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883 一直干

883 一直干

作者:八零阿涛 返回目录

铃铃铃


桌上的电话响起,女士拿起桌上的眼镜戴上,随后拿起电话。


“喂,我是。”


“什么?真的?”


“好!”


女士挂断电话,心里头的阴霾顿时去了一半。


“小张,来一下。”


门外,小张快步走过来,“领导。”


“你去跟老王说,咱们价格降价,跟那头熊一样。”


“而且,对方若是降价,咱们也降价,保持一致就行。”


“此外,从今天起没有完成的订单,全部按照最新价格报价,尚没有卖出去的也会补充差价.”


女士交代一番,小张在一旁认真记载着,随后复述一遍确认之后,才让女士签字确认,这才出门准备。


等小张离开后,女士响起电话里通知的内容,心里面还是诸多疑问。


想了片刻,拿起电话来。


“喂,翟静吗?我啊,你李姐啊!”


女士豪放的说着,对方立马传来纺织厂翟厂长的惊呼声。


随后半小时内,两个多年没见的好姐妹就这样聊了起来。


“也就是说,这次都是这个杨小涛提前部署的了?”


女士一脸的好奇,电话那头传来肯定的声音,“对,我家老头说了,他们后勤的要再次集结兵力去一机部要人呢。”


“哈哈哈”


两人笑起来,最后约定改日喝茶,这才挂断电话。


“轧钢厂?农科院?杨小涛?有意思啊。”


女士嘴角挂起一个弧度,“这次,算是承了你的情啊。”


化工厂。


徐远山放下电话,立马招呼手下主任。


“两件事,第一件,高压锅线圈再开一条线,人停机器不准停。出了事,我领着你们去劳力干活。”


“第二件,立刻组建一直技术团队,前往哈成组建分厂,就近生产线圈。”


“明白吗?”


下方七个生产主任左右对视一眼,随后点头。


其中一人更是迈步而出,“厂长,建厂的事,我们车间包了。”


话音落下,又有三人上前请求任务。


徐远山看着面前四人,这是他上任后提拔上来的,虽然在为人出事上不如先前的‘老主任’,但在技术上,绝对是独当一面。


而且,在他眼中,这些干实事的人,更需要。


就跟杨小涛一样。


“好!”


徐远山选定人选,随后各自忙碌,自己坐在桌前拿起电话。


“老杨,我这边安排妥当了.”


“飞鹰需要的,你放心,绝不会拖后腿。”


第二天。


第二机械制造厂。


忙碌,从未有过的忙碌。


自建厂到现在,从来没有过,如此的忙碌。


忙的让人不知所措,忙的找不到东西南北,却是心理充满热情。


他们第二机械制造厂,终于开张了,终于赶上为国争光的大军了。


还是,担任主角的那种。


冥冥之中,有一股神圣感和使命感环绕左右,让他们浑身充满干劲。


此刻,所有人都忙的恨不得多两只手,两只脚。


方厂长更是冲在第一线,吃饭都在车间里看着。


这次上级突然下达的通知,明确告诉他们,战争已经打响。


全国各地的国民都在看着他们,都在为他们鼓劲打气。


若是输掉这场战争,他们就没脸在这干了。


“同志们,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是冲上去拼命一搏,还是躲起来当个懦夫,就看咱们这本事了。”


“同志们,城政府已经发来慰问信,让我们不要有后顾之忧,大干一场,不负国不负家。”


“大干一场,同志们,冲啊。”


喇叭上不断传来激励的口号,在这动员下,全城都被牵动。


一辆辆卡车将生产需要的物料运进来,一名名工人将麻布披在身上,将车上的东西扛下来。


男人抗,女人就抬,一个仓库满了就去下一个,一个仓库堆满了高压锅,很快就招来卡车,一边检查质量问题,一边将其装车。


等车队装满了,立马出发,沿着长长的土路,向着西方前进。


“注意机器,这可是咱们的武器,一点事都不能出。”


方厂长站在一旁亲自盯着操作的人员,几个老师傅抖擞着精神,在他们这个年纪还能为国家出一把力,还能燃烧这把老骨头,他们已经豁出去了。


身边的学徒满脸激动,恨不得上前接替,但他们也知道,等老师傅们退下的时候,就需要他们接过这把枪,继续冲锋。


“厂长,咱们干到什么时候。”


马晓玲在外面负责统计数量,这会儿有空过来询问。


闻言,方厂长竖起一根手指。


“一天?不,一个周?”


方厂长摇头。


“一个月?那机器可不行啊。”


马晓玲清楚,这台老机器,虽然被装好了,但这么可劲的用,早晚也得出问题。


若是再坏了,可没有第二个杨小涛来修。


“不!”


方厂长看了眼忙碌的人群,又看向遥远的天际。


“是,一直干。”


马晓玲脸上错愕,但很快反应过来。


‘大不了,再把杨厂长叫回来。’


此刻,正被惦记的‘杨厂长’正在火车上吃着窝窝头,欣赏着路过的景色。


对面,王浩抱着杨小涛的长箱子,这把枪上火车的时候可是差点被警卫扣下。


原因就是车站有规定不准带武器上车,所以检查的时候闹出不小动静。


再者这把枪警卫根本就没见过,就是警卫队长这样的老兵也是陌生,这样的枪,国内没有,那就是国外的了。


两人差点被当成敌特抓起来。


好在杨小涛及时拿出证明,然后解释一番,这是新研发的样枪,最后在一番确认下,才成功上车。


不过,上了车,因为对武器的管制,也让他不敢放松。


尤其是见识到这把枪的威力,更是时刻小心。


“厂长,还有多久到啊。”


杨小涛将窝窝头吃完,心情不错。


“快了,上一站是归绥市,算上晚上的停靠时间,估计明天早上就能到四九城了。”


“是吗,太好了,终于要到了。”


王浩笑着,跟着杨小涛也算是去了不少地方,但唯有这一次,去得地方最远,离家的时间最长。


不过,也是最有说道的一次。


从东边到西边,从平原到高原,不说沿途看到的景色,就是这番经历,回去也有的牛吹。


“是啊,回家了。”


杨小涛看向窗外,脑海中想起离开前儿子的笑声和媳妇的不舍。


良久,从沉湎中醒来,杨小涛拿起本子,继续研究机床设计。


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时,外界的一切仿佛被按了快进键,时间过得飞快。


随着一声哨声,火车缓缓停下,而天色已经黑下来。


杨小涛这才放下手上的笔记本,对面王浩正拿着水壶,将打来的热水倒进缸子里。


翻过手腕,六点半了。


看着天色,习惯了西北九点黑天,到了这里竟然有些不自在了。


“这时差,在国内还能这样,果真,地大物博啊。”


感慨一番,看到王浩在忙活,杨小涛笑着,“今个我请客。”


王浩赶紧摆手,“不用,快到家了,凑合着吃点就行。”


“没事,出来一趟不容易。”


杨小涛说着,起身看了眼左右,不远处一人推着银色小车,正往前走着。


杨小涛走上前去,在售货员交谈一番,买了两份盖浇饭。


这时候,虽然是计划经济,物资比较匮乏,买什么都需要粮票,但是在火车上就不用。


只需要花钱就行,当然,这么一份盖浇饭也不便宜,需要一块钱。


寻常人家一天的伙食都不到一块钱。


端着两个大圆圆的碗,下层装着米饭,上面盖一些肉沫青菜,不时还能看到肥肉条。


这一路走过来,几个旅客立马将目光投过来。


随后有人伸手,也要一份盖浇饭。


杨小涛坐回远处,将一个碗递给王浩,又拿出两个咸鸭蛋,一人一个。


王浩端着饭碗,这一顿可是比轧钢厂吃的都贵。


看着杨小涛剥开鸭蛋,直接放在碗里,扒拉起来,王浩也顾不得多想,赶紧吃起来。


吃到一半,咸鸭蛋黄的香油混合着肉的香,加上蛋清的咸,让王浩吃的差点连舌头一起吞到肚子里。


喝口水,看着杨小涛慢慢的吃饭,好奇问着。


“厂长,这次回来,您还要出差吗?”


杨小涛停下扒饭,看了眼王浩,“出差?再说吧。”


“起码,最近不会出去了。”


想了一会儿,杨小涛给出肯定的答案。


第二天,天刚亮,火车缓缓驶入四九城火车站。


杨小涛背着行李,拎着盒子,王浩跟在后面,两人下车出了月台,就看到门口等待的高玉峰。


快步跑过去。


两人拥抱见过。


“小涛,欢迎回来。”


“谢谢。早来了?”


“没,刚到没多久,火车到点挺准时的。”


“是啊,不过还是有点慢,要是快一些就好了。”


“哈哈。走,上车,咱们先去农科院,稍等再送你回家。”


“管饭吗?说起来,我还没尝尝农科院的早餐呢。”


“保证不让你失望。”


司机开车,一路跑到农科院,路上高玉峰问了这次西北之行的情况,杨小涛也简单的说了些,具体的报告就在背包里。


“种了这么多啊,比上次还多啊。”


“可不是,得有上次的七八倍,这要是全部收上来,不敢说全国够种的,起码一半的耕地够了。”


“对了,你那抗盐碱的玉米咋样了?”


“现在看还行,具体的还要看结果。”


两人在车上简单谈着,车子很快到了农科院门口。


杨小涛跟高玉峰下车,司机要送王浩回轧钢厂,同时将东西送回去。


当然,王浩还要开车来接杨小涛。


跟高玉峰一直来到会客室,杨小涛进门就看到了邓院长,同时还有一桌早饭。


一碗粥,一个鸡蛋,一个包子,外加一杯水。


“院长。”


杨小涛三两步上前,邓院长站起来,两人握手,“您身体好了?”


“好了,现在吃啥啥香。”


“快快快,知道你要来了,刚让人带过来的,先吃点。”


邓院长起身来到杨小涛跟前打量一番,笑着将杨小涛带到座位上,那看人的目光,就跟看自家儿孙辈似的,充满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