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孽子 > 第244章 朱棣的野心

第244章 朱棣的野心

作者:南山堂 返回目录

土豆没有那么娇贵。


不过这年头大家对它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保险起见,朱棣就把这个活交给了朱瞻墉。


“就这么简单粗暴的切块扔到地里面就可以了?”


朱棣看着朱瞻墉指挥着人忙碌了半天,没有什么多么稀奇的东西。


甚至不仅不稀奇,还让他感到了敷衍。


“爷爷,越是普通的农作物,它的种植就应该越是普通。难不成以后百姓种个土豆,还要搞個九九八十一道工序,再来七七四十九天的准备?”


朱瞻墉这么一反驳。


朱棣哑口无言。


确实是啊,种植粮食而已。


如果很复杂,根本就没有办法推广开来。


也是简单,反倒是一件好事啊。


“越王殿下,这土豆种植下去之后,需要怎么护理吗?”


夏元吉看出来了朱棣有点尴尬,在旁边接过了问问题的任务。


“简单的除草施肥就行了,比种植水稻还要简单几分。当然了,户部也可以安排人员专门研究一下土豆的种植。”


“对了,爷爷,这些土豆孙儿已经安排人运输了一千斤去到广州府,让岭南书院农学院的人专门去研究如何种植。”


“与此同时,也安排了一千斤运输到北平附近去种植,看看土豆到底是最适合什么环境生长。不同的地方种植出来的产量差异大不大。”


“这样子经过了一两年的培养之后,就可以大规模的全面推广了。”


虽然朱瞻墉知道土豆在大明各地都是适合种植的。


但是知道归知道,该有的研究肯定是不能停下来的。


这年头的土豆个头也是很小,如果将来能够培养出大个的土豆,那么产量肯定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岭南书院?你那书院不都是招募的一帮匠人子弟吗?他们还会研究如何种植土豆?”


很显然,朱棣对于广州府那边的情况,也不是一无所知。


朱瞻墉要折腾什么,肯定是有人会跟朱棣汇报的。


这也是很正常的情况了。


“不仅是研究如何种植土豆,还研究如何种植水稻和其他的农作物。当然了,最关键的任务是种子的改良,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了粮食种子的问题,才能让粮食的产量进一步的提高。”


朱瞻墉这种别出心裁的建议,让夏元吉眼前一亮。


“越王殿下,这种子还能改良?”


“那是当然!夏尚书您想一想,不说其他的,单单水稻的种子的种类就有很多种啊。糯米、粳米,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大米,这些背后都是不一样的种子,产量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的种子能够更加的不容易倒伏,不容易生病,更加的耐干旱或者是耐寒冷,那么意义是不是更加不一样了?”


种子这个东西是很多人都没有关注到的地方。


但是朱瞻墉却是非常的重视。


他自己是不懂的。


但是不妨碍他安排人去研究啊。


反正这年头的人力成本很低。


也没有什么设备好购买的。


只要下达了任务,哪怕是几年没有成果,也没有什么损失。


但是只要有一种种子得到了改良,对于大明来说就意义非凡了。


“瞻墉,朕突然对你说的玉米和地瓜有点兴趣了,土豆是很好,但是跟玉米和地瓜相比,肯定也有不如的地方。这要是这些高产农作物全部都出现在大明,那么每个地方肯定多少可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种植的作物。”


“这么一来,不需要几年时间,大明的粮食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朱棣莫名其妙的提到了玉米和地瓜。


看来他心里面的野心还是不小的啊。


历朝历代,所谓的盛世王朝,也只是相对的。


哪怕是贞观盛世这样的存在,其实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是谈不上多么的高。


只不过是不容易饿死了而已。


真正的要做到敞开来随便吃饭,到目前位置应该是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做到了。


但是朱棣想要做到。


只有这样子才能真正的配得上永乐盛世啊。


“爷爷,你放心,除了王公公在美洲没有回来,二叔和三叔的船队也已经去美洲了。算算时间,他们应该也差不多到达了北美洲。”


“到时候玉米和地瓜肯定是迟早会进入到大明,会在大明各地种植的。”


“爷爷您期待的大明百姓从此再也不饿肚子的场景,迟早也是会出现的。”


虽然朱瞻墉知道真正的解决粮食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但是人总是要有希望的嘛。


就以这个年代大明的实力,控制的好的话,有着足够的肥沃土地,又有高产的粮食,还真是有可能实现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呢。


“瞻墉,你说的这些粮食,有没有哪一种是可以适合草原上种植的呢?”


说来说去,草原问题还是朱棣最在乎的存在啊。


“虽然孙儿也不确定,但是这土豆就可以先安排人带一部分去到奴儿干都司那边去种植,如果连那么寒冷的地方都可以种植,那么没有理由草原上不能种植。”


“甚至我们可以直接在张家口附近先试着种植,将来在不断的尝试在草原上种植。”


朱瞻墉是知道答案的。


后世内蒙古的土豆可谓是国内有名,自然说明土豆是可以在草原上种植的。


不过空口白牙的说的话,显得很没有说服力。


“这个事情要尽快的动起来,将来如果草原上也可以种植土豆的话,那么你说的草原战略就更加有希望落实下去了。”


草原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一直都是比较鸡肋的存在。


但是如果可以将草原的一部分变为良田,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到时候每间隔几百里就设置一个县衙,驻扎个十万八万的百姓和将士,草原问题还真是有希望彻底得到解决。


当然了,过程肯定是没有那么简单的。


“爷爷你放心,现在已经将几万斤的土豆种下去了,只要顺利,不需要几年时间,土豆就可以种植的到处都是。”


“到时候九边之地也不缺粮食了,这天下还有哪个地方是我大明的对手呢?”


画饼嘛。


朱瞻墉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