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 第四百九十三章公子良:父皇死了,准备鲍鱼干嘛?【求订阅啊】

第四百九十三章公子良:父皇死了,准备鲍鱼干嘛?【求订阅啊】

作者:王蜀蜀 返回目录

不管嬴政是否按自己计划来交待后事,大体方向正确就没毛病。


反正赵昊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就干脆的转移了话题:


“唐将军,我父皇除了临终交代的这几句话,可有留下临终遗诏?”


“有。然,不是临终遗诏,故未交给在下”唐睢沉声道。


赵昊微微一愣:“那交给了谁?”


“在赵高手中。”


“赵高?”


杨端和蹙眉:“赵高在哪?”


“这个我不清楚,或许是陛下秘密派走了。”


唐睢摇了摇头,旋即看向杨端和:“杨将军没在咸阳看见赵高?”


“没有。”


“那赵成是如何进入使团的?”


“这个我也不清楚,是内阁大臣商议决定的!”


内阁?


赵昊心头一动,随即有些好奇的道:“你说的内阁大臣,有哪些?”


“目下的内阁是临时组建的,除了老丞相王绾,少府张苍,其余治国大臣都在里面,以李廷尉,冯丞相父子为主。”杨端和拱手道。


“这么说,咸阳的大小事务,都由内阁共同处理?”赵昊追问道。


杨端和点头道:“目下是这样的。”


“嗯。”


赵昊微微颔首,陷入沉思,半晌,又郑重其事地道:“咸阳的事暂且不管,这还都咸阳,最难的莫过于秘不发丧,诸位可有补充?”


“此事,依老夫之见,还得唐将军先谋划个方略来才行。”王翦皱着眉头开口道。


“老夫看也是,别人不熟悉陛下的居行诸事。”夏无且随声附和道。


“唐将军但说,我等招办就行。”杨端和明显已经不耐烦了。


“在下以为,此事至关重要,还当公子顶多。”唐睢故作推脱地道。


赵昊突然声色具厉地喝道:“国家为难之时,当戮力同心,唐睢此话究竟何意?”


“公子如此责难,末将只能斗胆直言了。”


唐睢借坡下驴的拱手道:“末将在陛下身边的日子,不及那赵高一半,只能浅谈几点,供诸位参考;


其一,沿途郡县长官觐见陛下之事,必须由公子事先周旋,遇到不能调和者,再见机行事,越少越好。


其二,陛下此次返回咸阳的车队虽然很少,但均不能空载。以末将之意,当诸位公子乘坐陛下六马正车,将陛下龙体安置在中央辒车之中;


至于陛下习惯行止,末将会详细交代给诸位公子,万一有郡县长官不得不见,当保无事;


其三,目下虽然刚刚开春,但路途遥远,恐怕遇上初暑,最好提前准备大量鲍鱼备用。”


“鲍鱼?”


公子良一愣,有些不解的道:“准备鲍鱼干嘛?”


“不要问不要问。”夏无且摇头低声。


一旁的王翦阴沉着脸道:“老夫看,还得让会稽郡郡守搜寻大冰块!”


“好!老将军部秘密办理鲍鱼、大冰块。”


赵昊没有理会公子良的问话,径自拍案决断:“我父皇的车架,交由唐睢将军安排,吾等分头行事,杨将军继续总令护卫,三位皇兄与我周旋沿途郡县,务必使他们不来觐见皇帝,陈平率安全局各队,总司策应各方,凡有节外生枝者,杀无赦。如此部署,诸位可有异议?”


“谨遵公子之命!”


“好。各自回去休息,明日天亮就出发!”


闻言,众人挣扎着站了起来,陆续离开了帐篷。


等帐篷里只剩下赵昊一个人的时候,无涯才从外面进来,低声道:


“公子,那两个刺客我去看了,一个金牌杀手,一个银牌杀手,皆是无常的人!”


“嗯,他们现在如何了?”


“伤势都不轻。”


“能逃走吗?”


“没有我们的帮忙,恐怕很难逃走。”


“那就暗中帮帮他们,让他们逃回去,替我们通风报信!”


“好!”


无涯拱手应了一声,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陛下已经启程了。”


“嗯。”


赵昊点头:“多派几个人保护他,最好别出差错。”


“公子多虑了,以陛下的身手,怕是很少人能近他的身。”


无涯说着,淡淡一笑:“而且,还有公子的伪装术,估计也没人能看出他是谁。”


“那他没骂我吧?”


“呵呵呵,这个,在下还有事要忙,就不打扰公子了。”


说着,一溜烟儿的跑出了帐篷。


“?”赵昊额头上缓缓冒出一个黑色问号,不由有些好笑的道:“应该骂得很难听吧.那‘人皮面具’的味道确实不好闻.”


与此同时,嬴政骑在马上,看着山下的营地,瓮声瓮气道:“逆子!等你哭拜朕的时候,朕再收拾你!”


说完,直接调转马头,消失在夜色之中。


另一边,咸阳,李斯府邸密室。


赵高,姚贾,李斯三人,团坐在油灯下,默然不语。


隔了片刻,姚贾才率先拍案,掰着指头道:


“诏书的内容,我也看了,可说漏洞百出,其一,给何人下诏,没有明确,其二,没有任何治国遗愿,其三,未用玉玺,不成正式,可谓千古未见也”


“廷尉明断!”


李斯附和道:“依据法度,此诏书素来不会发出去。”


“不错,若依此诏书公告天下,朝廷将会产生巨变。”赵高目光闪烁发亮,也学着姚贾掰起了手指:


“别的不说,就说三条;


其一,扶苏继位皇帝;


其二,蒙恬独掌天下兵权;


其三,蒙毅总领咸阳政务;


然则,廷尉还是廷尉,廷尉倒是无需担忧也。”


“赵府令有什么话就直说,何须扯上老夫?”


李斯有些不悦的皱起了眉头:“蒙恬掌兵,不过一时之计也,赵府令难道不清楚?九原幕府总领三郡军政,本就是陛下的权宜之计,再加上还有个王离,怎么可能让蒙家一家独大?”


“至于蒙毅.”


说着,淡淡一笑:“当初蒙毅勘审赵高的时候,陛下就有意让蒙毅担任廷尉之职,现在有了内阁,廷尉的职权会大大降低,总领咸阳政务,更是无从说起。”


“蒙毅,担任廷尉?”


姚贾的脸色有些难看。


虽然他现在也是廷尉,但只不过是李斯的副手。


若蒙毅担任廷尉,他这个副手,恐怕也岌岌可危。


“如此说来,陛下考虑后事,已经将吾等这些老臣排除在外了?”


“此中玄机,还需个人体察也.”


李斯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随后再次陷入沉默。


在李斯看来,姚贾跟他是同类人,都对权力有着痴迷的执着,不管姚贾最后如何抉择,他都不宜跟他说太多。


在姚贾看来,李斯跟自己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比顿弱要更值得自己信任。而且,到目前为止,李斯已经逐渐掌握朝堂局势,能清晰的认知未来的发展,自己也用不着深究细节。


大概过了一炷香时间,李斯才缓缓站起身,朝姚贾行礼:“贾兄见谅,此事太过重大,老夫无奈也!”


“嗯?”


姚贾微微一愣,下意识看了眼赵高,也跟着站起来向李斯回礼:“斯兄有鱼龙之变,贾不及万分也,焉敢不遵从也!”


听到这话,李斯罕见的微微红脸,忙说惭愧惭愧。


姚贾见李斯一度反常,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便抬手示意道:“斯兄有何安排,不妨明言。”


“既然陛下遗诏没有明确地位人选,吾欲支持少皇子登临帝位!”


李斯不再顾及,低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姚贾闻言,双目瞪得滚圆,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李斯:“斯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哎。”


李斯叹息一声,无奈的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赵高,面无表情地道:“姚廷尉,高有几句话,汝可愿意听?”


“嗯?”


姚贾一愣,沉声道:“赵府令有何高见?”


“刚才姚廷尉也说了,扶苏继位,蒙恬独掌兵权,蒙毅总领咸阳政务,虽然陛下之前就有意让蒙毅担任廷尉之职,但是,陛下排除老臣的心思,昭然若揭。”


赵高侃侃而谈道:“在下敢问两位:比起蒙恬兄弟与两位的功劳谁大?”


“蒙恬在外御敌,外驱胡虏,蒙毅巩固国本,执掌机要,兄弟齐心,更兼长策,功劳自然大过老夫二人。”


没等姚贾开口,李斯便面无表情的抢先答道。


“不错,斯兄所言甚是,老夫二人比不上蒙恬兄弟!”姚贾也非常赞同李斯的论述。


却听赵高又道:“无怨于天下,两位与蒙恬兄弟可有计较?”


“政道怨念,多归于老夫,何能与天下尽呼蒙公相比?”


李斯依旧便无表情的抢答。


姚贾虽然张开了嘴唇,但是一句话都没有说。


在赵昊崛起之前,李斯一直主持帝国新政,那些六国余孽的反派,大多都是李斯新政的原因。


至于他姚贾,更是不能与蒙恬兄弟相提并论。


毕竟一个韩非之死,就让他在民间声名狼藉了。


眼见姚贾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赵高又不疾不徐的问道:


“若论才具,两位可否与蒙恬兄弟相比?”


“蒙恬兵工学艺,各兼所长,老夫不如。”


李斯冷漠答道。


姚贾下意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尴尬道:“老夫也不如。”


“那么,得扶苏之心,两位与蒙恬兄弟.”


“蒙恬与扶苏亦师亦友,蒙毅也是扶苏的指路良人,老夫不能比!”


“对对对,老夫亦然。”


“那么.”


赵高准备继续对他们灵魂拷问,却见李斯忽地拍案大喝:“行了!废话就不要说了,老夫二人与扶苏不甚亲近,扶苏若继位,老夫二人无从施展胸中所学!”


“这”


赵高语塞,扭头看向姚贾。


姚贾恍然大悟,正色拱手:“斯兄所言甚是,贾考虑不周也。”


“不过。”


说着,他话锋一转,又沉声道:


“为何扶持少皇子,不扶持公子昊?据老夫所知,陛下似乎更看重公子昊,就事论事,公子昊在朝堂的地位,仅次于长公子扶苏,至于少皇子说实话,老夫不甚了解!”


“姚廷尉此言差矣!”


赵高义正言辞道:“少皇子聪明好学,深得陛下宠爱,老夫随侍陛下之时,经常听陛下谈及少皇子有他少年之相;


而且,少皇子曾被宗室选定为李廷尉幼女婚配,虽然李廷尉对此事颇有微词,但也是仅限于他公主儿媳之口,对少皇子有些误会;


后来少皇子亲自拜访李廷尉,方才消除了误会;


若少皇子登临帝位,李廷尉就是国丈,而姚廷尉以李廷尉马首是瞻,难道还不被少皇子器重乎?”


“这”


姚贾被赵高说得一愣一愣的,下意识看向李斯,喃喃道:“这便是斯兄拥立胡亥的原因?”


“古往今来,变更储君都是国之大事,稍有不慎,国不将国,李斯承蒙陛下隆恩,也非乱命之臣,只想让帝国能够稳固发展,天下太平!”


李斯说着,喟叹一声,又看向姚贾道:


“你方才说到公子昊,老夫问你,倘若陛下在南海真的出事了,公子昊能脱得了干系?”


“这这不是谣言吗?”


姚贾迟疑道:“杨端和也传来了消息,说陛下安然无恙,不日将会返回咸阳.”


“前段时间,赵高带回了陛下的死讯,还有那份陛下遗诏,如今,杨端和又说陛下还活着,你难道不觉得蹊跷吗?以赵高对陛下的忠心,他会背叛陛下,胡诌陛下的消息?”


“那杨端和,难道不能信?”


“公子昊在咸阳的时候,杨端和就与他交情颇深,他传来的消息,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李斯沉声道。


姚贾想了想,又肃然道:“李廷尉是铁了心扶持少皇子?”


“除了他,老夫想不出更好的人选!”


李斯仰天而叹道。


“廷尉明断!”赵高一声哽咽,忽地扑拜在地。


姚贾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天将破晓,他才从李斯府邸走出。


手扶长剑毅毅笃行,姚贾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顿弱府邸。


宁静的小院,被雾气笼罩,阳光顷落在雾气中,闪现出怪异的五光十色。


恍然间,姚贾以为自己身处迷幻重重的天宫之中。


昨夜与李斯、赵高的密会,结局既在期望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姚贾所期望者,群臣之刮目相待也,


毕竟,姚贾在朝廷大政之中,一直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虽然深受始皇帝器重,但在同僚的眼中,却是很上不了台面。


“顿子,我这大梁监门子,终究跟你不是一路人啊.”


无奈叹息一声,姚贾毅然离开了顿弱府邸。


与此同时,一双眼睛正面无表情的目送他离开,直到他消失在自己视线中,才收回目光,喃喃自语道:“看来,大秦的天要变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