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倭人选(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倭人选(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作者:一袖乾坤 返回目录

这么多年没有闹倭患了,这一下子倭患再起,着实有些让朱由榔摸不到头脑。


他仔细想了想,有两种可能。


一是这么些年来,倭寇断断续续还是来大明沿海袭扰劫掠的,只是规模不是太大。


再加上万历末期以来,北边的建州女真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历朝天子也都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应对建州女真上。


仔细想一想,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毕竟,凡事都有一个主次矛盾。


主要矛盾是肯定要比次要矛盾重要的。


当所有人把注意力放在北面的建州女真身上后,南边的倭寇就没人注意了。


所以现在天下太平之后,南边的倭患又显得起眼了起来。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些年来倭寇确实没来劫掠了。


但是因为仗着大明和清军交手的机会,他们想要浑水摸鱼来打秋风。


但是因为消息闭塞,他们来的晚了一些。


等到他们到的时候,明军已经击败清军一统中原。


别管是哪一种可能,总之倭寇现在真的来了,不仅来了,还是肆虐东南沿海。


作为大明天子,朱由榔理所当然的应该下旨剿灭倭寇,还东南沿海的百姓们一个安宁的日子。


若是连这点都做不到,他还怎么当的起圣天子这个名号。


所以朱由榔很快的冷静了下来,冷静之后就在思考如何剿灭倭寇。


首先就是人选的问题。


大明如今名将如云,可真正适合剿倭的其实没有多少。


倭寇水性很好,常年依海而居,派旱鸭子去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就得从擅长水战的将领里选。


这么看来其实人选就很固定了。


首先就是郑成功、郑经和他们的嫡系军队。


这也是如今大明实力最强的一批水师将领。


但是如今郑成功和他的心腹水师远渡重洋去往了马尼拉和更远的美洲大陆探索海上丝绸之路。


如今只剩下一个在京师礼部当官的郑经可堪一用。


虽说是虎父无犬子,郑经本人也确实亲身经历过几场大仗,但是剿灭倭寇这种规模的战斗能否把担子全部压在郑经的肩膀上朱由榔还真的是没有想好。


主要是万一失败了,不仅朱由榔的脸上不好看,郑经的脸上,郑成功的脸上都不好看。


而且这样一来朱由榔就等于是把郑经给捧杀了。


所以这个念头刚刚生出不久就被朱由榔给掐灭了。


如果郑经不行还有谁呢?


朱由榔第一个想到的是山东登州起义的于七。


于七这个人本来就是戚继光的外甥。


虽然隔了几辈,但是肯定还是有家学传承的。


这一点从于七训练的军队就可以看出。


于七一直是以戚家军当时的训练方法训练这只军队的。


事实证明这只军队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强大的,不仅可以打软仗,打起硬仗来丝毫也不含糊。


而且于七的战斗经验也十分的丰富,甚至当年去过东江镇和清军鏖战。


这样丰富的作战经验,朱由榔若是把他拔出来作为主将,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有的时候任命人也是一门学问,不能一拍脑袋就这么干了。


毕竟德不配位这种事情太可怕了,有无数双眼睛在那里盯着,朱由榔也不敢做的太莽撞。


至于于七的手下,也个个都是猛将。


朱由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二麻子。


王二麻子这个人吧其实很勇猛,颇有一点郝摇旗的味道。


用来做先锋是在合适不过了。


当然除了于七,朱由榔还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四明山的起义领袖何守义。


当初清军南下,举世皆降,南方唯独四明山的何守义和舟山的张煌言以及福建的郑成功仍然在坚持抗清。


四明山几次面临清军的围剿最终都挺了过来化险为夷,除了跟将士们勇猛卖命有关外,跟何守义领导能力出众也是有极大的关系的。


不然双方兵力如此悬殊,明军纵然占据了地利的优势,仅仅凭借万把个人也不会支撑那么久。


当然,后来何守义去往双屿岛和舟山,见到了张煌言和郑成功,从他们那里获得了枪炮支持,那是后话了。


仅仅从何守义的胆识和能力来说,他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朱由榔相信他,正如朱由榔相信于七一样。


这么看来,这人选还有竞争了。


这种时候朱由榔不会一言独断,而是会和臣子们商量。


而他选择商量的人,自然就是张煌言。


张煌言如今不仅仅兼任兵部尚书的职位,还是内阁首辅。


可以说只要有不能决断的事宜,朱由榔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位能臣。


今日之事更是如此。


张煌言在东南抗清多年,对于倭患肯定也有一定的认识,让他推举人选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朱由榔当即下旨宣召张煌言入宫面圣。


内阁距离皇宫后朝并不算远,张煌言又可以乘坐轿子入宫,速度更是很快。


约莫半柱香的工夫之后,张煌言便出现在了乾清宫的暖阁之中。


“臣张煌言拜见陛下。”


张煌言得了朱由榔的特选,面圣的时候不必行大礼跪拜,除了祭祖祭天那种大场合。


张煌言一开始也不适应,但后来也习惯了。


这是天子给他的荣宠,既然如此,他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既然拒绝不了,那就好好享受吧。


“给张阁老赐座。”


朱由榔淡淡吩咐道。


韩淼最是有眼力见,在天子身边伺候了这么多年,他早就对皇帝陛下的脾气秉性的了解的了如指掌。


很快一个锦墩就被摆到了张煌言的身后。


张煌言也不客气,撩起袍衫下摆径自坐定。


“敢问陛下,今日宣召老臣有何要事?”


“哈哈,张阁老,你这句老臣可是暮气的很。”


其实张煌言现在不过是四十多岁,不到五十自称老臣确实有点装老的嫌疑。


但是这些都是一些细节,无关痛痒。


“罢了,朕今日召见你入宫是为了东南的倭寇肆虐事宜。想必张阁老应该也有所耳闻了吧?”


果不其然,张煌言点了点头道:“这件事臣也确实听说了。便是陛下不宣召臣,臣也会要求面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