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有一个剑仙娘子 > 第四百六十五章酌酒之约,牵手之憾

第四百六十五章酌酒之约,牵手之憾

作者:阳小戎 返回目录

寒宫,某处宫殿广场的边缘处。


正有死寂的一幕,在上演。


数十人或站或摔在地上,皆是鸦雀无声,看着那双新鲜的玉手。


赵戎微微眯眼,瞧了会儿,觉得今早不应该吃太多馄炖。


都怪小芊儿,把她碗里的馄炖尽往他碗里赶。


“嗯,李贤王送来的这点心倒是有意思。”


赵戎轻笑一声,点点头,打破了场上的寂静。


他若无意思的走上前去,捡起盖子,将食盒盖上,然后递给了旁边一个胆子看起来还行的宫女一个眼神。


后者抖摆着腿,上前欲要结果食盒。


然而那个低头跪地呈盒的侍卫,却是摇头道:“王爷又说,陛下身为李氏皇族的男儿,是一定能自己接过去的。”


小皇帝身边,正寸步不离的两个弦月离女,其中一女皱眉,挡在小皇帝身前,轻斥道:“大胆奴才,怎么和陛下说话的……”


然而下一秒,小皇帝伸手扯了扯身前弦月离女的袖子,打断了她的话语。


只见此时,龙袍少年已经从地上站起。


面上的惊恐已经消失大半,眼下正是某种没有表情的呆麻。


他看着那只还热乎乎食盒,干涩的嘴唇尝试着张了几次,才道:“我……朕没事。”


赵戎,张会之,年轻侍卫,还有那两位被独孤氏牌来的弦月离女,此时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落在了小皇帝身上。


目不转睛的观察。


龙袍少年低头拍了拍袖子,再抬起头时,面无血色的白皙脸上,勉强带上了些笑容。


“替朕谢谢皇叔……朕一定好好读书。”


他挪步,盯着食盒,慢慢走上前去,终于来到那年轻侍卫跟前,亲自结果了食盒。


赵戎安静的瞧着。


似乎是被血腥味刺着了,小皇帝微微侧头,不去看那食盒。


年轻侍卫弓腰起身。


龙袍少年轻声道:“你叫什么名字?替皇叔辛苦跑一趟,朕要赏。”


年轻侍卫垂目,恭维谦虚了一番,随后报出了名字,平静收下了些宫女递来的银子后,离去了。


他走后,场上众人又安静了下来。


小皇帝端着食盒,不说话,慢步朝御书房方向走去。


张会之站了出来,吩咐着宫女太监们去将轿子取来。


他是小皇帝的老师,小皇帝对他也尊敬,于是眼下大伙也听张会之。


小皇帝登上了轿子,这一次他没再拒绝,说要用脚赶路了。


众人忙碌一番,准备返回御书房。


张会之转头,朝一直安静不语的年轻儒生拱拱手。


“赵先生要不要一起去御书房坐坐,今日陛下正好要学习诗文,赵先生诗词一绝,可以指点一下陛下。”


赵戎没怎么犹豫,就点头同意了。


也没管这是不是客套话。


他转头瞧了眼轿子上端坐的龙袍少年,食盒放在了腿上,被其的手半抱着,龙袍少年的表情有些失魂落魄。


赵戎轻轻点头,也是,少年不久前还朝思暮想的美人玉手,如今就在他腿上的盒子里。


安静放着。


这个李明义……赵戎垂目。


“陛下今日胆识过人,远超同龄人。”张会之忽轻声道。


此时,赵戎与张会之正和跟在轿子后面,走在返回御书房的路上。


似乎是对刚刚赵戎的表现颇为满意顺眼,张会之主动找赵戎说话。


赵戎轻轻点头。


这位张兄,是在夸刚刚后半段小皇帝的表现,最后还亲自去接过了食盒。


其实最开始的狼狈惊恐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遇见这事之后,能迅速冷静下来,吸取教训。


所以经此一事,小皇帝应该能够成长不少。


其实这,才是张会之和他所看重的……


赵戎轻念:“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张会之接道:“鸿鹄之毂,羽未丰却有四海之心”


两个书院儒生默契的笑了笑。


只见张会之刀劈斧砍似的脸庞上,笑容转瞬即逝,他语气笃定道:


“假以时日,陛下定能比肩先帝。”


赵戎眼皮抬了抬,瞧了他眼。


你这是真的想做帝师啊,扶龙而上?


不过说来也是,所有志在仕途,渴望计策安邦的儒生们,几乎没有不想做帝师的。


古往今来,不只是儒生,所有诸子百家的读书人,想要施展抱负,治世安邦,所走的途径无非两条:


一条至上而下。


一条至下而上。


不管是前世还是这一方世界,主流都是前者,甚至被视为唯一途径,读书人们前仆后继。


至于后面那条路,赵戎近来读书,纵观百家,还真没瞧见有走这条路的……


所谓‘至上而下’,很简单,无非是辅佐顶端统治者,或者本身成为统治者,至上而下的推广学说主张。


而在这世俗王朝,除了自己就是天降猛男,造反当皇帝外,还有比做帝师更容易‘至上而下’的吗?


此刻,赵戎心里点点头。


不过面上,他却只是轻“嗯”了一声。


不置可否。


张会之忽道:“赵兄,觉得陛下如何?”


赵戎点头,“陛下自然是极好的,是大离百姓之福,又有张兄等几位先生辅佐,如虎添翼,在下以后再来大离,定是日新月异。”


他笑了笑。


张会儿转头,瞧了眼他,没再问这话了。


年轻儒生目视前方轿子,眨了眨眼。


其实赵戎这话,简单直白点就是:老子没有留下来的心思,管你是试探,还是真的欢迎老子要给小皇帝招纳人才,反正老子才不留下来呢……


少时,路上的二人又闲聊了起来,这一回是赵戎先开口。


“张兄是哪里的人氏?”


“大离。”


“哦?林麓书院就在旁边,张兄怎么离乡万里,跑去了最南端的思齐书院……”赵戎顿了顿,笑着摇头,“并没有暗贬思齐书院的意思,在下有个好友也是思齐书院的,和张兄一样,是人中龙凤。”


张会之摇头,“为兄愚钝,哪里是什么人中龙凤,不瞒赵兄说,为兄当初并不是不想去林麓,反而寤寐思服,然而林麓却不要我,未能入门。”


他听了听,似乎是想起了年轻时候的事情,轻叹:


“赵兄莫担心,为兄并无怨气,没有什么心结恩怨,只是当时没有达到林麓书院的标准而已,还在门外空耗了两年,也没有被先生们看上。


“但是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确实是才疏学浅,又自命不凡,心气太高,然后倔气一来,便南下去思齐了……这时间确实过得快,一晃已经十二年了。”


消瘦御史嘘唏一声。


赵戎笑语,“张兄却是豁达,嗯,其实这叫好事多磨,后来张兄不也是被思齐书院收录,思齐书院名气并不坠林麓。”


他突然也想起了自己,说来,赵戎也是南人,并不是这北地人氏。


赵戎:“想必张兄在南下途中,是有了收获磨练,或是遇到了赏识的先生,然后顺利进入了思齐书院,不至于明珠蒙尘……这也不失为一桩佳话。”


张会之微怔,正略微仰首,注视着前方宫墙飞檐上方的白云。


“哦,倒也是,多谢赵兄夸奖。”


他嘴里轻声。


赵戎看了眼张会之,他好像有些走神。


一向很会聊天的赵戎便也停声,不去打扰。


只是他回过头去……


“赵兄。”


消瘦御史忽道。


“张兄,何事?”


“改日有空,寻个晴朗日子,一起酌酒如何?”


年轻儒生想了想,“嗯,当然可以,若是在下与张兄都正好有空,可以约一约,不过张兄也知道,在下最近都是很忙,得往后再看了。”


消瘦御史点头,“这是当然,晴日酌酒,却也不能误了封禅大事。”


年轻儒生一笑,打趣道:“张兄这是有故事要说啊。”


“倒是确实有些有趣事,赵兄想听的话,为兄道来便是,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美酒不可负啊……勿要…忘了美酒。”


“这是自然,但也不易贪杯……”


两个南北书院的儒生一路闲聊,不多时,抵达了御书房。


……


一间堆满书籍,装饰低奢的书房内。


小皇帝坐在铺着明黄绸缎的椅子上。


他手里的食盒已经不见,身上也换了身紫色常服,此时的面色已经恢复些血色。


赵戎与张会之也在椅子上坐着,他们是老师的身份,有赐坐,此时手旁也有杯宫女送上来的茶。


眼下的御书房内,就他们三人。


房外数十米内也无杂人。


其他人,包括那两位弦月离女都被小皇帝以安静读书为由赶走了。


此时,小皇帝露出些歉意的笑容,朝屋内的赵戎与张会之道:“张先生,赵先生,刚刚让你们见笑了。”


赵戎摇头,打量了下他的平静表情,没有说话。


张会之确实放下,起身道:“何来见笑一说,陛下刚刚道表现,让微臣惊叹,假以时日……”


他严肃的夸奖了一番小皇帝,口呼‘圣上圣明’。


后者笑了笑,摇头谦虚。


赵戎在一旁悠哉喝茶。


随后,小皇帝读起书来,有不会的问题便询问赵戎与张会之二人。


一个钟头后,小皇帝笑着放下书来,说要去找母后,提前放学。


赵戎与张会之点头,告辞离去。


御书房外的游廊上。


张会之说是有事,脚步颇快,先走了。


赵戎落在了后面。


此时周围无人。


赵戎走着走着,突然停步,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他抿抿唇,突然转身,原路返回。


来到书房后,第一眼扫去。


无人。


赵戎安静片刻,耳朵微动,转头朝西窗走去。


只见。


繁花灿烂的西窗外,正有一个少年,卷缩在墙角,埋首呜咽……


……


————


PS:咳咳,好兄弟们,突然觉得好爱你们,mua~击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