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32章 狡诈凶残,才是明军的底色

第332章 狡诈凶残,才是明军的底色

作者:萧蓝衣 返回目录

岱钦当机立断,率领亲卫直接去攻杀伯颜。


伯颜也狡诈,偷派一路军队,去袭岱钦的大营,试图抓他的儿子来威胁岱钦就范。


天要亮还未亮时,厮杀得最是凶狠。


伯颜也着急,一旦功成,察哈尔部实力暴涨,再次成为鞑靼霸主,而杀死岱钦,是最便捷的办法。


岱钦也是这么想的,为什么他要龟缩在兴安岭里。


不就是想吞并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成为像也先那样的人物,凭借三十万大军,大明能奈我何!


厮杀四野,震天撼地。


蒙人杀自己人是最狠的,战争从小规模战争,愈演愈烈,形成兀良哈部,攻杀察哈尔部、喀尔喀部的战争。


战马在森林里施展不开,但战斗规模也不小。


轰!


震天动地的声响,让战场微微凝滞。


岱钦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明军要趁势攻入森林里?


那似乎是火炮发射的声音。


转眼觉得不可能,这兴安岭绵延无际,明军根本不知道他们藏在哪里,再说了,真打山地战,明军未必有他的兀良哈人能打。


“火,火!那边烧起来了!”


有兵卒嘶吼。


距离战场十几里外,已经窜起大火,浓烟滚滚,大有将天上的太阳吞噬掉之势。


“坏了,大明要烧山!”岱钦脸色一变。


希日却说:“大明不是要烧山,而是逼咱们罢战。”


是呀,兴安岭这么大,人力根本烧不尽的,别看火焰够大,烧到他们这边也得很长时间,根本烧不到他们的。


这是震慑,蒙古人最迷信,他们都信教,这般大火会让他们感到恐惧,进而不肯征战了。


大明的目的,就是不让他们狗咬狗,让他们互相提防的活着。


无论察哈尔部吞并了兀良哈,还是兀良哈吞并了察哈尔,都不是大明想看到的,大明想要蒙古部落互为仇敌,彼此提防,不能联合起来。


因为大明进不来啊,这是原始森林,没有向导在里面是要迷路的,里面危机四伏的。


大明不愿意铤而走险。


岱钦也是聪明人,立刻意识到:“有内鬼!”


另一方的伯颜,却率先意识到这个问题,本来有三成把握,吞并兀良哈,一场大火突如其来,希望顿时落空。


“咱们四部中,有大明的奸细!”伯颜比岱钦更聪慧。


斯钦觉得不可能,但想想最近几年大明做的事。


大明在建设热河期间,常年派兵去草原上扫荡,美其名曰是招降部落并入大明,其实是,在草原上搞大屠杀,大抢掠。


根据游牧在和林的部落说,李瑾率领骑兵做客一个部落,双方谈好,该部落内迁,条件都还不错。


当天晚上,李瑾就把这个部落给屠了。


洗劫了所有财货,驱赶着牛羊喜气洋洋的返回热河。


那个于冕更阴狠,有部落投降,就将全部男丁征召入军,一旦反对,立刻杀人,征上战场不给发兵器,驱赶着当仆从军,或者放在草原上当牛羊,供他们猎杀、玩乐。


现在整个草原,谁敢跟大明讲信誉?


跟大明讲信誉的部落,都去地狱报道了,那些敢和大明作对的部落更惨,整个部落连个孩子都不给留命。


建造热河四年,大明在草原上就屠杀了四年。


这次车臣部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明说好了的,请车臣部作壁上观,结果柳溥干了什么?


找到察哈尔,就把车臣部给抓起来。


看吧,车臣部很快就得提供男丁,为大明征战。


一旦说不,柳溥会把车臣部连根拔起。


车臣部还反抗不了。


之所以大明还能在草原上大摇大摆的放肆,主要原因是皇帝赏赐大方,对大明有功之士,别管什么部落,不管什么人,都给足够高的赏赐,缴获一半归个人,一半归公。


该升官的升官,该封爵的封爵,热河多少蒙古人,在大明当官封爵的。


而大明的商旅,又特别会赚钱,很快就把他们用命换来的钱,敲骨吸髓的赚走。


还有一点,据说大明有夜不收两万人,散布草原之上。


不断收买大部落高层,搞得各部落之间彼此防备,互相攻伐。


去年就有两个部落,在草原上狗咬狗,最后被大明捡了便宜,全部夷灭,财货都归大明所有。


最后一点,就是大明兵强马壮,巴不得有部落来攻打热河,热河建立,就是当靶子的,来了就别走了,都是战功。


这些年攻打热河的,坟头草都几丈高了。


斯钦也琢磨过大明变得这么强的原因,是火器,他们的火枪,不断更新换代,还有五花八门的火器,经常冒出点新货来,把蒙古诸部打得啥也不是。


“一定有奸细!”斯钦也觉得有。


这是大明惯用手段,收买,挑拨,屠杀。


伯颜小声道:“这个奸细,竟能知道咱们何时动兵,还把咱们营地的位置,告知了大明。”


“你怀疑是岱钦身边的人?”斯钦问他。


伯颜还是相信自己部落的人的。


却没看见,一旁的鸿郭赉头上虚汗淋漓。


他也不想啊,但夜不收给的太多了,从和大明建立马市时,他就开始收钱,已经下不来贼船了。


也正因为用这些钱贿赂,他才成为伯颜的心腹。


“这次战争明显是岱钦挑起来的,肯定是岱钦身边的人被渗透了。”伯颜坚信自己不会看错人。


岱钦也在怀疑是伯颜的人。


他也相信兀良哈人,投降大明是没有好下场的,看看这两年王来在吉林干了什么。


凡是不归顺大明的部落,就会被王来带着人屠杀,逼迫各部落归附大明。


还在吉林修筑城池,派兵驻入吉林。


摆明了就是不走了。


他都纳闷,东北这块破地大明也要啊,不嫌冷不嫌贫瘠啊?


兀良哈是很想和大明和平发展的。


但大明不愿意啊,大明先在朝鲜,收服了几万兀良哈人,不肯放归,后来这批人不知道去哪了。


根据逃回来的人说,他们好像被投入西边战场去了。


岱钦又派人出使大明,寻求和大明和平发展。


大明却不接待部落使节,让部落使节去找附近的省份督抚,不要来烦鸿胪寺。


岱钦没办法,只能去找王来,王来却狮子大开口,要求兀良哈归化,和热河蒙人一样,在划区内放牧,越区者杀。


就这一条,岱钦就不答应。


让他改汉名什么的,改祖宗什么的,都不算什么事,可若划区放牧,和囚犯有什么区别?


长久下来,兀良哈人不就成汉人了吗,还会认他这个王了吗?


然后王来就不谈了,也不招惹兀良哈,也不和兀良哈贡市。


但兀良哈受不了啊,没有大明的茶,他拉不出去屎啊,这玩意要命,部落贵族天天有便秘死亡的,牧民就别提了,逼着牧民和牛羊一样抢草吃。


也打不过大明,兀良哈被大明压着打五十年,又被瓦剌打,被鞑靼打,被女真打,心气儿早打没了。


只能伏低做小,求大明贡市。


王来也见好就收,适当供应些茶叶,用白菜价买他们的牛羊,兀良哈用金子价买茶叶。


用重金换铁锅,换生活物资。


以前大明不了解草原,净打糊涂仗,现在大明有两万夜不收散布草原之上,还有大量女锦衣卫,收集情报。


兀良哈的底细被摸得透透的,只要岱钦反对,夜不收就撺掇那些小部落反对岱钦。


岱钦也查过夜不收,抓到的都是小虾米,还惹得天怒人怨,他就知道了,他手下的小部落,都被大明渗透了。


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花点银子的事,答应吧。


兀良哈不是没和大明打过仗,双方有贸易有摩擦,几乎十天一小战,三月一大战,胜败各半。


王来最狠之处是,把蒙人当成仇敌,把女真人当成亲儿子养。


然后用亲儿子来干仇敌,不计损失的杀。


女真人也不再叫女真人了,而是叫东北人,是汉人,王来还都给发放了户籍。


但王来消耗东北人,那是比谁都狠。


一边消耗,一边给他们建庙,把他们信仰都放到寺庙里,让他们去信。


双方越打,岱钦觉得汉人最不要脸,和祖先口耳相传的不一样,这些汉人,才是真蒙古人。


一点信用都不讲,茶叶里面什么都搀,然后还派兵往回抢。


好不容易带回来的,结果茶叶是用巴豆给泡了的,窜死无数,岱钦都中过招,那窜的滋味是真酸爽啊。


兀良哈人天天抗议。


大明直接把贡市停三个月,兀良哈还能怎么办,只能捏着鼻子求大明再开贡市。


王来这方面不错,再开贡市不要求涨价,就是想用牧民来换。


岱钦以为王来是用兀良哈的兵呢,正好混进去,说不定能给王来一个反戈一击。


结果,这批人被送去修黄河了。


岱钦气得直骂娘。


大明最是阴险狡诈无耻狠辣,跟大明做事,必须得打一百二十分精神,否则谁都可能被坑。


就像柳溥那样的,见得不到战功,就把盟友给灭了。


这样的人绝不只有一个,李贤主持辽宁的时候,比他还狠,主持贡市,最后把来贡市的人一锅端了,逼着各部落掏钱赎人,交了钱还撕票。


大明是把草原上搞得天怒人怨。


但大明只有一件事最有底线,就是不破坏寺庙,无论是清.真.寺还是喇嘛庙,大明都不破坏,还派人来建。


就是会勒索喇嘛掏钱买平安,其他的都还好,偶尔还会送一批经书过来。


有好处,必然有坏的一面。


兀良哈之所以迅速膨胀,从一个衰落的部落,膨胀成为一个大部落,就在于大明的贪婪短视,把草原诸族当成傻子对待。


察哈尔部能迅速恢复实力,自然是大明言而无信造成的。


“岱钦,还打不打了?”希日问。


兀良哈势力膨胀,倒霉的却是科尔沁部,因为喀喇沁部分裂成两部,一部是科尔沁部,一部是扎赉特部。


都是拜岱钦所赐,岱钦担心科尔沁部势力太大,不好控制,就让科尔沁部分裂。


科尔沁部沦为兀良哈的走狗,扎赉特部却倾向于大明。


主要是他们离辽宁太近了,若不亲近大明,第一个被灭的就是他们,他们已经汉化,逐渐并入辽宁和吉林。


“打个屁,撤吧!”岱钦满心沮丧。


他是能苟,但靠苟是无法战胜大明的,除非他能让部落快速膨胀,吞并察哈尔和喀尔喀,结果被大明坏了好事。


两方罢兵,朝着东北方向逃亡。


刚才还互相残杀的四部,如今又被迫联合到一起向东北方向逃亡。


在兴安岭里行军,可是个难事,里面还遍布猛兽和野人,引火做饭,还担心引发火灾。


他们已经不是巅峰蒙古时如野兽般的士兵了。


他们早就堕落,从爷爷那辈儿就贪图享受了,享受这么多代,谁还能过艰苦朴素日子?


一路行军,一路上带着哭嚎声。


很多人掉队,逃走的比战死的都多。


不时还有野人射毒箭祸害他们,但野人可不是大股蒙古军的对手,他们端了几个野人部落,补充吃喝。


明军也损,沿路在外围放火,烧不到他们却能震慑他们,同时也把野人烧的被迫出山。


兀良哈诸部不愿意和野人纠缠,只能加快逃亡的脚步。


走了十几天,岱钦和伯颜会见,两个人各带一百人,希日和斯钦各带五十人,谨防互相杀死对方。


“再这样走不是办法啊。”伯颜想和明军交手。


起码能找一个战马驰骋的地方,他们是马上的民族,不是渔猎民族。


这里是兴安岭南部的边儿,越走越冷。


他们没带棉衣服。


“你知道,这是谁的地盘吗?”


岱钦冷笑:“这是海西女真的地盘,大明在这里设立黑龙江省,这些部落都是生人,未开化的。”


“大明也不愿意和这些野人为敌,那吉林督抚王来给这些野人起了汉名,落了户籍,却毛用没有,人家照样不听大明的。”


“我跟他们部落有交情,咱们去做客。”


“到了那边,就是那些部落的天下了,明军也不敢放肆。”


岱钦死活不愿意和明军交手。


若没和察哈尔部交恶,他倒是无所谓,关键现在四部互相防备,明军进来,肯定有人临阵倒戈。


而去了生人的地盘,他就能借用生人的手,干掉伯颜,吞并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


伯颜也不傻,一听就知道岱钦没安好心。


“还有多远才能到啊?军粮已经不足了。”伯颜道。


“这里遍地是野兽,弄些野兽充饥,再去抓点鱼,咱们蒙古人是饿不死的。”


反正岱钦有吃的,他们驱赶着牛羊来的,吃喝充足。


察哈尔部是助拳来的,老巢还被大明给掀了,吃的肯定没有。


喀尔喀部更惨。


本来没他们啥事,他们非得和大明交恶,现在只能依附大部落生存,搞得斯钦在部落里的威望暴跌。


又走了两天,掉队的人越来越多。


伯颜停下来:“咱们不去了!”


察哈尔部实在没粮吃了,让那些有着辉煌历史的蒙古人去当野人狩猎,他们实在拉不下脸。


而又没有仆从军可用,只能蒙古老爷自己去渔猎,不然就饿着。


察哈尔部已经有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南逃,杀了很多人,还是不管用。


一听不走了,察哈尔部传来欢呼声。


甚至有人嚷嚷着要南下投降大明,惹得众人同意。


伯颜满脸无奈,这样的蒙古,还能复兴吗?


这可是本部啊。


他其实是想北逃,去寻找永谢特部,他跟永谢特部不对付,因为永谢特部也是蒙古本部,两个部落争夺汗位十分激烈。


伯颜愿意放弃一些权力,寻求永谢特部的支持。


他看了眼兀良哈人,幽幽一叹,若能吞并了兀良哈该多好啊。


这边的消息传到岱钦耳朵里。


岱钦立刻派人传话,不许伯颜离开,察哈尔部是他的,绝不能到手的宝贝跑了。


言辞十分激烈,一旦察哈尔部敢投降大明,兀良哈就在后面追击,必须灭了察哈尔部。


很显然,伯颜想走也走不了的。


伯颜犹豫。


鸿郭赉立刻进言:“大明狡诈凶残,咱们去投,他们必然要钱不要人,咱们肯定没好下场。”


咱可是察哈尔权贵,投靠大明,以大明的凶残,会放过他?


他可没少从夜不收哪里得钱,可不想连本带命的还回去。


伯颜犹豫了,大明不是没信誉,而是超级没信誉,宁愿信老虎的话,都别信明人说话。


亦思马因也劝他:“祖先的荣光,肩负在您的身上,怎么能去做明人的走狗呢?”


“那怎么办?”


斯钦觉得他俩站着说话不腰疼,都没粮了,军中抵触情绪特别大,而岱钦又虎视眈眈,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最苦的是他们喀尔喀部,喀尔喀部也是个大部落,祖上也辉煌过,如今却跟着受苦。


“可以派人去和大明买粮。”鸿郭赉谏言。


“啊?”


伯颜吃了一惊:“大明会卖吗?”


转瞬,又想起一件事。


热河督抚李秉,车臣部南归后,挨着热河放牧,那时候车臣部对大明恨之入骨。


而李秉竟然派人和车臣部搞贸易,从车臣部买牛羊,还肯出售军粮。


这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李秉还卖给车臣部一些火铳,简直是秦桧在世,似乎他们的皇帝也没怪罪李秉。


后来就是车臣部的牛羊,全都卖去了热河,车臣部赚大发了。


虽然大明制成肉罐头赚的更多,但对车臣部来说,李秉简直是在世菩萨。


到了今年,车臣部连人带钱,都被大明一口给吞了。


你觉得大明会给车臣部留下银子吗?


想屁吃呢吧。


这就是明人的狡诈和无耻。


如果派人去联络明军,肯定能买到一些军粮的,但代价怕是要很大的。


伯颜回头看了眼那些耽搁行军的车马,都是部民的财货、家眷,若把这些东西都舍弃了,行军肯定会更快。


“去买!”伯颜当机立断,活命最重要。


收到消息的杨信,人麻了。


他不是李秉,李秉敢卖,那是因为李秉是文官,都察院弹劾李秉,朝中文官帮李秉开脱,而李秉也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是这边买卖,那边杀害。


杨信不想卖,他的军粮都靠生人部落供给,自带的粮食不多。


他只带着一万骑兵,坠着兀良哈。


不能攻打,也攻打不了。


伯颜开价很高,愿意用金子交易。


“本将要传国玉玺!”杨信开价。


“想屁吃呢!”


消息传回来,伯颜嗤笑:“一点粮食,就想换伱们汉人至宝,想都别想。”


他也知道了,明军一定在军中有奸细,知道他们的行军路线,所以沿线放火烧山。


又熬了两天,实在熬不住了。


只能再派人和杨信联络。


杨信也给王来去信,王来立刻回信,让杨信卖粮。


最终谈个高价,杨信把军中粮食都卖给了蒙人,没了粮食,他们也不往前走了,去黑龙江驻地,找俞山去。


至于没粮食吃,沿途这么多野人部落,难道还能饿着明军不成?大家都是明人噢!


“这是以前那个大明吗?”伯颜咂舌。


以前卖粮铁盐茶,都是走私,发现就是诛九族的重罪。


现在连个将军,都敢随便卖。


大明皇帝是蒙古人转世?


伯颜实在想不通。


终于走到扎肥河卫(同江)。


兀良哈和当地的生人部落关系很好,岱钦说那是他的安答。


三十万雄兵,近百万人,走了一个多月,走了上千里,竟折损了三十万人,雄兵也只剩下26万了。


主要是老弱,都被部落主动淘汰了,还有些逃亡的。


这些损失是正常现象,兵卒损失主要是火拼,受伤的兵卒直接抛弃了。


岱钦也不心疼,因为损失最大的是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尤其是喀尔喀部,损失过半。


兀良哈是举族迁移,带足了牛羊,到了扎肥河卫还没吃完呢。


听说伯颜和大明买粮,他更确定,奸细就出在察哈尔部,他也试过派人把金子抢回来,结果被杨信给灭了。


到了扎肥河卫,也就彻底放心了。


生人首领谭鹿,本来是海西女真,大明建立黑龙江省后,他们就变成了大明人。


他们还有一个称呼,是通古斯人。


女真人把他们叫做索伦人,后世管他们叫鄂温克族。


谭鹿本来没名字,因为善于使鹿,被明人起名叫谭鹿,明人给他们带来大量生活物资,和他们交易,建立关系。


只是抽丁为大明征战而已,这是索伦人愿意做的事情,索伦人生下来就是勇士。


岱钦捧着一杯茶,都快嫉妒死了。


大明把通古斯人当成亲儿子养,把蒙古人当死人看待,我们兀良哈也愿意抽丁为大明征战啊,为啥就不要呢?


废话,你们多弱啊,索伦人多牛啊。


“岱钦你放心,我们杜拉尔氏族最是热情好客,不会不接纳你们的。”谭鹿嘿嘿笑道。


但他那张脸上,掩饰不住小算盘。


岱钦心里咯噔一下,他的安答似乎要吞并兀良哈部。


转眼又觉得可笑,通古斯共有十五个氏族,分布在严寒地带,这些地方连蒙古人都瞧不上。


就说他们杜拉尔氏族,最多只有八千人。


能吞并七十多万的蒙古人?想屁吃呢?


伯颜却察觉到,难道明人藏在这里?


他立刻派人去探查,发现没有明人的踪迹,那谭鹿的底气在哪?


晚上,谭鹿举行了欢迎仪式,还赠送一些鹿皮给他们取暖,虽然才九月,这边已经很冷了。


兀良哈四部住在帐篷里,十分警觉。


第二天一早,就有几个野人进来送饭,这野人穿的很薄,通古斯人不怕严寒,也没有武器。


早饭主要是鹿肉,索伦人更穷,能用鹿肉招待,已经将他们视为最尊敬的贵客了。


一营的兵卒围上来吃饭。


却在这个时候,那野人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忽然拿到蒙古人的兵器,开始对蒙古人进行砍杀。


兀良哈部也都是善战之士,被砍死几个之后,立刻拿兵器和野人对砍。


结果,那野人中刀越多越凶悍,对着蒙古勇士一顿滥杀。


很快,一个帐篷五十个人,都被杀死了。


岱钦看着躺在地上,身中十几刀,脸上在笑的野人,感到不寒而栗,这他娘的是人吗?


“反击,反击!”


蒙古人也不是吃素的,几个野人还杀不死了?


但岱钦很快发现,杜拉尔氏族不止八千人,很多野人围着蒙人劈砍,大肆抢掠蒙人的财宝。


“逃出去,逃出去!”


伯颜想弄死岱钦,这就是你的兄弟?


察哈尔部在热河、辽宁中间放牧,对这些野人了解不多,但岱钦说了,生人凶猛,却不听号令,只是一味猛冲,成不了气侯的,所以他也没放在心上。


这他娘的叫成不了气侯?


他们压着蒙人打啊,这是草原上的王蒙古人啊!


生人再多,肯定超过两万,而蒙人有26万啊,怎么可能被两万多人压着打呢。


一个是被打蒙了,另一个则是通古斯人不要命。


尤其见了血之后,跟狂战士似的,不要命似的冲击,越杀越兴奋。


“这他娘的都是杀人狂魔!”


伯颜组织部族撤出去。


他已经摸排了地理环境,确定附近没有明军埋伏,只要冲出去,部落就能保存。


“那财货不要了?”斯钦心疼。


“要个屁,妇孺也都不要了,把骑兵撤出去就行!”


伯颜当机立断,只要战兵和战马,其他的一切都抛弃。


察哈尔部迅速撤离。


兀良哈部也都舍弃了,也快速撤了。


“大人,多亏了您。”谭鹿此刻正在恭敬的侍奉一位来自大明的督抚大人,跪在地上,亲吻王来的靴子。


王来抚须而笑,环视几个氏族的首领,笑道:“你们都是大明的功臣。”


他说的是当地土话。


虽然要汉化通古斯人,但明廷官员要先学会土话,才能更好的汉化他们。


大明是带着诚意来的。


何况,大明曾经在永乐朝、宣德朝统治过这里二十多年,如今又回来了而已。


“都是皇帝陛下的恩典,我们一定会效忠皇帝陛下。”谭鹿最敬佩王来的,就是这位吉林督抚,竟然会说他们的土话。


曾经驱使他们为兵的蒙古人、女真人,也不会说他们的土话,瞧不起他们刻在骨子里的。


而大明却会,把他们当成人一样对待。


黑龙江的督抚俞山,也会,甚至黑吉两省的很多官员,都会说土话,和他们交流没有障碍。


“你是谭鹿,这个名字是陛下亲自赐名,你们是华夏中的索伦人,自古便是,是汉人的一部分。”


王来拍拍他的肩膀:“你是大明的官,已经在为陛下效力了。”


谭鹿感激涕零。


当然了,如此感激的原因,是蒙古四部的所有缴获,都归索伦人所有。


所以索伦人凑兵三万,把兀良哈四部积攒的财货,一口吞下。


大明,最是大方。


皇帝陛下真的把他们当亲儿子养。


他们虽然是生人,却也知道好赖,蒙古人把他们当畜生看,女真人把他们当奴隶用,只有大明把他们看成人。


当然了,主要是他们的兵给力,大明皇帝喜欢征索伦人为兵。


“他们的俘虏,你们可以征为奴隶,也可卖给黑龙江,财货也可跟黑龙江贸易,都会给你最公道的价格,毕竟我们都是明人。”


王来态度和蔼可亲:“你们都是陛下忠诚的卫士,你们的族人在中枢拱卫陛下,为大明征战,皇帝陛下都记在心里的。”


谭鹿等人感激涕零。


索伦部十五氏族,被皇帝赐了十五个姓,现在还没有汉化,但等黑龙江彻底建成,他们也就汉化了。


一旦汉化,索伦部的战斗力可就下降了。


鞑清统治他们,可严格限制他们学文化,把他们当成免费劳力用,哪里打仗都征索伦人为兵,严令他们只能渔猎当野人。


朱祁钰倒没这么狠,用个五十年也就够了。


谭鹿等人感激涕零。


他们不缺人,就是缺生活物资。


这点大明供得足足的,什么都卖给他们,也不防备他们造反。


废话,把严寒地区的野人都算作索伦人,能有一百万吗?用个五十年,还剩个屁了。


这一仗和王来关系不大,但杨信等人求到了王来。


王来在吉林两年,和各部落关系都很好,通古斯部,就是索伦部,也是王来建交的。


杨信等人就求王来,请索伦人帮忙。


大明是真把索伦部当亲儿子养,这亲儿子帮大明杀人就行。


当然了,有了钱索伦人想叛乱王来也不怕,东北这么多部族,难道还灭不了你一场叛乱?


索伦部是越往北越凶残,兴安岭以北的索伦人,比住在兴安岭里的还凶残。


如今还没有完全归附。


王来打算借着这次机会,让上游的野人,也并入索伦来,全部归附。


察哈尔部撤退最早,损失最小。


兀良哈部撤退最晚,损失最大。


南下的路上,岱钦双目无神,他想不通,一向守信的通古斯人,怎么变得和大明一样狡诈了呢?


从兴安岭钻出来,这里就是虎尔哈诸部了,主要散布着瓦尔喀、虎尔哈、使犬部、使鹿部等几部,也都是野人,但战斗力就一般了,因为他们的地盘没索伦人那么恶劣。


这里可不是大明管辖范围内了。


俞山担任黑龙江督抚后,也派人联络诸部,希望诸部和永乐朝一样,前来朝贡。


如今还在谈,大明在施恩。


兀良哈四部财货、妇孺、牛羊都丢了,只剩下20万战兵。


但这些可都是精锐了。


没了妇孺拖累,个个化身猛兽。


打得虎尔哈诸部跪地求饶,兀良哈诸部大肆掠夺,补充部族损失,主要是征野人为兵。


他们打算在此放牧,等待牛羊长起来,再返回吉林,恶心死大明。


黑龙江治所设在伊曼,江水交汇之处,距离兴凯湖不远,也是暂时治所。


伊曼是部落名字,汉文名字还没有定论,中枢还在讨论之中。


黑龙江虽然建省,但只有一个空架子,驻兵一万,沿着吉林建立海上通道,开垦耕地种植玉米,并不断派人和诸部建立联系,怀柔诸部。


俞山在中枢就卑躬屈膝的,来到黑龙江还得装孙子。


杨信一路抢掠,也赶到了伊曼。


俞山着实无语,你们把大明的信誉给干没了,看看外面是怎么评价大明的?贪婪无耻狡诈阴狠,就是大明。


前面派人怀柔人家部落,杨信却一路抢掠。


“督抚大人,征讨兀良哈要紧。”


杨信也不管黑龙江怎么治理,他就要盯着自己的功绩。


差点把俞山气过去,我在中枢不受待见,你也敢瞧不起我是吧?


“这边马上就入冬了,还征什么兀良哈?”


俞山冷冷道:“征讨兀良哈重要,治理黑龙江同样重要,这里不是都司,而是建省了!”


杨信摸摸鼻子,还得用人家供应粮草呢,不能得罪狠了。


“末将收到情报,赵辅、毛忠率领骑兵已经过来了,入冬之前,必须要几仗。”


俞山脸色不善。


打仗的话,黑龙江就没法建设了,必须得筹措粮草,得从内地运来一批,他们也得自己筹措。


种植肯定来不及了,只能对野人想想办法了。


虎尔哈诸部是真倒霉。


刚送走瘟神兀良哈,就迎来大明这个神经病,直接把他们干得倾家荡产,去给明人种地去吧。


财产要,人也要。


赵辅、毛忠等人一路人吃马嚼,所耗甚重。


主要是吉林的野人拥护大明,不好意思给吞了,只能打一打秋风,供给些野味、皮子什么的就好了。


进入黑龙江,那就玩命收割吧,这地方富啊,野人也有钱。


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然后三将在黑龙江搅得天翻地覆,安居千年的虎尔哈野人诸部,几乎被一扫而空。


兀良哈扫了一遍,征走十万人,大明又扫一遍,抓走了十万人以上,剩下的都躲在山里逃过一劫的。


“我就说了吧,大明言而无信,凶残阴狠。”


岱钦跟伯颜说:“你当初要是投降大明,现在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那些部落,据说都归顺大明了,看看现在,被强征为丁,财货交公。”


“你归顺了,还能有好日子过?”


伯颜心有余悸。


但是,你细想,为什么大明要折腾虎尔哈部落呢。


大明对女真野人一向好得很啊,怎么忽然残暴了呢?


兀良哈四部补充了兵卒,兵力又达到了三十万,而这个鬼地方冬天漫长无比,又极为寒冷。


大明把各个部落给挑了,该抓的抓该烧的烧,然后施施然离开了。


你说,兀良哈怎么办?


伯颜惊恐道:“大明是要饿死咱们啊!”


“屁,咱们有手有脚的,怎么被饿死呢?”岱钦认为,没有野人部落,他们自己渔猎不就好了。


可也不看看,虎尔哈诸部有多少人。


贸然多了三十万人,用屎养啊。


“大明太阴毒了!”


岱钦头晕目眩:“这地方冬天在八个月以上,没有吃得,咱们怎么过啊!”


“还冷呢,就这点皮子,够穿吗?”伯颜提醒他。


岱钦直接晕过去了。


这个冬天熬过去,兀良哈部能剩下一半人就不错了。


他们可没有火炕和羽绒服啊。


用毛皮、皮靴过冬,取暖靠抖吗?


木头虽然多,也没储备啊,也没有伐木工具啊,用刀劈吗?


伯颜心里一动,投降大明,变成明人也不错呀。


黑龙江提前入冬了,杨信等人乘船回朝鲜了,还带走了十万奴隶野人。


征战兀良哈,肯定不是一年两年之功,中枢预计五年平定兀良哈,投入三十万大军,粮草、银币无算。


北方在打仗。


海上也在打仗,时间退回到六月。


内阁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华人政权渤泥、吕宋进献粮食给大明,却遭到渤泥的拒绝,吕宋也随之拒绝。


大明以渤泥侵吞大明纳土纳,吕宋侵吞大明兰屿岛为名,派上海水师,登陆纳土纳和兰屿岛。


渤泥立刻派兵驻入纳土纳,并和大明水师对峙于纳土纳。


梁珤打响大明海上第一战。


梁珤联络西葡两国,寻求合作。


而葡萄牙提出,要占据马六甲,西班牙则要占据马尼拉。


西班牙倒是想要吕宋,但梁珤态度坚决,认为吕宋和大明有仇,大明要荡清吕宋,不许西班牙染指。


葡萄牙已经占据了马六甲,大明占了新加坡,让葡萄牙十分不满。


所以要收回马六甲整个海峡的管理权。


梁珤表示拒绝:“新加坡乃是满刺加献给天朝皇帝陛下的,新加坡的名字也是皇帝赐名的,不能随意交给别人。”


葡萄牙则暴露真实目的,要香料群岛,就是马鲁古群岛。


梁珤认为此事太大,需要报给皇帝陛下,他不能决定。


其实,他就是拖一拖葡萄牙。


葡萄牙本国离这里太远了,大明现在和东南夷撕破脸,只能寻求他们的合作,给他们一些好处可以,但已经到嘴的好处,不能再吐出来。


至于以后,再抢回来便是,你们那么远,回去玩蛋多好呀,来我们家门口干什么啊。


谈判到了七月,三方达成协议。


吕宋岛以南,以马尼拉为中心的诸岛,归西班牙处置。


马六甲主权不变,香料群岛归葡萄牙处置。


但渤泥、吕宋两国,必须被荡平。


海战由三国组建联军行动,陆战则由大明单独完成。


西葡两国将军翻个白眼,你们大明又要搞屠杀了是吧?


你们大明真是个超级野蛮的国家,没有之一,在安南、占城、柬埔寨大搞屠杀,搞得东南夷四十多个国家搞联军反对你们。


以后你们再想占领别人的领土,可就困难了,把事情做得太绝了,就连我们和你们合作,都得防着你们。


这就是没有信誉的下场。


梁珤却不在乎,大明现在只认战功,他想当国公,就得别人更狠更残暴,不然大明将军这么卷,想荣封国公可不容易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