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 第三百一十六章萧何:这公子昊的眼光还不错【求订阅啊】

第三百一十六章萧何:这公子昊的眼光还不错【求订阅啊】

作者:王蜀蜀 返回目录

刘邦等人因为救戚姬,得罪了嬴戎的孙子嬴皓,被嬴皓的人追杀。


而萧何与陈平,则被韩信带到了雍城大牢。


很明显,历史已经不是原来的历史了。


从赵昊穿越到这个世界,历史就已经在悄悄改变了。


那么,历史改变了,历史人物会变吗?


答桉是肯定的。


因为身处历史长河中的历史人物,会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


比如项羽。


按正常历史发展,他要到秦末才会崭露头角。


但因为赵昊的到来,他的历史出现了拐点,走向了另一条路。


如果用原来的历史去看待现在发生的事,会很容易产生迷茫。


再比如此刻的赵昊,他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将成为新的历史。


也就是说,他已经不能再预知未来了。


而对一个穿越者来说,预知未来是最大的金手指。


如果不能预知未来,眼下发生的事,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公子,雍城令嬴倡求见!」


正在书房内设计全新兵马俑的赵昊,忽听门外的无涯禀报,不由微微一愣,旋即放下手中的画笔,疑惑道:「雍城令深夜到访,所为何事?」


「据说是得知您明日要走,想跟您见一面。」


「就这?」


赵昊有些无语,但对方好歹也是皇族中人,他不可能避而不见,于是迟疑少顷,便轻声道:「让他进来吧。」


「诺。」


无涯应诺一声


只见嬴倡满脸堆笑的抱着一个盒子,从门外走了进来。


「雍城令见过公子!」


嬴倡朝赵昊恭敬行礼。


赵昊摆手示意他无需多礼,然后一脸好奇的追问:「不知雍城令见本公子,所为何事?」


「也没什么。」


嬴倡放下盒子,笑着回道;「那日宗庙祭天,第一次见公子,就被公子的气势所折服,因陛下在场,没有过多交流,今日听闻公子要回咸阳,特来一见。」


「气势?」


赵昊脸上露出几分诡异的笑容,澹澹道;「可本公子怎么听说,你曾建议我父皇,让本公子殉葬?」


此话一出,气氛顿时僵住了,连身后的无涯都忍不住瞧了嬴倡一眼。


这老家伙动机不纯啊!


对此,赵昊一点也不意外。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


嬴倡与嬴戎乃一丘之貉,都想通过殉葬之事,算计自己父皇。


可惜,自己父皇根本不吃他们那一套,最终连「殉葬制度」都废除了。


如今自己父皇刚刚东巡,嬴倡就来拜访自己,肯定别有目的。


「呵呵呵。」


一阵短暂的冷寂之后,嬴倡轻笑几声,打破了僵局:「公子误会了.....那都是谣言,我们就算支持活人殉葬,也不敢建议陛下让公子您殉葬;


再说,活人殉葬已经被陛下废除了,此事也已经翻篇了,吾等提出此事,也是想为陛下分忧,毕竟骊山陵寝关乎我大秦国运.....


这大秦终归是我嬴秦皇室的基业,身为嬴秦皇室的一份子,自然要尽一份绵薄之力。」


明明是一套冠冕堂皇的开脱之词,但从嬴倡嘴里说出来,竟有几分可信度。


至少赵昊抓不到任何把柄,只好澹澹地说了句:「即便如此,你们也不该听信反贼之言.....日后离唐举之远点,免得朝中大臣弹劾你们勾结反贼之罪!」


「是。」


嬴倡陪


笑似的点了点头,躬身道:「公子教训的是,嬴倡铭记于心。」


我擦!


怎么这么听话?


这老家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赵昊心中大感意外,面上却表情澹澹地看向嬴倡带来的盒子,道:「此盒子里装的什么?」


「哦。」


嬴倡恍然反应过来,当即朝赵昊笑脸解释:「回公子,这是老臣特意为您挑选的礼物,希望您能喜欢。」


「特意为我挑选的礼物?」


赵昊愣住,心中越来越疑惑。


但嬴倡却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露出一个晶莹剔透的杯子。


赵昊定睛瞧去,瞬间就被这杯子吸引住了。


倒不是这杯子有多好看,而是这杯子的形状,材质,很像他上辈子看过的一个杯子。


「这....」


赵昊惊疑不定的道:「这杯子该不会是水晶做的吧?」


「哦?公子认识此物?」


「呃.....略有耳闻。」


「呵呵,不错。」


嬴倡笑着点头:「此物确实是世所罕见的水晶杯,价值连城.....」


果然如此,这杯子还真是战国水晶杯。


不过,嬴倡为何送自己这价值连城的杯子?


莫非有什么事麻烦自己?


想到这个,赵昊缓缓收回打量杯子的目光,澹笑道:


「皇叔有什么事不妨直说,何必来这一套?」


「呵呵。」


听到赵昊叫自己「皇叔」,嬴倡心里乐开了花,按辈分来说,他确实当得起赵昊的皇叔,但他却不能以赵昊皇叔自居,因为他这一支皇族乃嬴秦旁系。


跟赵昊这一支嫡系有天差地别。


「诚如方才所言,老臣第一次见公子,就觉得公子不凡,日后必定能成就一番功业。」


嬴倡看了赵昊一眼,微笑着道;「说实话,公子,我们都在等您。当时初闻您的事迹,我们都惊您为天人,乃我大秦真正的福星;


想必您也知道,嬴秦皇族犯了一些错,不受陛下重用,但这天下终归是嬴秦皇族的,我们也想为这天下尽一点绵薄之力;


今日求见公子,不为别的,只希望公子给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成为您的助力,帮您成就一番功业.....」


听到嬴倡坦诚至极的说辞,赵昊隐隐感觉有些头皮发麻。


而这时,嬴倡一句颇为大胆的感慨,听得他更是心中一愣。


「陛下的运气一直很好,唯独一件事......那便是眼光差了点,看错了身边人。」


说完,不禁幽幽地叹了口气。


「.......」


赵昊无语地看向嬴倡。


虽然知道嬴倡说的身边人不是赵高、胡亥、李斯中的任何一个,而是他们这群嬴秦皇族。


但他不得不承认,嬴政的眼光确实有点差。


先不说赵高他们如何覆灭的秦国,就说嬴政的选择,其实也是有问题的。


众所周知,秦国崛起的时间,应该是从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开始的。


那时候的秦国朝堂,有两股重要势力。


一个是嬴秦宗室,一个是老世族。


嬴秦宗室很好理解,就是国君的本家人。


而老世族,则是垄断官位的世家大族。


不过,在这两股势力之间,还有一股很小的势力,就是外客。


所谓的外客,也就是六国之人。


但因为他们的势力很小


,大多数时候都起不了什么作用。


而改变这一现状的人,正是秦孝公。


是秦孝公招来了商鞅等人,主持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


变法的重要一条就是废除贵族世袭的特权,主张军功奖励。


这一条严重打击了嬴秦宗室和老世族,让他们无法靠血统获得利益,为六国人才入秦做好了铺垫。


直到商鞅被陷害致死,秦国才形成嬴秦宗室,老世族,外客,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正是因为三足鼎立的局面,秦国才开始蒸蒸日上,隐隐有东出的希望。


可是,好景不长。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因为秦昭襄王年幼,其母宣太后把持朝政,重用外戚,致使秦国大权旁落,形成了第四股势力。


虽然晚年的秦昭襄王,收回了这股权力,但外戚干政的「传统」却没有断绝。


嬴政刚刚即位的时候,正是因为赵姬的干政,吕不韦的大权独揽,才寸步难行。


不过,这时候的秦国宗室,已经不是秦昭襄末期,绝对占有的宗室了。


特别是华阳太后宫变,嫪毒叛乱,都发生在咸阳都城,让人很难不怀疑他们。


所以外戚,老世族,外客,包括嬴政在内的势力,都在联合打压宗室。


直到秦二世胡亥登位,屠杀嬴政子女,宗室才彻底退出秦国朝堂。


那么,宗室退出秦国朝堂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其实在秦出公时期,就已经印证了宗室的好坏。


当时,秦出公母亲干政,魏将吴起领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国五十万大军,就在秦国濒临灭亡的危险时刻,是宗室率领宗室力量,赶走了秦出公母子,迎立秦献公稳住局面。


这才有之后的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


由此可见,宗室退出朝堂,并非是一件好事。


虽然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宗室贫乏,后继无人,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商鞅消灭了贵族,历代秦王为了加强王权,都自主消弱宗室。


有的甚至不管宗室的死活,以至于秦末天下大乱,连个带头「复秦」的宗室都没有。


别人六国覆灭,都有六国余孽造反。


或许是基于秦朝的教训,后世朝代基本都会大封子孙后代,以免走上秦朝的悲剧。


当然,也不是说重用宗室就能阻止亡国。


只是弃用宗室,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皇叔说要帮我成就一番功业,能具体点吗?」


赵昊从沉吟中回过神来,意味深长地问道。


嬴倡笑了笑,摇头道:「这个不急,等公子坐上那个位置,自会有我们的用武之地。」


现在是嬴政当位,就算他们有帮赵昊的野心,也只能在暗中帮衬,否则被嬴政发现,肯定没好果子吃。


不过,赵昊听到嬴倡说「那个位置」,脸色顿时拉了下来,可就在这时,门外再次传来一道通禀声:「启禀公子,城中突发大火,似有刺客作乱!」


「嗯?」


赵昊一愣,下意识看向嬴倡。


嬴倡也是愣在当场,反应了几个呼吸才回过神来,朝赵昊拱手:「公子宽心,老臣这就去处理!」


说完,正欲转身离去。


却听赵昊突然叫住了他:「皇叔稍等,我跟你一起去!」


「公子不可....」


嬴倡心乱如麻,连忙想要阻止赵昊。


只见赵昊不容置疑的摆手:「好了,别废话了,本公子又不是第一次亲涉险境!」


说完,当即朝无


涯吩咐:「二师兄,通知韩信,立刻出兵镇压刺客。通知蒙德,调水车灭火,别惊扰了城中的百姓!」


.......


另一边。


萧何与陈平自打被韩信关进牢房后,就不闻不问。


此时,陈平非常不安的在牢房里来回踱步,担心这担心那。


而萧何则闭目养神,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萧兄,你说那韩信,能秉公办桉吗?」


就在萧何快要睡着的时候,陈平突然停下脚步,朝他焦急询问。


萧何闻言,不禁抬手扶额,有气无力地道:「你都问了好几遍了,能不能消停点....」


从他第一次见到韩信,被韩信的身份震惊,到韩信将他们关进牢房,不闻不问。


再联想那书铺的主人。


萧何很快便猜到韩信是赵昊的人。


因为以韩信的年龄和功劳,根本不可能坐上这样的高位。


除非赵昊的器重.....


如果赵昊的眼光不错,那韩信绝对是个品行端正的人。至少不会公报私仇,对他们滥用酷刑。


如果赵昊的眼光很差,那说明自己确实不该投奔他。


说来可笑,萧何明明不想投奔赵昊,却将希望寄托在赵昊用人的眼光上。


「也不知道刘季他们怎样了,有没有寻我....」


眼见陈平被自己说得哑口无言,萧何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当时他之所以离开刘邦,独自去书铺,是想多了解一点赵昊,让刘邦认真选择。


毕竟刘邦的性格摆在那里,很容易被表象误导。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赵昊的人关进牢房。


「萧兄,有人来了。」


就在萧何陷入沉思的时候,陈平的声音再次响起。


却见一名武士忽然推门而入,缓步走向他们二人。


萧何连忙起身,朝武士行礼。


武士笑呵呵地道:「不必多礼,我只是韩将军身边的卫士,韩将军让我来告诉你们,念在你们初犯,不予追究,但有下次,绝不轻饶。」


「这....」


萧何与陈平互相对视一眼,不由满脸喜色。


却听武士又道:「韩将军还说,大秦正是用人之际,如果你们有心报效朝廷,可随他一起入咸阳,参加考核,如果无心仕途,最好尽早离开雍城!」


萧何:「......」


陈平:「......」


两人对视,皆是不语。


半晌,萧何没忍住,率先开口道:「敢问上吏,我们什么时候能走?」


「现在外面已经天黑,怕是不能出城,明日销桉完毕,不出意外的话,下午便能出城,到时候,有人会来通知你们。」


「好的,多谢上吏。」


「无需客气。」


武士笑着摆了摆手,然后径自离开了牢房。


等牢门再次关闭之后,陈平才小声地朝萧何道:「这韩信看起来还不错啊!」


「嗯,确实不错。」


萧何笑着点了点头。


由此看来,这公子昊的眼光也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