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1776 提前二十年

1776 提前二十年

作者:八零阿涛 返回目录

杨小涛在机械厂忙了一天,回到四合院。


从院里人那听说这两天的事,对于众人反应并不意外。


尤其是傻柱,据说这家伙没有去买药,杨小涛知道,那个第二条起作用了。


傻柱这样的人是不敢赌的。


尤其是在还有一丝希望的时候,更是畏畏缩缩。


这点杨小涛算的死死的。


不过让杨小涛意外的是,阎阜贵也去药铺整了一份,估计是给阎解成准备的。


不过阎解成现在可找不到媳妇,这事难说了。


药酒的事过去,四合院再次恢复平静。


院子里没了傻柱,众人觉得少了许多烦心事,下班回来再不用看那张着急的脸,也不用听些不着调的话。


就是秦淮茹在院子里的存在感也降低了,平日里就是跟一大妈来回串门,其他时候就去街道办干活,很少在院子里活动。


生活中的纷纷扰扰并没有影响杨小涛的工作生活。


现在,机械厂基本上回归正常工作。


连续一个周的折腾,冶金那里的问题处理的差不多了,杨小涛碰到余则成的时候,还有时间聊会天。


机械厂帮忙关押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重要人员都被转移,其他人也是审完一批送走一批。


杨小涛估摸着再有个两三天,基本上就能清空。


当然,后续咋样他也不清楚,那些都跟机械厂无关。


只是这几天,众人在陈老的眼皮子底下不敢放松,机械厂氛围反而严肃了许多。


趁这段时间,杨小涛将内部审核机构的计划书写完,刘怀民跟杨佑宁看了下,觉得没有问题,便准备找个合适时间交给陈老。


两天后,余则成带着最后一批人离开机械厂,这也标志着案件的阶段性结束。


机械厂保卫科不再承担缉捕、看押任务,原本的仓库也会拆除隔间,回归正途。


陈老王老两人一天前便离开。


当然,离开前杨小涛将计划书递交上去,陈老简单看了眼,对这个内部审核没有反对。


便让机械厂先做着,具体的他回去看了再说。


机械厂大门口,杨小涛看着一副浓浓黑眼圈余则成没有打趣,两人简单握手后,余则成上车带人离开。


至此,由机械厂发现冶金问题并牵连出一系列重大危害的案件至此结束。


在这件案件中,机械厂不仅抓出隐藏硕鼠,还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审理抓捕,在整个行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都是功劳啊!


即便出了林海郭大撇子等人,那也是瑕不掩瑜。


只是这功劳啥时候落下来,就得看什么时候结案了!


这边结束,杨小涛来不及休息就去了一趟农科院。


这段时间太耗精力了,农科院的老院长找过几次,杨小涛一直没空去,现在有时间了,正好过去一趟。


来到农科院,进了院长办公室,屋子里只有老院长。


此刻正拿着报纸看着,见杨小涛进来,将老花镜摘下来,忙招呼着坐下。


“院长,前几天实在是没抽出身。”


杨小涛坐在一一旁有些歉意的说着,老院长也不在意,“没事,你们那的事我听说了,这边都是小事!”


两人坐下,老院长拿起缸子递给杨小涛,“怎么样?问题都解决了?”


杨小涛点头,“机械厂这边没啥事了!”


“没事就好!”


老院长感慨两句,他现在只管农科院的事,其他的一概不问。


要不是本家的那位在粤府,他连药品的事都不想过问。


农科院,重心始终在农业上。


只要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就是天大的功绩。


而能够让他亲自关心的,就是杨小涛的杂交玉米,还有南边的杂交水稻。


这两个,一个成功了,并且在国内外打响名号,杨村一号已经不仅是玉米的代名词,更成了国际上有名的种粮。


这也代表着国内农业研究走在了国际前列。


何况除了杨村一号,还有了血玉,因为这个,他们农科院可没少获得上级的赞许。


至于剩下的一个,也快要成功了。


这可是比肩杨村一号的存在,如果做成了,那国内的粮食危机将会大大减轻。


所以,不管这上面是谁坐椅子,想要不乱,就得让农民找吃饱饭,就得给他们农科院三分颜色。


不过眼前的这小子可是个‘不安分’的主。


根据他的了解,这家伙好多事都参与其中,西北那边其他人不清楚,他还能不知道?


不过怎么说来,他们也算是一个阵营的,真心为国家做实事的,他也不便多说。


如果按照他的性子,这小子要是进了农科院,他保他无事。


可惜,这家伙到现在为止,还是个荣誉干事,还是挂名的那种。


据说连冶金那边都推辞了,一心放在机械上,想想就气人啊。


两人坐下聊了会儿,先是说起西北那边咩咩蒿的种植情况,现在看来,种植区域面积大,足以支撑到来年种植前。


不过今年冬天大棚还得用起来,毕竟有备无患。


说起这个,老院长说起南边的情况。


“我得到消息,听说现在病毒的毒性弱了不少,许多前往医院治疗的人,很快就能见效,这段时间病愈的人越来越多了!”


杨小涛点头,“我从制药厂那里也听说了,他们正在准备成品药,打算配合青蒿解毒液跟梅花消毒液一起推出去,这样病情弱的人,可以直接购买成品药在家里治疗就行,不用大老远的去半岛医院!”


杨小涛这些都是从白景述那里听的,机械厂出现这么大的事,下面几个分厂也不敢小视,纷纷在工厂里展开清查工作。


白景述跟杨小涛聊天的时候,就说是东南亚那里的情况。


对此杨小涛并不意外,当初白景述能够当上制药厂的厂子,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所以这咩咩蒿跟消毒液未来不敢说,但三两年内需求只会更多。”


老院长点头,然后笑呵呵的说着,“这话说的对啊!”


“据说现在咱们的梅花消毒液都成了大路货,国内外医院里要是没有梅花消毒液的气味,病人都会觉得不专业!”


杨小涛跟着笑起来,两人聊了会儿,便说到正事上。


“咱们的杂交实验计划已经开展几年了,现在应该是收获的时候了!”


老院长喝了一口水,认真说道,“前段时间我接到南边袁组长的电话,他们进展顺利,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出成果了!”


“真的?这么快?”


“对,袁组长将上次挽救下来的稻种做了培育,前一阵在实验田中获得了成功。”


“现在新的试验田已经展开,他说有八成的把握能够完成杂交水稻,具体产量还要测试,邀请咱们去做个见证。”


“毕竟,这也是咱们杂交育种扶持计划的重要项目,意义非凡。”


老院长说这,杨小涛明白,这是杂交水稻是彻底搞出来。


要知道,前世这玩意是79年审定的,90年才会大面积推广。


而现在呢,66年做出来,以现在农科院的重视,加上杂交玉米珠玉在前,杂交水稻必然会大力推广。


这足足提前了二十多年啊。


哪怕自己的蝴蝶翅膀扇了很多次,但这次依旧觉得自豪。


早点将杂交水稻搞出来,早点推广开,早点让大家的饭桌上,摆满米饭。


“这次找你来,一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第二个是想要让你代表咱们农科院,去一趟!”


老院长说完就笑着看向杨小涛。


听到代表去南方,杨小涛在心里略一思考便点头应下。


这历史的一刻,自己应该去见证。


“好。到时候您提前跟我说,我好安排下工作。”


“至于关于杂交水稻的看法,技术上我觉得袁组长他们没有问题。”


“不过,我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杂交水稻可是利国利民的大杀器,用好了不比蘑菇蛋差。”


“所以上次的破坏事件,决不能再发生。”


“育种成功之前,再怎么严格也不为过。”


闻言老院长郑重点头,“这件事我已经跟当地打好招呼,此外还重点派人关注。”


“那就好,这次一定要成功。”


杨小涛在农科院待了半下午,跟老院长聊到国内农业方面的建设,从化肥的使用到机械的增加,亩产的提高将会成为未来的方向。


两人聊起天来,就跟忘年交似的,老院长经验丰富,杨小涛见识过后来的农业生产,总有些碰撞的火花。


等杨小涛告辞的时候,老院长除了嘱咐南下指导的事,再就是让杨小涛帮忙设计几款农业机械。


先前机械厂研发的拖拉机以及相关农业器具的使用就提高了耕种的效率,所以这种事情交给杨小涛,也是一事不劳二主,何况杨小涛本来就是农科院的人,做这事最合适不过了。


杨小涛欣然点头。


上次他回杨家庄收小麦的时候,村子里用的还是人工收割,那弯腰割麦子的苦可不是一般人能受的。


后来在打谷场的打麦子,基本上都是人工。


少数使用的机械,也是简单的积压去壳,人工手动将麦子送到机器里,然后用力往外拉,将麦粒积压出去。


这样做固然可以留下麦秆做扇子,但效率太低,而且操作人员稍有不当,指头就会受伤。


若是碰到下雨天,不仅耽误工作,还可能泡了麦子,影响收成。


老院长不说,杨小涛也打算过了这一阵就试试,正好自己的学分增加有点缓慢。


离开农科院,杨小涛又去了趟钢铁厂,合金生产仍是重中之重,虽然王军红答应满足机械厂的需求,但自身方面还需要提高产量。


在钢铁厂巡查一圈,杨小涛带着老道回了四合院。


刚过垂花门,就看到余则成在院子里和人聊天,杨小涛带人主动上前,两人聊了会儿。


主要是杨小涛打听关于李楠的消息。


从余则成那里得知,这次上级有意杀鸡骇猴,止住不正之风,所以量刑方面从严从重。


哪怕李楠因为积极配合,态度良好,还是被判了五年。


至于郭大撇子、林全林海几人,直接十年起步。


而让杨小涛比较诧异的是,原以为必死的林申竟然判了无期,这点别说他了,就是余则成也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最后是庄锦燕等人,不出意外统统吃了花生米。


得知李楠的惩罚后,杨小涛觉得还算可以接受。


最起码能够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