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170章 杀鸡儆猴,杀张家,吓孙家,钓出大鱼来!

第170章 杀鸡儆猴,杀张家,吓孙家,钓出大鱼来!

作者:萧蓝衣 返回目录

朱祁钰本就怀疑张太皇太后。


又对外戚的爵位十分不满。


封外戚为伯爵,就是从张氏外戚开始的,这违反了太祖祖制。


张家兄弟,没什么功绩,却荣封爵位,凭什么?


凭有个垂帘听政的好姐姐。


而且,张家三兄弟,张太皇太后只封了两个伯爵,老二张旭却没封,多有意思。


这个张玘更有意思,不在家里读书,反而出来招摇过市。


不反常吗?


“让他磕头,一刻不许停,去盯着他。”朱祁钰跟冯孝说。


进了勤政殿。


冯孝却进来禀报:“皇爷,惠安伯张琮也跪在门外。”


“求情来了?”朱祁钰抬起眼皮子。


“是请罪。”冯孝暗道惠安伯张琮是聪明人,担心彭城伯牵连到他,提前来请罪。


惠安伯张升,是张太皇太后的三弟弟,正统六年卒,其子早亡,所以由其嫡长孙张琮继承爵位。


“让他也跟着磕头。”朱祁钰懒得搭理他们。


过去的事了,再追究也没意思。


不过这两家的爵位,该收回来了。


至于人,该张家留个烟火便可。


张家三兄弟,没享受过爵位的张旭那一支,让他们留个香火吧。


他正在看孙原贞的密奏。


拦截那支骑兵的具体计划,传到他手上时,孙原贞估计已经开始实施了。


计划很简单,六镇协作,先堵住这支骑兵的行军路线,然后拦腰截断,打一场硬仗。


进攻主力是大同的郭登。


孙原贞相信郭登能完美完成任务。


“皇爷,张玘死了。”冯孝又进来禀报。


朱祁钰十分不耐烦:“死了就死了,有什么可禀报的?”


可转瞬,他就意识到不对劲。


昨天张玘出现得多突兀啊?


区区一个伯爵,敢在会馆里大闹吗?


多反常。


朱祁钰杀了多少人,他心里没点数吗?


就算张玘不懂,张瑾不懂吗?彭城伯府都不懂吗?惠安伯府不懂吗?


怎么以前没听说过张玘是这么个混蛋呢?


“你怎么看?”朱祁钰看向冯孝。


“皇爷,这像是一场阴谋。”


冯孝跪在地上,回答:“是冲着您来的,想坏掉您的名声。”


“阴谋?”


朱祁钰咀嚼,有道理。


这场荒诞事件背后,得利最大的是文官。


“奴婢胡乱猜测,没有证据。”冯孝赶紧道。


朱祁钰慢慢放下奏章,站起来,来回踱步:“若是阴谋,问题就出在朕的身边。”


冯孝轻轻点头。


太诡异了,那张玘好像是故意送到皇帝手上,还没审,就畏罪自杀了,实在蹊跷。


但这件事,给皇帝带来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


就今日早朝,皇帝被逼着向朝臣妥协,看得出来,皇帝夜游会馆,影响多么恶劣。


后面必然有无数官员上书,劝谏皇帝,文人更是会口诛笔伐。


风流天子的帽子是摘不掉了。


谁赔了?谁赚了?


“你怀疑是谁?”朱祁钰问。


冯孝看了眼军机处来往的翰林院官员,便收回目光,低眉垂首。


“张玘为什么会帮他们呢?”朱祁钰纳闷。


彭城伯的爵位世袭罔替,作为勋臣之子,怎么和文臣搞到一起去了呢?


这还用问吗?


您要除掉外戚勋臣,天下人都知道。


如今外戚勋臣,只剩下张氏和孙氏,驸马都被您处置了。


他们都知道大祸临头,自然不甘心,被收买当枪使在所难免。


“当初就该直接杀了!免得夜长梦多!”朱祁钰后悔了。


要引以为戒,做事不能让人看透。


这回被人利用了,下次记住,别轻易暴露目标,更不能和谁袒露心扉。


逢人只说三句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这些人,没一个好东西。


“下去吧。”


“皇爷,要不要查?”冯孝问。


“查?人都死了,你去查谁啊?”


朱祁钰冷笑:“人家既然给朕设套,就查无可查。”


“如今是多事之秋,暂且忍耐吧。”


“朕最近过于强势,就忍一忍,等战事过去,再算账。”


冯孝不敢说什么,磕个头退下。


朱祁钰收拾心情,继续批阅奏章。


到了晚间,冯孝进来禀告:张瑾、张琮昏过去了。


“泼醒,接着磕。”


朱祁钰站起来活动活动,用了晚膳,把今天所有奏章看完,才抻个懒腰,去院里溜达溜达。


忽然有些悸动:“晚上宣谈氏来侍寝。”


“奴婢遵旨。”


“把他们宣进来。”朱祁钰让人搬来一把椅子,他坐在台阶上。


张瑾和张琮额头上一片殷红,哆哆嗦嗦进来,跪在石板上,叩拜行礼:“求陛下饶命啊!”


“张玘畏罪自杀了,伱们知道了吗?”朱祁钰缓缓开口。


张琮最倒霉。


他是主动上来的,本来想向皇帝卖个好,结果皇帝直接把他留下来,陪着族兄张瑾磕头。


皇帝的心思,昭然若揭。


就是想废除他们的爵位。


可你废了我们的爵位,那些太祖时遗留的爵位,个个都不是玩意儿,您也都清理掉吗?


大明爵位之所以值钱,就是世袭罔替,哪怕有不肖子孙,国朝照样恩养着。


您这样大杀特杀,不顾念先祖的情分。


早晚会遭到报应。


“微臣不知!”张瑾回禀。


“彭城伯倒是活得轻松,一问三不知。”


朱祁钰阴笑:“那你知不知道,朕为何让你磕头呢?”


“陛下说微臣喜欢磕头,就让微臣磕了。”


张瑾脑瓜子嗡嗡的。


磕了几个时辰头,脑袋愣是没磕破,磕得也真够诚心的。


“哦,原来都是朕让的。”


“也是朕让张玘来冲御驾的,来咒骂朕死的!”


“什么都是朕让你?”


“和你彭城伯没有任何关系!”


“对不对?”


朱祁钰目光幽幽,杀机盎然。


“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张瑾慌了。


“那你是什么意思?是你暗令张玘咒骂朕的?”


张瑾赶紧摇头:“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不敢,说明心里是有这个念头的!”


朱祁钰抓住他的字眼,不肯放过:“传旨,彭城伯张瑾管家不严,对朕不恭,凌迟,收回彭城伯爵位,其族流放河套,无诏不得回京!”


啊?


张瑾没想到,皇帝竟轻描淡写的拿掉了爵位?


凭什么啊!


张玘一个人犯错,跟我们张家有什么关系啊?


“陛下,我们是亲戚啊,亲戚啊!”


张瑾挣脱开按住他的太监,不停磕头:“求陛下看在故诚孝皇后的面上,饶了张家吧!”


“微臣有罪,微臣愿意承担!”


“只求陛下饶了张家吧!”


张瑾老泪纵横。


他豁出去了,自己去死,也要保住家族。


其实,他还有一个秘密没敢说,他爷爷张昶私蓄阉人。


一旦这个秘密说出来,他全家都保不住的!


之所以他不让族人入宫伺候,就是担心说漏了嘴。


张太皇太后的弟弟张昶,在府内私养阉人,用阉人伺候,这种事说不清的!


“你倒是有些担当。”


朱祁钰让那些太监停手,却看向张琮:“你说朕该不该罚他?”


张琮一哆嗦:“回、回陛下,应该。”


“凌迟,是否太轻了?”朱祁钰又问。


还轻啊?


看见张瑾满脸怖恐,张琮哆嗦道:“是、是太轻了。”


“那该怎么罚?”朱祁钰问他。


我哪知道啊?


张琮后悔了,就不该入宫请罪!


结果惹了一身骚!


“微、微臣不知道!”张琮不敢说。


“惠安伯,你认为朕很闲吗?没事在和你扯闲篇儿?”


朱祁钰陡喝:“来人,抽他三十鞭子!”


张琮满脸惊恐!


但行刑的太监眨眼便到他的身后,扬手一道鞭子抽在他的身上,张琮惨叫一声。


“你敢扰了皇爷清净?”行刑太监冷笑。


张琮硬生生将“啊”戛然而止。


痛得他倒吸冷气。


冯孝脚尖呈八字,告诉行刑太监,打死张琮。


“拖下去。”朱祁钰不想看到张瑾。


张瑾自知必死,满脸怨毒:“狗皇帝,你早晚成为孤家寡人,没儿子的狗皇帝……”


太监没有及时捂住他的嘴。


朱祁钰的脸色瞬间阴沉似水,拳头慢慢攥起来:“你说什么?”


“去将彭城伯满门,凌迟!”


“他最后一个死!”


“再将张昶的棺材打开,鞭尸!”


朱祁钰暴怒。


没儿子,朕是没儿子,但是你能说的吗?


猛地,他看向和张瑾有亲缘关系的张琮,忽然爆喝:“打死他!”


“传旨,惠安伯不忠、不孝、不恭,张琮鞭死,收回爵位,其家流放河套,贬为奴隶,永生永世不许为人!”


朱祁钰目光凌厉:“收回张升封赏,除其墓碑,夷为平地!”


“收回张旭恩赏,其后人流放河套!”


“看在皇奶奶的份上,给张家留个后!”


“去传旨!”


张旭是张昶的二弟,张升的二哥,但没封爵。


乾清宫伺候的宫人全都匍匐在地,瑟瑟发抖。


皇帝好久没发这么大火了。


张瑾实在是找死,怎么敢说如此大不敬的话呢!


“传旨内阁!”


“京中未将子女送入宫中者,一概罢官免职,流放河套,不问缘由!一概处置!”


朱祁钰目光凌厉:“天下百官,限期月底之前,未送入宫者,一概诛族!”


“立刻去办!”


朱祁钰发疯了。


说朕没儿子。


所以你们就能算计朕吗?对朕不忠吗?


“张瑾,朕要让他活七天!天天受罪!”


朱祁钰慢慢站起来,眸中恨意暴增:“死后挫骨扬灰,丢进粪池里!”


“其家人,全部照做!”


“女眷也不留!”


当晚,整个京师风声鹤唳。


会昌侯府。


孙继宗闻听这个消息,吓得从椅子上掉了下去。


“发生了什么?陛下为什么要杀害张氏满门?”孙继宗揉了揉腰,差点没摔断。


近来皇帝心思放在朝政上,很少动杀念了。


本以为能安安稳稳过日子了。


怎么忽然又杀人?


还下如此暴戾的圣旨,到底发生了什么?


“奴婢不敢说!”会昌侯的管家瑟瑟发抖。


“说!你急死本侯吗?”


“那张瑾咒骂圣上无子……”


会昌侯张大了嘴巴,久久没闭上。


那张瑾脑子有病吗?


皇帝没儿子,那是皇帝的心病啊。


看看朝臣天天哄着皇帝,告诉皇帝会有子嗣的,不断解皇帝的疑心病。


就是怕皇帝发疯啊。


可那张瑾,怎么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孙继宗却松了口气。


幸好,和外戚爵位无关。


他也就安心了。


“快,给老爷揉揉腰,快摔断了。”孙继宗让小妾帮忙。


他趴在软塌上:“吓死老爷了,你以后说话别大喘气,那张瑾也是找死,被凌迟也活该,咱家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孙继宗吐出一口浊气。


他心累了,不想掺和权力了,只想安安稳稳的当个会昌侯。


“陛下传下圣旨,京中未将子嗣送入宫中者,一概革职流放,京外限期月底,未到者诛族。”


“陛下这是疑心天下人啊。”


孙继宗却不放在心上,他下面有四个弟弟,二弟在锦衣卫谋职,三个弟弟都送进宫里伺候了。


还有他三个儿子,几个侄子、侄女都送进宫里伺候了。


皇帝怀疑不到他身上来。


“老爷,三公子从宫里递话出来……”


噗通!


孙继宗起来猛了,一头扎在地上。


老仆赶紧扶他起来,孙继宗却推开他:“老三疯了?这个时候,传什么话啊!”


“陛下一直疑心我家,他自己不检点也就罢了!”


“怎么还能拖累家里呢?”


孙继宗面如土色:“完了完了,大祸临头了!”


他真的搞不懂,老三孙绍宗怎么就不长点脑子呢?


张瑾喝骂皇帝的话,为什么会传出来?


那不就是皇帝授意的,看看谁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吗?


是,你孙绍宗和漠北王关系好,人尽皆知的事。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漠北王只是漠北王,他不是皇帝了,你要拎得清啊,如今是景泰年间,不是正统年间了!


你个蠢货!把孙家害死了!


“老爷……”


“信打开了吗?”孙继宗大脑一片空白。


“是用手绢传出来的。”


“快,送去宫中,快!”


孙继宗立刻摇头,道:“不,我亲自去送!我去向陛下请罪!”


张琮就是因为去请罪。


结果把满门搭进去了。


皇帝正在气头上,他入了宫,会是什么下场呢?


皇帝最恨的事,就是宫中和宫外相互勾连,孙绍宗偏偏往枪口上撞,这是老寿星上吊啊。


他老泪纵横。


他不能去求圣母,圣母在宫中的日子也不好过。


不能去打扰她,只能他这个会昌侯,全都扛起来。


“不必安排马车,我步行去。”


孙继宗想多享受一会外面的空气。


英雄苦短。


他早就熄了扶漠北王上位的念头。


皇帝太可怕了,杀人满门都不眨眼啊,他可不管什么亲戚不亲戚的,只要触怒了他,就不是死一个,而是死一门!


他怕了!


真怕了!


会昌侯慢慢地往宫中走,看着京师的夜色,满心凄凉。


乾清宫中。


朱祁钰让谈允贤回去,他枯坐在大殿之上,面色阴沉似水。


“皇爷。”冯孝小心翼翼开口。


朱祁钰看过来,眸光充满杀意。


冯孝吓得跪在地上:“回皇爷,会昌侯跪在宫外,乞求觐见。”


“几时了?外臣还想入宫?他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吗?”


朱祁钰收回目光,语气森然。


“会昌侯说有大事,必须要入宫禀明皇爷。”冯孝战战兢兢回答。


“大事?他家要造反了吗?他入宫禀报是大义灭亲呢?还是要赚开宫门呢?”


朱祁钰冷笑:“让他跪着,别烦朕。”


冯孝赶紧出去。


他知道会昌侯为什么深夜入宫觐见,但皇爷没问,他也不说。


关闭殿门,他守在门口。


会昌侯跪在午门,请求觐见。


传遍了京师权贵家中。


勋臣家中,俱在打寒颤。


而驸马家中也不好过,活着的石璟和王谊,都想抱头痛哭。


京中诸王听说后,也瑟瑟发抖。


只有会馆里灯火辉煌,入京的文人并不把皇帝的震怒放在眼里,依旧沉浸在犬色声马之中。


翌日早晨,朱祁钰正常锻炼,上朝。


今天会试。


朝堂上没什么大事。


匆匆下朝,冯孝回禀,会昌侯还跪着呢。


“仁寿宫有风声吗?”朱祁钰问。


他有意晾着孙继宗,就是想看看孙太后会怎么做?


“回皇爷,仁寿宫毫无动静。”


倒是沉得住气。


朱祁钰已经看到了都知监的禀报,孙绍宗向宫外递了个手绢。


自以为聪明,却不知道皇帝在钓鱼。


那手绢上写着什么字,朱祁钰都一清二楚。


倒是钓上来条小鱼儿。


“宣进来吧。”


进了乾清宫,朱祁钰忽然扫视一圈,指着一个洒扫太监:“他什么时候入宫的?”


“回皇爷,是奴婢亲自拣选的新人。”冯孝适时增加乾清宫新鲜血液。


皇帝总喜欢从乾清宫里面调人出宫,导致宫中的人经常不够用。


冯孝就派人去各宫挑选得力的人入宫。


“哪天来的?”朱祁钰问。


“回皇爷,昨天来的,奴婢已经安排好了,老带新,是信得过的。”冯孝禀告。


“以后乾清宫进了新人,要把名单先递到朕这里来,朕看了后再决定。”


朱祁钰现在谁也信不过。


张玘为什么会忽然冲撞他?消息是怎么走漏的?


这乾清宫里,真的安全吗?


该让东厂来查查了。


“奴婢遵旨!”冯孝知道自己莽撞了。


进了正殿,刚刚坐下。


孙继宗被带了进来。


跪了整整一个晚上,两条腿都快废了,由太监搀着入宫,进了殿,又跪在地上行礼。


“会昌侯,何事入宫啊?”朱祁钰喝着茶。


没让他起来。


孙继宗双腿疼痛难忍,又不敢随便动弹。


“回陛下,微臣弟弟孙绍宗,从宫中递出手绢来,微臣不敢观看,特意送入宫中,请陛下处置!”


孙继宗倒是诚恳。


但你不知道,钓鱼的人,不喜欢有人破坏饵料,影响人家钓鱼吗?


“会昌侯说了笑了吧?宫中怎么会传消息到宫外呢?宫规都忘了吗?”朱祁钰一副不信的样子。


孙继宗咯噔一下。


是啊,宫中是怎么传出消息的?


又是怎么送到他侯爵府上的?


这条线……才是最危险的!


孙继宗匍匐在地:“微臣有罪,微臣惦记宫中的弟弟、儿子,所以派了人在宫外候着。”


这番敷衍的话,鬼才信。


“把孙绍宗宣来。”朱祁钰接着喝茶,仿佛是一点小事,并不放在心上。


孙继宗则惴惴不安。


他是朱祁镇的亲舅舅,朱祁镇夺门,他能没参与吗?


当初在奉天广场外,皇帝就让他亲手烹了襄王,皇帝会信任他吗?


孙绍宗进殿,看见跪在地上的大哥,以及那手绢。


脑袋轰的一声一片空白。


傻傻地跪在地上。


“会昌侯说你,把这手绢传出了宫,是真的吗?”朱祁钰漫不经心问。


孙绍宗没想到,亲哥哥竟然出卖了自己!


难道,侯爵真就这么重要吗?


为了个侯爵,连漠北王的帝位都不要了吗?


连亲情也不要了?


“恩?”朱祁钰抬眸看着他。


“微臣有罪!”孙绍宗知道瞒不住了,干脆请罪。


朱祁钰手中的茶碗,扔在桌上。


“你真把东西送出了宫?”朱祁钰声音愈发凌厉。


“微、微臣……”


“知道是什么罪吗?”朱祁钰语气平淡,却毫无表情。


“微臣年幼无知,求陛下宽恕!”孙绍宗恨死了大哥,要不是你送到宫里来,我会是这样吗?


一句年幼无知把朱祁钰逗笑了。


“你今年有四十了吧?”


“跟朕说你年幼无知,你是不会用成语呢?”


“还是脑子有病啊?”


朱祁钰都不知道怎么形容。


陡然,声音凌厉:“私通物品出宫,乃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孙绍宗,你说朕该怎么处置你呢?”


“求陛下看在圣母的份上,饶了微臣,微臣知错了!”孙绍宗不停磕头。


这是个傻子。


这个时候,应该撇清孙太后的关系才对,偏偏他还把孙太后拉下水,有这样的傻弟弟,孙太后也是难做。


朱祁钰勾勾手指,让人把那手绢拿上来。


冯孝将手绢平铺在案上。


“张瑾叱骂,怒。”


一共就五个字,朱祁钰嗤地笑出了声:“张瑾骂什么了?谁怒了?”


“孙绍宗,你来告诉朕!”


“把不敢写在手绢上的话,都说出来。”


试问谁不恨乱嚼舌头根子的人?


孙绍宗不但嚼了,还分享给别人。


把皇帝的丑事,分享给家人,举办个宴席哄堂大笑一场?还是开个吐槽大会?


“来,你告诉朕。”朱祁钰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了。


孙绍宗以额点地,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嚼朕的舌头根子?”


“张瑾骂朕没儿子,骂朕是狗皇帝,骂朕会被人推翻。”


“孙绍宗,那个想推翻朕的,是不是你啊?”


朱祁钰目光杀意爆棚:“来人,把他舌头剪下来!”


“仗着皇太后的势,就敢嚼朕的舌头根子。”


“你是真敢啊,孙绍宗!”


孙绍宗瞪大眼睛:“陛下饶命,饶命,啊……”


两个太监按住他,一个用铁器掰开他的嘴巴,一个把剪子塞进去……


“啊!”


孙绍宗的惨叫声,令人脊背发凉。


孙继宗亲眼看见弟弟的舌头被剪下来。


身体不由自主地哆嗦。


“你怕什么?你是不是也参与了?”朱祁钰阴恻恻的声音响起。


孙继宗瞬间回魂,不停磕头:“微臣绝对没有,但微臣有管教不严之罪,求陛下处罚臣,削掉臣的爵位,求求陛下了!”


你都是聪明。


“现在想想,张瑾骂得没错呀。”


“朕这个皇帝,确实不消停呀,折腾文武百官,折腾诸王,折腾百姓,确实是狗皇帝。”


“朕确实没儿子呀,既然没有,也不怕别人说呀。”


“但朕心眼小呀。”


“谁骂朕,朕心里不舒坦。”


“孙继宗,你能理解朕吗?”


朱祁钰说一堆没用的。


把孙继宗绕蒙了。


他傻傻点头。


“你是懂事的。”


朱祁钰缓缓站起来:“冯孝,去把宫中所有人宣来,孙绍宗私自传物品出宫,罪该凌迟!”


“让孙继宗来行刑,全宫中的人给朕看着。”


“看谁敢再犯!”


孙继宗眼珠子差点没蹦出来。


皇帝竟让他亲自行刑,凌迟自己的亲弟弟?


钓鱼!


皇帝就是拿张瑾钓鱼,他故意放出风声去,看看谁会上钩,结果孙绍宗傻乎乎上钩了。


皇帝就杀鸡儆猴。


告诉宫中,朕是没儿子,但你们的生死,都捏在朕的手里。


这天下,朕让谁生,谁就活着;朕让谁死,谁全家都得死!


这才是皇帝的目的!


同时,还在用他这条鱼,钓孙太后!钓漠北王!


“不过,孙家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逐孙续宗、孙淳宗、孙瓒、孙珍、孙链等人出宫。”


“每人鞭三十!”


“勒令其闭门思过,无诏不得开门见客。”


朱祁钰不放心孙家人在宫中。


孙继宗浑身一软,他不怕被削爵,因为有孙太后坐镇后宫,孙家的富贵不会缺。


但绝不能失了皇帝的恩宠。


皇帝先圈禁,后面就是寻个由头夺爵,再往后就是满门抄斩了。


孙家一定要延续下去!


死一个孙绍宗可以,但不能让孙家死绝了!


“微臣谢陛下天恩!”孙继宗不敢忤逆,只能去求圣母。


朱祁钰让人把孙绍宗带下去。


“冯孝,清洗掉这根线。”


朱祁钰目光幽幽:“告诉许感,宫中决不允许和宫外产生一丁点联系。”


“无论是谁,敢私通消息出宫,一律诛族。”


“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你也是,给朕盯紧了。”


冯孝趴伏在地,领旨称是。


用张瑾钓出孙家来,倒也划算。


如今外戚之家,只剩下孙氏有爵位了,该到抹去他们的时候了。


以前顾忌边境打仗,天下苍生不济,朝堂需要稳固。


但是。


朕不下杀手,就有人把朕当成软柿子。


那朕就杀鸡儆猴。


看看孙太后和漠北王,会不会跳出来当这个猴呢?


而胡濙在府中,一眼看透,皇帝虽然在杀张瑾、张琮、孙绍宗,其实是在敲打文官。


谁敢再往前走一步,朕就杀谁。


朕没儿子,也没有顾忌。


这才是朱祁钰让人把话递出宫的原因。


“唉!”


胡濙幽幽一叹:“那些人怎么就如此迫不及待呢?”


“朝堂刚刚稳定下来,陛下也不再怀疑诸王,众正盈朝,生机勃勃,多好的场面啊。”


“他们为什么非要毁掉呢?”


“权和钱,真就那么重要吗?”


“再不知足,老夫也没办法弥合陛下心中的裂痕了。”


“到时候,将发疯的陛下放出来,那就是洪武朝再现。”


“你们真以为谁能制住当今皇帝吗?”


“没有儿子,是他最大的劣势,却也是最大的优势。”


“哪怕把大明玩没了,他最多是亡国之君,反正也没有子嗣,死后也是凄凄惨惨的。”


“与其自己凄惨,为什么不让天下凄惨呢?”


“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胡濙长长叹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他慢慢站起来,对着老仆说:“老夫要入宫,准备车架吧。”


每次都得让他擦屁股。


他也厌倦了。


好好的国朝,争什么呢?


皇帝已经一再退让了,不要再闹了,千万别再出幺蛾子了,否则等于谦回京,老夫也管不了了。


那于谦才是块又臭又硬的石头,你们真能把他拉下水吗?


皇帝可是敢用于谦的!


胡濙慢腾腾入宫。


宫外,贡院,墙垣高耸,环境阴森。


正在举行会试。


考棚十分简陋,约九千间,按千字文排布。


贡院的四角还有瞭望楼,主要起到监视作用。


东、西砖墙各开一砖门,门内有牌坊东为“明经取士”,西为“为国求贤”。


南墙外有砖影壁,墙之左右各辟一门,门内正中有“天开文运”牌坊。


正中轴线有大门、二门、龙门,亦称三龙门,门内有明远楼,楼下四隅各开券门,至公堂七间。


其它建筑尚有总裁、副总裁、考试官、御史等官员的公堂、居室、点名厅、守备厅、监试厅及刷印刻字、誊录、受卷、弥封等处所。


生员进贡院时要经唱名、搜检、领卷等极严的手续,当考生进入考场的考棚后,就要锁门,称为“锁院贡试”。


考生每人一间考棚、一盆炭火、三支蜡烛。待试题发下来,明远楼上响起鼓声,开始答卷,以点香为计时。


锁院之后,舒良带着东厂番子,开始巡查。


当掠过毕玉时,他不动声色。


考生是不允许抬头的,所以哪怕毕玉见过舒良,他也认不出来。


他经过那个崔珣的考棚,崔珣竟蜷缩着睡大觉。


啪!


一道响亮的鞭响,抽得崔珣惨叫。


“作答。”舒良冷冷吐出两个字。


崔珣不敢托大,强忍着剧痛坐在桌前。


本来,他看了眼题目,就毫无作答的兴趣。


他可不想为了仕途,写一篇咒骂圣人的文章,有辱斯文。


他干脆睡觉,用来抗衡会试题目。


可巡场的竟然直接拿鞭子抽他。


鞭痕,皮开肉绽,痛得他快要死了。


只要他敢不写,还会有鞭子落下来,到时候能疼死他。


舒良一路巡完,近百考生不愿作答,他全都赏了一鞭子。


进了主考官公堂。


白圭看着题目,冥思苦想。


瞧见舒良,他也不给舒良好脸色,文官最恨太监,尤其这太监掌管着东厂,臭名昭著。


他懒得理这样的一坨屎。


“白尚书,有考生不愿作答试题。”舒良阴恻恻道。


“不愿作答便罢了。”白圭不放在心上。


这是文人的个性。


能参加会试的,多是家中富裕之人,一路上游山玩水,旅游读书,岂不快哉?


这次不中,下次继续考便是。


没什么大不了的。


“本公提醒白尚书,这是皇爷亲自拟定的题目。”


舒良慢吞吞道:“不作答,便是大不敬!”


“凡是不作答之考生,一律处斩,其家三族内不许参加科举。”


登时,白圭脸色一变,放下试卷:“你要干什么?要挖读书人的根子吗?”


“本公自会禀报皇爷。”舒良怡然不惧。


别看白圭是礼部尚书,乃皇帝心腹,那又如何?


“白尚书,这是皇爷亲自拟定的题目。”舒良提醒他。


白圭也知道,皇帝为了这题目煞费苦心。


“那又如何?牛不喝水强按头,那是什么道理?”


白圭可不想在舒良面前低头:“本官也会禀明陛下,若无事,公公请自便吧。”


他懒得和他说话。


今早宫中忽然传来消息,巡场交给东厂来做。


这让他十分不爽。


好好的会试,怎么能让太监这等腌臜货搀和进来呢?脏了圣贤书卷!


可是,这是陛下的旨意,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舒良出了公堂。


又再巡视了几个公堂。


他不止巡视考生,也在监督总裁、副总裁、考试官、御史等官员。


“厂公!”


有番子快跑过来禀报:“有考生好像作弊!”


“带本公去看!”舒良皱眉,为了不影响考生答题,他压慢了速度。


那番子指着一个考棚说:“厂公,那考生鬼鬼祟祟的,您看他这大热天的,穿这么厚,还不时的往衣服上看,实在奇怪。”


“那衣服检查过了吗?”舒良问。


“回厂公,检查过了,没有异样。”


“叫什么?”


“叫胡信,浙江人士。”


舒良走上前去,迈进了考棚,两个番子紧随其后。


胡信吓了一跳。


舒良蹲下来,看向胡信的袖口。


“大人,晚生犯了何事?”胡信赶紧遮住袖口,跪在地上。


“把手抬起来。”舒良好像看到了字儿。


但考棚昏暗,难以说清是不是字儿,他也没法确定。


“大人,晚生考试时间不够了,求大人放过晚生!”胡信十分紧张,汗如雨下。


“耽误不了你多长时间,把手抬起来。”舒良发现胡信的字很工整,谈不上漂亮,就是特别工整。


胡信很不情愿,抬起了手腕。


什么都没有。


舒良却拽住他的手,胡信赶紧往回缩。


“别动!”


舒良摊开他的手,看他的袖口,什么都没有。


难道眼花了?


登时放开了他。


站起来之时,发现这胡信穿的真多,外面套了三四层衣服,里面还穿了亵衣。


关键亵衣穿了两套!


“启禀大人,晚生害怕蚊虫,所以多穿些衣服,万一下雨了,不会冻感冒,多穿衣服总是没错的。”胡信这样解释。


“你不热吗?”舒良刚要退出考棚,忽然问。


“也热。”


这天气要是说不热,就是有鬼了。


“那就脱了,别捂出毛病来。”舒良叮嘱一句,便退出考棚。


忽然目光一闪。


舒良发现,他身上被汗浸透,而汗水竟是黑色的!


“别动!”


舒良立刻进来,一把按住他。


直接把外衣.脱.下来!


“把烛火拿来!”


待烛火光靠近,才发现亵衣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字!


全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


甚至,为了不同文章,还用红色笔做了划分。


两件亵衣,全是文字!


“大人饶命啊!”胡信瞬间崩了。


“抓起来!”


舒良让人把胡信拖走。


尽量不打扰其他考生作答。


回眸看向那个发现的番子:“邵大群,做的不错,本公给你记一功。”


把胡信拖到了公堂里。


白圭看见这两件作弊衣,简直叹为观止。


这上面估计有上万个字,足足两件,这是把经义都抄上面了吧。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白圭痛心疾首:“你可倒好,平时不好好读书,到了考试时候,竟然用此衣作弊!”


舒良却懒得拽词儿,只是问他:“还有谁是你同党?”


“没有了,没有了!”胡信吓坏了。


“这上面的字,是你写的?”舒良问。


胡信说是。


字迹只要对照一番,就能判断出来。


可是,字练得这么好,文章应该是不差的,怎么还需要作弊呢?


舒良看着他:“你叫胡信?”


“晚生是胡信。”胡信回答。


“作弊要处以何刑罚,你该很清楚吧?可你为什么一点都不害怕呢?”


没错。


这个胡信虽然表现得害怕,但好似是装出来的。


很是奇怪。


“晚生害怕啊!”胡信哆哆嗦嗦道。


“你自称晚生,但你的信息里,今年三十二岁。”


“正统七年浙江衢州童试第八,中秀才。”


“正统十三年浙江乡试,你排第二十七,中举人。”


“年纪轻轻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为什么时隔九年,才参加会试呢?”


“中间你去做了什么?”


舒良问他。


胡信惶恐不安,完了,事发了!


“你确定你叫胡信?”舒良怀疑这个胡信是冒名顶考!


胡信趴伏在地上,每一块肌肉都在哆嗦:“晚、罪人就是胡信,绝对不敢欺瞒大人,就是胡信啊!”


“可本公不信!”


舒良目光灼灼:“你是胡信,那这九年,你去哪了?”


“罪人在家读书!”胡信小心翼翼回答。


“既然是读书,为什么没参加会试呢?”


“本公告诉你,本公是东厂厂督舒良,你该知道东厂是干什么的!”


舒良陡然厉喝:“从实招来!”


明天多补一千字,今天没来得及,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