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吴年柳香 > 第九百一十一章 武运昌隆

第九百一十一章 武运昌隆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黄龙府,海天城。


作为汉国在黄龙府唯一的一座城池,它承担了很繁重的边防任务。在吴年攻灭高句丽的战争之中,抵挡住了蒙元的猛烈进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卫长青到卫襦,再到汉朝建立,这座城中的武风极为浓郁。武馆极多,既有教授南北拳法的,也有传授军中刀枪的。


可以这么说。随便在海天城找个男子,都能使得三脚猫功夫。


如今是家门口的战争。海天城的战意已经沸腾,不管军民,都是磨刀霍霍,光复辽东,擒杀蒙元。


城池上。一队队身披盔甲或战袄的战兵,手持长矛、刀枪,一丝不苟的在站岗巡逻,目视北方。


军纪森严的海天军战兵,在任务之中鲜少说话。但在任务结束之后,他们下了城墙,却又激动非常,话也跟着多了起来。


卫襦的一位堂兄,卫群带着自己的总旗人马,下了城墙。军中的一位小伙,兴奋的脸颊通红道:“你们感觉到了吗?这空中弥漫的杀气。”


“当然感觉到了。秋收粮足。朝廷不断的从江县运送粮食到达海天城。现在海天城的粮仓,都已经快塞不下了。这是为了进攻做准备的。在防守的时候,我们海天城就是边防重城。在进攻的时候,我们是前进基地。”


另外一名小伙,也兴奋的点头说道,昂首挺胸,十分骄傲。


看着自己麾下这些视死如归的棒小伙,卫群的心中很是欣慰,面上却是沉声说道:“还记得十几年前的战争吗?”


“辽东将门十有八九降了,或逃了。唯有我卫公长青将军,死守海天城。城破之后,卫家宗族与城中百姓死伤大半。”


“这一战。我周国公主卫将军,一定会请命做个先锋。我们也得奋不顾身,要么死在沙场,要么进入安定城,光复黄龙。”


“是。”


小旗官、战兵闻言立刻热血沸腾起来,大声应是。


由卫襦率领的这支万户,有很多的名号。


海天军、卫家军、周国军。但是卫家的人,可不敢说自己是卫家军。特别喜欢海天军的名号。


酒不醉人人自醉。


杀声未起,而军魂已经步入沙场。


直捣黄龙,擒杀蒙元。


光复辽东,驱逐鞑虏。


使得辽东五府三十二县,合而为一。


这是所有跟随吴年起兵,或者在背后默默支持吴年起兵的百姓,十几年来的夙愿。


北伐,北伐,北伐。


周国公主府。


卫襦的亲兵护卫,在府中戒备森严,不敢松懈。大战在即,而卫襦乃是汉朝大将,得防备敌国刺杀。


书房中。


卫襦身上穿着半旧不新的战袄,一头乌黑靓丽的秀发,简单的扎了个马尾。今天的她坐立不安。


看不进去兵书,也不想练习武艺。


这十几年的点点滴滴,在她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在蒙元入侵之前,虽然辽东风雨飘摇,但父兄尚在,她也是个任性的大小姐。


不爱红妆,而喜欢戎马。


以至于容貌第一流,却嫁不出去。


后来城破,父兄殉国。她独自带着卫家剩下的人马,往南方去与吴年会合。一眨眼,已经十来年。


她经历了大小百馀战,成就了比父辈还要强大的武名。


是为卫家历代,最强的武将之一。


她的一颗心也系在了吴年的身上。等战争结束之后,她便要卸掉戎装,穿上裙子,与喜欢的人长相厮守。


但这前提是。


光复辽东,驱逐鞑虏。


这个夙愿一日没达成,她就不会离开军中。也不会开心。


什么最强武将。


她一点也不在乎。她只在乎国仇家恨。蒙元入侵的时候,那惨烈的守城之战,城破之后的血流成河。


现在不断的在她的脑海之中回放,犹如厉鬼索命。


唯有血债血偿,才能念头通达。


卫襦的一双掌心布满了老茧的小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娇躯颤动,而神色冷厉。


过了许久,卫襦才平静了下来,抬头对门外说道:“卫破虏。”


“将军有何吩咐。”既是郡侯,也是亲兵的卫破虏龙行虎步的走了进来,一丝不苟的对姑姑行礼道。


“马上通知卫家族人。三天后,我要祭奠祖宗。”


“虽然大王常说,鬼神之事,虚无缥缈。但他也尊敬祖宗。大战在即,我们祈求祖宗,庇佑我们武运昌隆。”


卫襦抬起头来,沉声说道。


“是。”卫破虏大声应是,转身下去了。


凡祭祖,都不是小事。


在周国公主府内,就有供奉着卫家历代家主,或是杰出人物的牌位。随着卫襦一声令下,卫家的老人开始积极而庄重的筹备祭祖的工作。


三天后。


作为卫长青长孙,现在名义上的卫家家主的汉朝郡侯卫破虏作为主祭人。卫家进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卫家大小男丁,悉数到场。


作为卫家实际上的家主,周国公主卫襦以女子之身,参加了祭祀。


祠堂内。


她跪在卫破虏的身后,抬头看向了列祖列宗的牌位,然后虔诚叩拜。心中暗道:“父兄。”


“祖宗。”


“请你们保佑我。擒杀蒙元,攻破安定。辅佐汉王,问鼎辽东。”


“雪卫家之恨,复辽东被攻破之耻。”


“我也绝不吝惜此身这躯,愿杀身成仁,马革裹尸。”


卫家盛大而庄严的祭祖结束。仿佛发生了变化,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人心越发浮躁了。


海天城的军民,仿佛是热锅上的蚂蚁。焦急的等待着那神圣的时刻到来。


汉王挥鞭,誓师北伐。


光复辽东,驱逐鞑虏。


躁动的不止是海天军民,还有江县军民。山雨欲来风满楼,不管愿与不愿,这一场大战,无人能独善其身。


自古读书人最热血沸腾。


国子监、孙子监的学生们,早就已经放飞自我了。一场场聚会,一次次高谈阔论。


言则“汉王必胜,王师必定驱逐鞑虏。”


话里话外。


“汉王鞭挞宇内,必定擒杀黄龙,攻破蒙元。”


“国家必定昌盛,炎汉雄武。”


坐立不安的不仅是卫襦,还有吴年。


十几年的心血,就在这一刻了。


十年磨一剑,岂能平静?


热血已经沸腾,而精神已经超脱。


此战。


死也可,残也罢,唯有黄龙必破,而辽东必定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