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 > 第四百一十一章,赶海引发的讨论

第四百一十一章,赶海引发的讨论

作者:喵力求食 返回目录

此时此刻,小老头身前的报纸,已经清空了不少。


就刚才那么一小会儿,小老头已经卖出去大概三四十份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


庞大的销量,让沈宝新眼热不已。


要是明报也是卖得这么好的话,他哪里还天天愁眉苦脸啊?


“老细,你刚才说你推荐别人买新经济日报是为了赚钱,我不是很明白,可以麻烦你稍微跟我说一说么?”


“你是记者吧?”


小老头嘿嘿一笑,自作聪明地反问道。


沈宝新暗自无语,正要否认和解释,可他马上反应过来,道:


“对,老细啊,我是报刊的记者,就是想采访一下你,关于报纸销量背后的秘密,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跟我聊聊这些事儿呢?”


秘密两个字,还是有些魔力的。


听得小老头也是一阵欣喜,忍不住继续问道:


“那我们的话,会登报吗?”


再次的反问,让沈宝新差点没了耐心。


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小老头这样的普通人,还想登报?


想屁吃呢!


不过,沈宝新并没有说出心里话,而是顺着对方的话,点头道:


“如果消息劲爆,有刊登的价值,就会登报,这个不是我能决定的,不过我可以回去润色一下.”


小老头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了。


他揭秘了一下,关于新经济日报两家报纸的让利行为。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说了。


但那些人好像都不是记者,反而是一些开着虎头奔的老板。


对小老头来说,如果其他报纸也像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这样大方让利,那就更好了。


当沈宝新听到,小老头这样的报刊亭,每卖出去一份新经济日报或者中庸日报,就可以拿到一毛两分钱的利润时,整个人都呆滞住了。


难怪这两家报纸的销量,那么迅猛了。


合着是牺牲了大部分利益啊。


加上每份报纸还有海报这样的附赠品,难怪这两份报纸,卖得这么凶猛。


内容创作上面,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都不差,甚至比明报、大公报这些还要好。


笑傲江湖、鹿鼎记和鬼吹灯这三本畅销,扣人心弦,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佳作。


加上泳装美女海报,以及海报上面,关于化妆、穿搭上面的小知识分享。


所有的这些点,都抓住了普通市民的痛点。


男人咸湿,女人爱美,普通人沉迷,知识分子爱看评论。


除了这些之外,原来还有报刊亭老板的利益。


或许,这里面,还有其他一些关键点,是沈宝新并不知道的吧。


明报,败得不冤!


只不过,新经济日报这两家报纸,也太过分了。


让利给报刊亭等商家的行为,这不是扰乱市场嘛?


简直就是乱来!


还有之前三天免费派送,也同样是扰乱市场的行为,这也太无耻了!


在沈宝新气呼呼地返回明报总部办公室,跟金大大商量对策的时候,星岛晚报的行动已经开始了。


“我就不信新经济日报这里两家报刊那么有钱?不就是烧钱么?谁怕谁啊?”


星岛晚报开始烧钱大作战,成报也在隔天加入战场。


一时间,整个港岛报业,都硝烟弥漫,大战正式开始。


“老板,昨天的销量下跌了一万八千份,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中环荷里活道,新经济日报办公室,舒明正在跟许多年汇报情况。


后者听到星岛晚报这些报纸,居然到现在才察觉到让利的事儿,多少有些失望。


要知道,新经济日报已经发刊超过二十天了。


除了最开始的三天时间是免费派送之外,剩下的时间,都是收费的。


即便是收费,每天报纸销量也超过了三十五万份。


即便因为星岛晚报和成报这两家报纸,加入战场,新经济日报的销量,也才下跌一万八千份罢了。


这下跌速度,很一般啊。


“行,我知道了,市场部的人,跟那些商家谈得怎么样了?”


听到许多年的询问,舒明神色一震,连忙道:


“老板,您还真是神机妙算,中环和尖沙咀各有一家面包店打了广告,同意了我们的C营销方案”


“衣服公司、手表公司和中介公司也都表示要加入.”


“老板,如果我们在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可以稳定这些广告商的话,广告盈利就完全超过销量盈利了”


舒明这位主编的语气,极为兴奋。


那是因为广告收入,实在是太强了。


一份报纸售价是三毛五分钱,报社本身的盈利也才一毛五分钱。


除掉五分钱的运营成本,每卖掉一份报纸,真正盈利就是一毛钱。


新经济日报每天的销量,大概是在三十五万到三十九万之间来回波动。


取三十七万的平均值,也就是说,每天是三万七港币的盈利。


然而,现如今的广告盈利,半个月的时间,就超过一百万港币了。


换句话说,一个月的广告收入,就是两百万。


而报纸销量本身的盈利,即便继续保持这样的销量,每月的盈利,也就是一百二十万左右。


相比起来,跟广告的收入,完全没有可比性。


所以,再得知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年沉吟半晌,便让舒明等一等。


他需要知道中庸日报那边的情况,再统一作出安排。


毫无疑问,中庸日报那边的广告收入,其实比新经济日报要更好。


那是因为中庸日报的销量是超过四十万份的。


并且,昨天星岛晚报和成报的报复行动,只是让中庸日报下跌了五千份销量罢了。


对比其四十多万份的庞大销量来说,五千份的数据,微乎其微。


于是,确定了情况之后,许多年便让舒明和黄思骋两人,继续让利。


原本报社本身还有一毛钱的盈利,现如今,再让利五分钱。


换句话说,报刊亭老板,可以拿到一毛七分钱的利润。


这个利润,绝对超过了星岛晚报和成报的让利。


“老板,如果对方还再出招的话,岂不是我们要把剩下的五分钱利润,也要让出去?”


黄思骋有些担忧地说道,许多年却呵呵一笑,道:


“放心吧,我猜他们绝对不敢!”


不是谁都有那么大的魄力,甚至说,明报、星岛日报这些报刊,其实都是靠销量存活的。


广告这方面的营收,他们可就差远了。


没办法啊,因为新经济日报和中庸日报的销量,远超星岛日报这些报刊。


所以在广告报价这方面,肯定也是比星岛日报这些报纸要高很多的。


其次,广告商的挑选,也是极为严格的。


确定这件事之后,许多年出现在了荃湾这边。


“BOSS,这家玩具工厂目前有七十二名工人和五名管理层去年营收三百四十五万,盈利八十七万.”


加斯科因在许多年旁边,简单介绍着眼前这家玩具工厂。


许多年要收购玩具工厂,当然是想要赚这方面的钱了。


他脑海里还有那么多创意,要是不拿出来的话,那就太浪费了。


要不是他跟加斯科因这些人,还不太熟悉,他指定不会亲自来参观玩具工厂的。


直接收购就是了。


一家小工厂,年营收看起来很不错,但其实很一般。


“行,我知道了,跟他们做好交接工作,等合同签订之后,三天内,剩余款项就会到账”


听完加斯科因的汇报,许多年点点头,定下了这笔交易。


收购了一家玩具工厂,对许多年来说,也是事业的一大进步。


只是,他很快就离开了。


相比玩商业这些,他更喜欢带着老婆孩子出去玩耍。


距离一个月的期限,还剩下六天的时间,所以他要抓紧时间。


港岛这边,到处都是海滩这些。


除了下海游玩之外,那就是赶海了。


不过,赶海的话,需要去到更远一些的地方才行。


这天下午,一家人来到码头,坐上租来的豪华游艇,向着目的地出发了。


今天张明德也跟着一起出去玩耍,这是早就说好的事儿。


港岛周边有不少小海岛,有些是有人居住的,有些则是没人居住的。


许多年并没有去很远的地方,只是开了一个小时左右,就到达了目的地。


现在时间还早,先进行下午茶。


吃饱喝足之后,等太阳差不多下山的时候,就可以赶海了。


“你们都注意安全,不要跑太远了.”


秦淮茹大声说着,小豆包她们都点头应了一声,提着桶和钳子,在海滩上闲逛了起来。


赶海这样的活动,对小屁孩她们来说,还是新鲜事儿呢。


以前在京城,连大海都没有见过。


现在则是每天都可以看到大海,倒是不觉得稀奇了。


然而,赶海这样的活动,却还是第一次。


大海很大,也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事儿。


潮起潮落这事儿,她们也听她们爸爸说过了,那是跟月亮的潮汐之力有关系的。


太过复杂的潮汐现象和本质,小豆包她们就没有关注了。


眼下,还是关注一下,前面这只会变色的鱿鱼吧。


白豆腐想要把鱿鱼抓起来,结果它溜得非常快,一下子就遁走了。


小不点来补刀,整个人扑了上去。


结果,鱿鱼没抓到,反而是被珊瑚礁给划破了手臂。


哇地一下,小不点就哭了。


他的手臂哗啦啦地流血,根本止不住。


加上海水又是咸的,所以,从手臂流过来的水珠,瞬间让他疼痛万分。


早有准备的许多年,好笑地拿出急救箱。


只是,他还没动手,他师傅已经先一步过来了。


张明德处理这些外伤,经验丰富得很。


三下五除二,很快就处理好了。


就是苦了小不点,手臂缠着纱布,现在想要赶海,只能靠钳子了。


但是钳子抓鱼,其实,还是挺困难的。


加上手臂有伤,那就更困难了。


饶是如此,小不点很快就忘记了伤痛,玩得不亦乐乎了起来。


孩子多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


从来不会缺少玩伴,一路嘻嘻哈哈的。


不管是小鱿鱼还是小龙虾,又或者是一些不认识的小鱼、海螺之类的,全都被她们捡到桶里面了。


“爸爸,那边是什么呀?”


就在太阳西斜,即将从海平面消失的时候,小团子指着远处的黑影,惊讶地问道。


许多年、秦淮茹、小梅等人,纷纷抬头看向那边。


那处黑影不是很大,距离也不算很远。


但看起来,应该是搁浅的鱼吧?


“走,过去看看。”


听到他爸爸的话,小不点、敬哥儿和风火轮三个调皮鬼,第一时间冲了过去。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黑影旁边,果然,这是一条大鱼。


大概有四五十斤重吧,在浅水滩来回游动。


可惜,根本逃不出去了。


因为这是一处被珊瑚礁包围的一个小湖泊,有好几个连接外面海域的出水口。


但出水口都很小,只能通过一些一两斤的小鱼。


反倒是这条四五十斤的大鱼,以及两条五六斤重的鱼,也同样搁浅了。


“嚯,运气这么好呢,居然有三条石斑鱼”


许多年开心不已,这赶海,还能遇到一条小龙趸,还有两条普通的石斑鱼。


确实是很幸运啊。


“哇,这就是石斑鱼啊,我还是第一次在大海里看见石斑鱼”


瞅见这三条鱼,许晓倩忍不住惊叹说道。


来港岛有一段时间了,许晓倩只是去过两次海鲜市场罢了。


但赶海还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次看到活着的龙趸。


以前在京城的时候,许多年倒是有带回来龙趸鱼,只不过,那些龙趸鱼,都是被他切成几段几段的鱼块,许晓倩可没有见过。


秦淮茹、小梅、小豆包她们也都惊讶不已,然后看着许多年父子几人,把这三条鱼给抓了起来。


桶不够大,肯定装不下那条四十五斤的龙趸鱼。


但还好,许多年力气大,单手就可以拎起这头大鱼。


“走咯,我们回家吃海鲜!”


提着大鱼,许多年兴奋不已地冲着小豆包她们说道。


孩子们也是开心地欢呼着。


原来赶海,还有这样的意外惊喜。


所以,回游艇的时候,小豆包她们还叽叽喳喳地说着,下次周末,也要继续赶海。


谁知道,秦淮茹却指着她们的脸蛋和小手说道:


“还想赶海呢,你们要是再这样赶海的话,不出半个月,你们就要变成小黑炭了.”


可不咋地,一个下午的暴晒,尽管她们有进行简单的防晒,但港岛这边靠近赤道,太阳光可是非常强的。


因此一个下午下来,她们的肤色黑了几度,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才没有,我很白,妈妈你胡说!”


小屁孩们顿时连忙否认了此事。


只不过,她们否认有个屁用啊,事实胜过一切。


她们就是变黑了一些,别当大家都是瞎的。


于是,回去的路上,一家人就讨论这个变黑的事儿,讨论了许久。


至于赶海这个话题,早就被大家抛到爪哇国去了。


让肤色变白的事儿,中医也是可以参与进来的。


许多年就表示,他可以研究一下,比如黄瓜片保湿变美效果很好,还有一些变白的配方,其实都是跟中药有关系。


明明就是讨论防晒的事儿,结果,现在已经延伸到了变白。


然后,变白这个话题很快就又延伸到了健康长寿。


到了长寿这个话题,张明德最有发言权了。


连小豆包她们都乖乖地听着她们师祖爷爷的话,秦淮茹、小梅她们几人也同样如此。


只有许多年开着游艇,时不时地跟他们搭话几句。


老实说,长寿这事儿,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那是良好的生活习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才有这样的可能。


人体的各种器官,都要保持永久的活力,这个难度就非常大了。


“比如说皮肤,保质期其实就是二十五年左右”


许多年笑呵呵地说道:


“我们很多人在二十五岁之前,皮肤都是非常光滑白嫩的,但25岁左右就会开始逐渐的衰老.”


“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皮肤状态会进一步的下降,很多的皮肤问题也会陆陆续续得出现,例如干燥,敏感,脱皮,皱纹,斑点等等皮肤问题”


可他刚说完,小豆包立马反驳道:


“爸爸你说谎,为什么妈妈已经二十八岁了,她的皮肤还是那么好?比小姑的皮肤还要好呢.”


白豆腐也跟着补刀:


“对啊,爸爸你的皮肤也是很好啊,之前在京城的时候,你比三伯四伯他们都要年轻好多岁呢”


两个小家伙的反驳理由,还十分强悍。


搞得许多年一时间都语塞了。


“行了,你们别打岔,我跟你们妈妈的情况特殊,等下再给你们解释”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其他器官的寿命.”


小屁孩们顿时不吭声了,认认真真地听着。


长寿这件事,对小屁孩来说,还十分遥远。


即便是对秦淮茹、小梅、许晓倩她们来说,长寿这个话题,也同样很遥远。


如果是建国之前,按照人均四十岁左右的寿命,以秦淮茹现在二十八岁的年龄来说,确实应该发愁长寿的事儿了。


但,现在不一样嘛。


反正,秦淮茹是不太担忧长寿问题的。


毕竟家里有许多年这个医生,还有他师傅这个神医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