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吴年柳香 > 第九百九十章 撒豆成兵

第九百九十章 撒豆成兵

作者:免费阅读 返回目录

吴年的问题。让所有大内侍卫都是摸不着头脑。


虽然我们是你的亲兵,是亲信中的亲信,但你也没把你的底牌告诉我们啊。


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核心的决策,怎么可能让很多人知道?


人多嘴杂啊。肯定只有大王与将军们知道。


大内侍卫又是精神一振。尽管他们坚信吴年会带领他们走向胜利,但是目前的情况,确实是凶险。


他们站在高台上,看的一清二楚。


要是不做什么,汉军的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吴年一直就像泥塑一样站在这里,也没向他们说过什么事情。


他们的心中还是有点惴惴不安的。


现在吴年自称是有底牌的。他们的信心便高涨了起来。


但是很快,大内侍卫们又迷糊了。


底牌?还有什么底牌?


我们已经全军尽出了,已经是家里头的米缸见底了,没米了。


山穷水尽了。


想了许久后,百户才拱手一礼,说道:“大王就是底牌。只要大王持槊上阵,蒙元军土鸡瓦犬而已。”


大内侍卫们闻言顿时目中精芒闪烁,然后毫不犹豫的跟着下拜道:“百户大人说的对。只要大王亲自持槊上阵,蒙元必败无疑。”


说完之后,他们立刻信心冲天。


没错。在这断断续续的十几年战争中,我们的大王已经无数次证明。他是可以挽回局势的,力挽狂澜的。


扶大厦之将倾。


大王是辽东猛虎,是汉王。


是霸王项羽这样的将帅之才。


吴年看着大内侍卫们,摇头说道:“我虽然骁勇。但现在是数十万人的大战。我一个人加上你们台上、台下两个百户的战兵。上了战场,也只是融入大海的一滴水罢了,很快就会无影无踪。”


犹如一盆凉水浇下,狂热的大内侍卫们顿时透心凉。


大王也没信心吗?


但很快,他们就好奇起来。既然底牌不是大王自己,那么又是什么呢?


很快。一名总旗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大王。莫非是肃顺侯张将军?”


其余大内侍卫闻言都是眼睛一亮。在肃顺府。张震麾下可是有三个万户战兵的。只要他能进入战场,那么局势就能翻转。


汉军的胜利就在眼前。


而且。既然蒙元人呼叫援兵。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呢?


吴年却摇头说道:“我的外甥,肃顺侯确实有能力改变战局。但是他远在肃顺,要穿越大半蒙元,才能到达战场。而且。蒙元朝廷也盯着他。他不可能带兵赶来黄龙的。”


大内侍卫们顿时傻眼了,说的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那大王的底牌,到底是什么呢?


又一番苦苦思索之后,一名小旗小心翼翼的问道:“大王。莫非是大王私下里与楚国达成协议。熊无我退兵了?而镇守南海府的章进、刘武二位将军。会率兵赶来?”


众人又是眼睛一亮,说的也是。


蒙元不是与世仇斯拉夫人和解了吗?那么我们也可以与楚国和解,然后腾出兵力,投入黄龙决战啊。


章进、刘武二位将军的兵力虽然不如张震三个万户,但两个万户的兵力,也足以改变战局了。


不不不。


一个万户就可以改变战局了。


许多的大内侍卫,都把目光投向了战场。现在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了。双方的战兵阵型都乱了,也都累了。


受伤的不计其数。


哪怕是投入一个万户的兵力,他们也赢定了。如果他们赢了,蒙元就会大溃败。


蒙元可不是汉军。


能够败了之后,还能立起来。蒙元的溃败,就是倒戈卸甲,慌忙逃窜。兵败如山倒。


山都倒塌了,怎么还能立起来呢?


想到这里,众人的眼中的亮光,又强盛了起来。仿佛有二百盏电灯泡,在闪烁着光芒。


吴年轻轻摇头,自己的底牌,谁也没告诉。


估计谁也猜不到。


便是卫襦、赵曼成这样的人,也是一样的。


吴年轻轻说道:“我的底牌,就在我的军营之中。”


“嗯?!!!!!!!”众人都是大吃一惊,然后面面相觑了起来。莫非大王糊涂了?


我们的兵力,已经尽出了。


只剩下我们两个百户的大内侍卫。


血流干了,再也挤不出一滴血了。


底牌,怎么可能在我们的军营中。


莫非大王还能施展法术,无中生有的撒豆成兵吗?


莫非大王发明创造了什么毁天灭地的武器,可以一举扭转局势?


他们的内心非常的疑惑,甚至惶恐起来。要是大王疯了,那就糟糕了。


战败了还能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要是大王疯了......


吴年轻轻摇头,转过身来再一次目视战场。忍耐,再忍耐片刻。现在还不是时候。


如果提前出场,那么底牌就没用了。


这张底牌,只有在蒙元人最疯狂,也最疲累,伤亡最大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


如果提前使用,它只是羊肉。


把羊肉投喂给老虎而已。


再忍耐片刻。


吴年咬着牙齿,内心非常不舍,但不得不硬起心肠,看着战场上的战兵,抛头颅,洒热血。


与蒙元人进行艰苦卓绝的作战。


他的内心又骄傲无比。


如果换成别的军队,早就败亡十次了。但是他的兵,却还在作战。


还在作战。


看似凶险,但其实还能再撑一撑。


再撑一撑。


就是打不死,击不败。


这便是汉军的军魂。


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打造出来的天下强军。


汉军大营,确实是空了。


剩下的只有拉车的驽马,车辆,辎重。


还有厨子。


也就是火头军。


汉军军制。


十人设置一名小旗官。


也就是小队。


五队设置一名总旗。


两总旗设置一个百户。


百户的兵力,至少一百一十人。加上百户需要文官,千户更需要文官。一支万户大军,至少有一万二千人。


文官当然是不能上阵的。


而要照顾这一万二千人的饮食起居,日常杂事。


火头军的数量,非常的庞大。


每一个万户,至少有一千名火头军。


别的军队的火头军,当然是没有战斗力的。


但是汉军的火头军,他们有基础的军事训练。


也就是能拿刀砍人的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