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 第二百七十二章 诸葛恪与凌统的能力

第二百七十二章 诸葛恪与凌统的能力

作者:大汉护卫 返回目录

汝州镇,此地原本是唐朝淮南节度使吴元济的领地,被陈胜、吴广攻陷,在张华收服汝水的农民起义军之后,又沦为张华的领地。


张华设汝州县,由杜牧出任县令。


汝州县初始只有十万人口,杜牧招回流民,安抚人心,大举屯田,经过一段时间经营,汝州县人口增加至差不多二十万,汝州镇人口有六万。


杜牧亲自带着农民,在汝州镇外面开垦荒地,耕种土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民以食为天,种田无论何时也不能耽搁了。”


杜牧戴着斗笠,赶着沾满泥土的老黄牛拉犁耕地。


如果没人指出,难以将眼前此人与唐朝诗人杜牧联系到一起。


县令以身作则,汝州镇的农民士气高涨,挥动锄头都更有干劲。


杜牧来到乱世,感受到民生艰难,因此杜牧爱惜民力,凡事尽可能以身作则,让众人服气。


本来杜牧认为汝州镇的税赋沉重,要上书提议减少百姓的负担,但杜牧想到天下还没太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税赋维持一支强大的兵力,就无法为百姓提供庇护,这些百姓又会流离失所,于是作罢。


“县令大人,有一支残兵,进入我们汝州县的地界!”


“他们有多少人?可有来历?”


“数百人,他们自称是被八旗击败的明军,主将名为于谦。”


“带我去见他们。”


杜牧知道于谦一行人前来投靠,这是必须首先处理的大事,不能耽搁了。


……


朝歌城,吴玠、王平、凌统三员武将,率领驻队矢、无当飞军三千人,连夜进入太行山脉。


吴玠打着黑山军的名义,攻城略地。


张华在朝歌城得以查看三员客将的英雄属性。


【英雄】:吕据


【等级】:47


【统帅】:72 【武力】:71 【智力】:70 【政治】:51


【天赋】:水文(吕据可以通过真气感知河流的各种变化和运动)


【擅长兵种】:水师


【兵种】:吴国弓箭手(二阶兵种,天赋“水战”)


【来历】:吴国大司马吕范之子,官至骠骑将军。


“吕据的天赋意外地实用,看来三国后期也有不少名将,只是我没有留意罢了。”


张华看到吕据的天赋“水文”,意识到这是一个看上去不直接,但或许会相当实用的天赋,尤其是水战时,如果可以准确掌握涨潮、退潮、暗礁等水文情况,可以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


张煌言的天赋是“水师操练”,加快水师成型的速度,与吕据的天赋“水文”配合,已经足以进行一场水战。


三国中后期,基本上是将二代、三代之间的对决,这些将二代因为得到父辈教导,又常年征战,因此能力还算不错。


在吴国二代武将之中,诸葛恪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英雄】:诸葛恪


【等级】:50


【统帅】:80 【武力】:67 【智力】:93 【政治】:85


【第一天赋】:灵魂出窍(诸葛恪可天人感应,进入灵魂出窍状态,以此纵览整个战场,维持灵魂出窍状态的时间越长,对精神的负担越大)


【第二天赋】:才捷(诸葛恪可以消耗真气,在短时间内加快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和反应速度,速度越快,对精神的负担越大)


【特殊兵种】:无


【来历】:诸葛瑾之子,吴国大将军,性格高傲。


“嘶……”


张华看到诸葛恪的英雄属性,惊讶于诸葛恪天生的强大天赋和能力。


诸葛恪高达93的智力,可能超过了其父诸葛瑾,在诸葛家族仅次于诸葛亮。


诸葛恪灵魂出窍的天赋,无疑相当实用,在战场上可以获得半个上帝视角。


尽管维持半个上帝视角的时间短暂,但只有征战沙场的武将才明白视野有多重要。


失去视野,主将就像是个瞎子,下达的命令很有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


诸葛恪还拥有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配合灵魂出窍的精神天赋,诸葛恪可以快速处理看到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想出对策,下达命令。


诸葛恪是一个一流谋士人选。


前提是诸葛恪能够克服高傲的性格。


否则,性格缺陷,会导致诸葛恪功败垂成。


“看来,以后还是要好好打磨一下诸葛恪。十年磨一剑。”


张华有心栽培诸葛恪。


诸葛恪的各项能力和天赋都说明这是一个好苗子。


如果可以培养成才,自然最好。


如果不行,那么只能说这就是诸葛恪的命数。


“凌统,凌操之子,敢正面硬怼甘宁的武将。凌统的武力竟然意外地高!”


张华看到凌统的英雄属性,暗暗吃惊。


【英雄】:凌统


【等级】:34


【统帅】:71 【武力】:92 【智力】:65 【政治】:51


【天赋】:豪情万丈(凌统持续战斗的时间越长,越是嗜战,力量、速度持续提升,直到敌人倒下,或者自己体力耗尽)


【特殊兵种】:三百死士(八阶兵种,在逍遥津救下孙权的三百江东死士,与凌统同寝共食的生死兄弟,拥有双重天赋——“水战”、“同生共死”:凌统以及三百死士可以共享彼此体内的真气,还可以分摊受到的伤害,真正意义上,同生共死)


【来历】:江东猛将凌操之子,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


凌统的武力值达到了92点,与周泰一样。


凌统虽然没有周泰那么变态的自愈能力,但凌统是那种不服输,越战越强的猛将。


张华估计周泰与凌统两人厮杀,生死相拼,恐怕难分胜负。


而且凌统还有八阶特殊兵种“三百死士”。


凌统和诸葛恪,都算是三国优秀的第二代武将。


“凌统是一名不错的打手,可惜统帅值不高。让凌统与吴玠、王平去历练一番,也算不错。”


张华知道孙策也看出了凌统惊人的武力天赋,因此才会向张华举荐凌统。


“太行山群雄之中,有不少来自各个朝代的枭雄,他们联手,足以抵挡光武帝刘秀的大军。消灭太行山群雄的难度,不亚于统一关中。吴玠、王平、凌统,三人可能会陷入苦战。他们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在太行山立足。”


张华已经粗略知道太行山群雄的情况。


其中一些枭雄,不是什么容易对付的人物。


部分盘踞在山中的诸侯,原本与刘秀角逐河北,在战败后才选择避开位面之子的锋芒,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


不到最后一刻,这些野心勃勃的枭雄,不会轻易放弃逐鹿天下。


敢于刘秀扳手腕的枭雄,自然不好对付。


“只能看他们的造化了。谢艾,你去担任吴玠的军师。”


张华安排白衣谋士谢艾,出任吴玠的军师。


来自五胡乱华时期的谋士谢艾,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


张华任命王守仁担任军师后,谢艾在张华身边发挥的空间不大。


但如果谢艾跟着吴玠独立领军,攻伐太行山群雄,那么想必谢艾就有空间发挥自己的才华了。


“属下必不负所望。与天下间的枭雄、名将对弈,求之不得。”


谢艾白衣白帽,坐着马车,随吴玠进入太行山脉。


“此次出征,三千人,不知道能整出什么名堂。不过,即使折损三千驻队矢、无当飞军,也不会动摇国本。”


张华望着谢艾的马车离开,若有所思。


他给吴玠、谢艾、王平、凌统配置三千兵马之后,这支兵马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


如果吴玠、谢艾等人,可以在太行山打出一块地盘,张华会加派兵马,如果全军覆没,只要这几个武将活着回来,张华势力还不会因此伤筋动骨。


至于吴玠可以打下多大的地盘,就是听天由命了。


随着张华的领地扩大,战线也越来越长。


很多情况下,张华已经无法做到亲力亲为。


张华也不想学诸葛亮一样,凡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毕竟张华想要活得长一些。


而且张华的处境与诸葛亮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张华手底下人才济济,绝非五丈原时期的蜀国人才能够比拟。


诸葛亮也是手下没有多少独当一面的人才,不得已亲力亲为。


以后这种配置了武将、军师、兵马的军团,单独出兵作战的情况,会是一种常态。


吴玠、谢艾带兵离开之后,锦衣卫指挥使朱骥到来。


“你与平时不同。”


“主公明察秋毫,属下有一事相求,想要告假一月。”


“哦?发生何事了?”


张华盯着朱骥。


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勤勤恳恳,这还是第一次告假,而且还是一个月的事假,着实令张华意外。


朱骥答道:“属下的老丈人,还有结发妻子,已至汝州县。我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没想到还能见到他们,所以迫不及待。”


“如果我记得不错,你的老丈人,可是大明少保于谦?”


“正是。他在三峰山招兵买马,劫掠努尔哈赤的粮道,与后金国为敌,但因为皇太极使用鱼目混珠之计,使内应孔有德进入三峰山,里应外合,最终老丈人不敌,败退至汝州县。属下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


“原来如此。”


张华表面镇定,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


大明少保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保住了大明朝的尊严,驳回蒙古部落的无礼要求,有再造大明之功。


可惜后来明英宗从蒙古部落返回之后,复辟成功,下令腰斩于谦,因为于谦在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虏期间,另立了一个皇帝,让蒙古人手中的明英宗没有了利用价值。


一个大忠臣,却因为皇帝之间的权力角逐而被处死,只能说是千古奇冤。


如果于谦也来到自己的势力,那么西湖三杰,就只剩下岳飞了。


于谦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文臣,而朱骥是于谦的女婿。


可以利用朱骥与于谦这一层关系,招揽于谦。


想到这里,张华同意朱骥的告假请求:“百善孝为先,你且安置好老丈人和结发妻子,待一切安好,再回来为我效力,时间不限。”


“多谢主公!”


“当然,如果你的老丈人,愿意出仕,那就再好不过了。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明白,我了解老丈人,他不是那种袖手旁观之人。”


朱骥可以担任锦衣卫指挥使,无疑会揣测主公的用意,当即明白张华的意思。


如果于谦可以出任大臣,那么对于朱骥来说,也是一个政治资本。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给我送人来了吧。”


张华发现张煌言、于谦等大明朝的忠臣,因为敌视努尔哈赤的大金国,反而跑到了张华这里。


“还有为后金国效力的吴三桂、孔有德等人,以后必须杀了。”


张华想到吴三桂、孔有德为多尔衮、皇太极效力,不杀这些人,张煌言和于谦等明朝武将会有异议。


当初没有这些叛将,可能结果就不大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