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八十章 出城相迎

第八十章 出城相迎

作者:咱叫刘可乐 返回目录

常风急于在新君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一门心思想办件漂漂亮亮的大差事。


他跟着张永,兴冲冲的来到了乾清宫大殿前。


本来他巴望着能够得到弘治帝单独召见,面授机宜,委以重任。


没想到,朝廷文武百官全都站在大殿前。


常风品级低微,只能站在最后一排。


单独召见是别想了。


他听到了几名官员的窃窃私语。


“宫里的公公回京,皇帝至正阳门亲迎。这真是大明开国后的头一遭啊。”


“咳。怀恩公公绝对配得上这样的殊荣。贵妃党祸国时,他保全了多少忠臣良将啊。”


常风听明白了。原来到乾清宫大殿前跟群臣聚齐,是为了随君至正阳门迎接怀恩。


他还以为弘治帝要交托给他什么大差事呢。


片刻的失落后,常风一阵欣喜。他是个宠妹狂魔,糖糖去南京这一年多,可想煞他了。


我们兄妹终于可以团圆了!


再有,怀恩公公算得上他的大靠山。现在大靠山回京,他还愁得不到在弘治帝面前表现的机会嘛?


群臣的最前排,站着纸糊三阁老。


弘治帝初登大宝两个月。需要朝局的稳定。还没腾出手来让这老三位滚蛋。


夭寿了!纸糊三阁老此刻谈论的不是花鸟鱼虫,不是昆曲典故,而是朝政!


以前,三阁老在内阁当值时都没见有这么积极。


现在,就等待皇帝出殿这么点儿的空闲,他们都要讨论朝政。


无非是想在大明的新老板面前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刘珝道:“两淮盐务积欠达五百万引,导致商引壅滞,盐法日坏。首辅、次辅怎么看?”


刘吉道:“自然应该清查两淮盐务。”


刘珝追问:“怎么清查。”


刘吉踢起了皮球:“这就要首辅拿主意了。”


万安是个有理政大才的人(啊呵呸)。一生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万安清了清嗓子,字正腔圆的说起了废话:“大明财税的三成在两淮。两淮财税的四成在盐务。”


“盐务上的问题,是关键的问题。对待这個问题,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


“我看,我们还需再考虑考虑、斟酌斟酌、议论议论、观察观察、商榷商榷、推敲推敲。再拿定主意。”


“这个事啊,啊,我们不是说不办。只是说啊,要慎重。啊,明白吧。”


三人为了装积极,故意扯着嗓门“探讨政务”,想让殿内的弘治帝听到动静。


常风虽站在最后一排,却对他们的交谈听得一清二楚。


常风心中暗骂:让虎子进内阁当阁员,估计都比他们干得好。虎子至少还能凭着嗅觉找银子呢。


这老三位,除了往家捞银子,屁事儿都办不了。


就在此时,新任司礼监秉笔萧敬高声道:“皇上起驾,众臣随扈!”


弘治帝出得乾清宫大殿。


如今的他已不是一年前的弱势太子了!十八岁的他双目炯炯有神,尽显帝王之气。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开创盛世的宏图之志!


百官惊诧,弘治帝今日穿的竟然是上玄下红的冕服!


冕服是大明皇帝最正式的礼服和祭服。只有祭祀天地、社稷、太庙、先农以及登基、冬至、正旦、圣节、册拜,还有召见凯旋大将时穿。


弘治帝传冕服相迎,是把怀恩当成了凯旋大将。


在弘治帝看来,要开创盛世,就要用贤。无论是贤臣还是贤宦!


众人随弘治帝,来到了正阳门前。


怀恩的回京队伍还没到。


弘治帝下旨:“出城五里,迎怀恩。”


常风以前当过大汉将军,知晓一些宫廷礼节。皇帝出城相迎臣下......这么说吧,上个有此等待遇的臣子,是洪武年间的徐达。


伪元至正二十七年到洪武二年,徐达北伐,驱逐元虏,恢复中原、收复大都。


洪武三年徐达返回应天时,太祖爷携马皇后出城二十里相迎。


常风心道:皇上如此重视怀恩公公。对我来说是好事。我是怀恩公公的心腹啊。


弘治帝的龙辇起驾,向前走了五里。众臣步行跟了五里。


正值盛夏,有些年纪大的老臣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弘治帝是个关爱员工的新老板。


他吩咐萧敬:“你手下的徒子徒孙们也太没眼力价了!还不快给老臣们送冰巾、冰镇乌梅汤?”


萧敬连忙道:“是老奴疏忽了。”


龙驾车队最后面的几辆车乃是冰车。每辆冰车上都有两个大冰桶。里面放着手巾和乌梅汤。


上百个小宦官忙不迭的给官员们分发冰巾和冰镇乌梅汤。


官员们齐声道:“谢皇上赏赐!”


等了好一会儿,还是不见怀恩返京队伍的踪影。


弘治帝道:“再出十里相迎!大汉将军把马让出来,给年老体衰的老臣们骑。”


龙驾又前行了十里。还是不见怀恩的影子。


弘治帝迫不及待想要见到保护了他十三年的怀恩。


从某种意义上说,怀恩是弘治帝最大的恩人。


弘治帝开了金口:“再出五里相迎!”


礼部尚书周洪谟忍不住了。他出班道:“禀皇上。不可再出五里了!”


弘治帝问:“哦?周卿说说,为何不可?”


周洪谟道:“怀恩公公返京,皇上出城十五里相迎,已是破格的恩赏。”


“若再出五里,就是二十里。当初中山王北伐凯旋,天子不过出二十里相迎。”


“怀恩公公是开国以来第一贤宦不假。可若得了跟中山王一样的恩荣,恐怕一向谦虚为怀的老公公会心生愧疚啊!”


周洪谟很会说话。既在弘治帝面前将怀恩夸成“第一贤宦”,迎合了弘治帝。又有理有据的反对继续南行相迎。


弘治帝点点头:“周卿说得有礼。朕和诸卿就在这等吧。”


终于,弘治帝看到远处出现了怀恩的身影。


怀恩并没有坐车。为表恭敬,他自进了京郊就下车步行。


糖糖寸步不离的跟在怀恩身边。活像是个小护卫。


怀恩见到龙辇,老腰不酸了,老寒腿不疼了,竟然跑了起来,健步如飞的飞奔向龙辇。


糖糖也摆动着两条小腿儿,跟在他后面飞跑。


怀恩边跑,眼角边滑落没有半分虚情假意的老泪。


那个五岁的孩子,面对了整整十三年的明枪暗箭,终于有惊无险的长大了!成为了十八岁的大明天子!


我怀恩这十三年来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那些为了保护他,死在万贵妃手中的宫女、太监们,他们的血没有白流!


怀恩是无根之人,没有孩子。他是看着弘治帝长大的。


说句大不敬的话,有时在内心深处,怀恩将弘治帝看成了自己的孩子。


他和他在感情上,已经超越了主仆,近乎于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