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 311、回长安,封爵(求全订)

311、回长安,封爵(求全订)

作者:黑心师尊 返回目录

到了晚间。


他依照龟山策修行。


打开轩窗。


观望穹顶,摘星采气。


道行日益精进。


“钟离权说:胎内婴儿就,勤加温养功。时时照丹房,刻刻守黄中。”


“重阳祖师也说:圣胎已凝,养以文火,安神定息,任其自然。”


“所以到了长养圣胎这一境界,切记不敢心急……”


白贵心中默念,审视己身,他的龙龟玄胎在这两年间,已经由指甲盖大小长到了拳头大小,龟背上的河图由模糊渐渐显露清晰。


“不知道此次灭南诏的功劳……,大唐给我加封,会助长我多少气运。”


“人间王朝的气运虽不能用来久持,史崇玄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但若是气运浓厚之辈,假借王朝气运,修持己身,好处极多。”


他暗想道。


史崇玄不是贵人,出身寒微,所以没有紫气,或者说紫气微薄,又没有练出一颗不朽金丹,定住自己的气运,所以在太平公主失势后,才会遭厄。


但白贵不同,已是真仙道种,王朝加持的气运相当于天降甘霖,滋润他这颗道种,即使没有甘霖,照样能扎根黄庭,结出一颗十月玄胎。


一个是依持,一个只是助力。


“我需早点返回长安,谋划定夺封赏之事。”


他目光幽幽,道袍无风自扬。


……


逾二月,南诏四方叛乱平息,剑南道和南诏境内得到短暂安宁。


白贵得以闲暇,回京述职。


他提早出发两日,此次无需对剑南道各州进行吏治考核,也不用带百人以上的使团,所以简装出发,直接走蜀道的金牛道,前往长安。


金牛道之所以叫金牛道,则是与秦国灭蜀国有关,石牛粪金,欺骗蜀王开拓蜀道,秦军大军灭蜀。


七日后,到了长安。


他先去了金仙观。


云雨骤歇。


“圣人召我回到长安,是要对我进行封赏。我出京镇外,作为剑南道按察使,又得了一个白青天的名声……”


“这个名号,可是得罪了不少人,世家大族,根系深厚,定会有人向圣人进谗言。”


“自古以来,如我这般年轻的封疆大吏,又立下了军功,实在遭人忌惮。”


白贵皱眉,轻叹道。


他此刻立于窗旁,俊逸出尘,活脱脱像一个流落凡尘的谪仙人。


不为世俗功名所累!


“白道兄,那该怎么办?”


金仙公主插上玉叶冠,走到白贵身边,轻挽其手,眸光柔柔,暗含情意。


“我欲辞官和你一起潜心修道,从此不问世事……”


“平定南诏国,已经证明了我的才学,也不负我这身文武艺。”


白贵望向庭间撒下的清冷月光,沉吟了一会,回道。


“不可!”


“白道兄你有当大唐宰辅,抚平天下的志向,怎么能归隐山林,自甘……自甘……”


金仙公主俏脸微红,自甘堕落后的堕落两个字,怎么也吐露不出来。


毕竟白贵是要和她一同归隐山林,潜心修道。


她思虑了一会,有了定计,“皇兄遭到奸人蒙蔽,弃道兄不用乃是乱国之举,金仙这就入宫,奏禀皇兄,我是他的亲妹妹,不信他的心还能偏到外人那里去。”


她眸子露出一丝坚定。


吩咐观中女道掌灯,然后坐在梳妆台前,开始化妆描眉,施上粉黛。


“此时天色尚晚。”


“你前去容易触怒圣人,何况为了我……,你和圣人闹僵,误了你们兄妹之间的情谊,就是我的不对。”


白贵走了过来,握住金仙公主柔荑,俯身在她耳旁劝道。


“我这是为了大唐社稷,不让皇兄为奸邪蒙蔽,这是我作为大唐长公主的职责!”


金仙公主言辞坚定道。


“既然……”


“既然你执意如此,我也不便再劝,只是切记不要因为我,和圣人发生争执。”


白贵松开落入他怀中的金仙公主,叮嘱道。


虽说让金仙公主进皇宫说情看似有些不合时宜,反而可能会遭到唐玄宗李隆基忌惮、恼怒等等,是一种多此一举的举动。


但实际上,难道历史上这么多被枕边风吹的皇帝、耳根子软的皇帝,真的是这般庸碌吗?!


不见得!


知易行难!


有多少人会为了朝堂上的外人,选择生疏自己的亲人?


天子无家事!


这句话朝廷官员可以用来干涉皇帝私事,反过来说,皇帝亲人亦可以通过此理干涉朝政。


另外,白贵可不仅是依靠金仙公主的软饭,他白青天的名号得罪了一些朝臣,虽不算是孤臣,但有这方面的倾向,既然是孤臣,那么难免朝皇帝投靠……。


而金仙公主这等人物,所依赖的就是皇权。


“仅有金仙公主一人……,是不是不太保险?”


等金仙公主乘坐凤辇,带着仆从出发后,白贵有些迟疑的看了一眼隔壁的玉真观。


“算了,一个公主说情,李隆基还能忍,要是两个公主一同说情……”


“是个人,都忍不了。”


白贵摇了摇头,连忙将这个念头打消道。


金仙公主去皇宫没多久,大约不到半个时辰,就心满意足的回来了。


事情已经办好。


次日,临近早朝。


“想不到白道兄年纪轻轻就成了三品的封疆大吏,虽然说按察使不常设,但能得此官职,并且做出一番成绩的人,实属罕见。”


金仙公主替白贵穿好朝服,箍紧玉带,并将金鱼袋系在玉带上。


她一边动作,一边赞道。


美眸中尽是倾慕之色。


世人谁不爱美郎君,而且又是允文允武的美郎君。


大唐宰相最高也只是三品。为门下省、内史省、尚书省的长官。在政事堂中参见政事的,即使不是各高官官,但有了平章事、参知政事头衔的,也为宰相。


各道按察使相当于钦差,不常设,所以让白贵捡了个便宜,成了封疆大吏,三品上官。他真正的本职是益州刺史,正四品官。


出了胜业坊,坐上凤辇。


白贵拾阶而上。


刚走到含元殿殿前,就有高力士手捧圣旨,准备宣旨。


“敕曰:剑南道按察使兼益州刺史白贵,讨灭南诏,实乃股肱之任臣,又因其年少,立此不世之功,故赏爵林邑侯,加封三千户,实封三百户。


汝学贯经史,才通世务,陈善有据,赓歌佐社稷之光。兹以考绩,特授尔靖南都护府都护一职。


锡之敕命于戏,体国经野成荡平之,上理移风易俗,懋修和之实功,克忠报国守信全身。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用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嘉乃丕绩,以洽朕意。钦此!”


宣旨声罢。


高力士合上圣旨,含笑道:“还请林邑侯接旨。”


诏、敕、制这是三种圣旨形式。敕,是加官进爵时所用的圣旨形式,敕,本身有告诫的意味。


“臣……”


“臣接旨。”


白贵怔了一下,接过圣旨。他从这一篇敕文中听到了两个关键信息点,就是敕封他的爵位为林邑侯,给他的新任官职为靖南都护府。


公侯伯子男,这个林邑侯比不上国公,只是县侯,食邑千户,爵从三品。


林邑,在交州。


而靖南都护府,现在还没有,按照他的估计,应该是将南诏极其剑南道的一部分化为靖南都护府,于安南都护府一同守卫大唐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