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扬名 > 第三十九章 遇刺

第三十九章 遇刺

作者:肉末大茄子 返回目录

王修并未说话,只是对着杨明点了点头。


杨明会意,伸手去扶郑浑。


未曾想这一下竟然没能扶起来。


郑浑直接伏地:“浑欲加害少君,万死不足以赎罪,只是还望少君能救我妻儿!”


杨明听得一头雾水。


他把目光望向王修。


王修接着便把他在郑府后面发生之事说了一遍。


杨明这才恍然大悟,他先是看了看王修,一脸赞赏。


身处险境不仅成功避险,还说服对方来请罪,这份应变与口才,实是名士之风。


他接着再看向仍伏地的郑浑,神情颇为复杂。


郑浑被胁迫,为妻儿都可以理解,可也就像他自己所说那般,欲杀恩主,万死之罪。


然后,现在还请他帮忙。


杨明接着再望向王修,既然王修知道这些还把郑浑带回来,必然是有其他说法。


“主公,我们此时尚有两个选择。”见杨明望向自己,王修便开口说道。


“说来听听。”杨明示意王修坐下说,接着自己也坐了下来,至于郑浑,就先让他在那伏着。


“一是船队不再靠岸,尽早赶回雒阳,赵忠冒险行此手段,想必也是知道主公回了雒阳他便无计可施。”王修坐下后说道。


杨明听完点了点头。


老实说他真没想到赵忠会这么冒险行事,赵延一个族弟有如此重要吗?


不过确实如王修所说,赵忠既然这么做了,就说明在雒阳不敢,或者没法拿他怎么样。


“二是借此谋划一番,对那赵忠下手。”王修说到此处时压低了些声音。


“我选后者。”杨明很快做了选择。


虽说他们分析赵忠到了雒阳不敢对他们做什么,但万一呢?


就像他们谁也没想到赵忠竟然会冒险刺杀他一样。


与其被人天天惦记,倒不如主动出击。


致人而不致于人。


王修点了点头,似乎早就猜到杨明会这么选,于是把郑浑叫起,然后一点点把谋划说了出来。


……


夜幕将临时分,北岸一阵马嘶声。


杨明出得船来,便见十余骑出现在北岸渡口,当先一人细眼长髯,正是曹操。


他忙命人架船到北岸。


曹操神色焦急,待望见杨明时才放松下来。


“子骞,见你无事,我方才安心呐!”曹操上来就握着杨明的手。


“我尚有百余乡勇,夜间时分可到,不知是否还来得及?”他接着又说道。


杨明内心感动,曹操倾巢而来,是真把他当挚友。


“来,我与你介绍一番,这是营陵王修,所幸有叔治,我才化险为夷。”杨明开口道。


曹操闻言知道杨明已脱险,长松一口气,也转身和王修寒暄起来。


杨明邀曹操到船上喝酒,两人免不了又是一阵家长里短。


当然主要是杨明在讲青州经历。


曹操听得大为震撼,情绪也是几度变化。


“早知我当初就辞官挂印,与子骞一道去东莱求学。”听到最后,他忍不住一声长叹。


相比杨明,他这几月在顿丘的经历可以说是平淡如水。


顿丘大治,境内无事,他所做最多之事,竟是续作杨明去时留下的那短歌。


可惜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后面的,当真是一事无成。


杨明听得也不由笑了起来。


这其实很正常,历史之中《短歌行》是曹操半生戎马后的抒情之作,此时的曹操哪里作得出来。


“只是如此一来,你在雒阳危机四伏,曹节、赵忠或许此时不敢拿你如何,但假以时日,必会寻机会置你于死地。”曹操面露担忧道。


“我当初既选择杀王甫,便知已无回头路,此生除奸宦,虽死也名留青史,又有何惧。”杨明淡然回道。


曹操闻言望向杨明,目光比当初在县衙之时更为崇拜。


他举杯敬杨明:“操一生能得此挚友,死而无憾矣!”


那眼神,分明已是杨明的小迷弟。


“孟德,我有一事仍需你帮忙。”待碰杯后,杨明开口道。


“子骞,莫说一件,十件又如何!”曹操拍着胸脯说道。


杨明挥手,示意其附耳过来。


待听完,曹操先是一愣,接着大喜。


两人饮酒到夜里,抵足而眠。


翌日,曹操只带了半数乡勇回顿丘,留下半数护送杨明西归。


杨明与曹操拜别,接着便令船队西归。


郑浑此时换了装束,也与他们一道回雒阳。


行船四日后,他们已进入河南郡境内,水势平缓,再有三四日便可抵达孟津。


此时天色渐暗,杨明屏退了护卫,与郑浑在庐内饮酒。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阿一在给他们煮酒,时不时出去弄一些酒菜进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杨明有了醉意,枕在榻上休息,郑浑也直接睡在一旁。


阿一见状拿来被褥给二人盖好,一阵摇头后便收拾碗筷,到庐外清洗去了。


过了许久,她忽然听到庐内一阵声响,回头看去,见那郑浑忽然快步出来。


正疑惑间,对方走到船首,突然纵身一跃径直跳入水中。


她一开始的反应是郑浑得了癔症,睡梦中落水,正要喊人施救。


可当她扔掉手中碗,跑到船首,看着郑浑瞬间没了踪影,隐约有不好预感。


她脸色一变,立马跑进庐内。


待看见庐内场景,她呼吸一滞,脸色煞白,身子一晃差点栽倒,手扶着庐门才站稳。


此时榻上,杨明胸口插着一把匕首,鲜血流出,已经没了动静。


她深呼了一口气,平复一些心情后走到杨明身边。


“少君?”她先是颤抖着叫了一声杨明的名字,见没反应,颤抖着伸手抵在杨明的鼻子前。


在感受到并无呼吸之后,她一下跌倒在地,泪水霎时模糊了眼眶。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她嘴里喃喃自语,难以置信。


自从离了濮阳后,杨明便与郑浑夜夜饮酒。


以她对杨明的了解,杨明必然是知道对方完全可信才会这么做,可为何前几日王修都在,今日只有二人?


她想不明白,那便不再去想。


“少君?”她颤音又叫了杨明一声,目光中满是期望,期望杨明此时能应她一声。


可杨明依旧一动未动。


她见状擦了一把眼泪,像是做了决定,扶着床榻站起身来。


他拿起挂在庐壁上的八面汉剑,在看了一眼杨明后,深呼一口气,面露决然之色。


“锵!”


她直接拔出剑来,竟然举剑就要自刎。


不过就在她举剑之际,一只手突然猛地抓住了她手臂。


她低头看去,一脸惊色,正是杨明。


杨明呼出一口大气,对他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


阿一既惊又喜,扔下汉剑后,竟然抱住他直接大哭起来。


杨明疼得一咧嘴,望着怀中阿一,也是心情复杂。


王修所谋划之事,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除了那日在庐中的三人,还有便是张辽,也是因为需要他做事。


就连另外一个需要办事的曹操,也只是知道一部分。


所以阿一是不知情的。


杨明以为阿一看见他死了最多伤心而已,哪成想竟然会直接拔剑自刎。


他只知王异贞烈,怎知贴身婢女也如此?


怀中的阿一仍在哭,杨明想伸手安抚一下,但最后还是又收了回去。


王修差不多也该来了。


事实上王修确实来了,他看到正在大哭的阿一,接着便转身在船首大喊道:“快来人,少君遇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