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 第134章 群山过后

第134章 群山过后

作者:宅女日记 返回目录

闫怀文扶了扶堵在车头的包袱墙。


被天佑捆的结结实实。


他招来闫向恒,问他:“你驾车学的如何?”


闫向恒老实答道:“尚可,驾御牛车并不算难。”


“既如此,多帮你二叔分担,莫要让他太过辛苦。”


闫向恒有些为难:“爹,我不识路途,还得劳烦二叔帮我掌眼。”


叔帮他看路,实际和自己驾车也没什么分别。


他家的牛听话的很,让走就走,说停就停,还会自己规避路上凸起的山石,也总能绕过沉陷的地坑。


和村里的骡子驴相比,太好用了。


闫怀文没想到儿子和他有一样的毛病。


“怎个不识路?”


闫向恒便解释道:“山间行走不比官道,遇林遇石皆要绕路,二叔能辨方向,无甚差错,若换了我来,怕是要耽误一阵,才能辨清前路。”


闫怀文静默一阵。


细细咀嚼了一阵儿子话中之意。


竟是只有他一人有这个毛病!


“爹,二叔还在忙,我去搭把手。”


闫老二见大侄子过来,也没客气,让他将凉下来的酥肉排骨分装。


野果糖水倒进家里最后的几只竹筒。


爷俩又拿着他们爷仨换下来的衣服,咣咣一顿搓洗。


衣服洗完晾在两棵树中间绑着的麻绳上。


叔侄两个这才休息。


闫向恒没一会就睡着了。


闫老二半眯着眼睛,又坐了起来。


朝后面看了看,他闺女睡的四仰八叉,小嘴微微张着。


蹑手蹑脚的过去给她调整了姿势,省得一会口干惊起。


又趁着夜,从林子里摸出了装麦秆的包袱,偷偷去喂了村里的几头骡驴。


……


一大早,日头刚露出头顶尖。


勤劳的乡亲们便开始忙活起来。


咯咯哒……咯咯哒……


闫玉翻了个身,脸正好面向几只母鸡的方向。


透过稀疏的围栏,缓慢睁眼。


有别于黄绿荒草的颜色,一下显露出来。


哦,原来是下蛋了!


什么?!


她突然睁大眼睛,撑起身体,定睛看去。


“我的天哪!鸡下蛋了!”


大丫起的很早,听到动静过来,看到草丛里的鸡蛋,笑弯了双眼。


声音都透着欢喜:“又下蛋了,咦?有两个!”


她一回头,与妹妹对视,笑道:“这次姐姐比你快,先拣到啦!”


两枚鸡子落入她掌中。


闫玉:……


我前些日子拣蛋全靠作假,你这才是真的!


咱家母鸡真的下蛋了!


这份喜悦无法分享,闫玉憋的难受。


锁定她爹的位置,跳下车,跑过去。


“爹!咱家鸡下蛋了!大丫姐刚拣了俩,是真的,鸡自己下的!”


闫老二也吃惊不已:“哎呦我的老天,这么折腾它们还能下蛋,母鸡中的下蛋鸡没跑了!就下了俩?得好好确认一下是哪个下的,日后可不能误杀。”


闫玉深以为然。


“我去找大丫姐姐摸摸它们的屁股。”


家里的四只母鸡厉害的很,只有大丫姐姐才能制住它们。


闫玉跑回来的时候,大丫正挨个逮鸡摸。


“今天只有俩,估摸着明天还能有俩。”她笑着说道。


又将热乎乎的鸡蛋塞给闫玉,“去拿给二叔吧。”


“大姐姐,明天还能有?”闫玉愣愣问道。


“有!今天这蛋是这两只鸡下的,我摸了,那两只明天也有。”


等闫玉告诉闫老二时,后者一脸沉痛:“好吧,再让它们多下一阵。”


两个蛋被闫老二无情水煮。


全都给了李雪梅。


李雪梅有些不好意思。


想分给恒儿和大丫,被大侄子和大侄女拒绝。


婶婶更需要,再说他们这些日子吃的实是不差。


李雪梅又要给闺女。


闫玉:“娘,咱家鸡出息着呢,经常下蛋,我一点不馋。”


这可是农家土鸡蛋,营养着呢,以后这蛋就专供她娘,他们自己想吃买平台卖的那种就好。


早饭闫老二煮了一大锅粘稠的粥,以前家里下的酱,被他重新调配腌了各种各样的野菜。


野菜味苦,偶尔吃吃还行,见天的吃实在有些难受,腌成酱菜就好很多,苦味与咸味中和,爽口下饭。


一家人吃了饭,迎着朝阳,将家当都搬到车上。


闫老二在做最后的检查。


细细看过每一个车轮,见上面新绑的麻绳结结实实,这才坐到了牛车前面的驾驶位。


“三宝,走着!”


他抖动右边的缰绳,三宝扭头向右,迈步前行。


闫向恒心想:驾车有什么难的呢?往左就拉左边的缰绳,往右就拉右边的缰绳,停下就两边同时拉起,想走的时候,喊一声:三宝,走!


不就行了……


……


依旧是午前三个时辰,午后三个时辰。


四日后,他们终于走出了这片山脉。


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荒滩。


短短的四日,跟在后面的灾民深刻的认识到他们和前面那支车队的差距。


那些人并没有疾行,而是稳,从始至终的稳定在同一个速度。


一个对牛、骡、驴比较友好的速度。


他们跟在后面,异常吃力。


每每熬到休息的时间,一个个软的和面条似的,恨不得长在地上不起来。


那伙人则是砍树、锯木头、打推车……干得热火朝天。


前一日,远远便能看到前方的景象。


这伙人便停下手中的活计,全都往山里扎。


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只能强撑着也进山,找水找一切能入口的东西。


收获甚微。


这一片的大山远没有腹地的山林繁茂。


干枯的树木藤荆随处可见。


他们见了,这才转醒。


是了,这才是旱灾的常态。


在深山中的几日,此时想想,恍如梦中。


“我们……不如回山里去吧。”有灾民小声说道。


看着前面原本该是一片水泽的地方,成了深痕龟裂的荒土,他们心里发怵。


“回山里?等着再被山匪抓去吗?那山里好几窝的山匪,咱们能这么顺利的走出来,是因人多,山匪不敢出现,你回去试试,看能不能在山里活,没看那些山民都跟着跑出来了!”


“可前面……还不知要走多远,要是一直都是这般……”


“怕什么,总能走出去的。”


“对,咱好好歇口气,攒攒力气,跟着那位善心的秀才公,一定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