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扬名 > 第四十四章 谋定

第四十四章 谋定

作者:肉末大茄子 返回目录

阳球又接连审讯了赵忠党羽,翌日才回到司隶校尉府,此时他把目标瞄准下一个人,张让。


赵忠所供证据之中,张让牵连甚至,若能顺势拿下张让,那宦官势力将被彻底打压。


须知曹节年事已高,剩余中常侍能力也远不如赵忠、张让。


“圣旨到。”


他正思索间,忽然有黄门侍郎来了府衙。


他起身迎了出去接旨。


“诏,司隶校尉阳球为卫尉,即刻上任,不得有误。”


当黄门侍郎宣读完圣旨后,阳球整个人愣住。


他才除了一赵忠而已,天子怎么可以这么快就把他调离?!


“阳球,还不接旨?”黄门侍郎看到他没反应,开口提醒道。


“臣阳球,接旨。”阳球上前接了圣旨,不过他接完之后直接拿着圣旨奔向府衙外。


他要去面圣!


……


輼輬内,刘宏正与何贵人嬉戏。


何氏生得貌美又擅于房事,他尤为宠幸,之前更是为他诞下皇子,封为贵人。


如今何氏身体恢复,又可以受他临幸。


说来上次观九真麟交媾被打断了雅兴,这次带上美人与院中奇珍异兽共迎春机,必定别有一番趣味。


只是车还未出北宫,就被人迎面拦下。


他掀开车帘,接着便看到阳球手持圣旨跪于车前。


望见刘宏,阳球立马道:“陛下,臣无清高德行,却被委以尽忠之重任,虽诛杀赵忠,但仍遗漏张让等狐狸,不足以向天下表明朝廷圣明,请陛下再予我一月时间,臣一定使豺狼鸱鸮统统服罪。”


刘宏闻言眉头紧皱,放下帘子坐了回去。


如今赵忠刚死,阳球便如此急不可耐要除掉张让,意欲何为?!


莫不是要把宦官全部剪除,使其成为士人摆弄之傀儡?


亦或受何人指使,想要篡位不成?


不过阳球之司隶校尉乃其亲任,他此时虽气愤,却也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好让对方识趣退去。


可紧接着车外便是一阵清晰的磕头声。


刘宏眉头紧皱,以阳球之政治水平自不可能不知此时他不想再动宦官,这是在逼他!


然后,是一连串的磕头声,声声清脆可闻。


阳球这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刘宏,没错,他就是在逼刘宏!


刘宏呼吸加速,脸色阴沉,一旁的何氏不敢作声。


许久,刘宏直接隔着帘子呵斥道:“卫尉阳球欲抗拒诏命?”


外面磕头声止,但没有其他动静。


刘宏见状掀开帘子,看见阳球仍跪在那里,额头上全是血迹,他随即又呵斥道:“卫尉阳球欲抗拒诏命?”


阳球双手攥拳,表情绝望,但仍未起身。


刘宏见状直接走出,站在輼輬上,俯视着阳球,第三次呵斥道:“卫尉阳球欲抗拒诏命?!”


终于,阳球痛哭伏地,哽咽道:“臣阳球,领诏令。”


刘宏冷哼一声,转身进了輼輬,直接示意回宫。


在回宫路上,刘宏靠在软榻上一言不发。


阳球方才的行为胆大妄为,若是以往怎敢如此?


这必然与王甫、赵忠之死大有关系。


一念至此,他坐起身来。


他必须放出姿态,否则这些士人真会顺势把宦官赶尽杀绝。


等回了玉堂殿,刘宏随即让蹇硕把曹节、张让叫到殿中来。


等他们到了,他随即让蹇硕宣布了两个诏令。


第一条诏令,曹节仍任大长秋,但同时兼任尚书令。


当这一诏令下达之时,一向淡定无比的曹节眼皮都跟着跳了一下。


东汉二百多年,还从未有宦官兼领过尚书令,他这是成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人。


刘宏此举信号强烈,这不仅是弥补宦官权势损失,更是在敲打士人。


尚书令可以给,若士人再不识趣,司隶校尉亦不是不可!


曹节跪地拜谢。


接着,是第二条诏令,令中常侍张让即刻在鸿都门内设置学校,招收学生。


关于鸿都门学,刘宏并不是此时才有想法。


早在数年之前,他就已经令人在鸿都门内设置个人场所,以招收尺牍辞赋、书法等人才。


但因为其为宦官掌控,一直受到士人强烈抵制。


也因此,设置类似太学一般的学校也一直被搁置。


如今正好是个机会。


此条诏令相较第一条更为露骨,须知当今掌握朝廷的今文经世家本就遭受着古文经士人压力。


若天子再支持宦官子弟一同攻击,那他们的形势将岌岌可危。


等颁布完这两条诏令,刘宏心情这才好转许多。


最后,他令蹇硕告知群臣,他此时身体不适,要在内宫歇息,这几日不接见任何人。


等做完这所有,他这才搂着何氏去往内宫之中。


……


杨明,此时是真的在孟津养伤。


为免怀疑,他早在郑浑“行刺”之前就在胸口划开了一道大口。


阿一寸步不离地照顾他。


虽说杨明未死,但自从上次刺杀之后,她表现的比张辽还要护主。


包括杨明在内,谁也无法说任何不适,她可是王异贴身婢女,在杨明遇险之后这么做无任何不妥。


不过相较于于阿一的理所当然,杨明此时的心情却颇为复杂。


虽然不想承认,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一路的悉心照顾,让他对阿一生出好感,那日拔剑自刎更是让他动情。


这怪不得他,当有一女子因你死了在你面前拔剑自刎,这怎能不让人触动?


所以他此刻既有些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王异,也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应阿一。


他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说服自己,此时的他毕竟不是身处原先那个一夫一妻制时代,而阿一终归也是王异的贴身婢女。


他若真喜欢,大不了以后纳为妾便是。


“主公。”就在这时,张义进了屋内。


孟津与雒阳之间有六七十汉里,消息仍需有人传递。


张辽大伤初愈,之前又受命奔波,如今在雒阳休息,这任务便给了张义。


一旦雒阳有什么大事发生,张义就会第一时间赶来汇报。


与张义一起进来的还有王修。


阿一见到王修后主动退了出去,关上房门。


张义接着把阳球被调任卫尉,曹节出任尚书令以及天子开办鸿都门学等事悉数说了一遍。


待张义禀报完下去,王修便开口道:“主公,司隶校尉如今空缺,不过我以为此时并非良机。”


荀攸的阁楼三策,杨明先前已与其提及。


杨明示意他坐下说。


“陛下如此行事,态度明确,便是要维护那宦官,此时若图司隶校尉之职,一来因主公先前所行之事,陛下很难应允,二来即便当了司隶校尉,与宦官再起冲突,陛下也依然会维护宦官。


且主公即将及冠,届时入郎署,极有可能入尚书台,而此时曹节为尚书令,必然刁难,主公应付起来也非易事,故修以为主公此次回雒阳后应当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再图司隶校尉之职。”王修坐下后说道。


从他言语之中,首先能感觉出他是支持杨明选择中策。


其次,他觉得这个计策需要考虑时局。


如今刘宏态度明确,杨明宜守不宜攻。


杨明听完后点头认可。


如今发生的一切,赵忠被杀,曹节提前出任尚书令,都是他杀赵延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就如同王胡的出现是个意外一样,这些事情的发生都不在他计划之中。


不过这些并不影响他的主体计划。


因为他的计划从来都不是和此前的窦武,或者是历史中的袁绍那样“除尽宦官,士人专政”。


作为穿越者,他知道刘宏是可以说出“张让是我公,赵忠是我母”的天子,你杀尽宦官跟杀刘宏有多大分别?


所以刘宏在位之时,这么做就不可能成功。


而他此前所做看似处处针对宦官,但都事出有因,杀王甫是为扬名,杀赵延是意外,计除赵忠则是自保。


何况宦官就是导致大汉崩盘的所有原因吗?


不,它们只是最后那根稻草。


士人,或者是世家大族兼并土地才是主因。


历史之中,几乎每个王朝末年都是土地兼并到极端诱发了农民起义,朝廷被迫将军权下放,然后形成割据势力,进而导致王朝崩塌。


东汉也是如此。


而且东汉先天畸形,这是一个为了延续汉国祚,皇帝向世家妥协而建立的王朝。


这意味着即便他现在是皇帝,也拿这些世家大族毫无办法。


别说刘宏如今就是这样,当初立国的汉光武帝刘秀什么人杰,他丈量土地都能搞得“民变四起”而不得不中止。


杨明可不觉得他比“大魔导师”还更有治国才能。


因此“除尽宦官,士人专政”一不可行,二即便成功也没太大意义。


他的主体计划一直未变,就是破而后立,走争霸之路。


第一个五年扬名已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就是要招揽人才,打造基本盘,为黄巾之乱做准备。


关于黄巾之乱,他在雒阳时也曾想过是否可以靠杀张角来阻止,或者减轻起义规模,让百姓少遭些苦难。


但这次青州之行,他越发感到黄巾起义爆发的必然性。


底层百姓连活着都是奢求之时,那就是一堆干草,一粒火星就可以点燃。


杀了张角,无非是等待下一个起义军领头人出现。


况且此时的张角为“大贤良师”,杀了他民怨沸腾,未尝不会让起义提前爆发,又或者是参与之众更多,适得其反。


换句话说,两汉四百多年堆积的问题,已经呈现出一种不可逆的大势。


所以王修“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的建议恰到时机,也正中下怀。


……


几日后,一辆輼輬在执金吾卫士护送下抵达孟津。


杨明在卧榻上见到了吕强,那个他只听过却又素未谋面的宦官中的“特例”。


吕强其人看起来也如曹节等人一般消瘦,但那份气质,即便是不会相术之人也完全能感觉出来,与曹节等人截然不同。


吕强持节,代天子慰问。


杨明自然知道慰问不过幌子,确认伤势才是目的。


因此他坦然展示了自己未愈合,看着仍触目惊心的伤口,吕强看完后关心了一阵便走了。


等到吕强离开,王修走了进来。


“他往东郡去了吗?”杨明开口问道。


王修点了点头,接着道:“我有些担心,那华佗是否会依主公所言回答。”


“叔治不必担忧。”杨明摆了摆手。


“主公为何如此肯定?”王修仍有担心。


“他知我活,于百姓有利。”杨明回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