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119章 角儿的诞生

第119章 角儿的诞生

作者:坐望敬亭 返回目录

首都剧场,《霸王别姬》的演出正在进行中。


陈小二满头大汗的从舞台上下来,将头套扯了下来。他在剧中饰演袁四爷,是个酷爱戏曲的衣冠禽兽,造型的设计也往斯文败类的方向靠。


他今晚的戏份结束了,要不然也不敢下来就扯头套。


“哎呦,演的是真过瘾,就是这戴头套太遭罪了。”


一旁的李婉芬调侃道:“谁让你年纪轻轻就光了呢,组里造型倒是方便了。”


陈小二将头套放到化妆台上,“您这就不懂了,我这发型好处可不少呢!”


“哦?说来我听听?”


“这第一点,我这发型夏天不热。”


“可你冬天冷啊!”


“您冬天就不冷了吗?戴帽子不就完了吗?”


“那倒是,还有什么优点?”


“我这发型好打理,一个刀片儿就搞定了,理发的钱都省了。”


“这倒是,你这发型给师傅理也是白瞎了。”


……


两人如同说相声一般,一个捧、一个逗,把后台正在休息和候场的演员逗得哈哈大笑。


“哎呀,不行了,不行了。伱们俩可别再说了,再说下去我妆都该花了。”


舞台上的剧情跌宕起伏,后台却是一片欢乐祥和。


随着后场的演员越来越少,休息的演员越来越多,话剧也即将要落幕了。


有些老演员习惯了下来之后还站在侧幕观察同事们的表演,这也是一种学习。


陈小二闲聊了半天,也凑了过来。


恰好舞台上正演到虞姬自刎这场戏,看着杨力新那娇软无力的身段缓缓倒下,他不禁感叹道:“力新的戏真好!”


旁边的几位老演员也颔首赞同,“小杨真是出来了,一场比一场演的好!”


“要出大名啦!”


老演员们感叹着,这些话听在陈小二心中有些不是心思,杨力新演的好不假,但他更觉得是角色成就人,程蝶衣这个角色是典型的戏保人,只要演技过关就不会差。


陈小二心中有信心,这个角色如果给了自己,他绝对不会演的比杨力新差。


当然了,这些话他也就是在心里想想,他也知道自己形象上差了点。


演员这个行当,有时候真就是一张脸的事。


他对杨力新有不服气,有羡慕,但绝不会嫉妒,这是他的骄傲,对自己专业的信心。


他坚信只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角色,他一定也会如杨力新这样。


一戏成名。


杨立新是1957年生人,刚过了25周岁的生日。


他是土生土长的燕京人,从小喜欢看戏,家旁边就是华北戏院,常年演冀北梆子,耳濡目染之下对河北梆子、评戏、京戏都很喜欢。


1975年燕京的各个文化单位都在招学员,杨立新当时在147中读高一,陪同学去参加燕京曲剧团的考试。


由于台风不错,被曲剧院的老师推荐报考人艺,他就这样顺利考入了人艺的学员班,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


进入人艺第二年,杨立新出演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部话剧,扮演《万水千山》中的“敌副官”,和他搭戏的是这个时候人艺的中生代台柱子朱旭。


之后的几年当中,杨立新陆续出演的人艺的多部话剧,演技就这样一点点磨炼出来了。


出演程蝶衣这个角色,对于杨立新来说是个天大的机会。


他是人艺的演员,自然知道院里有多重视这出戏,光是前期讨论剧本就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再到筹备、排练、公演,足足折腾了有一年时间。


这一年时间对于杨立新来说也是一次蜕变,从最开始被选上程蝶衣时的欣喜若狂,到拿到剧本后的忐忑不安,再到去京剧院培训时的生不如死……


每一步都走的胆战心惊,生怕因为表现不好被刷下来。


人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好演员。


如今,杨力新终于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


他站在空旷的舞台中央,忍不住张开双臂,闭着眼睛感受着不久之前还存在于这剧场中的掌声如雷。


“力新,还不走啊?”


张狂的情绪还没等释放就被打断,杨力新放下手臂转过身,表情带着几分羞赧。


他本想着趁着散场了,后台的同事们都走光了,来台上肆意的感受和怀念一下刚才那万众瞩目的感觉,没想到被人发现了。


喊他的是在剧中饰演关师傅的老演员,他朝杨力新露出个善意的笑容,调侃道:“要不你再体验体验也行,反正这会儿也没人了。”


杨力新脸上有些发烫,“不用了。时间太晚了,得早点回家了,您也早点回家休息。”


他边说着边走回了后台,简单收拾了一下便离开了首都剧场。


人艺的主场在首都剧场,这里有个传统,每天晚上话剧结束之后,演员们会骑着自行车从首都剧场的大门离开这里。


这个时候会有不少喜爱话剧的剧迷们等在这里,用后世的话说这些都是粉丝。


粉丝们就等在首都剧场的大门口,碰见骑着有演员出来,就会大声的喊着他们的名字,又或者是喊着角色的名字,而演员们也会乐此不疲的答应着。


《霸王别姬》这部话剧的时间很长,足有三个小时,每次演员们出来都已经是晚上11点以后的事了。


可最近这些天,首都剧场门口的粉丝们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多了起来。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跟“程蝶衣”近距离接触一下。


杨力新早有准备,骑着自行车从院里出来,他一手扶着车把,另一只手门口站着的粉丝们挥着手,满脸微笑。


这种感觉真好!


杨力新觉得自己越来越有大演员的样子了,心里正暗自高兴着呢,就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的喊声从人群中发出。


“蝶衣!”【破音】


还没等杨力新有反应,就见一个黑色长条状的物体迎面撞了过来。


“Duang”的一声,自行车停在那里,杨力新眼冒金星,感觉额头一阵剧痛。


刚才还兴奋的粉丝们吓了一大跳,黑暗中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立刻涌上前去。


“杨老师,您怎么了?”


“程蝶衣,你没事吧?”


度过了最开始的眩晕和疼痛,杨力新终于缓过了劲,他拿下捂着头的手,原来是出血了。


刚才围上来的粉丝们已经替他找到了刚才飞过来的东西,借着手电筒的光亮照着看,是一把剑。


抽出来一看,居然还是开过刃的。


杨力新心中直呼侥幸,这得亏有剑鞘,外面还包了一层皮革,要不然自己这条小命说不准都得搭进去。


这他么谁啊!


杨力新在心里骂了一句。


“这他么谁啊?”


不需要杨力新主动开口,已经有脾气爆的粉丝替他发声了。


“太王八蛋了,哪有这么扔东西的?”


“就是啊,杨老师头都被砸破了。”


“差点要了命啊,还是赶紧上医院吧。”


粉丝们七嘴八舌的要送杨力新去医院检查。


杨力新心中七上八下,他摸着额头的伤,可千万不要太严重啊,明天还有演出呢。


在热心粉丝的护送下,他来到了医院,先检查了一下,就是头被砸破了,骨头没事,杨力新心中直呼侥幸。


医生还打算给杨力新的伤口缝针,可杨力新却坚持不肯。


要缝针就要剃头发,明天还有演出,他的造型不能有问题。


“大夫,不缝针可以吧?”


医生迟疑了一下,“你这伤口不算大,不缝针倒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伤口恢复的就要慢一点,另外疤痕就避免不了了。”


杨力新心想恢复的快慢无所谓,有伤口总要留疤的,大小而已,只要不在脸上,不耽误演戏,也没什么。


拒绝了缝针的提议,杨力新从诊室出来,粉丝们一窝蜂的围了上来。


“杨老师,您没事了吧?”


“杨老师,您的伤不耽误明天演出吧?”


……


眼下已经是后半夜一点多了,被这帮热情的粉丝围着,杨力新感觉心都是暖的。


“谢谢大伙了,我这伤没什么事,几天时间就好了。时间太晚了,你们大家先回家吧。”


“我们没事,您有伤在身,我们先送杨老师您回家,省得再有人害你。”


有粉丝说道,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杨力新拗不过这帮粉丝们,只能答应了他们的护送。


一路上,杨力新跟大家闲聊着天儿。


这帮粉丝基本以年轻人为主,家里条件都不错,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个闲工夫跑来看话剧和追人艺的演员。


到了地方,杨力新站在胡同口跟粉丝们挥手告别。


这帮粉丝们也终于各自散去,独独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稚嫩面孔还站在原地,满脸愧疚。


张建军心中充满了歉意和内疚。


砸杨力新的那把剑就是他扔的,他真没害蝶衣的心思。


他扔出去的那把剑可是他爸收藏的古剑,有年头了。


张建军觉得杨力新的程蝶衣演得好,而程蝶衣的虞姬演的好,但在舞台上用的剑还不够好,所以他才从家里把剑偷了出来,要送给程蝶衣。


没想到刚才在黑暗中太过激动,一不小心扔的劲儿大了些。


“唉!真是弄巧成拙。”


还好那把剑最终还是被杨力新拿走了。


张建军心想,这顿皮鞭不算白挨。


翌日,杨力新顶着一头纱布出现在人艺。


欧阳山尊被吓了一大跳,“这怎么回事?”


杨力新把昨天的情况解释了一下,欧阳山尊担忧的问道:“那今晚还能上台吗?”


杨力新咬牙道:“能!”


“别勉强,不行就让B组上。”


杨力新摇头,倔强道:“导演,我真没事,戏比天大!”


欧燕山尊笑着说道:“行。戏比天大,有点角儿的样子了!”


杨力新头顶着纱布笑的灿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