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2174 杨总是很民主的

2174 杨总是很民主的

作者:八零阿涛 返回目录

李浩楠说完,屋子里一片沉默。


实在是,用钛合金来制造飞机,太奢侈了。


那跟用金子做有啥区别?


身后的娄晓娥不知道都该怎么记录了。


张冠宇抬手摸摸眼镜,这段时间他跟着吴喆几人一起研究飞机,难道飞机不是用铝合金来做的吗?


王旭山跟吴喆立马瞪大眼睛,然后齐齐摇头,“老李,用钛合金,这也太贵了吧。”


“你知道吗?这钛的价格比黄金都贵啊。”


“照你这样说,这得多少钛合金啊。”


李浩楠无奈耸耸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速度太快,表面温度最少也得三百度。”


“至于其他内部的部件,尤其是发动机,少说也得上千度吧。”


“这样情况下,别说是铝合金了,就是一般的钢铁都会受到影响。”


“要是不采用耐高温的材料,飞机里的零部件根本承受不住,你也知道,飞上天后,有些事就必须得考虑到,否则就是犯罪。”


话音落下,吴喆跟王旭山都不说话了。


因为这是事实。


众人都不说话,然后齐齐看向杨小涛。


听李浩楠这样说,杨小涛起初还觉得是个问题,毕竟高温材料可不便宜。


即便是飞机的发动机,也不全是都用钛合金,只有特殊部分才会使用。


整个飞机用钛合金,别想了。


就是设计出来,估计上级看到后也不会同意制造。


可听到后面,才意识到,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见众人看过来,杨小涛直起身来,然后敲敲桌子,神情严肃,“首先,飞机的速度是硬性要求,没办法,因为导弹的速度越来越快。”


“你要是速度慢了,看看沪上那边的结果就知道,百不存一。”


“那样的飞机,干脆就别做了。”


众人听了默默点头。


与其生产那些速度慢的靶子,还不如全力以赴生产更好的呢。


只是,这耐高温材料,也.


太贵了。


国家哪有这么多钱啊。


就在三人以为杨小涛会说不惜代价的时候,却听到杨小涛提了个问题,“你们谁知道咱们的不锈钢能耐多高的温度?”


会议室里,一阵冷场。


啥?


不锈钢?


啥意思?


王旭山不确定的说道,“差不多三五百度吧。”


“不过有些特殊的不锈钢能够承受一千度的高温。”


王旭山说完,然后想到什么,惊奇的问道,“不是,杨总,你,你不会是想要用不锈钢来做吧。”


“这,这会影响机体的整体布局啊,而且不锈钢也太重了,咱们的发动机只有八千推力,这要是太重了,别说达到三马赫了,就是好突破热障都难”


王旭山说完,吴喆也表示反对,“杨总,这不锈钢确实耐高温,但本身的重量不适合做这种高速飞机。”


李浩楠也开口赞同两人的意见。


杨小涛却是摆手,能不能做,他还不知道吗?


真以为米格-25是吹出来的啊。


人家能用,自己为啥不能用?


三人说完,却发现杨小涛根本不为所动,三人心里就有些无奈。


眼前这位主,咋就听不进去意见呢。


可他们也没办法啊,只能是,有意见保留。


“既然不锈钢耐高温,那就说明可以用。”


“至于动力方面嘛。”


“既然一台发动机不行,那就两台好了。”


杨小涛再次开口,三人又是一阵瞠目结舌。


两台发动机?


这.


这以前没做过啊。


现在盛京模仿的米格-21用的就是一台发动机,如今正在测试的也是一台发动机,这两台,他们没有经验啊。


“对,就是用两台发动机。”


“我的意见是将两台发动机放在主轴两侧,这样动力就能够得到保证。”


“当然,这样的飞机可能会大一些,但应该没问题”


杨小涛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周围人有些难以接受。


如今的战斗机大都是采用单机的,为的就是保持灵活性。


也只有块头比较大的轰炸机才会使用两台乃至以上的发动机。


眼下杨小涛说的这些,让他们怀疑,这要做的到底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


等杨小涛说完后,周围人一阵寂静。


“杨总,您是不是已经做出来设计图了?”


吴喆终于忍不住了,问出自己心里的话。


他觉得杨小涛肯定有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案,与其在这里一点一点的往外挤,还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呢,问个明白。


其他两人听了也是目光灼灼,盯着杨小涛。


眼下种种,都让他们感觉杨小涛就像是能够拿出成套设计图似的。


杨小涛一愣,看几人都是一副认真模样,赶紧摇头道,“没有!”


“我要是有的话,还用找你们了,我一个人全干了得了!”


哪知杨小涛这话刚说完,几人仍旧是怀疑的目光。


一旁的张冠宇心里更是确定,杨总肯定私下里在研究飞机。


之所以不戳破,还不是保留颜面嘛。


自己一定要努力。


看看其他几人的神情,张冠宇连忙开口说道,“杨总,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的!”


一直不说话的张冠宇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别说杨小涛了,就是吴喆等人也是一愣。


不过杨小涛回神便笑道,“好,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会议基本上确定了大体工作安排,杨小涛也没在研发处多待,结束后便往办公室走去。


等杨小涛离开后,李浩楠吴喆几人才看向张冠宇,不明白刚才那话里是啥意思。


“几位,你们可能在机械厂的时间有点短,对杨总不太了解!”


张冠宇却是耐心的解释着,“杨总有个习惯,就是做什么事都讲究一个民主!”


“民主?”


几人都眨巴着眼睛,感觉面前这个老实人,怎么也开始睁眼说瞎话了?


一时间有些怀疑,之前的表现,是不是装出来的。


“对,我们跟杨总在一起工作时间太长了!所以很了解杨总的作风!”


“他想要做一件事,都会让我们先做,可实际上,杨总研究提前做好了准备!”


“杨总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一般情况下让我们研究的课题,他都是先做出来的,最起码也是有了方向的!”


“让我们做,实际上就是在帮我们成长!”


“你们觉得有些事杨总是独断专行,但实际上,只要是杨总独断专行的,实事证明,都是有问题的!”


“你们不知道,当初设计飞机发动机的时候,我们也曾经提出过很多建议…”


随着张冠宇的解释,三人原本的怀疑渐渐变得凝重,然后再联想到杨小涛的“战绩”,这份凝重就变成了正常。


等三人离开研发处的时候,李浩楠跟吴喆走在一起,两人都琢磨着张冠宇的话。


“或许,杨总真的很民主!”


吴喆听了轻轻点头。


“也许,他真的已经有了方向?”


说到这里,两人对视一眼,随后又无奈笑起来。


这个专项组说白了还是红星机械厂为主,还是杨小涛为核心的。


毕竟,都是为了利用起来那台发动机。


人家自己设计自己做的发动机,肯定比自己更了解。


所以,听人家的就行,没错!


两人想通了便也找到了方向,杨小涛让咋做,那就咋做吧!


另一边,杨小涛回到办公室后就坐在椅子上思考着刚才的事情。


不得不说,设计飞机跟设计飞机发动机完全是两个领域。


杨小涛感觉,有些吃力。


隔行如隔山,虽然他多少了解一些,但真正做起来,就感觉很吃力。


有些事情,自己知道要怎么选择,却没法给出合理的理由。


就像今天说的双垂尾,如果他能了解双垂尾的好处,对飞机的作用,那还用动脑筋,费口舌说服他们吗?


如果能够掌握空气动力学,空气流体学,他还需要这么麻烦吗?


可惜,这方面,他真不行!


何况,掌握这几个方面只是开始,后面涉及到飞机形态,重心,还有飞机翅膀的角度等等,这些都需要科学的论证。


甚至一个不起眼的角度问题,飞到天上后就可能酿成严重的事故。


杨小涛双手揉着眉心,心里有些忐忑。


如今唯一能够倚仗的就是系统了!


可想要卡系统BUG的前提必须有自己设计的图纸。


可如今这样子,自己这半吊子水平,如果掺和进去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帮倒忙。


“所以,事到如今,只能读书了!”


杨小涛突然笑了起来。


读书,好长时间没正经读书了。


早先时候,杨小涛还能从书本里获取学分。


可随着升级需要的学分越来越多,读书给的那百十分根本不够看的。


所以,为了尽快获取学分,杨小涛便走上了一条自主“设计”的道路。


做出机器的设计图,获取大量的学分,然后再升级,再用升级后的奖励来提升实力。


一直以来,杨小涛都是这样做的,以至于很少有时间看书。


当然,杨小涛能够找出很多理由,什么这事忙,那事忙,但根本上,还是将读书排在了时间的后面。


以至于没时间的时候,读书就被遗忘了!


就像先前奖励的炮侦雷达,那几本书,同样看的不多?


感觉自己都有些对不起这个系统的名字。


系统让你读书,你却拿系统干私活。


有些本末倒置啊!


杨小涛突然自嘲起来,“路有点走偏了啊!”


“读书就是打牢基础,基础都没有,还设计个头啊!”


说完,杨小涛就重新规划起今后的重心。


读书,将成为今后的重要环节。


而现在,这第一步,就是学习空气动力学。


最起码,也要将相关书籍读完吧!


想法这里,杨小涛便起身往外走去。


娄晓娥在进入办公室后就感觉杨小涛脸色不对。


然后就看到他一个人坐在那里冥思苦想,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又苦笑起来,最后竟然起身急乎乎的往外走。


“杨总,您去哪?”


娄晓娥有些冒失的开口询问,然后赶紧补了一句,“要不要我跟您一起?”


杨小涛停了下随后摆手,“不用,我去趟七机部!”


说完,人已经走出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