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挟天下 > 第四十二章 守城

第四十二章 守城

作者:任鸟飞 返回目录

挟天下正文卷第四十二章守城…


无疑,收复了汴梁城后,韩擎的声望再创新高,城中军民也更加相信韩擎能带领他们赶走金人化险为夷了。


酉时。


张叔夜让人给韩擎送来准确消息:“金人即将攻城。”


张叔夜还说:“汴梁城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状似卧牛,在城防设施上,西北比较坚固,东南相对简陋,善利门处于牛首,宣化门处于牛项,而通津门处于善利门与宣化门之间,金人若攻城,必选择此三门作为重点进攻之地。”


对于张叔夜所说的这一套,韩擎还真不太懂。


不过韩擎这个人的优点之一就是不自负,因此他从不小看任何人。


所以,韩擎采纳了张叔夜的判断,将预备队重点布置在了善利门、通津门、宣化门。


折彦质虽然在守卫黄河一战中不战自溃,名声一落千丈,但他作战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见东南城防较弱,折彦质亲自上城,指挥御敌。


折彦质有他自己守城的一套,他上城墙了之后,便令人在城下堆积干草数百捆,发现金人攻城就点火报警,以此便可以防止金人偷袭,干草的浓烟还会干扰金人的攻击。


折彦质还接受了奋军参谋的建议,在东墙上安置了数十门没良心炮,并且布置了大量的狼筅兵。


攻城开始。


金军主攻东壁方向。


折彦质亲临一线指挥,又巧妙的运用上了没良心炮和狼筅,多次击退了金人的攻击,关键折彦质弄得干草浓烟滚滚呛得金军眼睛都睁不开,实在是没办法攻击。


见东壁防守坚固,进攻环境又差,难以攻破,金人于是又将南壁作为攻城重点。


改为主攻南面后,金人猛攻善利门、通津门和宣化门。


因为韩擎提前预警,说金人有可能会主攻善利门、通津门和宣化门。


姚仲友便以吴革来守卫通津门、以范琼守卫善利门、以折彦文守卫宣化门,他亲率领奋十二军居中接应。


通津门有南北两个拐子城。


姚友仲在两个拐子城上另造了两个圆门。


具体就是,姚友仲先令匠人在距马面三十步左右的地方砌一道砖石墙,然后在墙中间开一小圆门,用干戈板做闸门,如同城门一样,四周再垒置女儿墙。


对敌之时,宋军皆从圆门出入,万一金兵多了,就放下干戈板,则又是一个拐子城。


这样一来,宋军将士即可以有效的打击敌人,又可以充分保护他们自己。


另外,宣化门城楼上的筑面太过广阔,活动空间太过旁大,因此,一旦金人爬上了城墙,便很快就会聚积起来,很不利于宋军防守,姚友仲于是在城墙上增设虚棚、女儿墙,又在女儿墙旁边设置了两个小门,如同城门一样,万一敌人上城,因为有间隔,既可限制登城敌军的活动领域,又可以成为宋军屏障借此击杀金军。


金军要想靠近城墙登城,必须首先通过城壕即护龙河。


现在是三月初,天气已经转暖了一些,但护龙河水原本仍是结冰的。


可在开战之前,张叔夜、折彦质、姚友仲、王琼皆派死士下城去将护龙河的冰面凿破,恢复了护龙河的防御功能。


现在,虽然护龙河又已经结冰,但冰层并不太厚,人一上去,就会碎裂。


这才逼得金人不得不选择在护龙河上造桥。


金人的造桥之法是,先用木牌浮在水面上,然后以“洞子”作掩护,运送大量的木柴和泥土来填塞护城河。


所谓洞子,即大车上装载巨木,搭成房屋形状,外边蒙上生牛皮,再裹上铁片,这样即使神臂弓也射不穿。


这种器械类似于后世的装甲车,人藏在洞里,推车前进,车内装载填濠之物,分为三层,下边是用大树枝子绑成的支架,中间是细密的草席子,最上层是土。


这样填护城河,填塞物不会散开,可缓缓沉入河中。


如此连续不断进行,便可将护城河填平。


实际上,金人就是在用东西将城壕填塞,造出一条攻城的道路。


这条道路,白天时候,金人就已经造好了,并派兵保护起来。


宋军曾在城上射箭和炮击,甚至是用投石机砸,可皆无法将桥摧毁。


桥的南侧,就是金军营寨。


晚上望过去,灯火辉煌,如同白昼。


很快,金人便推来火梯、云梯、编桥、鹅车、洞子、撞杆、兜杆等攻城器具。


其中火梯、云梯、编桥皆与城橹齐高,也有高于城楼的,皆可用来火烧楼橹。


而云梯、编桥则可靠在城墙上,士兵由此攻城。


这三种器械,下边皆有车轴可以推行。


金人又强迫抓来的民夫运来沙土,堆成一座座土梁,安放抛石机所需要的石块。


抛石机被金人称之为礟石,是一种石砲。


这种石砲,威力很大,也是攻城的利器。


其实——


金军的这些活动,从白天时就已经开始干了。


可对于金军的这些活动,城上的宋军干瞪眼没办法,因为他们皆活动在箭矢与大砲射程之外,甚至就连床弩都射不到他们。


开战后,通津门果然是金人重点进攻之处,他们箭发如雨,射入城壁上,如同刺猬毛一样,他们又用大砲轰击城壁,大如磨盘的砲弹不时落在城上,不少楼橹被摧毁。


但吴革用了姚友仲的守城之法,又用上了没良心炮和可攻可防的狼筅,使得金人始终攻不破通津门。


金人见通津门一时也难以攻破,遂暂时停止攻击,他们迅速调集力量,加快修整砲架以及其他攻城之具,继续为攻城做准备。


不久,金军又发动攻城,继续进攻善利门、通津门和宣化门。


不过这回金军主攻的是宣化门,大批金兵在护龙河上叠桥取道,大有强攻宣化门之意。


宣化门很快告急。


姚友仲得知这个消息,亲自率领奋十二军火速支援。


姚友仲登上宣化门一看,金兵已经在护龙河上叠桥过半。


姚友仲和折彦文赶紧挑选精锐神臂弓手和强弩手,用神臂弓、床子弩和九牛弩向金兵密集射击,并用没良心炮压制金军。


宋军箭矢如雨,炮火震天,金兵根本抵挡不住。


另一方面,因为姚友仲在宣化门上准备得极为充分,金人的弓箭对宋军造成的伤害很有限。


如此,双方交战了近一个时辰,金军始终不能寸进,于是只能放弃叠桥,退了回去。


后来,范琼见金人竟在城南明目张胆地扎营结寨,运土填河,积极备战,简直是目中无人,便向姚友仲请命,亲自下城打掉金人的嚣张气焰。


姚友仲同意了。


范琼于是率领手下一千多精锐,冲出城,与金人开战。


姚友仲又令吴革在通津门拐子城,施放弓弩、没良心炮和投石机做策应。


不想,范琼领兵刚一出城,就伏兵四起,箭矢如雨,金人展开猛烈的反攻。


范琼手下一员猛将英勇奋战,壮烈阵亡。


范琼见状不妙,急忙率军撤退。


吴革在拐子城下,率领将校督战,与金人数次交锋,双方互有伤亡,不分胜负。


不久,天亮了。


没有了黑夜的掩护,金军很快就被越聚越多的宋军给打退了。


不得已,金人只能先鸣金收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