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 第217章 计划买粮

第217章 计划买粮

作者:宅女日记 返回目录

容嬷嬷将筐里的药材都分类摆好,喜滋滋的带着野姜走了。


闫玉的视线追随而去,发现她在菜园子的边边刨了几个坑,将野姜埋在里面。


天然保存法,很棒!


兄妹两个拿了挑拣出来的嫩草去喂羊,三头羊慢悠悠的走过来,低头咀嚼。


两只母鸡咯咯哒走到这边,单脚悬空,半晌才轻轻放下,豆子一样的小眼睛也不知是在打量人还是在打量羊,试探着叨了两下嫩草,见没什么危险,又啄了几下。


其中一只公羊咩咩叫起来,突然朝它们冲过来。


两只母鸡咯咯咯一阵乱叫,一熘烟的连跑带颠,留下一熘仓促的爪印,和呼扇掉落的几根鸡毛。


公羊不再理会,继续吃草。


没记性的两只母鸡转眼又咯咯哒过来,闫玉看不下去了。


两只小手挥舞着轰它们离开。


“去那边,老往这瞎跑啥,去菜园啄虫子去!”


两只母鸡被她撵的四处乱飞,哪里都去,就是不去菜园子……


闫向恒扶额,你这么撵鸡,它们还能下蛋么,爱熘达就让它们熘达。


“小二,你刚不是说有事。”闫向恒招呼她。


闫玉不和鸡较劲了,飞跑过来。


连气都不喘一下,快速说道:“大哥哥,咱现在囤些粮吧,关州有这么多的灾民,全都要吃饭,这里一年才种一季,去了粮税和自家吃的不剩多少了,万一他们不卖粮,或者卖的很少,那粮价会掉多少?咱们还是别等了,现在就买吧。”


闫向恒认真思索。


不管是早买粮还是晚买粮,都一样要承受价格的增减。


关州接纳了这么多的灾民,有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


粮食,会不会不够?


亏还是赚,和饿肚子相比,都不是那么重要。


现在买回来,他们心里会更安定。


“此事,我去与村老们商议。”闫向恒说道。


“还有还有,大哥,咱们明天就有八袋成药,不如先给虎踞城送去吧,结些银子回来,给各家分分。”


闫向恒道:“那明日我去虎踞城走一趟。”


“爹之前买了渔网,想着从河里多捞些鱼上来,现在他不在家,大哥哥,你问问村里各家谁会用那网子,咱每天抽出些时间去河边下网好不好?”


“嗯,好。”闫向恒点了头,三口两口将留给他的饭吃完,便跑了出去。


罗村长最近喜欢坐在大石头处和老伙计们一起编筐编席子。


午饭一过,他们便不约而同的走出家门,聚在一处。


闫向恒来的早了,靠在大石头边上已经有一阵。


见他在此,罗村长快走了两步,问道:“恒儿哥,可是有事?”


“村长爷爷,是有些事。”闫向恒组织语言将几件事都说了说。


还不等罗村长说话,在旁边听的真切的老宋头就咋呼起来。


“那可得早早买粮回来囤着,到啥时候,银子花没了可以再赚,没粮那可是要命啊!”


罗村长也跟着点头:“这是要紧事,回头得打听打听周遭的镇子怎么走,咱组织人分开去买。”


这就是老成持重之言。


想的周到。


村子里这么多户人家,便是每家只买几斤,凑一凑也不老少,虎踞现在这种情况,永宁他们又进不去,只能从各个镇上的粮铺买。


这么一大笔生意,镇上的粮铺未必能吃得下,说不准还得坐地起价,不如分开买,没那么惹眼。


至于闫向恒说的下网和往虎踞送药的事。


几位老人倒是没有想到能结回些药钱这件事,只是惦记着秀才公,一听得了八袋子药,立时就张罗人手,说明天赶早就给送去。


晚饭后,大石头处亮起了火把。


罗村长将买粮的事说了,叫各家将想买粮的数报给闫向恒,又嘱咐大家伙最近侍候村里的骡驴精心些。


顺便点了几个最近干活卖力表现好的典型,和几家眼瞅着房子就要封顶的人家,着重表扬了一番。


最后才提了提网鱼的事。


说的很明白,那是闫家的网子,不能白用,捞到的渔获也得分些给人家,还加重了语气道,真会弄这个的来,不会的可别来丢人现眼……


大家伙累了一天,本该休息,被村长说的买粮的事搅乱了心神,走了困,趁着全村人几乎都在,人头攒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主要是问别人家准备买多少,再掂量自己家的。


几个原山民围在安叔身边。


“安叔,咱买多少粮?”


虽然现在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人,也都默认罗村长还是这个大村子的一村之长,但多年的习惯改不过来,尤其是山村出身的他们,更信任从小看着他们长大的安叔。


安叔是个心里有成算的,除了杀山匪他们很积极,其他的事都随着大流,不出头不惹事,到了关州更是老老实实任由闫秀才安排他们。


重新落籍的那天,这群生在山里长在山里的人不知多激动,恨不能喊上几嗓子。


但彼时他们还在虎踞城外,只能将这股兴奋劲憋了回去。


到了这边量地分地开荒种菜,一直忙的不停。


山民们将满腔的欢欣都挥洒在属于他们的地里。


盖房子他们速度有些慢,可开地他们可一点都不差,进山找药更是他们擅长的。


论到记在崔郎中处的工分,他们这些人全都排在前头。


安叔有些犹豫不定。


山里人,摸银钱的机会少。


之前分到的银钱,放到他们口袋里,真是半点都不舍得花用。


正是闫玉口中已死的钱。


他们原本还剩下一些,再加上大老爷康慨发下来的口粮,熬一熬,吃上几个月也是行的。


再说他们背靠大山,恰是他们最熟悉的环境。


陆陆续续有人套到了野兔和山鸡,还有刺猬和松鼠,山里人不挑拣,都能吃。


再说现在这时节,山里能入口的野菜也多,他们已经按着多年来养成的习惯,细心收集。


算一算,似乎用不着买粮。


不过……


他们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不住在山里,有了土地,还在山下盖了土坯房。


还要像以前一样过活吗?


是不是也要学着旁人做出一些改变?


安叔脸上就带出几分纠结。


围着他的几个人,看不懂他的脸色变幻。


“买!”他终还是下了决心。


“旁的人家买多少,咱就买多少,银钱,咱手里的总比那些人家多,看他们买多少,咱们就买多少。”


他口中的‘那些人家’是之前被山匪祸害的灾民,几次分钱,‘那些人家’分到的最少。


若是他们都舍得拿出来买粮。


那这粮,就该买!


说到底,对于山下的生活,他们向往,却不知道该怎么过才能过得好,只能偷着和人学。


安叔这边放了话,几个人就去闫向恒周围转悠,


盯着大家伙都记多少数。


闫向恒这边忙得焦头烂额。


就一个买粮登记,全村一共一百来户,愣是给他忙出了三百户的感觉。


前面一个刚记好,转头就跑来要改。


后面的一看也跟着改。


正在记的后悔了,求他等一等,要回去再和家人商议商议……


戚大娘子找到李雪梅。


问她:“大妹子,你家打算买多少粮啊?算了没?”


李雪梅点头道:“孩子们自己算的,我给你看看。”


她翻出一张纸来,两面都写着大字,连空白的地方都补了许多小字,而更小的缝隙用炭笔写了些什么。


李雪梅念给她听,上面有他家准备存着度过这个冬天所需的粮食数。


精米细面粗粮粗面还有各种杂粮豆子,林林总总有好多。


听的戚大娘子头迷湖。


样数太多了,她记不清。


“大妹子,有总数没?你告诉我个总数。”她拉着李雪梅的手小声说道:“娘都说了,我们也不费那事,你家的数我们翻上五倍买就行。”


她有些难为情的小声道:“就这还不知道够不够呢。”


李雪梅默了默。


将总数告诉她。


戚大娘子欢欢喜喜的走了。


又和戚家老娘说了一阵子,决定最后一个去,偷偷的报。


虽说村里都知道她家的三个男人能吃,但不知具体能吃多少,还是藏一藏的好,像娘说的,藏他们的大胃,也藏咱家的银子,不好叫人知道的那么真切。


这一夜,闫向恒都没有睡好。


一是为明天就能见到他爹,二是为村里报的买粮数头疼。


第二日天还没亮,戚大娘子想着趁这会功夫没人,将自家的数报了。


没想到刚一走近,就看到闫家院子前面黑乎乎的蹲了好几个人。


好家伙!


这也就是她胆子大,换个胆小的来,怕是要吓死。


“你们蹲这干啥?”戚大娘子缓了缓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戚大家的?咋是你来?你家戚大呢?”


问话的是胡大。


“昨天烧炭烧的晚,就在林子里睡了,还没回来。”戚大娘子道。


胡大点点头,对戚大几个能和闫老二凑在一处鼓捣烧炭这个事有些羡慕。


越在关州待,就越知道这木炭的好。


等到了冬,要是肯吃辛苦,这炭照样还能烧得,他们就不行了,冬天怕不是要像卢师傅说的猫起来,啥活都做不成。


“我家昨天报的数,回去想了想,有些少,想着再改改。”


胡家之所以改了多次,是胡大胡二收回了之前孩子的弹弓,进山挖药的时候,但凡看到野物,就没有几个能活着从他们视线跑掉的。


有了肉食进账,粮食的消耗自然就小了。


再加上各种野菜混着,一开始他家并不准备多买,算计了将将够的口粮。


可架不住村子里消息互通,他们打听到谁谁家准备买多少,谁谁家又加了多少,也跟着往上加。


后来又有人说起灾民的事,他们也想到了粮食可能会不够,一家人讨论了大半夜,决定还是多买,多囤。


要说村里别的人家,还得算计着银钱花,胡家是不用的,次次杀山匪,他们兄弟回回都没落下,分到的银子,着实不少。


有银子就有底气。


他兄弟胡二说的对,怕啥,都是白来的钱,吃饱了肚子才是正经,头一回在关州过冬,谁知道是个啥情况,就算粮食存多了,隔年又不是不能吃。


就这样,胡大又走了几家交好的人家。


有原先村子里的,也有几户原山民人家,都是一起杀过山匪铁一般的交情。


几家都要加数,也等不得,就跑了来在院子外面等着。


站着怪累,自然就蹲下了。


大家再没说话。


戚大娘子回家一趟,又来了。


等到清晨蒙蒙天光。


远远的,他们便看到一个人影快速走来。


近了一瞧,是在闫家帮工的容娘子。


容娘子看着他们脸上带了疑问。


戚大娘子开口道:“我们找恒儿哥说说买粮的数,放心,我们小着声,不吵他们。”


容娘子点头,走了进去。


开始烧火做饭……


闫玉觉得耳边像是有苍蝇,嗡嗡嗡的飞。


她胡乱挥了两下,一个翻身,脸砸在一边猫猫的身上。


猫猫连动都懒得动,微张了眼睛,又重新闭上。


睁眼就吸猫,是什么感觉?


开心!幸福!


闫玉睁开眼,终于听清了扰人清梦的嗡嗡声是啥。


全是人声。


侧耳听了几句。


她将被子蒙在自己脑袋上。


又来了!


还是买粮数!


这个事是过不去了。


咱不说旁的,大哥哥写的纸都废了好些。


闫玉在边上看着都心疼。


她突地掀被起身,小脸上写满郑重。


不能再这样了。


那些纸,贵着呢!


她飞快的洗漱之后,也等不得大丫姐姐给她梳辫子,自己随便拢了起来,跑去声音传来的地方。


“大哥哥,我来记吧。”闫玉这样说。


将闫向恒从人群中解救出来,手一翻,亮出自己的炭笔。


着实是有备而来。


“一个一个来,排好队。”


闫家小二端容正色,看着很像那么回事。


忽略她乱糟糟头发的话。


比之闫家恒哥儿的亲切有礼,闫玉几次参与算账发钱,无形中给大家一种值得信任的感觉。


胡大道:“排队,都排队。”


他自然而然的站到了第一个。


笑着道:“小二啊,给胡大伯家之前的改了,多记三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