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皇长孙 > 第331章:被怀疑到的朱允炆

第331章:被怀疑到的朱允炆

作者:执笔见春秋 返回目录

十月已过,已经慢慢的开始变成有些寒意。


连续数日的连绵雨水,让整个京师的街道,都变得泥泞不堪。


有家境贫寒的大臣,自然是没多余的钱财购置轿子轿夫,即便是租赁,也是承受不住。


那就只能双脚行走,摸黑下来,自然一身泥泞。


这番上朝自是不行,有失礼数,司礼监的太监,可不会管你这么多,直接就给记载上了。


最次都是罚几个月俸禄。


本来就贫寒的家境,更会雪上加霜。


无奈之下,唯有在皇宫外五龙桥这里,用水清洗一番再行入朝。


午门的早点,让家境贫寒的清官,倍感温暖。


以至于每天都有不少大臣,一個不慎,就跌入湖中。


能够进奉天殿的,普遍来说年纪较大,这般天气,直接就一病不起,躺家里去了。


“往后的早朝,便就推迟半个时辰吧。”


朱元璋虽然喜欢压榨官员,但这般确实有些苦了,好歹都是能进奉天殿的京官,可谓是入了大明权力中枢。


“谢陛下隆恩。”


众多大臣,纷纷是真心叩首,现在日出极晚,能够推迟半个时辰,对于大多数的官员来说,都是极佳的事情。


朱英望着奉天殿外的细雨绵绵,开口道:“爷爷,如今正是农闲时分,秋收已过。如今京师内外,道路败坏,雨水内涝,泥水飞溅。”


“孙儿想请爷爷降下谕旨,对京师内外,修筑一番。”


朱英早就想对这大明京师,大搞基建了。


现在京师的名头,在整个大明,或者说天下都城,都是首屈一指,独一无二。


可对于经历过后世高楼大夏,道路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的朱英来说,真就是出了皇宫,便如入了贫民窟一般。


即便是繁华的秦淮街道,旁边也是一片片低矮房屋。


因为大多皆是木质,一眼望去皆是腐朽,陈旧的味道,也就内城的亲王府邸,富裕的豪宅大院,还有青石铸墙,看上去稍稍整洁一些。


其余地段,满眼都是污秽,更有些狭窄小巷,大小便都无人清理,臭味熏天。


加之土地没有硬化,除了皇宫内城附近有石板路,其他地方难以言说。


这就是现在,真实的大明京师写照。


南京如此,大明其余地方,更是不用多说。


听到太孙殿下有要修缮京师的意思,下面大臣顿时就极为安静了起来。


现在的京师,尤其是这样的雨天,可真是让人遭罪,不管是文人书生,亦或是贩夫走卒,苦其久矣。


只是这般多年,早就习惯了。


现在有太孙殿下提出,可以有更好的改善,这都是涉及到自身的,谁还能说半个不字。


朱元璋闻言,心下思索一番。


刚过秋收,国库充盈,内帑这边更是富得流油,似乎花点钱财把整个京师修缮一番,倒也是个不错的想法。


“行,这件事即是大孙提出,便就由大孙负责了,六部当全力配合太孙行事。”


朱元璋吩咐道。


“遵陛下谕旨。”


......


华盖殿,位于奉天大殿和谨身大殿的中间,相对来说面积要少上很多。


平日里这里也是朱元璋的办公场所。


不过当大孙政务需要处理的时候,朱元璋就会让出来,去后面更大的谨身殿处置政务。


往前十多年,这里也一直都是太子朱标办公的固定地点。


现在作为皇帝的权力,便如往前一般,朱元璋逐渐向大孙手里转移,这华盖殿,也是如此。


“京师内外,可有规划图纸。工部目前的营造,当以何为依据。”


朱英把工部尚书沈溍传唤到华盖殿中,详细问道。


这营造工匠,都归属于工部管辖。


沈溍躬身道:“回禀殿下,工部营造建筑,自有画匠出具图纸,而后工匠以图铸造,其中营造之法,便以典籍《考工记》为准。”


听到这里,朱英吩咐郭忠去拿本《考工记》过来瞧瞧,而后再次对沈溍问道:“京师内外,可有详细规划图纸。”


沈溍回道:“启禀殿下,有关京师内外规划的图纸,尽皆藏于工部书库中,若是陛下有需要,臣立即为殿下取来。”


朱英只是随口一问,没成想京师还真的有规划图存留。


其实这还真是朱英孤陋寡闻了,别说是都城建设,即便是其他城池,也都是有详细规划的。


只是现在的规划图,并没有过于细致,只有大致的方向和定位,而在建造过程中,因地适宜也会有许多的改变。


“即是如此,那便快快取来。”朱英吩咐道。


沈溍连忙道:“遵令。”


而后匆忙赶去拿图纸了。


对于京师的改造,朱英开始沉思。


首先是地面硬化,这个是必须要做的,但是若论全部都铺上石板,可就有点难了。


石板需要烧制,制作周期可不短。


把整个京师都铺上石板,这个中的花费,怕不是个小数目,即便是朱英现在确实有不少钱财,甚至还能动用宝钞提举司,这般大的项目,过于铺张浪费了。


‘看来,还是搞罗马砂浆,参以砂石,整个类似于混凝土的地面出来,才是王道。’


‘这地面硬化倒是个难题,人工夯实太慢了,要是有压土机就好了,来回滚上两趟,便就结实了。’


想到这里,朱英眼睛一亮。


压土机这玩意,说到底并不难做,无非就是个大滚筒,就是动力难搞。


‘动力的事情,没有机械,人力畜力多整点,还怕拉不动么。’


‘四头牛不行就八头牛,五个人少了就十个人,总得也要动手去压要快吧。’


想到这里,朱英直接就作画起来。


花了几张,朱英不满意,毕竟咱作画这块,朱英擅长写意,并非是写实。


只是当意境太过高深的时候,别人理解起来相对较为困难。


至少拿了图纸回来的沈溍看了半晌,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知道本宫这是画的什么嘛。”朱英收笔问道。


面前这幅画,算是十多张画作之中,最为得意之作了。


沈溍一听,额头上冷汗都出来了,这黑漆漆的一团,他能看出个啥来。


若是说看不出,岂不是得罪了太孙殿下,这往后的朝堂生活,还要不要混了?


情急之下,沈溍也只能硬着头皮猜测道:“殿下画作意境悠远,臣难以企及,不过臣观看下,似乎殿下画的是耕田所用之犁?”


连蒙带猜,画面上那个小黑团,好似是人,又似什么动物在前方,有几条黑线拉扯,跟耕田的景象,勉强能扯上几分相似。


朱英一听,愣了下。


这压土机的原理,好像还真跟牛耕田差不多。


不过一个是松土,一个是压土罢了。


想到这里,朱英笑道:“确实跟犁有些相似,不过在这方面的,并非是为了松土。”


“沈尚书你且看来,本宫这后面画的,是个巨大铁筒,其目的所在,便是如牛耕田般,把这地面给压实了,只需数人数牛,拉着这铁筒来回滚动,这地面可不一下就给夯实了。”


朱英停顿下,皱眉继续道:“只是这铁筒打造起来,倒是有些麻烦了,如此大的铁筒,工匠制作起来,怕是要花费不少时日。”


听到太孙殿下的言语,沈溍福至心灵的补充道:“殿下,若只是为了夯实地面,铁筒虽好,亦可用石柱,偌大的石柱中心掏空,亦是能作夯土之用。”


朱英一听,不由道:“好办法。”


这次,朱英算是对古人的智慧,有了个彻底的了解。


他所暂居的,是先见之明,落到实地实施方面,略有不足。


而沈溍作为工部尚书,掌控工匠,在这等事情上,早就是烂熟于心,稍稍点拨,就能举一反三。


单轮智商而言,能够考中进士的,可没有一个傻子。


那均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硬生生杀出来的。


“这个压土石的制作,便就交于沈尚书了。”朱英满意的说道。


沈溍连忙表态,表示三日内,便可成型数十架。


随后,便是关于京师内的规划建设了。


现有的图纸还算是比较详细,从图纸上可以看到,目前的大明南京城,大致可以划分为四大类。


分别是:手工业区,商业区,官吏富户居住区,风景游乐区。


至于贫民区,自然都是到外城去了,也没财力可居住在内城里来。


其中手工业区,又是城内大头。


如今的南京城内的居住者,以手工业者占绝大多数,元末时期的农民战争,让大多数的工奴成为了较为自由的匠人。


明初蓬勃兴盛的农业生产,成为手工业发展的扎实基础。


手工业的繁荣,也生出了不少新的行业,产品制作的各个阶段,也逐渐开始独立起来。


譬如造纸印刷,制糖售卖。


往前造纸印刷多是为一体制作,现在也慢慢分别开来。


而朱英之所以决定把造糖厂崩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目前制糖行业的繁荣。


虽然制作稍显麻烦,但是糖霜制作,多数以家庭为单位,前店售卖,后院制作。


糖霜厂对于民间的冲击,将会使得许多家庭无立足根源。


朱英自然不想民营受到太大的打击,须维护住民营发展的良好环境。


像是酿酒,纺织,制衣,瓷器。


对于民营冲击不大,主要的方向,还是在于军户官员及外销。


如今的手工业发展,已有足足三百六十行之多。


隔行如隔山的话,在现在极为恰当。


每行每业,都是有自己的市语,不相通用,初一听去,甚至连何等语言都不清楚。


汉字一字多音,大明各地方言甚多,交流起来,也很是吃劲。


唯有淮西话,因陛下语之,当为学习之首。


这是从上往下的传递,陛下说这话,自然大臣们也得学这话,不然圣谕都聆听不清,岂不是自寻死路。


为京官者,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学习淮西话。


目前大明官办手工业轮班匠人,也已有六十二行之多,可见繁华。


手工业区在南京西南方,多为官府指定,使百工各有区肆。


匠人们也按行业分类而区。


居住地往往称作某某坊,如木作坊,织锦坊等等。


其中也跟地利多有干系,譬如染坊多布置在柳叶巷,船板巷这等靠近水源低端,方便使用。


另一个繁华地带,便就是商业区了。


京师铺户多非土著。


在这里生活的,一般为外地商人,规模产业较大,也有各种老乡会,商帮聚集。


不过现在嘛,整个商业区,大半为群英商会所占。


还有官吏富户区,风景区。


这些基本上都是达官贵人居所,秦淮西段,便就是了。


在这里与商业区相交之处,便就是朱英平安茶楼所在。


各种青楼妓馆林立,彰显富裕繁荣。


现在的京师,单单从图纸上看,已经是颇为臃肿,像是商业区及受工业区,店铺都已经开始挤压道理,一些小巷都难以通身。


以至于有些地方官府马车难过,最后朱元璋出具罚规:凡侵占街巷道路而起盖房屋者,杖六十,各令复旧。


这才止住侵占,不过早前已经建好的,也不太方面拆了。


这一拆,就是数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大明立国二十五载,南京作为京师,天南海北的人,都往这里涌入。


流民,行商,读书人,各行各业,林林总总,尽皆如此。


朱英看着图纸良久,在沈溍的解说下,也对整个京师的情况了解清楚。


半晌后,朱英悠然一叹道:“我大明京师,天下王都,如今番薯等作物已然开启扩散,往后百姓自然生活越发富足。”


“加以摊丁入亩,大明强盛繁荣,未来可期。”


“目前京师虽大,可对往后数以百年而言,人数只会越发众多,如此布局,何以彰显煌煌大明。”


“现有之计策,唯有行拆迁之事,扩城建池,整顿建筑之格局,方可使京师海纳百川。”


沈溍闻言,屏息震撼。


他原以为太孙殿下就是想修缮一下道路,没成想这是要把整个京师,彻底的重新建设一番。


尤其那扩城建池,可谓是千百年之南京大变。


“殿下,如此巨大规模,这个中花费,岂不是天价,虽国库充盈,内帑丰润,但此番规模,怕是没有个三年五载,难以承继。”


“若是年年风调雨顺,自不为多虑,若是碰上灾年,只怕是过于亏虚,劳民伤财。”


回过神来,沈溍跪地磕首极力劝说。


现在大明的情况才堪堪好些,这般一来,其实要把国库吸干。


朱英扶起沈溍道:“沈尚书多虑,本宫自商起家,当然明白这个中花费,自以心中早有规划,不仅对于国库没有过多损害,说不准反而能有所盈利。”


笑话!


大明疆域千万里,百姓六千余万口,若是打造一个南京城,还要让社稷动荡,根基不稳。


那他朱英不如自杀回去,还做个劳什子大明太孙。


这些基础的商业手段,以后世的眼光所看,真就不难。


沈溍自然是心中不信,但也不可能当面反驳太孙殿下,心中计划着,待会回去就写奏章,到陛下那边打小报告。


朱英没有过多关注沈溍神情,看着这图纸许久,而后手指正阳门道:“自正阳门起,于皇宫外五龙桥广场,左右共计修建三十丈大道,但凡牵扯其中店铺,予以尽数拆除。”


“大道左右,统一规划,另造三层小楼,间宽一丈,三间一楼,每五楼留一巷,自正阳门起,至外五龙广场而止。”


沈溍闻言,顿时就明白。


太孙殿下的想法,便是如同唐时长安,朱雀大道一般,修建一条直通内外的主干道。


遥想典籍记载,长安繁华,沈溍不由心神驰往。


只是沉浸少许,回过神来后,沈溍不由问道:“拆除如此多家,不知百姓当何以安置。”


朱英直接回道:“自是当以拆迁尺寸,予以宝钞安置,其中尺寸,便以地契为准,侵占不予发放。”


沈溍心中稍稍一算,不由道:“殿下,这等数额巨大,不知当以多少为其标准。”


朱英心中术算。


按照图纸上,自外五龙广场到正阳门,约莫有三里半地界,便就是一千七百五十米长。


左右百米,便就是十七万五千方。


再加上在道路之外,左右两边朱英打算各推进十五米,用以建造店铺,便再加五万两千五百方。


总计二十二万七千五百方。


心中思索一番后,朱英道:“便就按地面两贯钞每方,二层往上则按一贯钞每方计,用以安置百姓。”


现在京师的房价,虽然比起其他各地来算是高,不过一间普通住宅,面积大约六十方左右,大致也就四十五贯钞即可,大约是一贯钞每方。


店铺的价格稍高,也没两贯。


这个价格,对于被拆迁的百姓来说,可谓是大赚了。


目前街道旁店铺,大约在五六十方,算上二层,可得宝钞近百。


再花费个几十贯宝钞找个新址真不难。


朱英也算过,即便算是街道面积,总计不会超过五十万贯钞。


这些对于现在的群英商会来说,真不算太大的事情,连动筋骨都没到,账面上的流动宝钞随时可抽出来,对于本身的买卖,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沈溍嘴巴微微张开。


几十万贯钞啊,太孙殿下一张一合,就这么出去了,且还只是个开头而已。


即便是陛下修缮皇宫内廷,一般出手也不过几万贯钞的花销,而看着太孙殿下这番模样,这几十万贯宝钞似乎并没有放在眼中。


“殿下,安置百姓,是否过于多了些。”沈溍不由说道。


在沈溍看来,官府办事,便每家每户有个十多二十贯钞便已足够了,怎能还赚上了。


朱英笑着说道:“这可不算什么,咱们这大道左右两侧的店铺售卖出去,什么都有了。”


沈溍有些奇怪的问道:“不知殿下新建店铺,打算卖多少一方。”


朱英嘴角翘起,伸出两根手指。


沈溍皱眉道:“两贯钞一方,似乎太过低廉了些,如若算上三层同价的话,倒也不差多少。”


新建房屋一间五十方,三间一楼便是一百五十方每层,三层共计四百五十方。


每楼九百宝钞。


折合市价算起来,大约是六百多白银。


就京师行情而言,已经算是比较低了。


毕竟是正阳大道左右,往后便是最为繁华地段了。


朱英闻言,缓缓摇头道:“二两贯钞怎可使得,本宫说的是每方二十贯钞,三层同价。”


沈溍思索的神情,一下子就僵硬起来。


太孙殿下真好,明明可以直接抢钱,却还要送出去一栋三层小楼。


朱英可没管这么多,继续说道:“如此算来,全部售卖可得宝钞三百余万贯宝钞,即便是加上地面修缮,建造房屋,应当还是能有些剩余。”


这么想着,朱英思索着再次道:“到时候看剩余多少吧,不够本宫就再添一点,把正阳门也给修缮一番,便是这内廷之中,有些地方也需多多修葺,似有些陈旧了。”


眼瞧着太孙殿下似乎陷入美梦之中,沈溍不由打断道:“殿下,这方价钱,一楼约莫一万三千余贯钞,即使折算市价,也须得近万两白银。”


“哪有如此多的富人,购置这等房屋,简直超乎臣心中想象。”


沈溍作为工部尚书,每年的俸禄折合起来,包含大米,宝钞,绸缎等等,总计不过一千五百两白银。


他可是正二品的大臣,在没有宰相的现在,实权上已经是和其他尚书并列百官首位,位高权重。


且是如此,也须得不吃不喝将近七年,所存留的俸禄,才堪堪购买这三间小楼。


朱英起身,走到沈溍的旁边,拍了拍其肩膀,笑着说道:“沈尚书,得空就去到处看看,别说京师里,便是只算江南,那些富绅也足以将其买断。”


“更有大明如此多商帮,区区万两白银,在一省之商帮面前,当真不叫个事。”


“此处小楼也不限购,只等消息传出,沈尚书看着吧,不出三日,尽皆售罄。”


贫穷限制了沈溍的想象力。


所以他还是不信太孙殿下的,心中已经计较好,笃定主意,回去就给陛下上奏疏,打小报告。


朱英看着沈溍神情,大致也猜出少许,便就意味深长的说道:“此事当要尽快,沈尚书按照方才本宫所言,出具具体章程,而后交友爷爷审阅吧。”


“待批复下来,再行统筹测量之事。”


沈溍深深作揖道:“臣遵殿下令旨。”


看着沈溍离开,朱英轻轻一笑,并无多大在乎。


他心中清楚,就这点钱财,老爷子自不会多说什么。


再者说了,老爷子也是个好面子的,长达数里的正阳大道,更有三十丈,百米之宽。


这无疑是对了老爷子的喜好。


往后外臣入京,自然会震慑一番,亦如当年盛唐,万国来朝之景象,彰显大明气派。


换一个角度来说,这叫政治正确。


最为关键的是,并没有掏国库内帑的钱财,哪怕是后面房屋售卖不出,自然也是由群英商会买单。


然这些房屋店铺,怎会有售卖不出的景象。


朱英心中已经打算好,只等规划布告后,直接就通过驿站传递昭告,加急通传各府城,直接就开启预售。


自然朱英可以保证,这必然不是烂尾楼。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皇长孙更新,第337章:京师拆迁,百年大计()免费阅读。https://www.biqup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