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谍影:命令与征服 > 第612章,遗书

第612章,遗书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返回目录

老白回来了。


心事重重。身上还有伤。


不是枪伤。不是刀伤。是剐蹭伤。头发上还有蜘蛛网。


张庸看他的样子,就知道情况不妙。


显然,在联络其他成员的过程中,老白是吃了不少苦头。


“敌人来的太快。”


“好几个同志都下落不明,我担心是被诱捕了。”


老白语调晦涩。


这是前所未有的打击。情况非常严重。


该死的叛徒!


还不止一个!


老白现在也无法判断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


“淡定。”


“你们会胜利的。”


张庸安慰对方。然后发现自己不如不说。


不会安慰人的时候,说什么话都是错的。


虽然,他是知道红党最终会取得胜利。然而,在此时此刻,却毫无疑问是革命最低潮。


就连李静芊都出现了沮丧、焦虑、彷徨等状况。


“我们必须撤离。”


“那就赶紧撤啊!”


“但是徐恩曾本人就在火车站。他还申请了保安队协助。现在杭州火车站,到处都是士兵。出入旅客,全部都要严格盘查。”


“不能躲到乡下去吗?”


“一个陌生人去乡下,反而更加容易惹人怀疑。”


“必须坐火车?”


“是的。”


“这个倒是没问题。”


“真的?”


“真的。”


张庸点点头。


徐恩曾在火车站又如何?


他张庸抓日谍的权限最大。即使和徐恩曾冲突也不怕。


什么?


故意放跑红党?


张庸都懒得辩解。随便对方去说。


无论是谁,听到徐恩曾这么说,都只会认为是特务处和党务调查处互相攻讦。


真相没有人在乎。


闹出天大的事情来,也是两派人马互相冲突。不以为然。


“火车停开吗?”


“这个倒没有。”


“那就安排你们的人上车走吧!看我在哪里,你们就朝哪里来。我送伱们上车。”


“好。”


老白急匆匆的去了。


张庸将他叫住。递给他一点银票。还有一袋银元。


钱能通神。很多时候用得上。


据说当年某人就是靠着几块大洋,成功脱身的。


“秦立山!”


“到!”


“集合!”


“是!”


张庸集合队伍,准备出发。


事不宜迟。必须尽快在火车站里面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


同时,也是在火车站抓日谍。


火车站肯定有日谍。上次的火车出轨,多半和日谍有关。


虽然这个事情,宣铁吾是说终结了。但是很显然,真相还没揭开。正好,他顺便将这件案子给破了。


话说回来,这桩案子也拖得够久了。之前杨丽初还问起过。


当时遇险的不但有警校生。还有政府工作人员。其中,一位法务部次长不幸遇难。


要说这是意外,谁也不会相信。


用这件事作为借口,再抓几个日谍,保证堵死徐恩曾的嘴。


准备出发。


忽然间,杨丽初从楼上下来,急匆匆的叫道:“你先别走,有你的电话。”


“谁打来的?”张庸疑惑的问道。


正要出去办事呢!十万火急,这个时候来电话?


谁这么不识趣?是不是找骂?


“毛人凤。”


“哦……”


张庸暗暗吐舌头。


擦,这个骂不起。赶紧去接电话。


幸好,电话已经转接到大堂来了。


拿起话筒。


“少龙。是我。”毛人凤的声音传来。


“毛秘书。”张庸急忙平复心情。心想,毛人凤急急忙忙来电话,又有什么事?


“听说,徐恩曾封锁了火车站?”


“是的。我也是刚刚接到报告。”


“这样,你现在立刻去浙省警官学校。接收一批新学员。”


“新学员?”


“对。这是处座的最新命令。所有在杭的学员,无论什么年级,什么专业,什么职别,都已经提前回学校报到。你到了学校以后,立刻将他们组织起来。进入战斗状态。我们不能吃亏。”


“是!”


张庸顿时抖擞精神。


哇靠。处座的大腿终于是没有白抱啊!


在这个最需要人的时候,处座当机立断,给了自己最大限度的支援。


他将还没毕业的学员,都全部派出来了。


远水救不了近火。


但是眼前就有水。


浙省警察学院,向来都是处座培训特工的大本营。


张庸之前带的警校生,都是出自这里。


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徐恩曾的确是带来了不少人。还争取到了保安队的支持。但是,处座在杭州也有人啊!


之前好像有人跟张庸介绍过,这个浙省警官学校,每年在校生,至少在500人以上。招收的多半都是浙省本地的子弟。其中,家在杭州附近的不少。临急临忙的通知回来,应该也有一百几十人吧!


如果真的有一百几十人,他怕个卵的徐恩曾。


直接正面冲突他都敢。


打日谍,打党务调查处,他永远冲在第一线。真的。打人太过瘾了。


“你现在马上过去。”


“是。”


“沈醉就在那里。他会配合你的。”


“明白了。”


张庸心头一动。


沈醉?


又一个大佬准备登场?


好,好,人越多越好。


“不过,沈醉不会亲自参加行动。你带的都是警校生。”


“是。谢谢处座。谢谢科长。”


张庸心知肚明。


沈醉也是老资格。好像和余乐醒还有点亲戚关系。


如果让沈醉接受他张庸的指挥,肯定有些别扭。除非是沈醉自己愿意。好像是之前的余乐醒那样。


然而,这种事,可遇不可求。


处座和毛人凤充分考虑到他的资历,于是只调给他警校生。


在那些初出茅庐的警校生面前,他张庸也算是“老资格”。完全指挥得动。不会有人故意阳奉阴违什么的。


坦白说,处座这样安排,的确是煞费苦心。


须知道,这样做,如果张庸有野心的话,很容易尾大不掉的。


处座的基本班底,就是这样形成的。


自己带出来的人,当然是听自己的。


这是果党特色。


军队也是如此。


私人关系非常紧密。比其他什么都强。


不过,考虑到他张庸实在太年轻,就算也野心,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成事。何况,他张庸风评一向不好……


唔,想多了。


再次感谢。然后急匆匆的带着队伍来到警察学校。


浙省警官学校在上杭江,说远也不算远。说近也不算近。即使开车,也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


之所以选择这么偏僻的地方,主要是里面有个特务培训班。


在当时,特务还不算是贬义词。是特别任务的简称。当时红军里面也是有特务团的。


特别任务,顾名思义,就是得掌握拳脚、射击、爆破、刺杀、下毒、伪装等特殊的课程。也就是间谍的雏形。


来到学校门口。发现这里寒风呼啸,有点荒凉。


很难想象,这里就是曾经的特务处人员主要培训基地。特务处很多骨干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通报。说明来意。


很快,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出现。自我介绍,他就是沈醉。目前是学校训导主任。


“你好,沈主任。打扰你了。”


“张队长果然一表人才。鼎鼎大名,如雷贯耳。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过奖,过奖!”


客套一番。张庸跟着沈醉进入学校内部。


发现在凛冽的寒风中,在操场上,在主席台的前面,肃然站立着一百多个青年人。


都穿着军装。还没换中山装。也没有武器。


明白了。他们就是被临时紧急召唤回来的。是警官学校在杭的所有人员。也是他张庸马上就要带走的生力军。


北风很大。


气温很低。


所有人的眼口鼻都冻得通红。


或许外人觉得这样傻乎乎的站着,是很傻的行为。完全没必要。


以前,张庸也是这么觉得的。


觉得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在温室里面呆着。


然而,在经历过生死存亡之后,张庸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想法。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考验。


因为以后执行任务,他们要面临的困难,比现在要艰苦得多。


他们不是普通人。


他们是复兴社特务处培训出来的。


也是以后军统的骨干。


从现在开始算起,到38年军统正式成立,还有两年时间。


然后从38年到45年,足足八年。


这十年的时间,是他们人生当中最美好的十年。但是,他们的美好人生,都将在残酷的战斗中慢慢的消耗掉。


尤其是淞沪会战失败以后。可能每天都会有人牺牲。


眼前这一百多人,有人能活到45年抗战胜利吗?张庸不知道。也不愿意去想。


他们不是普通人。但是,他们又是普通人。


他们是华夏四万万同胞的一员。为了抵御外辱,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牺牲。


没有无数烈士的牺牲,抗战又如何能取得胜利?


“呼呼!”


“呼呼!”


北风愈发凶悍。


似乎是在用凛冽的冰刀,向张庸发出警告。


有人的身体似乎在颤抖。


这是肯定的。


他们是人。不是神。


身体的本能,是无法对抗寒冷的。


但是坚强的意志可以。


如果连这样的困难都承受不了,只能说,你不合适做这一行。


比如说他张庸。


其实就不适合做这一行。真的。


只是因为有个系统,他才可以在这个行业里面厮混一下。


论专业,随便一个人都比他强。


坦白说,能够带领他们战斗,是他张庸的荣幸。


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


“命令他们解散吧!”张庸对沈醉说道,“有饭堂吗?到饭堂去简单认识一下,然后我就带走。”


“他们是军人。”沈醉不以为然,“军人是不会畏惧寒冷的。”


“那行。我上去说两句?然后带走?”


“手续已经准备妥当。你签字就行。”


“好!”


张庸迅速登台。


他已经不是初哥了。登台也不是第一次。


之前在杨善夫的训练基地,他也是给那些抽调来的老兵们讲过话的。所以,并不怯场。


“让大家久等了。”


“天寒地冻,急急忙忙的召集大家回来。是因为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我叫张庸。现在是特务处第五科行动队队长。”


“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抓捕日谍。”


“现在,我人手紧缺。急切需要你们的补充。”


“从现在开始,你们的衣食住行。武器弹药。服装鞋袜。食品药品。都由我负责。”


“你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听命令,打胜仗!”


“还有。每个人都要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遗书提前写好。”


“我们的工作很危险。我也无法保证你们百分百安全。子弹随时都会飞来。炮弹随时都会爆炸。”


“害怕是正常的。我也害怕。没什么可丢脸的。如果有人觉得自己不适合危险的工作,可以私底下提出。我会保密。安排你们离开学校。你们可以回家。安安静静的做个普通老百姓。”


张庸三言两语的说完。


然后下令解散。同时召集所有小队长。


根据沈醉提供的资料。刚好是130人。


这一百三十人,是分成了八个小队的。每个小队都有小队长。


简单认识。


然后就让他们安排下去,所有人写好遗书。


“我们已经写了。”


一个叫做俞林生的小队长说道。


他是将毕业的学员。年龄比较大。身材也魁梧。有大熊的外号。


“再写一次。”张庸平静的说道。


“是。”俞林生本来想要问为什么的。但是话到了嘴边,又缩回去。


他们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虽然是第一次见到张庸。但是,张庸的事迹,他们都已经略知一二。


毕竟,有些学员也是神通广大的。已经从师兄师姐那里打探到消息。


“只给你们半个小时。”


“半个小时以后,将遗书全部收上来给我。”


“俞林生,你负责这件事。”


张庸吩咐说道。


俞林生急忙转身。立正。


“是。”


“去吧!”


“是。”


俞林生急匆匆的去了。


沈醉看着张庸。又看看四周。欲言又止。


“沈主任,你说。”


“真的有那么危险吗?这里是杭州啊!”


“我一次就从水井下面挖出六十支驳壳枪。五千多发子弹。”


“这么多?”


“是的。都是日谍隐藏起来的。”


“该死的日本仔!这么猖獗吗?”


“日本人想要侵吞我们华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自古有之。从甲午战争以后,就一直在做准备了。”


“这帮畜生!”


“我现在抓到的日谍,最早潜伏进来的,是大正元年潜伏进来的。也就是民国元年。现在都民国二十六年了。足足潜伏了二十五年啊!”


“日贼真是处心积虑,亡我之心不死啊!”


“是啊!”


张庸也是感慨。


客观来说,日本人确实做足了功夫。


为了侵略华夏,他们是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的。所以,前期势如破竹是必然的。


我们几乎没有像样的准备。


别人却已经准备了几十年。


能不打败仗吗?


唉……


国难啊……


“长官。”


“收齐了?”


“收齐了。”


“好!”


张庸将所有遗书拿过来,飞快的过目。


每个人都扫了一遍。将其中五个人挑出来。让他们等下一批。这五个人,都是家中独子。


都是独苗苗啊!


还是先放放吧。


等以后国难临头,你们再上前线也不晚。


我们这些有兄弟的,我们先上!


“长官……”


“跟他们五个人说,我另有任务安排。请他们耐心等候。”


“是。”


俞林生去了。


沈醉拿出整理好的资料。


张庸拿出笔。


签字。


接收。


从现在开始,这125人就正式入编了。


是的。乐观的来说,他们直接跨越了后面的培训课程,直接走上战场。在实战中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们将驰骋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直到牺牲。


或者是,直到日寇无条件投降。


一下子多了125人。张庸顿时感觉兵强马壮。


都是年轻人。最不怕事。对抓日谍无比向往。


“一队!”


“出发!”


“二队!”


“出发!”


……


命令一个接一个。


队伍开始前进了。


寒风呼啸。却吹不动他们刚硬的身姿。


【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