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 101、大秦帝国

101、大秦帝国

作者:黑心师尊 返回目录

“出事了!”


“还是出事了!”


在学生部办事处的藤原部长看着眼前从玄关处不断鱼贯而入的留日生后,忍不住皱了皱眉宇,轻轻叹了口气,内心说道。


他第一天看到白贵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相与的人。唔……待人诚恳,处事有条有序,督促学生学习,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副部长,也不会和他争权。


但出于藤原氏流传的血脉和教导,他还是敏锐感觉到了异常。


今天,总算看到了。


藤原氏是他的本姓,他的家名·苗字是房前家,出自华族的五摄家。明治维新后,五摄家列为华族之首,获得公爵称号……


这也是他之所以能成为一高学生部部长的原因。


和他的出身有很大关系。


“你们来此,有什么事情要办?不要着急,学生部会考虑你们的,绝对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藤原部长想了想,还是先宽慰面前的这几位,稳下去,不能在他任上出事。


学生部部长这职位看似一般,但要知道这是东瀛最好的高中,能在此任正部长,今后为官,都是不可多得的履历。


在他任上,要是出了这一档子事,没处理好,也会让人看低几分。


“下战书!”


刘明达没有多说,对着藤原八太躬身行礼,然后向前,呈递了这一份战书帖,“美和兄说了,十日之后,他将挑战一高乃至东大所有的剑道馆、柔道馆,如果他胜,今后东瀛的剑道社和柔道社必须招收留日生,不能因为门户之别拒之门外……”


“十日?挑战所有的剑道社和柔道社?”


藤原部长以及身旁的十三名副部长忍不住惊呼一声,这口气实在太大了,大到让人惊讶,因为东大可是东瀛第一学府,在里面任教的武士可不是什么藉藉无名之辈。


哪怕是学生,也不乏实力高超之人。


“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导的武士,都可以!”


刘明达回道。


“美和兄真的武道实力这么厉害?”


东平三郎有些惊疑不定,他知道白贵习过武,但连带着教导武士一起挑战,未免就有些夸夸其谈了。


华夏传给东瀛的一些书法、画法、茶艺的技艺,到了东瀛,附加自己的内容,就会另外称呼为书道、画道、茶道。


武术,就被称呼为武道。


例如后世的一些煮饭仙人、寿司之神,实际和泥人张、刷子李的称呼差不多。


“不知,但美和兄说了,他师祖为燕南三侠之一,姓黄讳林标。”


“为燕京绿营总教习!”


刘明达淡淡回上这么几句话。


这就是习武之人的门户,通报门户!


不是谁都有资格下战书挑战剑道社、柔道社的,不然谁一时兴起,这些剑道社和柔道社的人还不被忙死?!


但是拜在燕南三侠门下的白贵,有这个资格吗,肯定是有的!


“好的,这件事我会通报给剑道社、柔道社的学长。”


藤原部长起身,脸色郑重了几分。


他接过刘明达递过来的战书帖,认真回礼,鞠躬。


这件事,于此,已经不涉及私人恩怨了,而是涉及到了两国武道之争!


白贵的言下之意很明白,你们既然考虑门户之别,那我就用武道将你们的剑道社、柔道社打败,到时候不信你们还有脸将留学生拒之门外!


下战书帖之后,一高将此事传的沸沸扬扬,但也仅仅止于一高和部分东大的学生。


毕竟……这件事究竟会闹到什么地步,还看十日后的踢馆比武!


究竟是不是一场笑话!


……


次日,一早。


这天是土曜日,即是礼拜六。


不仅是东瀛,华夏也曾用七曜来计日。比如在《易经》中就出现:“九星悬朗,七曜周旋”。《尚书·舜典》也说:“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七政也是和七曜有关。


白贵出了一高,坐上马车,前往东京都的文京区。


半个时辰后,文京区,白山町。


“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


白贵刚进入民进报的报社,就碰到接待他的人。所以他入乡随俗,对眼前胸前铭牌上写着“中岛信夫”的中年男人一板一眼的端正行礼。


铭牌上有两行字,底下一行是姓名,上面一行是职位,写的是“校对编辑”。


“是白主编吗?”


中岛信夫也客客气气回了礼数。


“是的,是刘先生让我前来的,七天前,我就写了信件,你们也回了信。”


白贵随口回道。


他在来东瀛一高后,就给民进报报社回了信。


说话间,他也趁机打量眼前报社的景象,收拾的挺整洁。


整洁?


他眉宇忍不住微微皱起,这时候报社大多采用的是铅活字排版、平台式凸印机印报,所以一家销量不错的报社,是不会多么干净的,至少不会这么干净的离谱,身上沾染墨迹是常有的事。


这时,他信了刘学裕的话,这真的是一家刚刚创办的报社。


报纸销量,估计很惨淡。


“这是您的办公室。”


中岛信夫将白贵引到一个偏僻的小间。


报社的总体结构是东瀛传统的和氏住宅,办公室使用纸隔扇隔着客厅,大约有二十平左右,墙边靠着木柜,应该是有被褥的,地板是榻榻米,矮长桌,上面堆积着一些往年报纸。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


“这是白主编您这个月的薪酬,总共三十五日円。”


中岛信夫说道,眼里闪过一丝羡慕。


还没工作,就领了这么高的薪酬,看这人的年龄,也只不过十七八岁。他一个月的薪酬,也才十五日円。


“多谢……”


白贵微微一怔,想不到他还没工作,就领了薪酬。不过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估计是自家长辈对他的照顾。


他也没有推拒,收了下来。


中岛信夫又说了一些报社的事情,和主编的职责,就鞠躬告退离开,合上了纸隔扇。


将信封中的日円取出,白贵塞到西装的内衬袋里,然后打开自己从一高携带来的大号硬皮黑漆书包,从里面取出早就写好的稿件。


他是不太会经营报社的,给了主编的职责也不会弄。


但前人也有成功经验,比如明报。


写小说,是出名的最快方法。他在来东瀛之前,就已经有所筹备了。


只见在稿件最左侧的竖格上,写着《大秦帝国》四个大字。


抄大国崛起这类著作也不是不可,但凡事得有源头,知识更是亦然。他才到东洋不久,怎么可能对各国有所见识?


但今日之国不行,可旧日之国却可。


明人冯梦龙早就对东周列国写过小说,文言文,名叫《东周列国志》。


而他本经是治春秋,又是秦省人,写一本《大秦帝国》不过分吧?


…………


…………


(注:第一篇白话文长篇小说是施耐庵的水浒传,白话文运动只是提倡以白话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