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孽子 > 第433章 老朱家的皇帝总是那么特别

第433章 老朱家的皇帝总是那么特别

作者:南山堂 返回目录

搞定了朱棣,朱瞻墉又马不停蹄的去安抚一下老爹和老娘。


特别是老娘,总是担心朱瞻墉这个新皇会不会搞出乱子出来。


现在看来,一切都还算安稳。


不过,之后等到京师大学堂的教谕陆续就位,第一批招募的学员也开始进入学堂,朱瞻墉就彻底的开始玩起了消失游戏。


“朕今天要跟大家讲的话题,不算是什么新鲜的东西。”


“之前在岭南书院的时候,也是大概的说过,但是朕觉得还是有必要今天再次的强调一下。”


在京师大学堂的一个大广场之中,朱瞻墉亲自当起了老师。


嗯,朱瞻墉现在是京师大学堂校长。


虽然实际的日常管理工作扔给了其他人,但是教学工作他还是有参与。


当然了,作为皇帝,朱瞻墉的教学工作自然是不可能按部就班的进行。


更多的时候,只是安排各种各样的演讲。


像是今天,他就第一次正式的给大家做了蒸汽机为主题的演讲。


“蒸汽机的出现,将会给大明带来非常巨大的改变,将会让大明从一个农业国家发展到工业国家。”


“北京城外的纺织城,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


“如今蒸汽纺织机已经开始在纺织城里头大量的采用。这让各个作坊的生产效率出现了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提高。”


“这个是什么概念呢?”


“原本十几个作坊的产量,现在一个作坊就可以做出来。”


“这意味着对棉花的需求大幅度的上升,这意味着棉布的价格可以下降,这意味着棉布的产量可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今后大明百姓的穿衣问题,将很快得到大幅度的解决。”


“今后棉布也将成为大明出口的拳头产品,成为让世界各地人民认识大明的新物品。”


朱瞻墉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的开始在那里说着自己的见解。


“除了蒸汽纺织机之外,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上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如今在广州府,已经修建了实验性质的铁路和火车,虽然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但是假以时日,火车将会成为大明百姓出远门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各地的货物和人员通过火车能够很快的流通开来,这给大明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除此之外,蒸汽机是不是可以用在四轮马车上,让四轮马车没有了马匹拉动也能运转,这个也已经有不少的作坊在尝试了。”


“朕觉得不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就有成果会出来。”


“再比如蒸汽机可以运用在矿山之中,不管是用来开采矿石还是粉碎矿石,都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可以说蒸汽机可以运用在大明工业的方方面面,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而这些变化,涉及到京师大学堂各个学院的知识,每一门课程,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独到用处。”


“朕希望大家在各自的专业里头,都能认真学习……”


朱瞻墉洋洋洒洒的说了半个时辰,才算是结束了这次的演讲。


而第二天,以《大明日报》为首的报纸,立马就开始全方位的宣传蒸汽机的事情。


当然了,朱瞻墉也专门下令,任何人都不得将蒸汽机运输到大明以外的地方。


十年之内,他没有出口蒸汽机的打算。


至于将来是不是可以出售一些蒸汽机的成品给到番邦属国,就要看十年后的技术发展情况再说了。


……


“杨阁老,这皇上已经半个月时间没有上朝了,这朝中很多事情都需要他确认才行的呀。”


“你是不是去京师大学堂找一找皇上,劝他回来上朝?”


夏原吉这段时间有点焦虑。


户部的事情非常多,现在什么方案都送到内阁,由各个内阁大学士来判断审核,然后再跟朱瞻墉共享。


这种方法,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危机。


以前内阁只是皇帝一个辅助处理政务的小机构。


怎么感觉现在像是六部都要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啊。


“夏尚书,皇上非常重视京师大学堂的教育,重视京师大学堂的发展,这个朝中上下都是知道的。”


“上一个触犯皇上的孔爽,眼看着就要倒霉了。”


“这个时候你让我怎么去劝说呢?”


“再说了,现在朝中也没有出现什么乱子,各种政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啊。”


杨士奇一摊手,显然是不想要在这个时候去找朱瞻墉的麻烦。


这不是吃力不讨好吗?


现在内阁的权利很大,其实也就是意味着杨士奇的权利很大。


虽然该忌讳的地方,他会注意。


但是没有人会选择放弃权力的。


何况还是那种皇帝授权给你的权利。


“话不能这么说,太祖驱除鞑虏,建立了大明,朝中各种大事,事必躬亲。”


“这才有了大明今日的繁荣场景,不能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情况就变了啊。”


夏原吉看出来杨士奇不乐意,也是很着急。


果然内阁这帮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啊。


“夏尚书,你说的话没有错。”


“但是现在大明能够有今日的繁荣场景,完全是皇上之前辛苦付出的结果。”


“不管是棉花种植的推广,还是高产农作物的推广,都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皇上只要把握了大方向,像是舵手一样的指导着朝廷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比什么政务的处理都要重要。”


“再说了,朝廷养了我们这么多官员,不能什么事情都去麻烦皇上啊。”


杨士奇对朱瞻墉是非常了解的。


这就不是一个勤劳的人。


每天起的比鸡早,然后睡的比狗都晚。


朱瞻墉绝对是做不到的。


也是没有必要做到的。


所以杨士奇不打算再去请示,直接回绝了夏原吉。


“杨阁老,皇上信任你,才让你进入内阁,但是不能专权啊。”


夏原吉说话有点不客气了。


他是看出来了。杨士奇不想要朱瞻墉管那么多事。


也许这也是朱瞻墉的意思,但是夏原吉不想这样子。


越是这么发展下去,六部的重要性就会下降,将来内阁将会彻底的凌驾于六部之上。


要知道在十年前,情况几乎是反过来的啊。


“夏尚书,这饭不可以乱吃,话更不可以乱说。”


“我怎么专权了?”


“内阁的所有决定都是大家共同商讨之后,报给皇上同意之后才执行的。”


“内阁处理事务的流程,也是皇上专门确认同意的。”


虽然夏原吉的资历很老,但是杨士奇可不会惯着他。


你对内阁有意见,你可以直接去找皇上。


找我这个内阁大学士的麻烦干什么?


两人就在那里吵了起来。


不过,这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而朱瞻墉一直都不上朝,天天待在京师大学堂的事情,也引起了更多的反应。


“我说太上皇,你儿子那边,不去说一说?”


“听说都已经快要一个月都没有上朝了啊。”


“我听说过沉迷女色的皇帝,就没有听说过沉迷于当教谕的皇帝啊。”


张妍看着朱高炽瘫坐在摇椅上面,脸上很是不满。


“这个事情,爹都不管,我管什么?”


“再说了,你觉得现在我还能管的动吗?”


朱高炽双手一摊,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他倒也没有说谎,这事他还真是不见得管的动。


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管的动也好,管不动也好,总是要管了才知道啊。”


“他现在整天都待在京师大学堂,这一个学堂就有那么重要吗?”


“就比朝中大事还要重要吗?”


“皇上把大明的江山交给了他,不能这样子不管啊。”


张妍这段时间自然也是看到了报纸上的各种各样报道,觉得自己的小儿子似乎是有点不靠谱啊。


“虽然瞻墉这段时间没有上朝,但是朝中的事务并没有耽误。”


“甚至各个事项现在进行的比之前更加顺利了,我们能说什么不是呢?”


朱高炽这么一说,张妍愣了一下。


没有耽误朝中的事情?


一个月不上朝居然也不耽误朝中的事情?


这是啥情况?


难不成有没有皇帝,都一样吗?


还是说不上朝,处理政务的效率反而更高了?


……


岭南书院有《自然与科学》杂志,如今已经成为大明各个作坊和各个学院一定会订购的杂志。


如今京师大学堂成立了,人家要成为大明第一学府,,甚至还是当今天子直接挂名担任校长。


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也是要有属于自己的杂志。


很快的,结合朱瞻墉这段时间在京师大学堂的演讲,他们的杂志《大明科学》正式的面世了。


讨论虽然是照搬《自然与科学》,但是《大明科学》面向的征稿范围更加的广泛,影响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特别是这段时间在广东布政使司推广的匠人等级制度和教谕的等级制度开始在整个大明推广之后,这些杂志的重要性就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


你但凡是还有一些追求,就不能不去管这些东西。


要不然就只能做一个涨不了工钱的匠人了。


“王爷,我觉得这个蒸汽机车很有搞头,蒸汽机只要小型化一下,就可以装在四轮马车上面。”


“然后把它当成是北京城内主要街道的公共交通,绝对是大有可为啊。”


湘王府中,管家来福很是积极的跟朱瞻墡说着自家作坊的规划。


自从朱瞻墡进入到京师大学堂之后,就同时学习数学、物理和机械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原本底子就很不错,脑子好用,朱瞻墡自然很快就在京师大学堂里头脱颖而出。


朱瞻墉在学堂里头的讲座资料,他自然也都是有。


并且他很是聪明的考虑进入到一些新的领域。


来福也是结合这些情况之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个蒸汽机,真的只需要缴纳一两银子,我们就可以拿过来直接生产了吗?”


“别到时候人家又给我们找麻烦。”


越王府的产业,如今都归到了朱瞻墉的内帑当中。


算是皇室的产业了。


所以朱瞻墡还真是不想要得罪他们。


毕竟,他现在是夹着尾巴做人。


“北京城里头已经有十几家作坊现在在研究生产蒸汽机。”


“如果真的有麻烦,那么麻烦早就出现了。”


“王爷,趁着还没有人反应过来之前,我们赶紧动手,到时候影响力才会进一步的扩大。”


“要是被别人抢了先,那么这种公共交通线路的事情,后面的人就不好再做什么了。”


“要不然立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竞争,甚至出现一些新的麻烦。”


来福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就以现在的蒸汽机技术,小型化的空间肯定也还不是非常的理想。


这种情况下先做体积比较大的公共四轮马车,显然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特别是北京城的人员流动越来越厉害。这个时候更是需要公共交通系统来推进一下发展。


“既然如此,那你就去做吧。”


“我也从京师大学堂里头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优秀的学员跟我们的作坊合作。”


“看看能不能有一些意外的惊喜。”


朱瞻墡很是清楚京师大学堂的潜力,里面一些人才,特别是一些教谕,是有真本事的。


至少人家在岭南书院那边已经锻炼过了,许多东西立马就能用起来。


“这个主意不错,现在皇上那么的重视京师大学堂,里面云集了各地的人才。”


“如果能够从里面找到一些为我们所用,那么可以起到的效果肯定是非常好的。”


来福眼前一亮,觉得自家王爷的主意很是不错。


湘王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弟,在北京城里头的号召力还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在学术圈里头,有不少人在主动的向他靠拢。


来福觉得自己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个信息,把湘王府的影响力给发挥出来。


将来指不定自己也有机会成为北京城里头商圈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呢。


想到这里,他对未来充满的信心。


果然,这是一个能够激发大家奋斗热情的时代啊。


跟来福一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的人,可是一点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