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302章 决战

第302章 决战

作者:咱叫刘可乐 返回目录

首辅府。


刘健重新看了一遍自己写的《除虎疏》,他对行文很不满意。


刘健转头看向谢迁:“这篇奏疏用词中规中矩,工整有余而杀气不足啊!”


“参劾八虎阉党的奏疏,那是要青史留名的!如此平庸的文字,实在难入史书。”


谢迁道:“不如,另写一篇?”


刘健道:“咱们都是做制艺八股文章入仕的。自己的文章如何,自己心里清楚。”


“我的文章拿到科场去,或许会受到考官的青睐。但要说字字如刀、刀刀见血得另找人草拟。”


谢迁一拍脑瓜:“我有个人选。”


刘健连忙问:“谁?”


谢迁答:“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李梦阳!”


李梦阳是大明文坛复古派七子之首。提出了石破天惊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李梦阳跟李东阳在姓名上虽只有一字之差,官运却天差地别。


李梦阳为人颇有魏晋风骨,爱恨分明,不拘小节,户部尚书韩文曾评价他“放荡”二字。


个性鲜明,不守常规的人,是不受官场待见的。


故李梦阳虽在文坛颇负盛名,但至今只做到了五品司官。


刘健道:“好!去请李梦阳!”


李梦阳在睡梦中被刘府派去传话的仆人吵醒。


老李颇为不满,气咧咧的骂道:“首辅管天管地,总不能不让下僚睡觉吧?天大的事也得早晨再说!”


当刘府仆人告诉他,首辅请他去写讨伐八虎的檄文时。他脸上的气愤一扫而空!


用笔作刀砍八虎?嘿,刘大首辅找咱老李就对了!


李梦阳有着朴素的善恶观:八虎是阉党,自古阉党里有几个好东西?十常侍闹亡了大汉,王振差点闹亡了大明。


身为文人,就应该跟阉党不同戴天!


李梦阳麻溜穿好了衣服。跟着仆人去了首辅府。


刘健这人官架子大。像李梦阳这种五品主事,平日里刘健遇到连正眼都不带瞧的。


这回有求于人,刘健先按照官场老规矩,跟李梦阳盘道:“梦阳老弟是弘治六年的进士吧?我是那一科的副主考,要论起来,咱们是亲切的师生.”


哪曾想个性鲜明的李梦阳根本不吃他这一套。老李开门见山的说:“首辅让我写奏疏除八虎?请赐纸笔!”


刘健笑道:“梦阳老弟果然是个爽快人!来人,取先帝赐我的狼毫笔、松烟古墨来!”


李梦阳拿到纸笔,几乎没有思考就开始挥毫泼墨。


一千八百言的《除虎疏》,他半个时辰便写成了。简直就是倚马可待。


要知道,后世网文写手如姓刘名可乐者,写八流水文的平均写作速度,也就是一小时两千字而已。


网文写手用的是键盘。李梦阳用的是毛笔。


这份奏疏字迹工整自不必说,内容简直就是字字如刀,刀刀见血。将八虎骂得狗血淋头却不见一个脏字!


刘健看完奏疏,连连感叹:“好文章啊,好文章!梦阳老弟,明日若能顺利除虎,我调你去翰林院做学士!”


谢迁道:“对!梦阳老弟有做翰林院掌院的潜质。”


李梦阳却道:“功名利禄于我何加焉!只愿扫除阉党,护江山社稷!”


李梦阳说这话时,字字铿锵有力。


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几个不畏权贵、嫉恶如仇的铮臣。


李梦阳便是这样的铮臣。


弘治朝时,国舅张鹤龄、张延龄何等受宠?弘治帝恨不能将他们宠上天。


张家兄弟横行不法,与周太后的弟弟斗殴于市井。李梦阳时任小小的六品芝麻官,照样敢上奏疏参劾。不但骂了张家兄弟,还捎带脚指责弘治帝专宠张皇后。


即便被关进诏狱,李梦阳也不曾后悔。


在官场吃不开又如何?进诏狱又如何?我就是我,我就是李梦阳!没人能够改变我!


刘健感慨:“梦阳老弟真是淡泊名利之人!佩服!”


谢迁道:“我看这道奏疏一字不用改。今日早朝前,咱们在金水桥边让百官在奏疏上署名。”


刘健道:“好!除虎灭阉,就在今朝!”


乾清宫寝殿。


正德帝最近迷上了骨牌。正跟江彬、亚三玩得不亦乐乎。


八虎来到了正德帝面前,倒头就开始哭。


简直哭得肝肠寸断、五内俱焚、心如刀割、肝胆俱裂、痛不欲生。痛苦与绝望齐出,鼻涕共眼泪一色。


正德帝皱了皱眉:“哭得朕都起鸡皮疙瘩了!到底怎么了?”


刘瑾“刺溜”一声吸了吸大鼻涕:“禀皇上!刘健、谢迁和那群文官不给老奴八人生路啦!他们编造了一堆罪名,要在明日早朝时倾巢出动,逼迫皇上杀老奴八人!”


正德帝微微一笑:“哦?是么?这些罪名是编造的?还是证据确凿?”


正德帝的潜台词是:虎罪箱找到了嘛?如果还在刘、谢手里,朕想保你们也保不了。


刘瑾答:“回皇上,全部都是胡乱编造、风闻言事。没有任何证据。”


正德帝道:“那就好办了。他们参你们,我驳回便是。”


刘瑾愣在原地:驳回便是?!皇上您不是打算一举除掉刘、谢,做大明朝真正的大当家嘛?


怎么到了这会儿,您倒像是要息事宁人?


好吧,我得拱拱您的火。


想到此,刘瑾道:“皇上,今夜在京全部正四品以上文官都去了首辅府!”


“刘健对朝廷高官召之则来,挥之则去。他名为辅政,实为摄政!”


“更耸人听闻的是,他今夜竟对六部九卿说了一句话,侮辱圣尊!”


正德帝问:“哦?什么话?”


刘瑾使出了杀招,编了个谎:“刘健说‘十六岁顽皮天子,如何治天下?’皇上,刘健这是有不臣之心啊!”


正德帝顿时火冒三丈:“呵,十六岁的顽皮天子治不了天下。只有他刘先生能治得了天下是吧?这大明朝何时姓了刘?”


刘瑾继续添油加醋:“刘健、谢迁之流,自皇上登基起就以帝师自诩。皇上说向东,他们必向西。还要大言不惭,说皇上年少无知。”


“他们早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若不除刘、谢和他们身后庞大的文官集团,大明恐怕真要改姓刘了!刘健的刘!”


宠臣江彬在一旁帮腔:“皇上,那群腐儒时时事事掣您的肘。动不动就挟众欺君。不是欺骗的欺,而是欺侮的欺!”


“依臣所见,刘公公所言甚是。您要开创万世基业,必除刘、谢!”


正德帝冷笑一声:“好!妙!伱们暂且回去,明日早朝朕自有决断!”


且说锦衣卫诏狱之中。


常风呆坐在椅子上,为张采投靠刘瑾感到心寒。


没错,不是愤怒,而是心寒。


张采是他一手提携起来的。却在最关键的时刻背叛了他,替刘瑾毁掉了虎罪箱。他的心此刻拔凉拔凉的。


就在此时,尤敬武和常破奴走了进来。


见到亲儿子和干儿子,上了年纪的常风左右开弓,搂住了二人:“我的两个好儿子,你们可回来了!”


常破奴道:“爹,我们在保定听国舅爷说刘首辅半途折返,便骑上快马往京城赶,没耽误事吧?”


常风本来想说:“你们若早回来一天,我就不会把天大的事交给一个叛徒。”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常风道:“没耽误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其他人都靠不住,只有你们两个靠得住!”


常破奴是个聪明人,从常风的话音中听出了端倪:“难道锦衣卫里有人投靠了刘健、谢迁?”


常风摇头:“不,有人投靠了刘瑾!”


常破奴道:“那还好。至少在现在,刘公公跟您还坐在一条船上。”


常风道:“罢了。明日早朝会有一番腥风血雨。咱们先回家吧。”


寅时,金水桥畔。


百官陆续来到了金水桥畔候朝。


刘健先给文官们读了《除虎疏》,随后亲手拿着长长的奏疏,走到每一名文官面前,让他们署名。


李东阳署了名,王华、王守仁父子署了名,刘大夏署了名。


李东阳有小心思。王华父子跟刘瑾关系尚可但他们承认,李梦阳这篇雄文写得对,写得好。


横竖文官们都署名了。即便八虎反败为胜,也总要留一批人在朝堂。


所以他们跟着随大流署名。


常风来到了武官堆儿里。


谢迁走了过来:“常都督。咱们的恩怨,今日要做一个了断!”


常风冷笑一声:“呵,若不是我当年出手相助,恐怕你早就被李广所害,现在应该在岭南砍甘蔗呢!哪里有内阁阁员的金交椅坐?”


“我的恩,你这辈子报不完!”


谢迁本是来示威的,威没示成,倒碰了一鼻子灰。


老将石文忠帮腔:“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人,就在咱们这群丘八老粗面前呢!”


老将叶广道:“呵,咱们这群丘八是大字不识几个。可咱们不会恩将仇报!最瞧不上忘恩负义的王八蛋!”


谢迁自讨没趣,回到了文官堆儿中。


终于到了御门早朝之时。百官鱼贯走进了奉天门。


正德帝来到前广庭,端坐在龙椅上。司礼监掌印萧敬喊了一嗓子:“议!”


刘健出班:“禀皇上,内阁、六部九卿、副堂、司官、员外、主事、给事中、御史、各寺属官、詹事府属官、翰林学官,共计三百九十六人联名上疏。请求皇上杀八虎以正朝纲!”


正德帝道:“哦?有这事?将奏疏读来!”


刘健朗声诵读了《除虎疏》。


正德帝拍了下龙案:“写得好!如此雄文,是谁所拟?朕听着不像是刘先生的文笔啊。”


刘健答:“不敢欺瞒皇上。奏疏乃是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李梦阳所拟。”


正德帝道:“李梦阳?朕知道。复古七子之首,文坛巨擘。果然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朝中有如此文豪一般的人物,说明咱正德朝文风兴盛啊!”


刘健听正德帝狂夸李梦阳,还以为正德帝会顺从文官集团的意愿,杀掉八虎呢。


没想到,正德帝话锋一转:“不过朕有个问题。这篇雄文的确让朕生出了义愤填膺、血气沸腾之感。但所指太过宽泛,有具体的罪名嘛?有具体的人证物证嘛?”


刘健一愣:“呃,这个.八虎狼子野心,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何须具体罪名?”


刘健不知道,昨夜刘瑾也在正德帝面前把他比作了司马昭。


正德帝笑道:“那就是风闻言事喽?”


刘健顾左右而言他:“禀皇上,八虎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正朝纲,不杀不足以平官愤、民愤。”


正德帝追问:“是不是风闻言事?”


刘健道:“皇上,八虎立于朝堂,贪污纳贿、横行不法,已危及社稷安危。”


正德帝问了第三遍:“是不是风闻言事?”


刘健不能再回避了,只得道:“回禀皇上,本来是有八百三十多份罪证、证词,两百多名人证的。被八虎的帮凶常风抢走了!”


常风出班,素质三连:“首辅,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您怎好凭空污人清白?”


“您说我抢了八位公公所犯不法情事的罪证。谁能证明?”


刘健怒道:“皇上,刘瑾乃弘治、正德两朝第一奸宦!常风乃弘治、正德两朝第一奸臣!”


“常风其人,口蜜腹剑,看似忠诚,实则心怀鬼胎!他与刘瑾穿一条裤子,早就是朝堂上公开的秘密!”


“皇上要杀八虎,得连他一并杀!”


正德帝半开玩笑的说:“刘先生,朕什么时候说要杀八虎了?你这算假传圣旨嘛?”


刘健这个大喷子喷八虎不说,还捎带上了常风。


刚刚回京的国舅张鹤龄听不下去了,出班为常风出头。


张鹤龄白了刘健一眼:“刘健,告诉你,老子也跟常风、刘瑾穿一条裤子!常风救过老子的命,也救过刘瑾的命。”


“照你的意思,是不是要连我一起杀了?你要杀皇上的亲舅舅?”


刘健怒道:“寿宁侯,不干你的事,你不要胡乱攀扯!”


张鹤龄扬了扬手里的笏板:“放屁!常风的事就是老子的事!”


谢迁出班:“御门早朝,国舅不要口出污秽之言。”


常风道:“污秽之言?那也比有些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强些!”


谢迁怒道:“你骂谁男盗女娼?”


早朝变成了骂战,正德帝看得津津有味。


不过正德帝还是出言阻止了双方的口腔体操。


正德帝道:“好了好了。肃静!刘健,朕问你第四遍,你们参劾八虎是不是风闻言事?”


刘健答:“臣已经回答了,本来是有证据的,被常风所抢。”


正德帝道:“那就是说,你手里没证据喽?没证据就是风闻言事。”


“朕不能因文官的风闻言事,就杀死内宫的七位太监,一位少监!”


“大明最重法度。证据就是法度!”


刘健和谢迁对视了一眼。


看来要出杀招了!


刘健道:“禀皇上。若皇上一意孤行,臣请辞。奏疏上联名的近四百名六部九卿、副堂、司官、员外、主事、给事中、御史、各寺属官、詹事府属官、翰林学官,一同请辞!”


“呼啦啦”,文官们跪倒了一大片,齐声道:“臣请辞!”


妙哉!咱正德大皇帝,等得就是你刘先生这句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