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亮剑之敢死营 > 第119章 敌人太狡猾

第119章 敌人太狡猾

作者:陈三十一 返回目录

亮剑之敢死营正文卷第119章敌人太狡猾刘光明手里有一个电话机,孙有成手里也有一个电话机。


其实如果电线短的话,仅用一块电池就可以让地雷引爆,这种做法在二战后期,经常会出现,盟军士兵往往会使用一节已经报废的干电池,都能引爆地雷。


前提是这引爆地雷的电线够短,能让这微弱的电流在耗尽之前,可以通过电线接触到地雷,并将其成功引爆。


但这现在一条电话线有200多米,仅仅靠电池原来的自流电,根本就不可能引爆有二百多远电线损耗后的地雷。


必须要像他们这样弄一个电话机,才行。


刘光明很淡定,悄声的跟张向阳说:“你现在是学习阶段,注意看。


我先引爆,炸倒了一部分敌人之后,敌人的第一反应肯定退往另一个地雷埋设点,到时候孙副组长再引爆另一个地雷。


这些都是计算过的,这也是你要学习的东西,注意看了!”


他说话很小声,说完就把手放到电话机上,一只手摁住电话机,另一只手放到摇臂上。


这个时候的电话机,需要摇臂发电,想打电话的时候就摇动这个电话机上的摇臂,它就会带动一个小发电机,可以发出大概是110伏的电压脉冲。


地雷就靠着110伏的电压脉冲引爆。


而现在,打起十二分精神的组长刘光明刚看到那一个小分队的日军全部走入地雷杀伤范围内,马上摇动电话机的摇臂。


电流的速度极快,刘组长刚刚快速摇动电话机,地雷就爆炸了。


地雷很重,装药也很足,也就导致威力很大,处在地雷杀伤范围内的日军瞬间倒下去一片。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地雷通常都是大地雷,国内的地雷一开始只有两种,一种是30公斤,一种是50公斤。


但是无论是30公斤还是50公斤都太重,而且体型也太大,埋地雷的时候不好埋,运送的时候也不好运送。


于是阎长官掌控山西之时,命令手底下的兵工厂改进地雷,将重量缩小为10公斤,威力依然很大,名称就叫做晋造小地雷。


当然这是抗战前期所使用的地雷,就算只有10公斤,号称小地雷,但依然还算很重。


到了后期,地雷将会被改进为更适合敌后战场的五斤雷,是山西造小地雷的1/4体型和重量,当然威力可能也是1/4。


威力虽然小了点,但是重量也小了,背起来跑更轻松,而且因为东西更小更容易布设。


现在陈山河的敢死营,所使用的就是10公斤左右的小地雷,装药量大威力也大,而且第一个炸点是两颗地雷一起引爆的。


瞬间,血肉横飞。


要知道10公斤的地雷,除了10斤的铸铁壳子以外,里面填充的可是10斤的炸药。


这么一炸,10斤炸药的冲击波就算是没有弹片也能让炸点附近的人震伤内脏,更何况地雷爆炸时那如天上繁星一般的弹片,更像是天女散花一般笼罩着这杀伤范围内的所有人。


更何况还是两枚地雷一起爆炸,威力可想而知。


张向阳眼神很好,他看到,最少有五六个鬼子被炸飞了,身体像破布袋子一样。


其他的就不知道,因为地雷爆炸浓烟太大。


马上第2颗地雷也在孙副组长手里的电话机摇动下爆炸。


张向阳已经拉动枪栓,开始瞄准了,却不料被组长刘光明拉了一把。


“傻小子,现在不跑还等什么?”


说完他一把扯掉电话机上面的那根电话线,拎着电话机撒腿就跑。


孙副组长也是,一把拽掉电话线之后,拎着电话机也是颠了,枪依然还背在他们背上,连拿都不曾拿下来的。


张向阳傻了,但还是马上反应过来,也跟着伏低了身子撒腿就跑。


转眼三个人就跑到了七八百米开外,钻进了草丛里。


“张向阳,我还以为还得回头去救你,看来你还没傻掉。”


组长刘光明笑着说,一边说着,一边猫着腰往旁边的高处走去。


张向阳疑惑的问:“咱们,就这样,算是打了一仗了?”


副组长孙有成笑着说:“那你觉得我们要怎么打?


就我们三个人冲上去跟鬼子刺刀见红?


哈哈哈!


跟上吧!”


说完就跟着组长刘光明爬上了旁边的小山包,小心翼翼的往外看。


张向阳也跟着爬了上去,也往外看去。


只见此时硝烟已经散去,地上一片狼藉,在地面上最起码躺了不动的,有8个,甚至9个日军。


还有三四个,看上去只是受伤,还勉强能站起来,能走动。


不过身上看上去也有血迹。


他们三个人就这么看着一群结束了搜索以及警戒的伪军,把地上的零碎尸体,给收集起来,放到板车上。


几个受伤的日军,也坐上了板车,依然还往前行。


他们还需要去送物资,既然现在物资还没有损失,他们就必须要把物资给送到炮楼去。


组长刘光明拿出步话机,对着步话机就说了句:“队长,我是三人小组地雷战法试验第52组,组长刘光明进行汇报:作战已经结束。


战绩为9名日军被炸死,4名日军被炸伤。


消耗:地雷三颗。


现在,日伪军还剩下一个排的伪军还有4名日军伤兵,他们依然朝炮楼方向前进。


请指示!”


步话机的那头,是作战小队的队长,那里有一个连级的步话机,可以统筹指挥更远的作战小组。


很快有了回复过来:“很好,可以收队!”


张向阳傻了。


“这就完了?”


孙有成笑着问他:“不然呢?”


组长刘光明放好步话机之后,也笑着说:“我们三个人,仅仅消耗了三颗地雷,拿到战绩九死4伤,而且都是小鬼子,不是伪军。


这样的战绩,你还想要啥?


走吧!


小鬼子和伪军也走远了,我们去看看那电话线还在不在,电话线也挺难搞的,如果没被那些伪军给捡走,就不能扔在这里浪费!”


然后张向阳,就这么被他俩带着晕坨坨的,回到刚才的战场上回收那两根电话线。


然后,一路懵逼的跟着两个组长,回到后方。


今天经历的就是一场战斗?


可是自己一枪不发呀!


兜里的子弹还是满着的!


可要说没有,军功薄上,明明白白的记着他们杀人战斗小组消灭了9个日军,打伤了4个日军的战绩。


看似并不是很多。


可这是日军啊!


在前两年抗战刚开始的时候,有一种说法,说要弄死一个日本兵,最起码得付出5~6个人的代价。


这两年降了点,但要在战场上弄死一个日本兵,怎么也得付出3~4个人的代价。


可是,今天,他们仅仅付出了三颗地雷的代价就搞死了日军9个人搞伤了4个人。


仗也能这么打的吗?


张向阳有点适应不过来,肩膀又被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是组长刘光明。


刘光明说:“来,有了一场实战经验,那么接下来就该总结,互相学习,并且互相检讨。


总结是总结今天的行动,所有的行为。


互相学习,就是每个人都得说出每个人的见解,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互相进步。


互相检讨,就是今天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或者是同组的战友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说出来,然后改进掉。


因为咱们是在战场上,任何的一个疏忽,任何一个做不到位的地方,都有可能会导致丢掉性命!


所以不要担心难为情,也不要担心得罪人,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缺点说出来,就是能救命的!”


他又接着说:“孙有成,你先来跟他说说,我们为什么要组成三人战斗小组只是去埋地雷的原因。


有了原因以及目标,我们才能从原因和目标为出发点,寻找行动中的不足!”


副组长孙有成笑着对张向阳招了招手,让他先坐下来。


“其实,你今天第1次参加我们的作战。


特别是这种只有三个人的作战小组,零星出击,在过程中不开一枪,仅仅依靠两三个地雷爆炸所产生的破坏力来杀伤敌人的作战方式。


是不是感觉很新奇,或者还有很大的疑惑!”


张向阳点头,既然组长说要互相学习,那既然是学习不懂就要问,他也就一咬牙一跺脚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副组长,我对于咱们用地雷进行作战的战斗力,感觉很震惊!


特别是仅仅三颗地雷就干掉了9个小鬼子,还炸伤了4个。


这一次爆炸就报销了小鬼子的一个小分队,那战斗力太强悍了!”


孙有成点着头,等着他的下文,等着他说出那“可是”两个字。


张向阳果然说出可是:“可是,为什么咱们只去三个人?


为什么不去多一点?


或者地雷为什么不埋多几颗?


因为如果是去一个班或者一个排,在有情报支持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将三颗地雷变为10颗地雷,是不是就能将所有日伪军全部干掉?


为什么只有三个人的战斗小组?


我就是不明白这个!”


孙有成笑了,组长刘光明也跟着笑,张向阳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但他还是耐心的等着眼前的两个组长给他解释。


孙有成笑着说:“如果,我们想要对付日军的一个运输队,很简单,非常简单!


就跟你所说的那样,我们只需要出动一个班就可以干掉日军的一个小分队,再加上伪军的一个排,并把那几车粮食以及弹药给弄回来。


而且我们还能拿到四五十条枪!


可是为什么我们只有三个人去呢?


其实,我们并不只是去作战,还是去试验在没有枪的情况下,仅仅依靠1~3个人用地雷是否可以给日军造成巨大的损失与伤亡!


这是营长定下来的策略。


为什么要定这么一个策略?


这得从日军与我方士兵的交锋中无奈得出来的一个办法。


你也是老兵了,跟小鬼子也打过几场仗了,能活到现在也算是你的本事。


既然是老兵,当然清楚日军士兵和我军士兵的差别在哪。


营长给我们总结,平时在战场上之所以需要我们用四五个人才能拼掉日军一个士兵,战损比5:1。


我们之所以输的这么惨,最重要的原因是日军蓄谋已久,他们准备了几十年了!


日军的士兵每天吃的粮食,能吃饱有肉,营养充足,所以个子虽然矮,但是他壮实有力气。


这壮实的身体以及有力的躯干,可以让他们在拼白刃战的时候,占尽了上风。


日军士兵,早就为侵略战争做过很多准备,他们的枪法甚至可以在400米开外打中集群目标。


如果要求精准的话,300米就可以精准的打击到人,由此可以看得出日军士兵的战斗力有多强悍!


所以在战场上,才会出现我们需要用四五个士兵的生命才能拼掉一个日本人的士兵!


营长说,日军这是蓄谋已久,做了几十年的准备了。


无论是飞机大炮,坦克等重型装备以外,不说远程射击能力,就光说拼白刃战,我们也不是对手!


现在也没有时间和物资,让我们好好的训练再上战场,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发展出一套可以让我们那些老百姓,以及新兵们没有经过长期以及刻苦的训练就能掌握的战斗方法。


就是这种只需要一个人或者三个人就可以做的,地雷战法!


这种战斗方法,不需要几年的白刃战功底,也不需要有大量子弹喂出来的精准枪法。


只需要一颗地雷,教会他埋设地雷的方法,以及设伏的时机,就可以一个人或者三个人对日军发起攻击!


而且,全程不用跟日军短兵相接,直接炸了就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伤亡降到最低,却又能取到很大的战果!


当所有人民全部发动起来,有行动能力的人只需要1~3个人扛上1~3颗地雷去到鬼子必经之路埋上那么一颗!


哪怕是每一颗地雷只弄死一两个鬼子,那也是赚的!


咱们别的不多,但是地雷,营长说了这玩意儿那要多少有多少!”


张向阳这才恍然大悟。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们这个战斗小组埋下地雷,把地雷引爆炸死炸伤了日军小分队之后扭头就走。


为什么并没有趁日伪军慌乱的时候再打上几枪再干掉几个人?


因为,他们现在正在试验战法,试验全民皆兵的情况下,老百姓在没有枪时仅仅凭着地雷,偷袭了就跑,这个方法可行不可行。


张向阳突然觉得,这个可行啊!


并且,这玩意儿,很实惠啊!


如果弄出来,以现在敢死营将近20个村子,每个村子平均200~300人,那全部人口可就是五六千人。


刨除一部分是孩子。


那超过10岁的人就可以去挖坑埋地雷了,敌人来扫荡根据地时,他们埋好了地雷躲进地道。


敌人不来扫荡根据地,他们就主动出击,跑到敌人必经之路去埋地雷。


嘶……


“营长,统计报告回来了!”


顾秋拿过一张纸,放在陈山河面前,上面写着的是今天出击的61个作战小组,所取得的成绩。


作战范围甚至辐射到了大有乡镇的周边,61个作战小组有33个取得了战果,15个没找到敌人,剩下的都是情报错误,鬼子去了别的地方了。


“营长你看,最强的是刘光明他们这个小组,9死4伤,一个日军小分队就这么报销了!


最少的是第二作战小组,太过急功近利,让新来的八路军老兵,第1次作战就上手了,仅仅爆炸了一颗地雷,剩下另一颗没爆!


取得的战果,仅仅是炸伤两个鬼子!”


陈山河点头:“有战果就好,何必在意多少?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周边的日军全部鸡犬不宁,让他们一出城,就有可能会碰到地雷。


现在鬼子出城很正常啊!


毕竟秋收的老历9月底收小米,10月收红薯,把小米晒好存起来,红薯也收进仓,才过去不到一个月。


这个时候正是日伪军频繁出动,到乡下抢粮的高发时间段。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抢粮队,走在乡间路上都得心惊胆战。


我要他们,连大路都不敢走!


更别说下乡抢粮了!”


顾秋也点头,他算的这上面的战果,快速的计算完这上面二十几个战斗小组所得出来的日军伤亡情况。


“死107人,伤212人。


我方23个战斗小组,在不动用枪炮的情况下,仅仅使用地雷埋伏日伪军取得了炸死日军87人,炸伤212人的战果!


而且由于我方挑选目标极为精准,故而伤亡的大多数都是日军。


而我军的伤亡情况,目前竟无一人受伤,无一人阵亡!


仅仅消耗了72颗地雷……”


起初看着统计表上每一个作战小组区区几个人几个人的战果,没放在心上。


可以统计过后,顾秋被震住了。


“所谓的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原来如此!


营长,还是你悟得了领袖他老人家的精髓!”


陈山河看着统计表,满意的说道:“可以可以,这些作战报告当中,地雷有电击发的,有拉绳拉发的,也有触发的。


把他们召集在一起交流学习,互相讨论一下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什么样的地雷。


并且,那十几个老铁匠,铸造的地雷外壳,还是过厚了,费铁。


下一次作战,把我们弄得陶罐地雷带上,虽然只是匆忙烧制出来的陶罐做地雷壳,但应该威力也不差的!”


顾秋点点头:“确实,我们的铁最近消耗的很厉害,如果用陶罐也依然有这个杀伤力,那为什么不用陶罐呢!”


陈山河点头:“多在罐子里装一些碎石块或者碎铁片,钉子啥的,就行!


试试呗!


话说,我想起一个可以弄到铁的好方法,到河里淘铁砂!”


……


武乡县,日军指挥部。


一个日军大佐在大发雷霆地在拍桌子:“短短五天时间,你一个县十几个乡镇,居然在短短时间内阵亡了100多号人,受伤200多人?


伤亡总数甚至已经到达了400人?


这已经是两个中队的人数了!


你们居然毫无办法?


难道堂堂的大日本帝国皇军士兵,已经堕落到这个地步了吗?”


黑木一郎满头大汗,只能弓着腰,低着头挨训,等到眼前的这个大佐,说完了,他才敢抬头。


“联队长阁下,不是大日本帝国皇军士兵堕落了,而是敌人太狡猾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