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 295、还有下降空间吗?(求全订)

295、还有下降空间吗?(求全订)

作者:黑心师尊 返回目录

,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等刘晋元背完颜氏家训后。


张九龄和白贵心中都稍稍有些吃惊。


颜氏家训足足三万余字,字数可是一点不少,能背完颜氏家训,可见刘晋元的天资聪慧。


张九龄既然有心教刘晋元,自不会多加夸奖,只是勉励了一句后,又提问了几个儒经之中的小问题,解释字句。


刘晋元一一从容答解。


只不过随着越问越难,就开始有些答不上来。


“令子天赋异禀,少有聪慧。”


“再教习一二年,参加童子科和明经科……或有斩获。”


张九龄斟酌用词,说道。


他不敢说刘晋元一定能中功名,只能模棱两可这般说道。如果说一定能中,到时候没中就是责怪他了。但他模糊用词,中了之后照样会感谢他这个老师,没中亦不会对他多家怪罪。


“唐刘宴,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三字经》


在古代,童子科很盛行,从上到下都极为喜欢神童。在唐代科举中,更是将童子科设为了常科。常科和制科的区别是,常科是一定时间就会考一次的科举,而制科是皇帝什么时候,想选拔人才,就开制科,制科可是几十年开一次,都不一定。


初唐四杰的杨炯就在显庆六年中了童子科,授予了校书郎。


“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新唐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童子科中能背出十篇文章的,就授予官职,能背出七篇的,授予出身。


“子寿说的不错。”


“晋元天资聪慧,神通科是不难得的,不过我想让他在家继续苦读,打磨性子,等到时间,再去考进士科,更好一些……”


一声紫袍的刘幽求大步迈入客厅,笑道。


“见过刘相。”


“见过刘相。”


白贵和张九龄两人起身见礼。


等刘幽求回到了刘府,果然气氛刹那间就压抑了不少。


没先前的轻松适宜。


“刘相说的不错,考童子科过早授予官职,确实不是个好去处。”


“能考进士科,就尽量考进士科……”


张九龄回道。


能考中进士科的大佬,不见得比童子科的神童在少年时差的太多。只不过两者各有好处,考童子科相比进士科无疑会简单一些,等到长大一些,考进士科会更艰难。但同样的,童子科中者多是十岁以下的少年,有时不会授官,即使授官,童子科出身的人早点进入官场也没什么太多的好处。


只能看两者如何选择。


刘府显然打算刘晋元走更稳妥的一些道路。


童子科考中了,不见得比进士科的进士发展更好。


童子早点为官,不见得是件好事。


“子寿,美和,这是应聘的师礼,你们收下,待会我会派你送到你们的府邸。”


“至于教导晋元……”


“既然你们是两个人一同应聘,那么每个月抽出三日教导即可。晋元他另有西席先生,你们两个过来,只是给予他点拨而已……”


刘幽求沉吟了一会,说道。


“此事下官明白。”


白贵和刘晋元分别回道。


白贵本来打算不接下这个差事,不过听到刘幽求说一个月来三次,那么这就只是顺便的事情罢了,答应下来也不会太费什么功夫,反正指导刘晋元又不可能一天指导太长时间,真正换算下来,就是一个月只指导不到半天时间。


不过也不要小看这一月三次指点。


能成为状元和探花的人,在科举考试中,必有高见。这点东西,价值万金,一般人想买也买不到。


至于刘幽求自己,白贵还是知道一点的,刘幽求是武周时期通过制科考试中的律科,被命令为县尉,一步步爬上来的。


刘幽求不是进士科出身。


虽然唐代没有明代没入翰林不能入阁的潜规则,但进士科白衣卿相这个称呼,不是白叫的,进士科出身的人,就是比其他科出身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


刘幽求再让刘晋元给白贵和张九龄执拜师大礼。


拜师礼送的物品很多,都挺贵重。


大致价值三四百贯钱左右。


在刘府,两人即兴教导了刘晋元一些知识。


等天色稍晚的时候。


从刘府出来。


白贵和张九龄再互相道别,骑马离开。


到了金仙观。


女官请白贵到后庭去面见金仙公主。


“白道兄……”


“此次我和你在晓鼓未敲之前出了胜业坊,算是犯夜之罪。有御使弹劾到了父皇那里去……”


“说我和你……”


金仙公主抿了抿朱唇,有些不好意思,“说我和你孤男寡女,共乘一座凤辇,有伤风化,败坏皇室名声,父皇呵斥了我,然后……”


白贵闻言,不禁挑了挑眉。


败坏皇室名声?


李唐皇室名声和公主的声誉,这……还有下降空间吗?!


从高阳公主让房遗爱这个驸马都尉在门外守着,自己和唐玄奘的弟子辩机和尚投情的时候,李唐皇室公主的名声早就被踏在脚底下不知多少次。


现在太平公主的侽宠,早就不计其数,在武周时候,偶尔还给武则天送几个……。


“圣人怎么说?”


白贵叹了一口气。


现在唐睿宗李旦没有派兵捉拿他,看来这件事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如果是其他朝代,他可不敢和公主共乘一座凤辇,但谁料明明在唐代司空见惯的事情,偏要找他的麻烦。


这件事处在灰色地段。


可找他的麻烦,可不找他的麻烦。


完全在唐睿宗的一念之间。


不过按照白贵的猜测,这只是唐睿宗李旦暗中想以此为借口,胁迫他“自愿”娶金仙公主为妻,做驸马都尉的打算罢了。


他虽然说有妻,可在这个世界,还真的是没有婚约,下邽白氏他父母早丧,是他哥哥白皇照顾他,当官后,一直游宦在外,没给他定下亲事。


以他双料状元的身份,又面如冠玉,可以说整个长安的权贵都虎视眈眈,想要招他为婿。只不过大家都看到皇帝有意招他为驸马都尉,这才按捺下心思,不敢和皇帝抢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