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1814 一小时一吨

1814 一小时一吨

作者:八零阿涛 返回目录

“不愧是杨总设计的,这玩意看起来就不一般啊。”


田辉在一旁不断的夸赞着,目光看向脱粒机,就像看稀世珍宝似的。


或许在外人眼里,这只不过是个普通机器,跟拖拉机、搅拌机没啥区别。


但对他经历过困难时期,从小到大有大半时间处在饿肚子的人眼里,这就是最好的机器。


有了它,农民的劳动力可以解放出来,一个人干十个人的活,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种出更多的粮食


这一点点的改变,带来的是整个农业的进步。


他可以想象,今后农民种地的时候用拖拉机拉犁,浇灌的时候有抽水机,收获的时候可以用三轮车运输,脱粒的时候也有了脱粒机.


这,难道不是机械化生产吗?


这不是进步吗?


田辉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


“老田,说那么多干啥,赶紧找东西试试啊。”


一旁的李和先开口催促着,田辉能够想到的,他也想的到。


田辉听了却是看向一旁的孙国,脸色慎重。


“厂长,我们刚组装起来没多久,现在还没开动呢。”


“要不再检查一下?”


李和先听了刚要反对,却是想到任务的事,也是点头。


好不容易按要求两天给干出来了,要是出了问题,改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跟杨小涛交代了。


“厂长,要不再检查下吧,万一开了出啥毛病,想改都来不及呢。”


孙国却是充满自信的摆摆手,“不用看了,只要你们按照图纸做的,就不会有问题。”


“我相信杨总的设计,也相信同志们的技术。”


说完,孙国让人开动机器,然后安排人去周围找点麦子回来。


他们一分厂算是在郊外了,离周围村子也没多少路。


众人立马忙活起来。


脱粒机是靠柴油发动机带动的,这点一分厂有现成的发动机。


随着工人将发动机安装到位,皮带也被装好,随后加油,摇动,开始工作。


轰~~~


持续不断的声音响起,接着里面传来马达的声音,隐隐还有强风吹动的声音。


“麦子来了,来了。”


不远处有几个工人抱着一捆捆麦子跑过来,在他们身后还有几个农民。


直接放到跟前,片刻后就堆成了小堆。


孙国问了下情况,这些都是附近村子的麦子,说明情况后,村民不相信,要跟着过来看看,顺便将打出来的麦子带回去。


孙国见了就要拿起麦子往里面送,却被田辉制止。


“老孙,你要全填进去,保不准就会憋死电机,得先扎断。”


田辉说着将一张纸递给孙国,“看,这是杨总在设计的时候,写在上面的注意要求。”


孙国接过一看,还真是。


上面就写着‘使用说明’四个字。


“赶紧找人拿铡刀,没有铡刀用菜刀也行。”


周围工人听了还真去厨房搬了一个菜墩子一把菜刀过来。


随后按照使用说明,众人将麦子头剁下,然后孙国亲自站在凳子上,拿着麦穗头往脱粒机里面放。


随后就感觉里面的声音变得吵杂,于此同时排风口吹出来一阵烟灰,附近的几个工人立马咳嗽起来。


这还不算晚,随着里面声音清晰起来,后面的出料口立马喷出一顿麦秆。


“出来了,快接着啊。”


田辉喊着,立马有人拿着盆子来到出粒口等着,没一会儿,啪嗒啪嗒的声音就从里面落出来。


“不对,赶紧找袋子.”


随着麦秆不断投进去,麦粒不断流出,很快饭盒就满了,可袋子还没找来,有人直接脱下外套铺在地上,然后看着跳动的麦粒砸在上面,脸上露出欢喜的样子。


“成,成了!”


“成了!!!”


瞬间,车间里呼喊一片。


这些都是粮食啊,磨成面粉可以做馒头,做面条,做饼,做包子


一瞬间,众人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美食。


而孙国田辉几人却是看着不断流出的麦子,惊诧这脱粒机的效率。


以当前的速度,寻常需要一个周的时间打出来的麦子,估计用不了一天,这台机器就能完成了。


这机器,果然没让他们失望。


而此时,那几个跟着来的村民张大嘴巴,看着机器就跟看电影似的,一眼不眨的盯着。


在他们流传下来的劳动方式中,种地自有一套模式。


就像耕地,哪怕用上拖拉机,那也不过是换了个‘铁牛’,本质上是没有变化的。


可面前的机器能够将小麦粒子直接吐出来,不需要碾压,不需要风吹,不需要人捡,只要放进去,然后找袋子装就行。


这,这简直颠覆了他们的劳作认知。


良久,年纪大的一个才挪动脚步,往前走着,直到伸手摸到有些温度的麦粒才哆嗦着说出第一句话,“俺的老天爷啊,这是变法术吧。”


身边的工人并没有嘲笑他们,哪怕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工人,对于这些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心中仍旧充满震撼。


“老田,你们俩看着,给我盯好了,我去给杨总打电话,汇报这个好消息。”


孙国立马跑出去车间。


他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杨小涛,他等不及了。


杨小涛是快下班的时候被娄晓娥在四车间找到的,当时正跟王法说着李楠的事,准备趁这个周末兄弟几个一起去看望下。


王法也有此意,便一拍而合答应下来。


娄晓娥找到杨小涛后将孙国的话一说,杨小涛顾不得其他,连忙开车前往一分厂。


等他来到一分厂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下来。


“杨总,机器做出来了,我们还试验了下,非常好用。”


“附近村子的农民兄弟听说后,带着不少麦子过来,就是想要见识下这台神奇的脱粒机。”


杨小涛刚从车上下来,孙国就领着一群一分厂的领导走过来。


在他们身后,有不少人推着车,上面装着一捆捆麦子往车间里走。


估计是当地的农民吧。


有这些农民作证,杨小涛觉得不需要再去检查好不好用了。


若是不好用,估计也不会有人来了。


“看看去。”


说完,孙国便带着往前走。


来到车间,果然里面工人、农民到处都是人。


不过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中间位置上的机器,脸上露出惊叹、羡慕和希冀的神情。


轰隆的声音也盖过了周围的议论声。


而在一旁,吹出来的麦秆子都堆成小山了,另一边负责接麦粒的农民招呼着人赶紧拿袋子。


整个现场乱哄哄的,毫无秩序,但充斥的喜悦老远都能感觉到。


“杨总,要不要停下?”


孙国问道,杨小涛却是摇头,站在不远处看着。


“孙叔,让后面的人别进来,做完这些就行了。”


“还有告诉他们,咱们明天去村里,让他们不要急。”


“对了,打出来多少麦子都要上称,还要记下时间。”


孙国连连答应,立马让人通知保卫科,一旁的田辉立马找人准备称量。


趁这时间,杨小涛跟孙国去办公室坐了会儿,询问生产过程,了解情况。


等回来的时候,车间里的农民已经走了。


不仅将打下来的麦粒带走了,就是小山般的麦秆也带回去,现场更是打扫一遍。


不愧是有素质的农民。


来到脱粒机前,杨小涛取出眼镜,然后围着机器走了两圈,确定是按照自己图纸设计制造后,便满意点头。


“同志们做的不错,这么短时间内拿出成品,我会向上级反应,为你们请功。”


杨小涛毫不犹豫的说着。


先前给周升红的保证,那是鼓励他。


而眼前的保证,那是对一分厂的奖励。


“都是杨总设计的好,没有您的设计图,我们也做不出来啊。”


孙国这时候谦虚起来,不过他说的都是实话。


要是杨小涛将图纸交给总厂,估计这会儿也做出来了吧。


“对对,杨总,应该是我们一分厂感谢您啊,要是没有您帮忙,我们根本做不出来啊。”


“对,是我们谢谢您啊。”


周围几人在孙国的带领下说着客套的话,杨小涛听了摆摆手,“这里面你们出力了,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完成。”


“咱们这算是合作双赢,缺了谁都不行。”


杨小涛这样说,那这功劳是板上钉钉的了,而且今后,十有八九这生产脱粒机的事,就是他们一分厂了。


想到这里众人笑得更加开心。


“对了,杨总,这是我们记录的时间跟重量。”


“因为是从中间开始的,我们没有取整,从记录到现在,也就是一小时十九分钟。”


田辉拿出本子上面记着时间,然后旁边是一排数字,基本上一袋子弄完就称一下。


“当然中间操作不太熟练,有些没供上,这加起来,一共是一千九百六十五斤。”


“要是换了熟练人操作,一小时差不多得打一吨吧。”


田辉笃定的说着,毕竟工人不是农民,配合上存在问题,而且中间有段没供上。


“一小时一吨,要是按现在亩产三四百斤的话,那就是五、六亩地啊。”


旁边有个老工人立马惊呼起来,然后在一旁算着,“一个村大点了种三四百亩,小点的村子二三百亩。就按照三百亩算,一小时五亩地,这一天人歇机器不停,干十个小时,就是五十亩。三百亩不用一个周就干出来了啊。”


“要是有两台,三天就能干出来。”


老工人刚说完,立马有人喊道,“老刘你算错了,还十个小时啊,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两天给你干出来。”


“对对,顶多三天,一台机器够了。”


“这要是搁在以前,从割到晒,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吧。”


“可不是,这还是得全村齐上阵呢。”


几个上年纪的工人立马给年轻工人普及农业知识,众人听了除了震惊,更多的是喜悦。


他们生产出来的脱粒机,竟然这么厉害啊。


照这算法,一个村子一台脱粒机,足够了啊。


杨小涛听众人算着,心里也有杆秤。


他记得杨大壮当年跟他说起过,村子里种麦子的也就三百来亩地,因为缺少化肥,亩产不超过四百斤。


按照这样来算的话,这一台脱粒机的作用赶上一个村上百劳力了。


“杨总!”


就在杨小涛出神的时候,孙国来到跟前,握住杨小涛的手异常激动。


“上次因为于海棠的事,我们一分厂是丢老脸了。”


“杨总,谢谢,谢谢你搭台子,让我们一分厂打个翻身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