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130章 皇帝的话,得反着听!

第130章 皇帝的话,得反着听!

作者:萧蓝衣 返回目录

“朕杀了彘墡,导致天下诸王疑朕!”


朱祁钰捏着奏报,喃喃自语:“认为朕不顾念亲情,犹如当年的建文!”


“刚刚登基,便对亲叔叔下手!”


“朕何尝不是,为了皇位,烹了亲叔叔。”


“他们背地里估计都在骂朕,刻薄寡恩,不配为帝!”


“要不是太宗、先帝,连番削藩,藩王手中的兵权越来越少,恐怕他们早就起兵靖难了!”


“如今朕诏天下藩王入京,自然不愿意听朕的话喽!”


“不听话啊……”


朱祁钰目光愈发阴鸷:“你们不入京,朕就逼你们入京!”


“有胆量就造反,朕等着!”


“朕可不是先帝,先帝只是还为汉王建了逍遥城,过了很久才烤死他!”


“更不是太上皇,太上皇生来软弱,全身污点,犹如从粪坑里爬出来一般。”


“朕谁也不是!”


“落到朕手里,朕烤死你们满门!”


“伱们和孔氏一样,享受百年先祖遗泽,也到了你们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这天下,是朕的,不是你们的,朕尚且不能享受享乐,尔等有何资格呢?”


朱祁钰喃喃自语。


勤政殿的太监们恨不得把自己耳朵戳聋,皇爷暴露真实心思的话,他们听了就是死罪!


“朕诏你们入京,你们以为,是要杀光你们了?”


“以为朕没有儿子,就能为所欲为了?”


“江山都不要了,是吗?”


“朕在你们的心里,是魔头吗?”


“既然知道害怕,为何还处处和朕作对呢?”


“真是矛盾啊。”


“倒是郑王懂事,摸清了朕的脾气。”


朱祁钰冷笑。


皇族,哪有真傻的。


郑王之所以顶着暴戾的恶名,是因为当年仁宗皇帝突然崩逝,宣宗皇帝却在南京,便由郑王朱瞻埈和襄王朱瞻墡监国,等待宣宗皇帝回京继位。


彘墡是宣宗皇帝亲兄弟,是张太皇太后亲儿子,郑王的母亲和张太皇太后不睦。


后来,宣宗皇帝亲征,他又和彘墡监国。


因为两度监国,又是次子,难免容易让人多想。


郑王深谙自保之道,回到封地,便时常鞭笞百姓至死,恶名连连,宣宗、漠北王都训斥过他,甚至改封地,还派了御史周瑛管教他。


郑王才消停下来,他也顺利熬死了张太皇太后,得以全身而退。


如今,皇帝诏天下诸王入京,他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入京,可见这份睿智。


仁宗的子嗣,只剩下他一个了。


聪明人,不外如是。


“郑王入京,便入住宗人府吧,不必大费周章,也不必叫外人知道。”朱祁钰想试试郑王的忠心。


朱祁钰服了汤药,开始批阅奏章。


最近奏章实在太多了,他只看贴黄,都要看到半夜,整个军机处、司礼监,都忙到不行。


军机处把翰林院所有翰林招进来了。


本来京中进士要多少有多少,但皇帝能折腾啊,都派去天下各地了,连举人都没多少了。


不得不从南京诏进士、举人入京。


干脆,朱祁钰让国子监,举荐几个佼佼者入军机处。


第一个举荐的就是李东阳。


陈询是懂皇帝心思的,知道皇帝看重李东阳。


问题李东阳才十岁啊,如何处置朝政?


朱祁钰拒绝了,让国子监举荐岁数大的监生,让他们入军机处,做些搬送奏章、查找奏章的苦活。


贴黄,可不是他们能做的,每一个负责贴黄的进士,都是朱祁钰精心挑选过的,其他人,只是负责打下手。


军机处忙,司礼监更忙。


司礼监被反复清理后,所剩人员不足原有三成,却要负担全部奏章的批红工作,忙到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朱祁钰只能让侍讲学士,去内书堂教导太监。


填补司礼监人才。


“今年虽有科举,可再开一恩科,广收人才。”朱祁钰下定决心,太缺人才了。


“皇爷,董公公求见。”趁着朱祁钰休息的间隙,冯孝小声禀报。


“这茶不错,谁泡的?”朱祁钰放下茶碗。


“回皇爷,是奴婢泡的茶。”林钰跪在地上。


朱祁钰点点头:“再给朕泡一壶,让董赐进来。”


林钰应了一声,便没了声音。


经历了人情冷暖之后,她人变得十分沉默,不再像以前那般,羡慕嫉妒恨都写在脸上,喜怒形于色。


董赐挑开帘子,进来跪在地上行礼。


“皇家商行做的不错,再接再厉。”


朱祁钰让他起来:“朕宣你来,有两件事交代你,其一,是想把纺织厂,开到河套去;其二,是要赶制一批棉衣,给边军穿。”


“奴婢不敢受皇爷夸赞,此皆是皇爷庇护之功!”


董赐恭恭敬敬的磕头:“皇爷,这河套恐怕不适合开纺织厂。”


“怎么说?”


董赐道:“请您听奴婢慢慢说。”


“这纺织有南松江,北潞安,衣天下的说法。”


“而这棉纺织,更有楚中的江花,山东的北花,余姚的浙花富有美名,民间都喜欢买这边的品牌货。”


“奴婢这纺织厂,刚开办的时候,根本没办法纺织。”


“奴婢请了些南方的织工,她们说北方天气干燥,棉线易折。”


“幸好有手巧的织工,想出个法子,挖地窖,利用地窖中的湿气,进行棉纺织,才有了今天的工厂。”


“奴婢虽然没去河套,但也知道河套气候恶劣,怕是很难进行纺织的。”


“皇爷,您可能并不清楚,丝纺、棉纺,皆不是普通百姓人家能负担得起的!”


“就说京中百姓,一年到头也就换一套衣服,这还是家境不错的,若是穷困些的,可能几年都不换衣服。”


“河套穷困,如何买得起昂贵的棉织品?”


董赐实话实说。


西北穷困,是朝野共识。


新收复的河套,恐怕比西北还要穷困一些。


“你说的对!”


“河套穷困啊,确实买不起好衣服。”


朱祁钰喃喃自语:“总不能朕给他们花钱买吧?天下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给河套人买了,其他省份的人,发不发钱?”


“都是汉人,怎能厚此薄彼呢?”


“对了,毛纺织如何?河套半耕半牧,盛产羊毛,完全可以发展毛纺嘛!”


朱祁钰灵光一现,毛衣呀,又保暖价格又低廉。


还能让河套百姓营收。


若行得通,辽东、西北,毗邻草原之地,都可以发展毛纺织啊!


董赐满脸懵:“皇爷说的是毛毡吗?”


“用羊毛编织的衣服。”朱祁钰比划。


羊毛还能制成衣服?


董赐摇了摇头:“皇爷,这个奴婢闻所未闻,奴婢这就回去问织工,说不定织工就知道呢。”


朱祁钰也不会织毛衣啊。


“羊毛纺线,听说过没有?”


董赐摇摇头。


朱祁钰火大:“叫个懂织工的,进宫!”


“求皇爷恕罪!”董赐吓得连连磕头。


“起来吧,去宣几个织工入宫,朕跟她们说。”


朱祁钰想着,在河套地区发展毛纺,以毛纺控制草原上的羊群,吸引内地商人放眼草原,进而实控草原。


很快,四个织工进入勤政殿,礼节很不标准。


路上太监教了她们很多遍,进了勤政殿就忘记了。


朱祁钰懒得计较:“你们都是成熟织工,朕问你们,可有办法,用羊毛纺线?”


“回、回皇爷的话,奴婢小时候,家里穷,俺娘用羊毛给俺做了身衣服,一点都不保暖,还扎得慌……”


一个织工小心翼翼道,称呼完全错乱。


“能否纺线?”朱祁钰又问一遍。


她点了点头:“能。”


“你母亲是如何制衣的?”朱祁钰又问。


“跟编筐似的,编成布袋子,然后就披在身上,就是衣服了。”


她傻乎乎地回答:“皇爷,毛线易断,又不能裁剪,编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不能动弹,乱动的话就坏了。”


能纺成线就好。


“你们也都用过毛织品吗?”朱祁钰问其他三个织工。


都点了点头,说了一堆毛织品的缺点。


和棉织品比起来,毛织品就是渣渣。


“确实缺点多多。”


朱祁钰和颜悦色道:“那你说说,你娘给你编织的毛衣,保暖吗?”


“啊?”


那织工张了张嘴,仔细想一下,竟点点头:“那年冬天特别冷,奴婢却一点都没感到冷,俺哥俺姐都羡慕俺哩。”


“你叫什么名字?”朱祁钰问她。


“回皇爷的话,俺叫三娘,俺姓孙。”这织工嘴快。


真是嘴在前面飞,脑子在后面飞。


冯孝、董赐拼命给她使眼色,要自称奴婢,你可倒好,动不动称俺,在皇爷面前,你敢称俺?活腻味了!


但朱祁钰并不恼怒,反而笑盈盈道:“看看,保暖,这不就是好处嘛。”


“你们知道,在北方,天气比京城更冷。”


“他们需要更暖和的衣服。”


“所以,朕想着,若能用羊毛纺线,编织成毛衣,不说穿得多舒服,起码不会有人被冻死了。”


“而且羊毛便宜,普通百姓能穿得起。”


“你们说,朕说的对不对?”


朱祁钰笑着说。


她们全都点头。


孙三娘有些哽咽:“您真是个好皇帝。”


朱祁钰不以为意,道:“那这样,朕让你们厂,在闲暇时间,把毛衣编织成功,你们可能做到?”


她们傻傻点头,并不知道点头意味着什么。


朱祁钰也看出来了,这些人都没读过书,也没见过世面,说话颠三倒四,也不太懂皇帝的话。


“孙三娘,你可成亲?”


“俺早就成亲了,娃都有三个了!”孙三娘咧嘴傻笑。


“你男人在做什么?”


孙三娘却恭恭敬敬磕个头:“都亏了皇爷天恩,招俺男人入军,俺男人在无当军里,俺家也是军户。”


“为国效忠,是好事啊!”


朱祁钰笑道:“那你想不想,让你男人,当把总?当将军?甚至,封伯封侯呢?”


“俺想都不敢想,俺家本是宛平县农户,逃荒逃到京师来的,能在京师安家,已经是皇爷天恩了,哪敢再有奢求?”


这女人,看着傻乎乎的,其实有自己的小心思。


提到好处,就是天恩浩荡了。


这是市井小民的普遍心思。


朱祁钰笑道:“只要你们,能把毛衣给朕编织出来,推广下去,朕不止给你们赏赐,还直接升你们男人的官儿!让你们孩子考科举,以后做官儿!好不好?”


一个官儿,就让四个织工沸腾了。


“董赐,传令下去,所有皇家商行的织工,能编织出毛衣来,朕就封她男人的官!”


朱祁钰道:“这编织毛衣,不用机器,用的是织针,这么长的铁针,用胳膊夹着用,手工织针才能编织出来柔软御寒的毛衣。”


“皇爷,奴婢一定编织出毛衣来!”董赐看出皇爷心思急切,就知道这是大功一件。


“董赐,你能做出来,朕就赐你一枚铜符!”


朱祁钰淡淡道:“织出来的人,去河套做毛纺织厂的厂长,无论男女,都赐下铜符一枚!”


“奴婢必不负皇爷厚望。”董赐恭恭敬敬磕头。


让孙三娘等织工离开,留下董赐。


“董赐,如今内帑不缺钱了,纺织厂也迈入正轨。”


“朕听你禀报,刊刻厂做得也不错,朕解除了一批禁书,都交给你们刊刻厂刊刻。”


“再开个造纸厂,改良纸张。”


“不必做高端宣纸,做一些贫民百姓能用得起的纸。”


“朕知道,百姓家上厕所,尚须用厕筹。”


“若有便宜的纸,就能取代厕筹了。”


朱祁钰道。


董赐却跪在地上:“皇爷万万不可,珍贵的纸张,怎么能触碰那等腌臜事呢?哪怕纸张再便宜,也决不允许被玷污!”


他是内书堂出身,是懂学问的,他把圣贤书奉为神明。


而纸,对读书人来说,有如神明一般,不肯玷污。


“朕只是打个比方……”


“皇爷,比方也不行,有多少贫苦地区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一张纸。”


董赐流出眼泪:“若没有进宫,奴婢这辈子都别想看到圣贤书,不读圣贤书,如何懂做人之礼?”


“皇爷开造纸厂,想让贫民用得起纸。”


“奴婢心里一万个开心,哪怕有一天,纸张遍地可见,奴婢也决不允许有人糟践、玷污!”


董赐拼命磕头,十分委屈。


“是朕说错了,成不?”


朱祁钰忽略了这个年代,一纸难求是常态,连些富户家的生员,学习练字,都舍不得用宣纸,用的不过是些廉价的草纸,用完还舍得扔,留下来珍藏。


“皇爷无错,是奴婢该死,求皇爷打死奴婢!”董赐泪流不止。


“好了,不说这事了。”


朱祁钰看到董赐的赤诚,便继续道:


“造纸厂必须开起来,内帑花钱撑着,改良用纸。”


“朕希望,天下百姓,都用得起纸!”


朱祁钰更希望,全民能够学习。


“奴婢深感皇爷爱民之心,您之愿景,定能达成!”董赐跪在地上。


“最近,天下商贾入京城,对皇家商行,有所冲击吧?”朱祁钰问他。


“皇爷,若是本本分分做生意,皇家商行谁也不怕;若是他们不本分,有皇爷撑腰,奴婢让他们后悔入京。”


董赐很有信心。


朱祁钰对董赐很满意,叮嘱几句,便让他出去了。


一步一步来,不要着急。


奏章又处置到深夜。


朱祁钰有些疲惫,让谈氏过来,给他按.魔,纾解身上疲劳。


朱祁钰闭着眼睛,身体舒服些了。


“谈氏,你父亲想去山东,你作何想法?”朱祁钰问。


谈允贤脸色一变:“陛下,妇寺不得干政……”


“是你亲生父亲,说说无妨。”朱祁钰笑道。


“回禀陛下,若是妾父是以朝中官员的名义去山东,臣妾并无异议;若是妾父,以外戚之名去,臣妾担心……”


谈允贤不敢说透,其实不希望父亲以外戚身份招摇过市的。


她确实只是选侍,但皇帝后宫里只有两个人,她又是皇帝最近纳的,朝野上下,都知道,谈氏很得皇帝宠爱。


谈纲家门,早就被踏破了门槛。


一切,都在朱祁钰的掌控之中,谈纲和谁见了面,说了什么,他都知道。


谈纲此人,本事没多大,倒是会趁机巴结啊,听说他经常和胡一宁谈诗作画,以前又是李贤的座上宾,如今和耿九畴勾勾搭搭。


都是朝堂重臣,倒是会巴结啊。


“朕已经允了,你父想做出一番功业,朕总不能连个机会都不给他吧。”


朱祁钰不动声色:“他离开京中,想让你兄长谈一麟入军机处,你怎么看?”


谈允贤的手软了一下,心脏嘭嘭直跳。


朱祁钰睁开眼睛。


“臣妾失神,请陛下恕罪!”谈允贤磕头。


“无妨,继续。”


朱祁钰闭上眼睛,很享受:“说说,你怎么看的?”


“臣妾以为不可。”


谈允贤斟酌措辞:“臣妾乃妇人,不懂朝政,但也知道。”


“入军机处的人,皆是朝中俊才,乃是陛下您一手提拔进来的。”


“从来没有主动请求进入的先例,妾父如此大胆,请陛下治他不敬之罪!”


说完,小心翼翼地按着,生怕惹得皇帝恼怒。


“哈哈,动不动就治罪。”


“朕对同宗兄弟不好,对驸马亲戚刻薄,如今对外戚也是横档竖拦,以利益视之,民间都骂朕刻薄寡恩呢。”


朱祁钰叹了口气:“朕这骂名啊,怕是要背负着,进入史书里了,后世人看到朕,一定会骂朕是暴君。”


“朕想着,便从了他吧,毕竟是你的亲生父亲,谈一麟也是你亲哥哥,你在宫中用心伺候朕,朕甚是满意。”


“不妨就破一次规矩,允了他吧。”


噗通!


谈允贤吓得跪在地上,拼命磕头:“求求陛下不能破例,绝对不能破例啊!”


“臣妾娘家何德何能?竟让天子破例?”


“而且,臣妾位分不过选侍,连贵妃的父亲,都被流放,臣妾父亲兄弟,能在朝中效力,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怎么还敢逼求天子破例?”


“臣妾,恳请陛下,流放谈一麟,不许他回朝!”


谈允贤拼命磕头。


皇帝的话,你得反着听!


他说要破例,就说明他心里有怒,只是碍于谈允贤,没直接说出来罢了!


倘若谈允贤应了,今晚就会被打发进入冷宫。


她的家人,都会被流放去河套、或者辽东!


他不需要一个不懂规矩的女人。


即便这个女人医术惊人,也不许触碰他的底线。


谈允贤在宫中日子不长,却渐渐摸清了皇帝的脾气。


他赏的,你才可以要,他不给,谁也不许抢。


他对有功的百官尚且如此。


何况无甚功劳的外戚呢!


谈纲区区三甲进士,借了女儿的风头,平步青云,有什么资格和于谦、和范广、和胡濙等功臣相提并论?


连朝中的李贤、林聪,都相距甚远。


朱祁钰怎么可能因为他一个人,就坏了规矩呢!


军机处还值不值钱了?


“起来,一家人说话,你哪来这么大的规矩?”


朱祁钰睁开眼皮子:“朕这不是问问你嘛,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流放流放,你怎么比朕还暴戾?”


“接着按。”


“谈纲也是有才的,谈一麟朕也见过,是个读书种子,提前擢用了,也无甚关系。”


朱祁钰和颜悦色。


但谈允贤却哭了出来:“规矩就是规矩,如何可随意破了?”


“谈一麟有本事,就自己挣个进士出来!何必蝇营狗苟,让臣妾难做!”


“陛下对臣妾宠爱非常,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又重用妾父、妾伯父,谈家因此而成为京中显贵,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陛下,臣妾就是生气,谈一麟不争气。”


她演技不到家。


朱祁钰看穿了,不过,人非草木,谁能不在意自己的亲人呢?


他嘴角翘起:“好了,别哭了,你父亲谈纲、伯父谈经,都是人才,既然你希望你兄长谈一麟,以本事显贵,那么朕给他个机会。”


“去河套吧,河套正值缺人,去河套的举人,尚能多参加一次恩科。”


“虽说他连举人都不是,但也可以考取了举人之后,参加下一次恩科。”


“这样一来,你对你父亲也有了交代。”


朱祁钰笑着看向她。


谈允贤脸色一白!


这就是,求官的下场!


被一脚踢出京中,去河套吃苦去了!


河套还在打仗啊,又没有家族庇佑,空有出身,却没有功名傍身,到了河套,岂不处处受制?


这就是皇帝的答案。


朕不给你的,谁也别想要。


当朕的外戚,得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否则,别浪费粮食了,上路吧。


“臣妾谢陛下天恩!”谈允贤赶紧谢恩。


但她那一瞬间的脸白,朱祁钰看在眼里。


朱祁钰正色道:“谈氏,朕这不是给他罪受,是磨砺他。”


“你应该知道,朕守住河套之决心,朕让人在贺兰山,建正一道道观,建隆善寺,又拆分出西孔,就为了彻底控制河套。”


“所以安全不必担心。”


“那里,是一张白纸,朕来做这画家,而去河套的人,就是画手,随着朕的心意作画。”


“他们能得到最好的历练,迅速成材。”


“又能开恩科,多一次科举机会。”


“这些人从河套回来,就会成为朝中的中流砥柱,成为朕的肱骨重臣。”


“所以,朕不是折腾他,是给他机会,明白吗?”


谈允贤跪在地上,恢复了神采:“臣妾谢陛下关爱之心。”


“等咱们有了孩子,朕也把他送去边关历练,逆境才能出人才啊,朕是偏爱谈一麟,希望他能成为,你在宫外的支柱。”


朱祁钰安抚她,拉着她起来。


“臣妾谢陛下。”


朱祁钰拉她起来:“等他们离京之前,朕让他们入宫,你们见一面,过些日子,让你母亲入宫,陪伴你一天。”


“臣妾谢恩。”


“私底下,没必要总谢恩、谢恩的,你跟朕是一家人。”朱祁钰笑着说。


谈允贤轻轻点头,嗯了一声。


又聊了一会,便让她回宫了。


待她走出勤政殿,朱祁钰眸中森寒:“冯孝,明日让太医入宫诊脉,谈氏开的药,让太医看一看。”


噗通!


冯孝吓得跪在地上。


皇爷的心里,谁也不信啊!


皇帝担心谈允贤因为谈一麟之事,暗恨皇帝,所以让太医盯着。


“到了河套,让原杰好好磨砺谈一麟一番,让他成材。”朱祁钰对谈纲索官十分不满。


你女儿不过区区选侍,就真当自己是外戚了?


若成了皇后,你岂不要上天?


杭昱是这样,唐兴也是这样,不想进士出身的谈纲还是这样!


这人呐,在权力面前,都不如一条狗。


冯孝大气儿都不敢喘一下。


“伺候朕安枕吧。”


不知何时,伺候皇帝安枕的太监,增加到了十六个人。


以前皇帝轻装简行,现在排场极大,跟随的人数巨多。


不是皇帝追求排场。


而是,他不信任任何人。


人多眼睛多,才不是一条心的,才能被皇帝完全掌控。


翌日,早朝路上,冯孝禀报,山东官员被押解到京了。


走进奉天殿。


“山东又传来好消息啊!”


“于太保犁清山东官场,斩断山东上下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今正在剿匪。”


“用不了多久,山东就一片朗朗乾坤。”


“于太保也能北进,移镇辽东了。”


朱祁钰声音激昂:“范广也有好消息,之前驱赶走的牧民,范广又给招了回来。”


“西番也愿意留在河套上繁齿。”


“处处都是好消息啊!”


百官叩拜,歌功颂德。


“来人,把裴纶押上来。”朱祁钰话锋一转。


很快,身穿官袍,却散发着腐臭气息的裴纶,蓬头垢面的踏入奉天殿。


裴纶跪在地上,仿佛失去了魂魄。


王越看到他,整个人都在颤抖,他想亲手报仇!


“裴纶,朕尤然记得,你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样子。”


朱祁钰眼神玩味:“却没想到,你一直都在骗朕啊!”


“老臣从未骗过陛下!”裴纶满脸悲凉。


他都不明白,为什么就被于谦给一锅端了。


山东上下官吏,官员和吏员,都被押解入京。


“照你这么说,在山东做得不错喽?”朱祁钰问他。


“老臣无愧于心。”裴纶磕头。


“好一个无愧于心啊!”


朱祁钰站起来:“你无愧的是狼子野心!”


“朕问你,枯水期,山东为何会大涝?”


“朕再问你,张鹏是怎么死的?王越是怎么残疾的?”


“你告诉朕!”


裴纶嘴角嗫嚅:“是非曲直,俱在人心,老臣向来无愧于天地,无愧于陛下……”


“够了!”


朱祁钰陡然爆喝:“朕问你,张鹏是怎么死的?回答!”


“老臣不知道!”裴纶咬死了,就是不知道。


“那山东为何会大涝?”


“此乃天灾人祸也,非人之罪!”裴纶狡辩道。


“那用不用朕下罪己诏啊?”朱祁钰目光灼灼。


裴纶磕头:“老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反正什么事都跟你无关,对吗?”


朱祁钰笑了:“什么事,能一推干净,都跟你无关,你是天底下最清白的官员,对吗?”


“来人,把裴弘提上来。”


裴纶脸色一变,裴弘是他儿子,是举人出身,如今正在国子监学习,准备参加今年的秋闱。


“陛下,此事无关家人……”


“你倒是天真,做了错事,还无关家人?想得美!”


朱祁钰冷哼:“你不是不承认吗?朕让你亲手凌迟你的长子!”


“若你还不招,你还有次子,三儿子!”


“都杀光了,还你们监利裴氏满族!”


“今天朕就陪你在这里杀!”


“杀到你说真话为止!”


朱祁钰直接耍无赖。


裴纶拼命摇头:“陛下,屈打成招,这是屈打成招啊!”


“你不也是这样逼王越的吗?”


朱祁钰怪笑:“别解释了,朕没工夫听你废话!赐刀给他,让他杀!”


裴弘被绑着带上了大殿,放在裴纶脚下。


裴纶看着儿子,又看了看地上的刀。


他下不去手啊。


“陛下乃明君,如何能屈打成招呢?”裴纶嚎啕大哭。


他恨不得直接哭死过去。


“裴纶舍不得凌迟自己的儿子,来,把裴弘的绳子解开,让他凌迟他爹。”


朱祁钰目光闪烁。


没错,朕就是报复!


你不是心心念念太上皇吗?你不是数次上书骂朕吗?


好,这就是你的下场!


“陛下,晚生冤枉啊!”裴弘哭得更厉害。


“聒噪!”


朱祁钰点名:“程信,你来动手。”


程信脸色一白,您还是不肯放过我啊!


“聋了?还用朕再说一遍吗?”朱祁钰眸光森寒。


程信颤颤巍巍地捡起了刀。


他不会杀人啊。


可裴纶本就是罪人,杀了他,能洗清自己,也不错。


裴纶见程信捡起了刀,立刻惊呼道:“臣招了!招了!”


程信眼睛一拧。


我刚想借你的狗命洗清我自己,你就招了?


专门和本官作对是不是?


程信一刀劈在他后背上,使劲一拉,鲜血一片。


他又把刀刃横放,又狠狠一拉,在裴纶刀背上,划出一个十字。


“啊啊啊!”


奉天殿里传来裴纶的惨叫声。


朱祁钰就喜欢看狗咬狗,尤其是漠北王的走狗们,互相撕咬。


“老臣招了,别、别……啊!”裴纶惨叫。


反正皇帝不喊停。


程信就不会停手,来回划,本就破烂的官袍,被划得满身都是伤口,鲜血淋漓。


他儿子裴弘看傻了。


这是天下读书人心心念念的奉天殿,竟是这样的?


简直是刑场啊!


关键,受刑的是他亲爹啊,作为布政使大人的儿子,嚎啕大哭,被吓坏了,连求饶都不会了。


“好了。”


朱祁钰摆了摆手,让程信退下。


程信跪在地上,双手捧着带血的刀刃,还给侍卫。


“裴纶,说吧。”


“是、是孔承贞,是孔承贞!”


裴纶什么都不敢隐瞒了,刀剑加身,才知道痛苦。


他也想扛啊,问题是程信把他全身划破了,也不死啊。


本来他身体不好,以为折腾这一趟,也就死了,死在奉天殿上,皇帝心里再恶心,也得给他个身后名。


奈何啊,就是不死。


“孔承贞勾结陈循,才有的山东大涝!”


裴纶说出来了。


现在都不求活命了,能死个痛快,就知足了。


“孔承贞?派人去抓!”


朱祁钰问:“就一个陈循吗?在朝堂上,还有谁和山东有勾连?”


裴纶摇头说没有了。


还不老实?


朱祁钰唤了一声:“程信。”


“微臣在!”


程信从侍卫手中接过刀,狠狠拉在裴弘的身上,担心把裴纶弄死,干脆祸害裴纶的儿子。


裴纶嚎啕大哭,大家都是太上皇的人,相煎何太急啊!


“有李贤!”


裴纶不敢隐瞒了。


果然,李贤要不是孔家的保护.伞,不然为何将女儿嫁给孔弘绪呢?


“派人去辽东,抽李贤三十鞭子!”


朱祁钰没直接要了李贤的性命,这让李玠松了口气。


李贤还有利用价值,等没了的时候,就凌迟了吧。


“还有谁?”朱祁钰又问。


“真没了!就算有,老臣也不知道,孔家知道!您去问孔家!”裴纶豁出去了。


朱祁钰也不能杀孔家的人啊。


都是圣人子孙,他敢动吗?


“你倒是会推诿啊,知道朕不敢动孔家,就拿孔家当挡箭牌啊!”


“哎呀!”


“被你预料中了,朕不敢动孔家啊!”


“朕这朱家,是要饭的出身,孔家祖先是圣人啊,朕哪敢对孔家动手啊。”


朱祁钰长叹口气:“再说说其他人,不要提孔家了!朕怕孔家!不敢招惹!”


“求陛下息怒!”百官叩拜在地上。


都知道,皇帝要怒了。


这怒火难道真要对着孔家去吗?


“啊!”裴弘一声惨叫,打破了奉天殿的诡异气氛。


程信为了给皇帝出气,割了裴弘一刀。


跟我有什么关系啊!


裴弘大呼冤枉。


却没发现,朱祁钰看他的眼神愈发冰冷:“朕命你去做山西布政使,你却和孔家同流合污,怎么?孔家是山东的土皇帝,你裴纶要当山东的真皇帝吗?”


“老臣绝对不敢啊!”


裴纶哭个没完:“老臣去山东,也想做出一点政绩来啊,老臣自小读圣贤书,父亲亲自教导,老臣也想构建圣贤书里的大同世界啊!”


“奈何啊!老臣去了山东,除了同流合污,还能做什么啊?”


“陛下,老臣不是为自己辩解,而是山东尾大不掉,不听老臣的呀!”


“其他各省,有致仕的高官,有士绅,也就这样了。”


“但山东不一样啊,有孔家,有流匪,那些士绅和孔家抱团,老臣也想改革,可谁听老臣的啊!”


裴纶嚎啕大哭:“求求陛下,还山东一个朗朗乾坤吧!”


这是个聪明人!


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为了给子孙留一条活路,顺着皇帝的话头说,让皇帝痛快。


皇帝不是说了,不敢动孔家嘛。


这回,他把罪名,送到皇帝面前。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孔家犯法,难道就能逃脱法律制裁?


朱祁钰嘴角翘起,不愧是老官僚,秒懂朕的意思。


“你说说,山东有哪些士绅,和孔家抱团?”朱祁钰寒声问。


朝堂一怔。


转瞬明白了,皇帝的目标不是孔家,而是山东士绅啊!


孔家迁居已成定局,去了辽东,就等于攥在皇帝手心里,想怎么处置都行,只要不公开,暗戳戳的死几个人,没人会查的。


皇帝的真正目标是山东的士绅。


可是。


天下士绅,不过是朝堂的韭菜,虽然近几年割不动了,但清洗掉一省的士绅,无非是换了一批士绅。


替换而已,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道理天下人都懂。


皇帝的更深用意是什么呢?


在生死面前的裴纶,却立刻懂了!


重建山东,缺什么?


缺钱缺粮!


不倾家荡产,给皇帝钱粮的,就是坏士绅,该杀!


“陛下,老臣这里有一份名单,请陛下按图索骥,按名单杀即可,没有一家是清白的,老臣这里都有确凿的证据!”


裴纶献上一本奏章。


由冯孝呈上来,朱祁钰展开就乐了。


裴纶真是聪明人啊。


难怪他一直鼓吹太上皇,因为他早就看透了,朕坐不稳这江山,终究会回到太上皇的手上。


为了保命,裴纶言之凿凿送上的证据。


其实是一本空奏章!


想写谁的名字,就往上填,至于证据,厂卫抓人,需要证据吗?


“都起来吧。”


朱祁钰面色缓和:“诸卿,裴纶说的,你们都听到了吧?”


“山东烂成这副样子,难道朕还不整治吗?”


“再不整治,这山东就不是朕的山东了!”


“裴纶,身为布政使,却与山东士绅同流合污,搞烂山东官场,罪不容诛,但念及其献表有功,勒令其致仕,其监利裴氏,移民山东,无诏不得离开。”


裴弘瞪圆了眼睛,父亲究竟用什么办法,息了皇帝的杀意?


不止他诧异。


朝堂上下的百官都惊到了,皇帝向来杀人不手软,为何偏偏饶恕了裴纶?


当初,皇帝非杀裴纶不可,原因大家都知道。


裴纶数次上书陛下,请陛下还位漠北王,然后经常在家里写诗骂皇帝。


这样的人,早就被皇帝厌恶至极。


甚至,他还参与了暗害皇帝最宠爱的年轻人,王越。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就活了呢?


原因,就在他上的那本奏章上!


上面究竟是什么灵丹妙药啊?


能治皇帝的铁石心肠?


胡濙却有点明白了,能让皇帝满意的,必然是一本空奏章,任由皇帝随便写名字的奏章。


这个裴纶,高明啊。


不过,依着皇帝对王越的宠爱,一定是把裴纶的狗命,留给王越杀呢。


今天晚上,裴家就会传出,裴纶愧对天下,无颜活下去,自杀的消息。


裴纶保住了家人性命。


皇帝得了宽厚的美名。


王越又亲手报了仇。


这个裴纶,真是厉害啊。


胡濙发觉,自己真的有些老了,跟不上年轻人思维了。


定时!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