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孽子 > 第144章 对付爪哇国

第144章 对付爪哇国

作者:南山堂 返回目录

朱瞻墉要开始返程了。


不过船队倒也不是立马换个方向就直接朝着北方而去。


相反的,船队还是继续沿着西南方向而去,准备沿着东南亚那些国家的海岸线,一边做生意,一边慢慢的回程。


要不然船上那些剩下的琉璃杯子怎么办?


虽然成本没有多少,浪费了就是可惜啊。


毕竟,一个就值一千多两白银呢。


“王爷,前面是爪哇国,这是一个在南洋颇有实力的国家。”


施济孙上了朱瞻墉的船只,自然是要充当起向导的作用。


他也很想在朱瞻墉面前表现一番。


“爪哇国?这个国家对我们大明的态度如何?对旧港宣抚司态度如何?”


爪哇国的大名,朱瞻墉自然是听说的。


甚至后世的口头禅里头都有爪哇国的大名呢。


但是这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他却并不是特别的清楚。


“跟我们的关系马马虎虎吧,他们偶尔也会派使臣前往南京城,算是大明认可的番邦属国。不过他们跟附近的满剌加国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在争夺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


“爪哇国还想打马六甲海峡的主意?”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哪怕现在的海贸不算特别的繁荣,马六甲海峡也仍然是西洋和南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控制了这一块的海域,就能从南洋和西洋之间的贸易之中获得大量的好处。


大明会任命施进卿会旧港宣抚使,本质上也是为了让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南洋有个补给点,以便更好的为下西洋服务。


“是的,所以爪哇国也好,满剌加国也好,其实他们的利益跟我们旧港宣抚司其实有冲突的,只不过现在大家之间的矛盾还不是那么的明显而已。”


施济孙很想借着大明的力量,把爪哇国和满剌加国给教训一顿。


这么一来,旧港在南洋的发展就很有前途了。


“瞻墉,我们不是正好还有一半的琉璃杯子没有卖出去吗?我觉得可以在爪哇国和满剌加国好好的售卖一下,为我大明的发展继续一些银两,也让爪哇国和满剌加国人老实点。”


明明是要对付一个国家,朱勇却是一点害怕的想法也没有。


在他看来,南洋的这些国家,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长期占领的话,可能需要比较充足的人马才行。


但是只是教训他们一下的话,有个五百人的精锐就足够了。


“我同意朱勇的提议,爪哇国和满剌加国估计都不是什么老老实实给我大明朝奉的番邦属国,我们哪怕是对他们仁慈一点,他们也不会感恩的。”


张軏是个好战分子。


只要是打仗的事情,他都是支持的。


很显然,这一次要在爪哇国和满剌加国搞事的话,十有八九是需要动手的。


毕竟人家也不会那么老实的听你的。


“阿卜杜拉,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你要不要?”


听了朱勇和张軏的话,朱瞻墉灵机一动,觉得可以好好的利用一下那个阿卜杜拉。


这个奥斯曼土耳其的贵族投降之后,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老实的。


他的那些属下,不老实的都已经去喂鲨鱼了,剩下的也比较听话。


重新整编一下之后,他的那些海船已经成为了船队的一份子了。


这个时候,要是让他带着人马去袭击爪哇国和满剌加国,那么情况就有意思了。


“越王殿下,请直接吩咐,但凡是我能做到的,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


虽然阿卜杜拉这几天一直都找机会跟范文学汉语,但是肯定没有那么快学会。


所以朱瞻墉的话还是范文在那里翻译。


“给你十艘海船,你带着人马去爪哇国劫掠一番。这爪哇国的情况,你应该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哪里最富裕吧?”


对付南洋这些国家,朱瞻墉显然不打算跟他们讲什么仁义道德。


该抢的就抢。


最好是能够挑起爪哇国和满剌加国的仇恨,让他们两个国家陷入到战争状态,那就最理想了。


“没问题,这个事情我熟悉啊。”


阿卜杜拉听了心中大喜,自己还能重新掌握自己的船队?


“行,那等会我就让张軏和朱勇跟在你的身边,你带十艘海船出发,到时候一定要让会说爪哇语的人宣传出去,就说你们是满剌加国雇佣的人马,满剌加国国王给了你们十万两白银,目的就是对付爪哇国。”


朱瞻墉自然不会傻傻的相信阿卜杜拉。


几乎不需要怀疑,只要阿卜杜拉重新掌握了自己的船队,又离开了朱瞻墉的话,那必定是一去不复返的结果。


这是任何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所以阿卜杜拉身边,自然是要有人监视的。


甚至每一艘船上的船长,都是明人担任。


要不然朱瞻墉可是不放心让阿卜杜拉带人出发。


“没有问题,爪哇国和满剌加国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差,我们冒充满剌加国雇佣的海盗,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到时候爪哇国人只会把仇恨放到满剌加国身上。”


阿卜杜拉听到朱勇和张軏会带着人跟着自己,心中有点失望。


不过他倒也看得很清楚,知道自己这辈子估计是没有机会获得自由了。


倒不如干脆好好的跟着这个大明帝国的越王殿下做事,将来指不定还能有点成就。


那遥远的东方古国,自己之前也是很感兴趣的。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去了解一下。


只是没想到了解的方式回事现在这个样子。


“瞻墉,我们在广州府的甘蔗种植园不是一直都缺少人手吗?我觉得是不是可以顺便在爪哇国和满剌加国抓一些奴仆,到时候这也许会成为南洋和广州府之间最主要的贸易物资之一呢。”


陈昭在一旁很有创意的提出了一条新建议。


抓人,贩卖。


一方面可以减少南洋土人的数量,一方面可以满足甘蔗种植园的需求。


似乎是一箭双雕啊。


“西洋那帮很多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有把俘虏拿出来售卖的风俗,我觉得陈公子的这个提议非常不错,将来甚至可以让旧港宣抚司的人也参与到这个生意之中。”


施济孙也不是什么道德君子。


在南洋这个地方,就没有道德君子的存货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