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孽子 > 第52章 给汉王府添堵

第52章 给汉王府添堵

作者:南山堂 返回目录

“万一到时候汉王监国做的让大家很满意呢?”


张妍提出了一个自己最担心的问题。


虽然内心中她对朱高炽是很有信心的,但是就怕万一啊。


“娘,都说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如果是打江山,也许二叔的表现是不错的,但是治理江山,你觉得他一个武将,懂那么多吗?”


朱瞻墉那胸有成竹的样子,倒是多少给了张妍一点信心。


“瞻墉说的没错,治理国家跟打仗可是完全不同的。这朝中大事,可不只是打打杀杀。到时候一堆问题二叔处理不好,都会找到爷爷那边。


对比之下,爷爷自然就清楚谁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瞻基度过了最初的慌乱之后,脑子也立马变得清晰起来。


汉王监国,看起来事情很严重,其实真的未必就是坏事啊。


以前大明的武勋总是觉得朱高煦更加适合当太子。


甚至当年邱福等朱棣亲信大将还全力支持立朱高煦为太子。


现在让大家称量一下汉王的成色,说不定他们就没有这样子的心思了。


“你们不懂,汉王在三大营中都有自己的老部下,跟军中将领的关系又很密切。


再加上如今他掌握了五城兵马司的兵权,这要是再让他建国,还有谁可以制衡他?”


张妍继续诉说着自己的担心。


有史以来,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太子妃的位置岌岌可危。


莫不成到时候要让汉王妃韦氏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


这事绝对不能忍啊。


“娘,你想多了!二叔可是有造反的先例的,他要是造反成功了,不仅东宫要倒霉,爷爷一样要遭殃。


这种情况下,你觉得爷爷会没有一点防备?看起来南京城的兵权有许多都掌握在二叔手中。


但是只要爷爷出手,那些兵权都是子虚乌有的东西。除了少部分汉王卫和他的老部下,其他人都知道自己该站在哪里。”


对于张妍的担心,朱瞻墉觉得不用太过顾虑。


就以朱棣多疑的性格,他怎么可能允许这样子的事情发生?


“确实如此,指不定这就是爷爷对二叔的一个考验,这事也许最后对我们东宫来说是一个好事呢。”


朱瞻基慢慢的也想通了。


道衍也是类似说法,弟弟也是类似说法,再结合自己对爷爷的了解,这个说法还是有成立性的。


“考验来考验去,皇上什么时候才能相信我呢?”


朱高炽沮丧着脸坐在那里。


虽然儿子的话让他心里面好受了一些,但还是觉得自己很失败。


老爹都对自己不信任。


“爹,身在帝王之家,想要赢得皇上绝对的信任是不可能的。太子和皇上这两个位置,本来就是此消彼长,有一定竞争关系的。


如果爹您做的事情太过差,那么皇上会嫌弃;如果您做的事情太好了,那么皇上会担忧。


如果您做的事情不好不坏,那么皇上会怀疑您是不是城府太深。


总之,太子就是有原罪的,很难彻底的获得皇上的信任。


但是这并不表示皇上就要废太子了,这一点您要认识清楚。”


朱瞻基绕来绕去的说了一堆,虽然不大好懂的样子,但是朱高炽还是听懂了。


“哎,都是一家人,这事闹得……”


“太子爷,你把汉王当一家人,人家可未必呢。”


听了朱高炽的话,张妍直接撇了撇嘴。


很显然,她对汉王朱高煦的意见是非常大的。


甚至当初汉王造反的时候,他觉得朱高炽就不应该跟朱棣求情。


那样的话现在就没有对手了。


“行了,我没事了,瞻墉瞻基你们忙自己的去吧。”


小两口斗嘴,朱高炽显然是不想让两个儿子看到了。


“爹,二叔这样子欺负您,我虽然没有办法改变爷爷的主意,但是也要让汉王府受一点打击,收一点利息回来。”


虽然没有办法完全改变现在的局面。


但是朱瞻基显然不想东宫那么憋屈。


这样子会助长汉王府的嚣张气焰。


到时候汉王府的那些部下,指不定会搞出设么幺蛾子出来。


“瞻基,你不要乱来啊,这是我跟你二叔之间的事情。”


对于朱瞻基的闯祸能力,朱高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


他还真生怕朱瞻基在这个时候闹出什么没有办法收场的事情出来。


“爹,您放心,我做事有分寸的!”


朱瞻基说完,就带着王富贵离开了东宫。


要办事,还是得在东宫外面比较多腾挪空间啊。


……


“胡掌柜,按照你的调查的情况,这汉王妃的娘家是南京城最大的棉布商家?”


朱瞻基现在不掌权,朝堂上的事情他能够做的比较有限。


但是在商场上打击一下汉王府,那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些年,汉王府每年的开销都是非常大的。


朱高煦也好,韦氏也好,对下人的赏赐颇为丰厚,对于老部下也颇多支持。


大明勋贵家中,谁有个红白喜事的,汉王府的礼物是一定不会少的。


这让汉王朱高煦在勋贵之中的支持率还是不错的。


他的老部下对这个出手大方的上司也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这些动作都是需要花钱的。


虽然他可以通过吃空饷等手段黑一些钱,但是明初的将领在这方面整体还是比较收敛的。


汉王府最主要的收入还是寄托于汉王府的权势之下的各种商业。


比如名义上为汉王妃韦氏娘家的棉布作坊和棉布铺子,每年就给汉王府贡献了大量的钱财。


衣食住行,衣可是排在第一位的。


朱瞻基准备先从这个地方着手,让汉王府感受一下疼痛。


“皇孙,我大明的棉布商家有不少,每个省都有一些,但是韦氏绝对是南京城乃至江南地区最大的棉布商家,南市街每年售卖的棉布,有一半都是出自韦氏棉布铺子。”


论商业,胡雨石绝对是专业的。


对于南京城的商圈,他还是非常了解的。


“太祖强制性推广棉花种植,今年的棉花收成怎么样?”


棉花这个东西虽然很早就传到了中原。


但是在宋末元初的时候才真正的在边疆地区种植。


而到了朱元璋时代,在他的强制性推广之下,棉花的种植面积算是彻底上来了。


“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积挺广的,长势也很好,不过价格还算比较稳定。”


胡雨石有点不是很清楚朱瞻基为何突然对棉花和棉布感兴趣。


这可行业的利润,显然没有雪花糖和水晶镜子那么大啊。


“我安排你去做一件事,你马上动起来。”


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情况之后,朱瞻基立马就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