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快亏成麻瓜了 > 第914章 共享单车完了(求推荐票)

第914章 共享单车完了(求推荐票)

作者:江公子阿宝 返回目录

事情非常简单。


根据申城凤凰自行车公司的公告,2016年申城凤凰自行车与FOR签订了《自行车采购框架协议》。


协议规定,FOR会在12个月内向凤凰自行车提供总量不少于500万辆的采购计划,但是从实际情况上看,申城凤凰仅向OFO提供186万辆,双方实际交易预期不到4成。


老子贷款帮你造自行车,你剩下的不采购了?


诉讼要求FOR支付贷款6815万元,违约费186万元,原告律师费及担保费约20万元,共计7000余万元费用。


更严重的是,与FOR有财务纠纷的企业不只申城凤凰一家。


凤凰之后,立刻又有其他出行产业相关的企业站出来索要欠款,别人家的咱不管,你先把欠我的钱还给我。


好家伙,这些要钱的如果都是真的,那FOR还不得欠五六十亿啊。


FOR不是融资了上百亿吗?


怎么这么快就没钱了。


有业内消息灵通人士披露,FOR的流动资金都拿来给用户退押金了。


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平息市场的恐慌。


没事没事,我们FOR的财务情况好得很,你们看,你们要退的押金我们如数退了。


都是哪些眼红的资本造谣。


挪用资金退押金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


在悟空单车暴雷的那天,FOR单日债权申报申请多达127040笔,经过几天的“打脸充胖子”,就是来多少退多少,这股退押金风波终于压下去了。


其他共享单车品牌也基本上采取同样的手段。


眼瞅着难关就要熬过去。


却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件事。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行业的暴雷在所难免了。


2016年下半年,资本如潮水一般涌入共享单车领域,最疯狂的时候平均每天有上亿元资金咋进去,差不多每个月都有新的品牌出现,五彩缤纷各种颜色都有。


市场共有近70家共享单车企业,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用户量超1.3亿。


林冬刷新着新闻网页,还有喵喵热搜,果然发现很多新闻和用户表示,押金已经不能随申随退了。


有些品牌的退押金按钮甚至都变成了灰色。


这都不算致命的。


让整个行业绝望的是,某单车品牌员工在网上爆料:他们CEO已经离职,99%的员工被裁,实际控制人失联。


另有人公开爆料,某单车拖欠12万用户的押金2400万,再加上其他员工工资160万、供应商的债务1920万,一共超过4500万,而公司账上只有35万元。


无奈之下,只能委托“华夏再生资源发展公司”对单车做回收处理,后者同意以每辆车12元的价格回收。


真正一锤定音的是,晚间时分交通部发布“管理办法”,明确了运营企业不得挪用用户押金,并对押金、预付款金额做了规定,押金不得超过单车成本的10%。


连郭嘉都出面了。


这个行业的问题谁也遮掩不住。


不过,很明显是来不及了,大部分的共享单车品牌,不,应该说是所有的共享单车品牌,账上都不具备偿还所有押金的能力。


申城国际电影节开始的这一天,町町单车承认资金链断裂。


下午的时候,小白单车公开寻求接盘侠。


3Vbike直接宣布破产。


有小道消息称,就连号称共享单车双雄的膜拜和FOR,都很难在找得到融资了。


这位爆料的基金从业者表示,昨天的时候,FOR总裁戴维德拒绝了他们基金的估值,具体金额不清楚,但绝对低于几个月前猫厂撤资之前的那一轮。


而今天,戴维德咬牙认了这个估值。


可惜他们基金已经放弃了进军共享单车的打算。


整个资本圈子,这几天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一个是共享单车,一个是暴雷。


林老板心情沉重,连安排好的红毯都拒绝走了。


互联网投资圈子发生了这样的大事,而猫厂也是参与者之一,组委会也非常能够理解他。


有一些消息灵通的娱乐圈人士也能看出端倪。


如果不是他从没公开承认自己的猫主子身份,估计都有人打电话让他节哀顺变了。


但是他们都搞错了。


林冬悲哀是悲哀,但是和大家想的不一样。


大家以为他是为了猫厂没有彻底撤出这个行业而悲哀。


实际上,他是因为撤出而没法赶上亏这一波大钱而痛心疾首。


从FOR和膜拜撤资,他赚了八十三个亿,去掉所有的成本和奖励,落到手里也有六七十。


而一旦他之前没有撤资,这些钱就都砸进去了。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是的,都砸进去了。


哪怕林老板属于投资圈小白,对经济学也是一窍不通,他也能看得出这个行业发生了什么,又即将会发生什么。


没有谁可以全身而退。


十死九生啊。


多好的机会,这辈子都不知道还能不能碰的上这样的机会。


之所以说十死九生,因为这里头还是有一线生机的。


有人想要逃,但也有人不想逃。


资本不管盈利,也不管暴雷不暴雷,他们要的是市场,要的是生态,所以会是最后愿意接盘的人。


当然,这个接盘不是没代价的。


首先是估值,就拿膜拜来说,早在几个月之前,也就是猫厂退出的那一轮,估值就已经接近了三十亿美元。


而这一次的估值,估计很难再超过三十亿了。


再去掉十多亿美元的债务,留到一众原始股东们手里的钱会更少,能有十亿美元都算是白捡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晚出手,这个估值就会越低。


关键就看胡薇和戴维德舍不舍得断臂求生了。


其实,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如果甘心拿着十多亿的巨款功成身退,他们倒也不失为成功人士。


可怕的就是贪心和侥幸心理。


林冬现在都想通知裴潜龙去接盘FOR和膜拜了。


开价越高越好。


可惜,系统不允许。


这个行业已经崩盘,你非要头铁的钻进去,这就说不过去了。


毕竟当时撤出的太干净,FOR和膜拜里头一点也没留,就算说想要进去救场都没人信。


幸好之前让裴潜龙去回购一部分嗨喽的股权。


也不知道他完成了没有。


如果在暴雷之前就完成,那还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