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 第373章 为了赏银

第373章 为了赏银

作者:宅女日记 返回目录

是的,少的那一边衣服尚可遮体。


多的那一边全都赤着脚,衣服也被撕成一条条,英王世子竟能领会他们的意图……


该是在找可能存在的夹层。


“可数过有多少?”世子轻飘飘的问道。


“572!”


“一共呢?”


“804!”


英王世子默然。


他要如何相信眼前这一切都是真的?


如果这八百余北戎是小安村与谷丰护城军所杀,他有几个问题需要弄清。


一,为何小安村比谷丰护城军杀的北戎超出两倍之多?


二,他刚刚站高而望,小安村尽收眼底,满打满算没有两百户,去掉老弱妇孺,每户两个青壮已是算多,何以能杀五百余众?


三,小安村究竟藏了多少刀弓?


“捧书,去查一查,人数可对。”英王世子交待道。


捧书喊了两个护卫帮忙,领命而去。


“你可知虎踞城此役毙敌几何?”英王世子语气略显郑重,自问自答道:“仅千余人!”


闫玉倒抽一口气。


咋这么少?


那他们村子这里……


“眼前的尸首做不了假,死去的的的确确是来犯之北戎,那么小二,谁能告诉我,小安村何以做到?”


他非常严肃的看着这个孩子,一字一句道:“你们不是正规军,只是刚刚落籍虎踞的逃荒之民,户籍清白,世代耕农,那么,杀敌五百余人,你们出战多少人?用了什么方法?依靠村中的五座高塔吗?”


“本世子一眼望去,小安村所杀北戎,亡于箭下者多,小安村,刀弓究竟几何?从何而来?”


闫玉知道,这些都必须交待。


想要拿到赏银,她之前那种春秋笔法的说辞,是不行的。


上一回杀了六个北戎,府城那边的衙役便是如此,盘问的十分清楚,事无巨细。


关州重军功,赏杀敌之勇,却不好湖弄,凡事都较真。


闫玉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她看似被世子严肃的话语镇住,实则是在复盘昨夜所发生的一切。


有无不能言之处。


有无不能说之关节。


英王世子本没有打算从这个小儿口中问出什么。


虽是读书人家,念书早,亦早慧,可到底是个孩子,能知道多少……


“世子大哥,我家老家在齐州府,今年天旱,滴雨未下,村边上的小溪都干了。


我大丫姐日日要走好远,才能找一些发黄的野菜回来。


村长爷爷带着一家守着村里唯一一口还有水的老井,每天每家打水都要定量,谁也不许多。


家家吃水都不够,村里的叔伯婶娘还得从嘴里省出来几口,浇到地里,眼巴巴的盼着地里能多点出息。


后来,井里的水越来越少。


我们熬不住了,便一路往关州来。


大伯说,这边天冷,冻人的很,也有北戎常常入关劫掠,很危险。


可我们还是来了,天冷就多穿衣,烧柴烧炭取暖,我们那时候还不知道北戎会来这么多人,骑着马进村来抢,想都想不到……


在逃荒路上,我们见了不少。


有将老人女人孩子都把着,占着人家粮食,将男人扔出去的那种恶人。


有守在狭窄出口让留下买路粮的。


还有乐山府的山匪,山路难走,我们走的很慢,碰到好几拨……


世子大哥,我们本来应该从谷丰进关州,就因为官道上有山匪,这才绕了好大一圈,从西州入虎踞。


在路上的时候,我们人更多,现在只剩下这些了……


落籍的时候,我们特意挑了这有山有河的地方,大山里吃的多,靠着河再也不担心没水喝。


咱们村子的人都特别稀罕这里,没日没夜的干,开荒,下菜种,盖房子,没一日得闲。


世子大哥,村长爷爷说我们要扎根在这里。


所以北戎来了,抢粮,杀人,我们不能让。


我们也要活下去!”


闫玉的神情认真而严肃:“世子大哥,咱们村子,小孩子都敢杀敌,你信不信?”


英王世子恍然,有些明白为何之前在塔上见到的都是孩子。


经历过逃荒……


他确实听说过逃荒路上的残酷。


“最一开始,有六个北戎翻山过来,我们害怕,才起了心思要修箭塔。”


闫玉做了个请的姿势:“世子大哥,你跟我来。”


英王世子随着她走。


“这里,是我们的训练场。”闫玉二话不说就开跑。


飞奔、跳跃、攀上爬下。


动若脱兔,匍如曲蛇。


一个来回,气都不喘一下。


“村里的孩子们都在这里训练。”她刻意顿了顿,故作隐忍,道:“逃荒来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小心周全着我们,跑的不快会被追上,躲闪不及会被伤到……


所以我们就想,一定要跑快些,手脚灵活些,再遇到坏人叫他们追不上。”


“这些弓和草靶,是我们练准头用的,射箭特别有用,能在山林里打猎,我们经常能猎到肉回来。”闫玉腼腆一笑:“我大伯射箭就准,他说这是君子六艺之一,让我勤加练习。”



她随手取了把弓,上弦,拉弓,射!


准准的扎在靶心。


英王世子真的刮目相看。


就这般粗制滥造的弓,木头削的箭,入靶寸许,无论是准头还是力道,实属难得。


而且这不是小弓,是成人所用之弓。


如若真如闫家小二所言,这一村子的孩子都能如此……


歼灭来敌,并非无有可能。


“昨夜,北戎初入村只有四十八人。”闫玉决定给他细讲一遍,结合实地,演示一番他们究竟是如何将这几百北戎拿下的。


“他们来之前,帮村里盖房子的卢师傅正好归家,深夜带着家人过来,给我们全村都喊醒了,说北戎杀进他们村子,人很多,他们挡不住,让我们快跑。”


“可大晚上跑哪去?人家有马,我们也跑不过,就想着藏到塔里……


叔伯们拆了好几个门板,举起来挡住下面的入口……”


英王世子听这孩子将如何用之前缴获的六张弓六把刀,依高塔之利,以门板为盾对抗四十余北戎之事娓娓道来。


孩童在上射箭,青壮在下御敌。


这第一批北戎让小安村大了胆子。


收缴了他们的刀弓,又卸下全村的门板,将村人分开,各自占据高塔……


“哪里有那许多箭?”英王世子相问。


闫玉:“都是现削的,藏在塔里的人用菜刀、镰刀削一根,往上送一根。”


“箭在何处?”


“都洗干净在谷场晒着呢。”闫玉答道。


又带着世子去看了谷场晾晒的木箭竹箭。


纯手工粗制。


世子并没有好奇为何会有竹箭,这小安村打南边来,世子妃便是南人,他知南边爱用竹器。


闫玉带世子来到罗家看罗大伯。


“罗大伯带人在河里守着木筏桥,都冻坏了。”


又带着世子走进戚家的院门。


“第三批北戎来的时候,村里已经没几个好门板。”闫玉面露沉重:“这是我戚四叔,因为门板碎了,还得守着塔口,只能拿身体硬扛,死撑着不退。”


戚四被护卫检查,脸涨得通红,说不出半个字来。


“禀世子,皆是正面刀伤。”护卫恭声道。


几个护卫望向戚四的目光中透着钦佩!


是条汉子!


砰!


咕噜噜噜……


院内传来声响。


众人出来查看。


便见戚大和戚五两个从外面回来。


戚四躺在那里只觉得这人挺高挺壮,可看到站在院里的戚大和戚五,方知这高不是一般的高,壮也不是一般的壮。


村里各家都没有门板了。


戚大戚五便从林子里往家搬木头,为了图省事,两人一趟捆了好几根,进院往地上一撂。


就是他们刚刚听到的声响由来。


两人浑身冒汗,进了自家院子,索性就脱下衣服,光着膀子。


这一身晃眼的腱子肉啊!


还有一地数量有够夸张的木头……


英王世子:……


众护卫:……


闫玉:戚大伯戚五叔好样的!


来吧,展示!


让他们这群没见过世面的,开开眼!


一个护卫走上前去,在戚大和戚五惊讶的目光下,抬起一根木头。


扎扎实实的木料,沉手的很。


他没敢往身上搭,不是背不动,而是这对比未免太过……


咳咳,弄不好就得现眼。


“小二,这……”


戚大话没问完,便被闫玉打断。


“戚大伯,没事,你们忙你们的,我带世子来看看我戚四叔。”


戚大哦了一声。


戚五也收回目光。


哥俩又开始忙活。


量好长短,抡起旁边的斧子……


几下子一根,几下子一根。


看得一众护卫直咽口水,心也随着那斧子,一下一下的乱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