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 一百九十四章 观众就位

一百九十四章 观众就位

作者:郑家老二 返回目录

明白了,彻底的明白了。


这一盘棋下的真好。


李四由衷的感叹,成功果然是有道理的,一点不眼红。


比不了,比不了。


观战的商贾问题很好解决,李四跟张怀元说了一声,观众很快就位。


自从和林布政使司设立,官员到来,往来的商贾渐渐的多了起来。


风险还是有的,但是商人吗,哪里有利益就往哪里钻,只要利益足够,些许的危险微不足道。


现在没有啥事,得了郑雄的邀请,来这里观战,也为自己枯燥的生活添了几分乐趣。


“诸位,可知冠军侯是怎么来的,仿佛凭空出现,先前却从未有过什么名声。”


“这个你都不知道,冠军侯不说,应天府的惠民药局郑提领大人总知道吧!”


“自从提领惠民药局,牛痘和防疫之法,时而发过来的期刊文章,各位应该有所耳闻,如今天下你看可有天花肆掠的痕迹。”


“今年正月,征调的医师之中应天府的惠民药局占了多数,又出现了输血之法,这雁门谁人不知。”


“前段时间还在我雁门娶了正妻,知道的可不少。”


“按功绩一个侯爵之位一点毫不夸张,就是冠军侯这个爵位不太搭边而已。”


“这些你都不知,伱是什么人?”


我应该知道吗,问话的人有些懵逼。


“实不相瞒,在下和林人士,得蒙布政使大人特许,得以来雁门换些物资,这些还真不太清楚。”


“哦,原来如此,这些只要有心都能知道一点,不过不该打听的别打听。”


一朝翻身农奴把歌唱,雁门本地的商贾见到不是一路人,带了一丝疏离,带了一丝敲打之意。


毕竟元朝的统治将人分了四等。


第一等,蒙古人。蒙古人为元朝的“国族”,蒙古统治者称之为“自家骨肉”。


第二等,色目人。多西域人,部分契丹人被划入色目人。


第三等汉人(又称汉儿),概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早为蒙古征服的云南人,及最晚为蒙古征服的四川汉族。


高丽人也属于这一等。


第四等南人(又称蛮子﹑囊加歹﹑新附人),指最后为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原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和河南行省南部)各族。


汉人﹑南人绝大部分都是原宋朝的汉族。


当然看似传承有序的的关系,没有证据能证实。


而且汉人在元军的高层中也有不少。


但是仔细想想,地位肯定是没有多少的,四等划分就算没证据作证也大差不差。


同为游牧民族崛起的满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什么时候真正把汉人当自己人了。


至于身居高位的汉人那完全是统治的需要。


还有小日子来了,你看当了汉奸的有几个过的舒坦的,还不是像个奴才一样,点头哈腰。


所以低人一等肯定是存在的。


现在大明崛起,不用管这些人的脸色。


身份转变,带来的自然也是同样的结果。


和林来的商贾只能尴尬的一笑,点头称是。


自从话题说开,来自和林的商贾隐隐有被孤立之感。


不过商人的底线其实不高,总有人看重其中的利益,想与其搞好关系的。


还是没那么寂寞,有那么几个能聊上几句。


给元军送粮草,张怀元也给解决了,应该是最后一次,给就给了。


习惯就好。


两军大战的场面,商贾还是很感兴趣的,不过现在没有看到想看的场面,倒是往外运送粮草的动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有着自诩有些身份的商贾连忙打听,议论纷纷。


刚好李四忙完了郑雄交代的任务,走到关墙处,听到了他们的议论,当下就当起了讲解员给他们解释了一下。


“是侯爷仁义,自从元军受邀来此比试,每每缺乏粮草,只要告知侯爷,侯爷都会伸出援手。”


“今次,因为连日大雪,他们粮草不足,不在状态,侯爷不愿乘人之危,特地又拿出粮草。”


“所为只为公平一战,让各位做个见证。”


通道处传来一道声音,由远及近,待得说完,李四的身影也浮现到众人的面前。


不认识的不置可否,认识的连忙从观战的人群中走出,和李四行了个礼。


“李大人,小的李明,见过大人。”


“你是?”


“大人贵人多忘事,在应县的时候,恰逢侯爷请客,小的与大人有过一面之缘,不知大人可还有印象。”


说的这么具体,李四也记起来了,不就是进来混个脸熟吗?现在搞的好像咱们还有点关系。


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李明的这番话有攀关系的嫌疑,李四也不在意。


好歹还是个本家不是,再说早晚要离开的,扯什么虎皮都没用。


“是你啊,想起来了。”


说完也没搭理他,径直走向了商贾中。


至于李明,这种厚脸皮的,没当场揭穿就算给面子了,聊几句没必要。


“诸位,侯爷今日比试,邀诸位做个见证,各位在这关墙上好好观摩。”


“不过不要到处走动,有些地方不是你们能随意踏入的,还请诸位谨记。”


“多谢大人告知。”


“嗯。”


李四的到来,只是刚好听到众人的言论,解释一二,其他的并没有多说便离开了。


李明虽然被无视了,可是简单的套近乎确实起了些作用。


有些不明真相的纷纷请教李明。


“李兄,这位是何人?”


“是李大人,随同侯爷一同来此的。”


有效果,李明心中一喜,脸皮厚未尝不是一个成熟商人必备的技能。


前番郑雄请客,在副提调那里露了个脸,搭上了线,现如今才有资格站在这城墙上。


今天的效果虽然不是太理想,不过简单点了几句,还是有效果。


单纯的一个应县就能让有心人联想到不少信息。


至于多少信息,全靠猜,朦胧的信息最为致命。


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李四上前复命。


“侯爷,商贾已经在关墙上等候,粮草俱以到位。”


“很好,将粮草送过去。”


“是,不过,等他们吃饱喝足在比试,会不会出现变数。”


“怕什么,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会动手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