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175 交粮

175 交粮

作者:八零阿涛 返回目录

杨大壮看着杨太爷几个都是抖擞着精神,丝毫没有熬夜后的疲惫,心里也没多说,只是现在一旁看着几个老人拿着纸笔计算着。


杨大壮不敢打扰他们,转身走到一旁,看着摞起来的粮堆,心情舒畅。


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大队部里,随后出来的时候,背上已经多了一杆长枪。


枪管上散发着冷幽,在清晨里十分现眼。


“民兵队,集合!”


冷喝声响起,那些还在粮堆顶上嬉笑的听到了,立马跳下来,呼啦一声跑到杨大壮身前列队。


很快,周围小姑娘大媳妇,老婆子小孩都散到一边,中间留出空地。


杨大壮站在前面,面容肃穆。


五分钟后,陆续从家里跑来的人加入队伍中,四排队伍整齐排列。


杨石头跑出来,“报告大队长,民兵队伍集合完毕。”


“应到58人,实到58人,请指示。”


杨大壮满意点头,看向众人。


“都有了,稍息!”



“同志们,今年,咱们村的收成上来了。”


“都看见了吧,好收成,大丰收。”


杨大壮挥舞着手掌,脸上也出现激动神色。


下方众人同样激动,好多粮食啊,不用挨饿了!


“可是,我们的任务还没完成。”


“粮食送到镇上前,保卫粮食,就是我们民兵队的任务。”


“有没有信心完成?”


“有!”


一群壮小伙子,齐齐吼叫。


声音感染下,就是周围的妇女儿童也便的激动起来。


“好。”


“下面我分配任务。”


“第一小队,你们配合儿童队,负责存在的执勤守卫。”


“是!”


“第二小队,负责大队部,粮仓的守卫。”


“没有村子领导的允许,任何人不准靠近!”


“是,保证完成任务!”


“第三第四小队暂时休息,半天一轮换,不准懈怠!”


“是。”


“现在,各部队长领取武器,执行任务!”


众人散去,杨大壮则是在院子里等候最终结果。


同样的一幕,在周围几个村子里上演。


很快,这些乡下田野间,不断有队伍巡视着,领头的小队长背着枪,身后的民兵有的拿着红缨枪,有的拎着大刀片子,神情严肃。


任何风吹草动都是他们专注的目标。


又是一天过去,杨家庄公社的大队部里,一群人围绕着桌子,等着结果。


“三遍了,不会错的。”


杨太爷拿着手上的本子,满脸笑容。


周围一众村子的长辈高层,俱都喜笑颜开。


杨大壮接过本子,看了又看,最后欣喜的向外面的人喊道。


“十一万斤,十一万斤!”


门外立马响起一片喝彩声。


旁边有人又补充到,“亩产五百斤啊,这好年头都没这么多啊。”


外面听到这个消息,再次被震惊。


“五百斤,太爷,五百斤啊。”


“我的天呢,以前有三四百斤就算老天爷保佑了,我的乖乖啊!”


“这才一半的地,这要是全都种上这种玉米,呼呼,快算算,咱们能剩下多少。”


“靠,我指头不够数的啊!”


“你个白眼瞎!”


“你不是?”


“是是是,咱都是,不过真他娘的多啊。”


“那是!咱们村这次,肯定不用挨饿了!”


“那还用伱说,……”


门外叽里呱啦的说个没完,大家伙都是被饿怕了。


尤其是去年开始,公余粮加了不少,整个冬天,村子里的就瘪着肚子过活。


他们大人还好,吃点野菜也能忍一忍,可家里的小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不饱就是闹腾也没劲啊。


时间长了,干活的人饿着肚子也没劲啊。


现在,众人心里有了期盼。


杨大壮将本子小心放进怀里,然后拍拍胸膛,满脸笑容。


周围的人也都会心笑起来。


他们心里自然有笔账。


今年收上来的麦子,也就五万斤左右,其他乱七八糟的两三万斤,加起来一共二十万斤了。


这可比往常年同时期多了三、四万斤啊。


杨大壮心里盘算着,今年要交的公余粮比去年更多,再减去村子留下的口粮,种粮。


这样下来,竟然还能剩下三四千斤。


这可是将全村人的口粮都算进去了啊。


只要秋天再来这么多粮食,他们杨家庄将彻底摆脱饥荒,不会再有挨饿的人,


瞬间,屋子里的几人露出笑容。


“太爷,我算了下,咱们除了上交的,各家各户留下的,最少能剩下三千斤呢!”


“咱们村,也成余粮村了啊!”


余粮村,在这个年代可不容易,那可是代表着生产力的提高啊。


这种村子,不仅能够吃饱,远近闻名后村里的青年找媳妇都不难。


杨太爷在一众笑声中面上仍旧沉稳,但内心里和众人一样,都是为这收上来的粮食激动着。


从怀里掏出一直没开封的烟盒,手指有些颤抖的打开,然后抽出一只,剩下的放在桌子上。


旁边人见了也都拿起来,一人分一根,最后烟盒被杨大壮揣兜里,这烟还有大用。


众人点着火,屋子里一片烟云缭绕。


“大壮。”


杨太爷突然开口,众人注意力放过来。


“爷,您说!”


“嗯!我问你,去年怎么村,支了国家多少粮?”


杨太爷问完,屋子里的人都低下头。


去年他们村吃的不多,或者说整个乡下,想要完成任务,手里头就没多少吃的了。


最后,过不下去的时候,只能长国家伸手了。


杨大壮不假思索的说道,“爷,去年我们欠了一千斤粗粮!”


周围人呼吸有些沉重。


“前年呢?”


太爷又问。


“400斤粗粮!”


哒哒


杨太爷挪动屁股,“咱们一共欠了多少?”


杨大壮心里一合计,“打从上次糟了风灾,咱们这些年前前后后一共借了五千两百八十斤的粗粮。”


听到这个数字,众人一阵沉默。


他们也知道村里这几年都有伸手借粮,虽然这是无奈之举,但心里头就像欠着别人的钱,压的喘不过气来。


现在,听说有五千多斤的欠粮,众人再没有刚才的笑容。


杨太爷点头,随后看看四周人说道,“咋了?都焉了?”


“欠债还钱,能还,就不丢人。”


“大壮,我意思是,把多出来的,凑够三千两百八十斤,先还了。”


“等秋收了,再把剩下的还上。”


“咱们守着这么多粮食,有这么好的种子,还愁吃不饱?”


杨太爷说完,杨大壮立马点头。


“对啊,有这么好的种子,过几个月又是大丰收啊。”


“对对对,这次咱们多种点,种他个四百亩!”


“都种玉米,别的不种了?你吃啥?”


“吃啥?老子天天有棒子面吃就知足了!”


“对对……”


打开话题,众人又开始吞云吐雾了。


杨大壮看着众人同意,心里却是对改变这一切的杨小涛分外感激。


“好了,过两天就是咱们这一片上交公粮的日子。”


“大壮,你准备准备。”


“爷,我知道。”


“对了,这高产玉米的事,需要上报吗?”


杨大壮又问出众人关心的问题。


在他们心里,当然是自己村先收益最好。


杨小涛那的种子也没多少,单单杨家庄就足够消耗了,这要是说出去,那村子里还能分到多少?


眼看要过上的好日子,转眼间就没了,即便都是村子里的老人,心里也有些腻歪。


杨太爷环视一周,铿锵说着,“你们啊,心里的那点小九九都给我扔了。”


“这么好的种子,不交给国家,在咱们手里有啥用?”


“你们就知足吧,小涛第一个想着咱们村,现在沾的光还少?”


杨太爷站起来,周围有人被说的羞愧,低下头然后又抬起来。


脸上已经没了刚才的犹豫。


“大壮。”


“上次小涛回来送种子,这事我和小涛商量过了。”


“他已经将资料整理上交了,具体什么情况还没下来。”


“咱们这里算是实践,到时候你去和粮店的人说清楚,让他们也上报。”


杨大壮点头。


“既然是小涛的意思,那就好办了。”


“反正,咱们只管种地,种子的事还是得靠他!”


周围人听了点头,心里的小九九都被放下。


毕竟,这种子可都是杨小涛一个人鼓捣出来了。


那是人家的本事。


杨大壮却清楚,这种利国利民的神器,在国家手里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心里对杨小涛拎得清轻重感到满意。


两天后,天刚亮,杨家庄的劳力就用手推车将粮袋捆好,而后一人推车,前年还有人拉着,往镇上走去。


今天,是他们交公粮的日子,除了公粮,还有卖的余粮,以及补交的差额。


镇上所在的地方叫大村,顾名思义,这里是周围一片最大的村子,人口多,战地多,平时重要的集会、赶集也是在这里。


日头升起来的时候,道路上到处都是赶路的推车,挑担的农民。


“哎呦,杨石头,你们这队伍够长的啊!”


队伍中,曲家皂户的赶车把式挑着担子,两头里面都是玉米粒子。


两人平日里见得多了,话也就熟络起来。


杨石头用力推着车,车上帮着五袋子,摞的老高看不到前面的路,只能靠拉车的人指引方向。


“那是,今年我们村可是大收成呢!”


杨石头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头也不歪,努力把住车扶手。


“哎呦,你这一车可不轻啊!”


那人看了眼车痕,随即又向身后打量。


他们村今年收成和去年一样,因为靠近河流的关系,虽然地不多,但村子里上好的水浇田是这一片村子最多的。


往常年,他们村也是收获最多的。


可现在,看着杨家庄长长的队伍,每辆车上满满的,心里头不由嘀咕。


“可不是,累死我了。”


杨石头感觉肩膀上的绳子快勒进肉里了,双腿都有些不听使唤。


“石头,你们村这次交的不少啊。”


“那是当然了!”


“你们,不对啊,往常年也没见你们这么多啊。不会把口粮都交出来了吧!”


杨石头摇头,“口粮交了我们吃啥?”


“说的也是!”


那人疑惑着,很快回到自己的队伍里。


一路上,不少村子的人都看到杨家庄的异样,但众人都没去询问,只是低声交流着。


交多交少,每个村都有自己的难处。


但对于国家建设,那种昂扬的热情,只会让他们无条件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