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 四百零五章 胡惟庸,冲啊

四百零五章 胡惟庸,冲啊

作者:郑家老二 返回目录

中书省或者说以胡惟庸为首中书省出招来的很快。


并且一出手就是范围打击。


中书省和六部都未曾幸免。


就是结果明显是以郑雄这里为主。


其他地方揪出来的蛀虫不多。


郑雄这里药局,教坊司和应天府三方加起来揪出来的挺多的。


连十六楼的老鸨子和管事的都被牵扯进来。


三天的时间,郑雄虽然稳如老狗,很配合,但是有些人就遭了,整整几十号人被提了回去进行审问。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不是中书省这次的动作,郑雄还真不知道自己的手下竟然有了这么多蛀虫。


做的这么隐蔽,连自己都没察觉。


都是钱财害的,能在大量钱财面前,经受得住考验的干部还是太少了。


郑雄无奈的叹了口气,望着空落落的府衙,由衷的感叹道。


“侯爷,中书省此次的动作牵扯很广,以府衙和十六楼为最,今日朝堂上有过对您的发难,陛下让你明日上朝解释,接受问责。”


问责好,反正自己无所吊谓。


看着王鹏,郑雄非常淡定的说道。


“知道了,现在府衙的人手少,让大家受点累,多分担一点。”


“你做好准备,明日与我一同上朝。”


没能逃过去,直接被郑雄点名。


你也是,朝堂上那么累,你都去了,就不能让自己休一天吗?


身体和精神上的劳累,王鹏心不在焉的回了声,便离开了。


郑雄托起下巴,安静的思索。


也没啥好想的,铁卷在身,只要不打板子,其他的都可以接受。


就是梁子算是结下了,要是还在位,得想想怎么报复。


不能让他们好过。


隔天的朝堂上,郑雄破天荒的出现在早朝上。


而且升官以后,这位置更靠前了点,排在六部尚书的前面,几乎跟胡惟庸排成排了。


而上面,老李头也出现了。


赫然是开国六公之首的李善长。


关键老李头跟胡惟庸是亲家关系,今日突然上朝有点来者不善的意思。


当郑雄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得心里发虚。


胡惟庸和老李头两人的地位可是天差地别。


胡惟庸倒了,老李头都倒不了,没被牵联。


加上开国六公之首的身份,可见老朱是多么的倚重李善长,又有多么的认可他。


两人凑到一起,说郑雄不心虚是假的,还有点小害怕。


真怕老李头在今天这关键的时候,来上那么两句左右老朱的决定,那样问题就很严重了。


“陛下,臣胡惟庸有事启奏。”


“说。”


“是,中书省奉陛下的命令自查自省,南京城中,中书省、六部、御史台、大理寺~包括应天府和惠民药局都已做了一遍梳理。”


“现今共查处大小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的不法之事九十八起,共抓获二百五十余人。”


“其中应天府、教坊司、惠民药局占比颇大,共有三十余起,共有一百一十位牵扯其中。”


“此次斩获颇丰,初见成效,其中相关人员的处置,还请陛下示下。”


这还有什么可想的,老朱轻蔑一笑。


“只要查证贪污不法之人都给咱砍了,抄家,男的流放,女的充入教坊司。”


老朱的办法很简单,这次的范围广,老朱就一刀切,不管贪污了多少,全砍了。


震慑之意明显。


郑雄微微给手下人默哀,随后又支楞起耳朵,继续听着。


至于胡惟庸着重提起的应天府、药局和教坊司的问题,是不是不怀好意,老朱却是直接给忽略了,并没有特意拎出来讨论。


胡惟庸只能继续开口说道。


“陛下,其中各部主官犯下的失察之罪,还请陛下也能一同明示,该如何处置?”


来了,这丫的果然没安好心。


老朱微微思索,看了郑雄一眼,便道。


“失察之罪,戴罪留职,另外罚俸半年,以观后效。”


就这,明显不够,没达到胡惟庸的预期。


只听到胡惟庸接着说道。


“医侯郑雄,执掌药局期间,下属杨一天、吴忧有贪污不法之罪。”


“执掌教坊司,十六楼中饱私囊之风犹甚,共有二十来起发生。”


“包括应天府同样如此,有不法之事十数起。”


“臣以为,此事中,郑雄年纪轻轻,御下不严,能力也有限,才有如此多的不法发生,郑雄难当大任,该当革职去官,以轻其害。”


“还有,臣询问得知,郑雄的家里在江宁买了万亩土地,没买多久,郑雄便宣布从南京城南修一条直通江宁的直道,其中正路过那片土地。”


“臣以为郑雄存在利用官职之嫌,为自己谋私利的举动,当严惩之。”


“两罪并犯,臣以为当将郑雄明正典刑,处以死刑,请陛下恩准。”


真狠,一开口就将自己置于死罪,还好自己有铁卷,暂时还能稳得住。


“郑雄,胡惟庸所说可是真的?”


老朱其实早有了答案,知晓了一切,眼下例行询问。


至于怒气倒是不多,万亩土地,要是万亩良田,老朱可能早就有动作了,可是那是万亩荒地,听着多,能用到的少的可怜。


开垦良田,你得有水吧!


没有一条河道路过,首先灌溉就是个麻烦事。


其他的找人开垦等等一系列的事,都没那么容易解决。


就算有直道连通,顶多升点值,就看不到多少价值。


再说,修桥铺路,一条直道通往江宁,是一件好事。


两者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加上郑雄身上的闪光点,老朱问询,更多的是想让郑雄自己解释。


“陛下,是真的,不过那万亩土地与其说是土地不如说是荒地,本来价值就不大,若有直道想通,才有了些价值。”


“这些,臣清楚,所以臣便买了。”


“若是胡丞相觉得我占了便宜,那么我可以补足差价,绝不占便宜,亦或退回钱财,将土地收回,两者皆可,不知可否?”


说实话郑雄有些怂了,不是怂在了胡惟庸,而是怂在了老李头。


生怕他给自己来个背刺。


不过,胡惟庸明显不想这么轻易放过郑雄。


“郑雄,你不要避重就轻,现在是补差价的事吗?是利用职务之便,损公肥私的事,即便是现在补足也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