下头,表现得语气哽咽,说不出话来。


虽然看似方巡抚没有赏赐他任何东西,但是赏赐徐秀才、白鹿书院、师范学堂已经够了,给他的赏赐还会有,只不过不会是这么赤裸裸的金钱赏赐……


他心底也亮堂的跟个明镜似的。


有了方巡抚的点头,第一等的廪生基本是稳了,只不过是不是院试案首还不一定。


这看其他各府的考生,有没有能打动方巡抚的试卷。


如果没有……,那就稳了!


方巡抚满意的点了点头,赏赐书院,而没有赏赐他本人,这么感恩戴德,可见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学生。


后面的四道史论题。


白贵力求唯稳,不像之前那么张扬。


一次张扬,是你才思敏捷、少年心性,多次,那不好意思,你不够沉稳,考官也会皱眉头的。


你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阶级。


是的,踏入秀才这门槛,就已经和平民说拜拜了。


因此他答卷的速度在提坐堂号考试的考生中算得上是中游,不快不慢。


一日的时间,很快结束。


院试是糊名制。


不能主动提前交卷,和前两次县、府试不同,但是考官主动阅卷,方巡抚发话,大家也会给这个面子,不会有人暗通曲款,通到方巡抚这里。


科举对于一些人是大事,但对于方巡抚就是小事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又考了几道策问题,院试也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逾两日。


院试放榜,一时之间整个省城街巷一空。


在省城的千余考生,还有他们的家人们,无一不涌向贡院街巷。因为秀才功名,实在太过难得,一旦成为秀才,可以说就已经跨越了阶级。


都说穷秀才,但秀才和平民老百姓比起来,真不穷。


而且,秀才也是地位的象征。


院试和以往的考试不同,不发团案,而发长榜。榜名从高到低排列。


十几名大嗓门的衙役唱榜。


被簇拥在当中的陈学政不苟言笑,仪表堂堂,一副当官的模样。他看了看天时,点了点头,旁边的书吏揭开盖在榜单上的绸布。


立刻就有衙役唱道:“此次道试第一名,滋水县考生白贵,为一等廪生!”


刹那间,万人喧哗一片。


不过没有人质疑,当白贵成为省城府首的那一刻起,已经有无数人看好他是本次的院试案首,他不中才是稀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