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网游之全民领主 > 第一百七十二章 雪夜袭凌城

第一百七十二章 雪夜袭凌城

作者:大汉护卫 返回目录

“对面就是吴三桂的大军,不得不说,吴三桂排兵布阵颇得要领。”


周亚夫跟着楚天来到沂河边,观察吴三桂大军的虚实。


作为军师的房玄龄也在观察对岸:“吴三桂的兵马有三万原本是昌豨麾下的泰山贼,如果以臧霸、孙观的名义对他们进行招揽,即使他们不投降,军心也会因此动摇。”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可架设浮桥渡河攻击,令臧霸、孙观为先锋。若是遇到对面的泰山贼,则可让他们对其进行劝降。”


楚天很快明白房玄龄的意思。


两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楚天与房玄龄逐渐默契。


“不过还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楚天不着急进攻吴三桂,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强制泰山贼在一夜之间铺设浮桥渡河。


泰山贼与黄巾军差不多,都是不需要支付俸禄的炮灰,苦活也由他们来承担,真正的精锐部队,只有在关键时刻才会派上用场。


此时伊礼正在和薛仁贵单挑,被薛仁贵轻易击败,按倒在雪地里。


“好大的力气,是我败了。”


伊礼不得不承认薛仁贵的武力远在他之上。


楚天见尹礼主动找薛仁贵单挑,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


泰山贼里除了臧霸、孙观二人的属性能看以外,其他人都是黄金级的武将,与张闿、糜芳属于同一水平。


他们还没有臣服楚天,想要让他们放弃兵权,还要展现绝对的武力——击破吴三桂。


吴三桂有些焦躁不安,楚天集结五万人,在气势上压倒了他的三万余人。


但楚天始终没有渡河进攻,反而令吴三桂无法判断楚天的意图。


“你们几人前去北海国请青州黄巾军快速南下,如果琅琊国被统一,则大事去矣!”


“你等前去莒城,找琅琊国相萧建求援,现在唇亡齿寒,他不能不救!”


吴三桂派出了两支亲兵,分别求援。


莒县的诸侯萧建手中有两万职业士兵,收到吴三桂的求援信,询问异人门客的意见。


异人门客听说夏城的楚天打过来,一时间鸦雀无声。


他们从来没有与楚天有过交锋,但知道楚天攻陷琅琊城、于阳都县会战击败联军之事,大为畏惧。


“国相大人,我们不如静观其变。”


“夏城楚子谋提虎狼之师,不可与之交锋。”


“夏城大将李广、花木兰,万人敌也,纵使我方有十万雄兵,不是对手。”


异人门客,也就是投靠萧建的玩家七嘴八舌,多半是鼓吹楚天势不可挡,劝萧建不要出兵援助吴三桂,避免引火烧身。


萧建对楚天的了解不多,但楚天在玩家群体之中大名鼎鼎,两次史诗战役的第一名,再加上最近占领两个县,大败反楚天同盟,令人畏惧。


大多数玩家如非立场不同,不会与一个风头正甚的领主为敌。


萧建听了一群异人门客吹捧楚天,大为不悦:“你们可以退下去了。”


考虑到楚天对莒县的威胁,萧建还是决定出兵万余相助吴三桂防守莒县。


莒城的兵马调动,异人门客发现萧建一意孤行,不免失望。


有些诸侯可以听进异人的建议,但是有些诸侯不会。要是所有诸侯都可以听劝,那么也没有昏君之说。


“萧建麾下没有名将,怎么可能击败楚子谋。”


“这下我们完了,老子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混到门客的位置,每天白吃白住。现在萧建自寻死路,以后不知道又该投奔谁。”


“不如去投靠夏城的楚子谋好了,他有两县之地,势力比萧建还要强盛。作为东汉区第一领主,已经是一个小诸侯。”


“他的麾下人才济济,又不招收食客,我们想要在他那里混一口饭吃不容易啊。”


“却也未必,只要我们有功劳……”


一众异人门客已经在为自己谋求后路。他们本来就不指望在三国没有名气、历史上被臧霸打败的萧建可以逐鹿中原。投靠他只是想要混口饭吃,以及将来作为升迁的跳板。


萧建率领万余莒县士兵前去支援吴三桂,几十面旗帜招展。


“这个蠢货。”


齐小白听说萧建带着士兵增援吴三桂,不由嘀咕。


楚天临时在营帐中处理内政,不急不缓地与吴三桂对峙。


最近琅琊国内涌入大量的流民,包括玩家,他们绝大多数来自于北海国。


北海黄巾军太多,民不聊生,平民要么选择加入黄巾军,要么选择逃亡。


对毗邻北海国的琅琊国而言,这是一个吸纳青州人口的好机会。


按照管理户籍的房玄龄汇报,楚天治下的领土最近有大约2万流民来自于北海国,楚天将他们全部安置在夏城城外,慢慢消化。


夏城的人口原本有五万,后来迁移了琅琊城的十万人充实夏城,再加上两万北海国流民,一共有十七万人,成为楚天领土内的第二大城。


李悝组织流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开凿排水渠和下水道。


城池规划比较繁琐,夏城的规模已经扩大到要开凿更加复杂的城市下水道的地步,否则很快就会瘟疫横行。


还好《领主》里有专门的明渠、暗渠等建筑图纸,兴修城市下水道的速度也很快。


不过这是要花钱的……


徐州世家资助给楚天的一笔横财很快就被楚天败光。


楚天更多的收入还是来自于战利品、田赋、市税、卖地、以及领主府的经济建筑。


“主公,下雪了。”


在军帐外担任护卫的薛仁贵按照楚天的命令,在下雪以后提醒楚天。


楚天披上披风,来到帐外,只见天色灰蒙,大雪纷飞。


“令泰山贼准备铺设浮桥,渡河攻击吴三桂。”


楚天知道决胜的时机即将到来,于是动员大军进行准备。


楚天的大军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木材和木板船。


河面的冰块不牢固,数万人马渡河一定会坍塌,因此只有借助浮桥才能过去。


泰山贼被楚天当做是炮灰,搭建浮桥这样的苦差事当然落在他们身上。


“寒冬腊月还要出来打仗,真是遭罪。”


泰山贼搬运木板和木船,叫苦不迭,手指被冻僵。


没有多少人愿意在寒冬行军打仗。


吴三桂布置在河边巡逻的斥候骑兵发现臣服于楚天的泰山贼开始搭设浮桥,顿时大惊失色,立即飞报吴三桂。


“派遣两千弓箭手前往岸边扎营,一旦对方搭设的浮桥靠近,万箭齐发。”


吴三桂自有方法对付对方的浮桥。


以对面泰山贼的士气,根本无法承受大量弓箭手射出的箭雨,很快就会因为士气跌落到谷底而崩溃。


两千弓箭手出营,在对面另外扎营,时刻紧盯架设浮桥的泰山贼。


“我们被对面的敌人发现了,浮桥还要修吗?”


泰山贼因为对面出现的弓箭手而一阵恐慌,询问他们的首领尹礼。


尹礼又请示目前泰山贼的最高人物楚天。


“继续修,修到对面的弓箭射程范围之内为止。”


“是。”


尹礼虽然不明白楚天为何突然致力于修桥,但楚天展示的武力让他不得不按照楚天的安排行事。


于是泰山贼继续冒着大雪在沂河上架桥。


“对面的人是傻子吗?寒冬腊月不回家抱老婆孩子,来到河边数日都没有进攻,直到现在才修桥,而且还被我们发现。”


吴三桂派来的弓箭手只当看笑话。


有弓箭手驻守,浮桥根本就修不成,这就是山河之险。


防守一方只要动用几百几千人,就可以挡住十万大军。


泰山贼同样明白这个道理,在楚天的威压下,还是不得不修桥。


当浮桥修了一大半,进入对面的弓箭手射程以后,一个泰山贼被射死,其余泰山贼一哄而散。


尹礼将此事上报给楚天,他也算是完成了楚天交代给他的任务。


楚天只是安排尹礼亲自带兵守住修了一大半的浮桥,让他按兵不动。


尹礼不明就里,还是允诺下来。


“花木兰那边已经开始奇袭了。”


楚天估算时间,他只给花木兰一天时间,要求其在大雪天强行军60公里,从楚天的势力范围进入莒县的势力范围,夜袭凌城。


一只黑色的战鹰在空中盘旋,锐利的眼神倒映着下方空旷的场景。


在它的眼中,有一座驻扎了数百士兵的村庄,村庄里还有用于传递军情的烽燧。


花木兰率领2100名轻骑兵从距离莒县凌城南部有60公里的村子出发,一路向凌城急行军,借助大雪的掩护奇袭凌城,吴三桂的据点!


骑兵一路冒雪行进30公里,甚至有战马和士兵途中冻死。


突袭是要付出代价的。


战鹰落在花木兰的手臂上。


花木兰抚摸其羽翼,从战鹰的叫声和举止,大概可以判断出在前方5公里有一支驻扎着守军的村庄。


吴三桂为人小心,在凌城附近的村庄驻扎了用于点燃烽火通风报信的守军。


一旦有人想要袭击凌城,凌城守军可立即做出反应,让偷袭者损失惨重。


“强行军!全歼前方村庄的守军!”


花木兰下令,一百个铁鹰斥候和两千个轻骑兵冒着风雪,加快行军速度。


在恶劣的环境强行军不是谁都能做到,与兵种和武将有关。


如果是一股泰山贼,别说在恶劣的环境下行军,即使正常走30公里,士气早就跌落,甚至会因此哗变。


但花木兰“巾帼英雄”的特性可以降低部队士气下降的速度。


这也是为何有些士兵愿意为主将死战。


距离凌城南边25公里的村庄,此时守军还没有发现花木兰的骑兵靠近。


这座村庄设立了木栅,部署有几百个泰山贼,他们原本是昌豨的部下,后来投靠吴三桂。


吴三桂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将三万泰山贼转职为职业士兵。


两个巡逻的泰山贼被流矢射中,倒在雪地中。


花木兰背着箭囊,手握角弓,带着下马的骑兵袭击这座村庄。


在她的指挥下,下马骑兵散开,封锁村庄的所有出口。


驻守在村庄的泰山贼似乎发现不对劲之处,周围太安静了。


几个泰山贼打开木门,出来探查。


一支利箭射穿其中一个山贼的咽喉!


“有敌人!”


山贼立即大叫起来,但迎面而来的是密集的箭雨!


一个山贼的手腕被利箭射穿,箭矢的力道过大,甚至将他的手腕钉在木栅栏上!


“杀!”


下马骑兵拔出明晃晃的唐刀,一拥而上,夺取村门!


村庄里的泰山贼想不到大雪天敌人会进行突袭,仓促应战,被花木兰和她率领的骑兵击溃,溃不成军。


山贼想要点燃烽火,被乱刀砍杀。


花木兰手中握着一把唐刀,连杀四个泰山贼,其中一刀甚至将对方连人带甲砍翻。


“将军,俘虏的泰山贼该当如何处置?”


“全部杀了。”


花木兰将村庄里的泰山贼全部斩杀,避免奇袭走漏风声。


万一有泰山贼通风报信,这次奇袭就失去了意义,会导致战争长期僵持不下,死伤更多人。


花木兰的骑兵在这座村庄获得补给,稍作休整。


她的手中有一卷地图,这是莒县的徐盛提供的重要物品。


根据村庄的位置,花木兰推测出她的军队距离凌城还有25公里。


此时天色已暗。


夜间强行军更加艰难,她和她的骑兵面临的是更加恶劣的天气。


夜间的温度还会持续下降,其寒冷不是添加衣物就可以抵御的,战马更加难以承受寒意。


“继续行军,一定要在破晓之前赶到凌城,然后攻陷之!”


花木兰最终还是决定完成奇袭。


“李广将军的骑兵怎么还没有跟上?”


花木兰安排李广殿后,作为奇袭失败时的援军。


她为了全歼这座村庄的敌人,耽搁一点时间,按照骑兵的行军速度进行推算,此时李广应该已经追上。


然而,花木兰在村庄又休整半个时辰,还是没有见到李广的踪影。


“李广将军不会迷路了吧……”


花木兰只有想到这种可能。


以李广有些莽撞的性格,不像是会临阵怯敌的人。


“算了,我们的兵力应该可以攻陷凌城。继续等下去,将会耽搁时间。”


李广迟迟没有出现,花木兰放弃与李广汇合,独自带着轻骑兵在夜间出发,冒着风雪与寒冷,向凌城快速进军。


而在后方,李广和花木兰猜测的一样,他真的迷路了。


途中一座村庄有两条岔路,由于大雪掩盖了前面骑兵的马蹄印,再加上李广的判断失误,于是与花木兰走了一条完全不同方向的路。


李广一直向前赶路,却无法追上花木兰的骑兵,不禁自言自语:“没想到花木兰的进军速度这么快,我连她的影子都看不到,真乃世间神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