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 三百四十章 造势

三百四十章 造势

作者:郑家老二 返回目录

“工部行文,中都内外城砖石告急,特调临近九府之地砖石于中都。”


没什么好隐瞒的,胡惟庸立马就把原因说给了朱标听。


这个回复,朱标显然不太满意,紧皱眉头。


“据孤所知,砖石就算告急,也得紧着京城来用,凤阳那里可以等等才是,右丞难道以为中都更重要点吗?”


胡惟庸倒是很平静。


“中都与京城同样重要,若说有区别,也是有的,中都是由工部负责,征发的徭役在待遇上没法与京城相比。”


“殿下当知晓,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中都那里多有闹腾。”


“京城待遇最好,等等不妨事,中都可就不行了,只能尽快完工,放百姓回去。”


“所以,除了工部行文,我中书省综合考量,准许了此事。”


“殿下来此,若是为了此事,臣以为中书省处置并无不妥,还望殿下明鉴。”


胡惟庸所说,好像是中书省正常三思做出的决定。


但是朱标却从中听出了浓浓的怨气。


想想也是。


本来咱们起步一样,你没钱拿我也没钱拿,都是当苦力,也反抗不了。


这么受着就是,活干完了,就可以回家了。


但是你不按常理出牌,给人发工资。


天下一盘棋,特立独行的存在还是颇为惹眼的,平衡的局面被打破,那么不怪别人有怨气。


中书省统筹全局,自然得综合考量,先调物资过去让他们干完走人,没什么好置喙的。


朱标就算觉得哪里不对劲,也想不出哪里出了问题。


反到觉得郑雄这事做的有些不地道了,确实让别人的工作难做了许多。


闻言,也没揪住胡惟庸不放。


“话虽如此,右丞还是不要厚此薄彼的好,总不能这边干着干着就没活了吧!当确保工期,尽快完工为好。”


“殿下所说不无道理,中书省也只是先调集砖石去中都,并没有停止供应京城的意思,有其他地方调派,工期应该不会耽误的。”


“希望如你所说,孤就不打扰了。”


“殿下请便。”


当郑雄得知原因以后,也和朱标的表情相同。


在朱标饱含深意的目光中,也觉得自己做的有些不地道,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情况,让徭役有了意见。


“臣汗颜,多谢殿下告知,一建等等不妨事。”


“无事就好,虽然你做的对,对百姓是极大的利好,但是天下才承平不久,要考虑的颇多,当维稳为主,以后还是得收敛点为好。”


“臣谨记。”


得,竟然被朱标给教育了。


郑雄的心情有点复杂。


没啥说的,叫来了铁牛,一顿没好气的训斥。


“下次别毛毛躁躁的,没啥大事,砖石先供给中都了。”


“活吗?有的干就干,没的干就调点人去修学校。”


“实在是闲的慌,在那玩也没事,府衙还供得起。”


“现在就这么多活,只要别耽误了工期,其他都好说。”


“以后没事就别打扰我了,你自己看着办。”


不知道郑雄哪来的火气,也没给个好脸色。


铁牛得到了郑雄的答复,倒是松了口气。


“是,侯爷。”


日子一天天过去,自从郑雄手底下有了稳定的赚钱渠道以后,便开始了咸鱼生活。


十六楼源源不断的给府衙造血,然后又被郑雄以各种名义给输送到了一建和药局。


府衙的钱也就茶叶卖出的钱,积的多了点,别的并没有多少。


一建和药局的钱包倒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鼓了起来。


临近月底,看着一建和药局的结余,郑雄还是颇为满意的。


一建有了十数万的结余,躺在账上。


药局也不遑多让,也有万贯进账。


这还不算食堂这个独立的部门,加上食堂,足有数万贯躺在账上。


只要衙门有钱,下面总能有口吃的,小日子也能过的好。


分散投资,分散经营,也就不怕抢了。


这段时间,郑雄闲暇之余,一直在思考十六楼下一步的动作。


十六楼经过改革,加上身份证的普及,来往更为方便。


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才渐渐有了颓势,涨势没有那么大了。


虽然真的能够抱得美人归,吸引了大批人前赴后继,只为那一丝机会。


但是成功者终究是少数,加上还有很多完成了任务,但是却是没有从良,与十六楼合伙继续压榨他们的钱财。


钱包吃不消,加上看不到希望,效仿十六楼模式不在少数,有些人看着看着就不在了。


看到这里,郑雄又继续出招。


天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想要掏空别人的钱包还不简单。


有着后世的成熟套路,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赚钱的还得是头部主播。


普通的虽然也有的赚,但是培养起来还是得慢慢来。


加上郑雄出台的政策,达成条件就能获得自由,培养一个头部主播得不偿失。


现在却是不一样了,这批人是极好的宣传,同时也是枷锁。


流动太大,没有稳定的受众。


这对于十六楼的发展不利。


也就像主播行业刚兴起的时候一样,有点新鲜感,当新鲜感过去,没有一个稳定的受众团体,很快就会泯然众人矣。


接下来就是打造头部主播。


成为流量担当。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郑雄让十六楼开始造势。


“你听说了吗?十六楼将要选取花魁。”


“传闻七月初七,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在此刻相遇。”


“为了记念这一时刻,十六楼将在前三天的时间里,将花魁选出来。”


“七月初七这一天,只要是帮助花魁取得魁首的,都有一个与花魁共度良宵的机会。”


“至于什么机会,你懂的,嘿嘿,只要花魁允许,你想做什么都不会有人管。”


“其他的,没有帮助姑娘夺得魁首的也没事,在其他姑娘那里同样有这待遇。”


“你可以写一首诗,也可以在琴棋书画有一道入门,在当时大放异彩,帮助姑娘都可以,当然也可以用银子砸。”


“总之一句话,不光是姑娘一个人的事,咱们都能参与,都有机会。”


“全看你的本事。”


“怎么样,你的书画一绝,有没有看重的姑娘,助其一臂之力。”


“怎么,你要去吗?你的文章不错,去这烟花之地,不怕耽误前程?”


“不怕,不光是我,我的同年有不少都准备去,现在整个京城都在谈论这件事,想必当天一定是人山人海。”


“只要你我把握住机会,未必不能一鸣惊人,说不定还能抱得美人归。”


“如此好的机会,不去不成傻子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