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 四百二十三章 掀桌子

四百二十三章 掀桌子

作者:郑家老二 返回目录

“这就是著名的牛李党争和新党旧党之争。”


“两者无一例外,全部将精力放在了攻讦和排除异己。


前途吗?


那就是党同伐异,跟对人大富大贵,跟不对,即使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负,也没施展抱负的空间。”


“对国家有害无益。”


“如今,天下大同,陛下上为天子,下为人君,公平公正。”


“得为天下人考虑,而不会偏向于任何人。”


“但是跟着您的一帮子老兄弟,必然有各自的诉求,比如给子侄铺路啊!”


“比如修个房啊!弄点地啊!”


“虽然您给的多,但是人总是欲求不满,贪得无厌。”


“没有多寡,只有多与更多的区别。”


“陛下您不会在这些小事上面给他们做主,也不会偏移公平二字,但是这些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抱团,为了各自的利益行方便。”


“谁能给最大的方便呢?除了文官之首,舍他其谁。”


“胡丞相,不知下官说的对也不对?”


对个毛啊!


老胡差点给吓死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你可以说老朱就是个放牛娃,啥也不懂。


但是在个人谋略,胆识,学习能力方面,包括那隐隐的第六感。


俱是一等一的。


横在其面前的就是一个隔膜,一点就通。


当郑雄将例子举出来的刹那。


便觉察到了朋党之争的危害。


甚至淮西一派抱团的事问题都挺严重。


这个时候,老朱的眼睛不自觉的直溜溜看着老胡,充满了寒意。


老胡这下不尿都得尿了。


谁能承受的住老朱的双眼。


那绝对屈指可数。


老胡扑通一声跪下,大声喊道。


“陛下,臣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绝无结党营私之举。”


“郑雄此言空穴来风,危言耸听,混淆视线,祸乱朝堂,不安好心,请陛下明鉴啊!”


重重的一叩首,撞的血刺哗啦的,仿佛不这样都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但是吧!


猪队友太多,眼见老胡受了这么大的委屈,立马便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明鉴,郑雄信口雌黄,妄议是非,按他所说,岂不成了王朝末日。”


“如此诅咒陛下,实在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臣亦附议。”


一个个横跳,郑雄丝毫不意味,内心反而笑开了花。


轮到你们跳了吗?


啥都往里跳。


你们这是给他在坑里填土啊!


生怕他死不了是吧!


“陛下,您看看,这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维护胡丞相,顺带着弄死我的。”


“连个公道话都不说,除了朋党还有谁?”


“刚刚臣数了数,竟占一般还多,满朝文武半淮西,想想都可怕的很啊!”


额~


狗东西。


玩不起是吧!


又没逼入绝路,你掀什么桌子?


这下好了。


谁也不知道老朱的态度,只能等着发落,太难受了。


“郑雄你血口喷人,吾等只是看不惯你的作风,实事求是罢了,怎的就有结党之意?”


“没有的事,请陛下明察。”


郑雄的一剂核弹扔下,炸翻了一群人,再怎么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毕竟正有这个意思,隐隐的也团结在了老胡的周围。


只是这玩意打死都不能认的。


死一个跟死一片还是分得清的。


老朱并没多言,而是一双眼睛滴溜溜的乱转,表情严肃,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其实老朱面对这个局面也很难抉择。


名头是有,但是在没有彻底查证和他们漏马脚之前,说再多也不可能直接致死罪。


郑雄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满朝文武半淮西,这么多人一网打尽,朝堂指不定就瘫痪了。


在没有做足准备之前,肯定不能太激烈的表示自己的态度。


死亡凝视了几眼,老朱的双眼渐渐正常,总算没那么吓人了。


“都起来吧!”


“郑雄说的,你们都记在心里,党争咱不允许,以后也不会允许。”


“敢触犯者一律处死,咱说的。”


“胡惟庸,你身为丞相,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犯,要牢记于心,切不可犯。”


“是,臣牢记于心,必谨守本心,不负陛下教诲。”


“那就起来吧!地下怪凉的。”


“是,多谢陛下。”


颤颤巍巍的站直身子,老胡后怕的很。


万没想到此生遇到的最大危机竟然是来自郑雄。


多少风风雨雨过去了,差点栽在了郑雄手里。


党争可不是说着玩的,真能死人的。


还好,满朝文武半淮西,都是自己人,老朱不敢太过份,总算保住了一命。


这下也更加坚定了老胡的信念。


以后还是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作用巨大。


只是眼下得低调一段时间,等风头过后再说。


“陛下,臣还有话说。”


“说。”


郑雄和老朱极为普通的两句奏对,老胡的小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要是再来一次谁能受得了。


“是否结党可能存在疑异,但是满朝文武半淮西确实不争的事实。”


“论功劳,是,他们能够拥有现在的一切,只是吾大明富有四海,绝不能以一地取之,要让各地都得有参与感,心向往之。”


“臣谏言应选各地方之才华能力皆出众者,充入六部及军部,以显我大明海纳百川之包容。”


这就更扎心了。


要让这些人挤进六部和军部,权力损失是小,掌控力丢失却是必然的。


整个淮西一派将损失惨重。


铁通一块做什么事都很方便,成了筛子做啥事肯定不方便。


损失太大了。


胡惟庸想了很多,却是不敢说,因为事实如此,也不敢现在在老朱面前晃荡。


迫切的需要一个人顶住。


“臣以为不妥。”


给力啊!


这是哪位大哥?


定睛一看,原来是吏部尚书发话了。


“天下虽不止一隅,然人才难觅,吾等追随陛下至今,个人能力皆有了解,不光追随之功,功劳亦甚大,知己知彼,最为放心。”


“贸然破格提拔,恐会发生混乱,有些不妥。”


郑雄呵呵一笑。


声音很大,很刺耳。


“吏部的老大人所说,你摸着自己的良心想想,真的如此吗?”


“能力出众者就是被你们压着,事事论资排辈,轮到他就七老八十了。”


“此事最为可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