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宋帝王 >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作者:要离刺荆轲 返回目录

赵昕的眼睛,看着他面前的群臣。他的心里,和镜子一样敞亮。


这大宋文臣士大夫们,既矫情又傲慢,文人的那些臭脾气,他们一点没少。


此外,又因大宋如今已经是文人士大夫主导的文官正府。


而文官正府,只会在乎两个事情。


第一统治,第二稳定。


舍此之外,别无他求。


这是赵昕前世,用了一辈子时间总结出来的真理。


保守派也好,改革派也罢。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在这里。


保守是维护秩序稳定,巩固统治基础!


而改革则是为了强化统治基础,加强统治力度。


看破这一点,文官士大夫们心里面的小九九,就再也逃不出赵昕的法眼。


于是,他看着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在自己父亲怀中笑着答道:“阿耶,此乃二郎从旧书中找出来的法子……”


“嗯?”


“春坊里藏有旧年曹侍中(曹玮)戍边时所著兵书,其中有记昔年五代郑璠攻豫章,以‘飞火’攻城的故事……曹侍中戍边,亦用过此法……”


“二郎看了后,总觉得,当年郑璠、曹侍中所用之法,或许有纰漏,便命修造判官王闻与秦凤路马步军都总管高若讷,为孤改进此法,定以精硝、硫磺、碳粉为药,各为比例,今日便是试证此法……”


于是,高若讷和王闻,马上屁颠屁颠的上前拜道:“臣等愚钝,全赖国公圣明,方有今日……”


赵祯看着这两人,却是高兴了起来,道:“高卿、王卿,快快请起!”


“幸得两位爱卿,公忠体国,为朕与天下,建此大功!”


他想了想,再看看宰臣们的神色,就知道,贸然给这两个人升官那是害了他们。


更何况,高若讷刚刚转武资,不适合再升迁,便道:“朕无以为赏,便赐两位爱卿开国男之爵,略为嘉赏!”


高若讷和王闻闻言,大喜过望,立刻顿首谢恩:“陛下隆恩,臣等无以为报,唯鞠躬尽瘁,粉身碎骨而已!”


开国男,虽然是大宋勋爵的最低一级。


食邑也就三百户,而且只是个名义,并没有实封。


也就能多拿点钱罢了。


然而,在大宋,万地高楼平丈起,官位、爵位都是如此。


有和没有,完全是两回事情。


有爵位,哪怕是最低级的爵位,也意味着从此打开了封爵体系的大门。


而文臣一般要升到学士才有封爵的机会。


他们现在就打开了这扇门,意味着起码可以少奋斗三年!


特别是王闻,高兴的几乎都要癫狂了!


因为,对他这种级别的官吏来说,能够封爵,几乎等于扫清了前往两制的障碍。


从此以后,只要不犯错,按部就班,十年之内就有望两制。


而这在过去,是王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只是,王闻和高若纳都光顾着高兴,没有看到在他们身后,两府宰臣们的眼中那几乎恨不得吃了他们的眼神。


“看来,国公身边的‘君子之臣’还是太少!”吕夷简悄悄的在章得象耳畔低语:“本兵以为呢?”


章得象点点头,以微不可查的声音回答:“元台说的是……”


“似今日这般的事情,往后要坚决杜绝再现!”


春坊一声霹雳,可知差点将他吓死?


在吕夷简和章得象看来,事情已经很显然了。


必是高若讷、王闻这两个不知羞耻的混账,为了攀附国公,也为了幸进,居然让皇嗣身陷危险之畔!


简直是该死!


他们这样的行为,和当年寇莱公(寇准)架着真宗在澶州和辽人硬刚有什么区别?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将君王置于险地,让君王面临风险。


这本身已是罪无可赦!


何况,这两个混账还是为了官爵。


讲道理,也就是当着官家的面,也就是那高若讷现在转了武官,也就是三司使晏殊此刻不在此地。


否则……


哼!


但,这个事情也给吕夷简和章得象敲响了警钟。


春坊的君子,不能少!


一定要多!


于是两府的两位首脑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赵昕却是趁着众人分神的刹那,抱住自己父亲的脖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道:“阿耶!阿耶!二郎打算选一批精干果决之士,专门来使用二郎发明的这个东西……”


赵祯一听,顿时乐了,问道:“二郎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啊?”


“因为二郎最近读书,观祖宗制定军法,太祖、太宗,都是这样的啊……”


“虎翼军、广勇军……都是这样来的……”


赵祯于是笑了,道:“那二郎是想要建立一支新禁军喽?”


赵昕点点头,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自己的父亲,一脸的呆萌可爱。


见到爱子模样,赵祯哪里会拒绝,当即道:“阿耶答应二郎,就建一个新禁军部队来使用二郎所发明的这个……这个……”


“火药!”赵昕轻声的将火药之名吐出,顺便抢占了命名权。


“嗯,火药!”赵祯点点头,反正今日的大宋禁军已经扩张了好几倍,总数达到了几近七十万的规模!


再多一军,也无所谓。


再说,爱子带人发明出来的火药,确实是威力巨大,有着远大前景。


“那二郎想好了它的名字没有?”赵祯问道。


“二郎以为,应该叫它‘掷弹军’!”赵昕高兴的拍着手说道。


“好!”赵祯道:“就叫它掷弹军!”


至于为什么要取一个如此奇怪的名字,赵祯懒得去细究了。


这是他的执政风格,这位官家,连宰臣们具体的行事,只要不是迫不得已,都不想多干涉。


何况是自己的独子的要求呢?


不然,为什么坊间会说:当朝官家,百事不会,除了做官家……


于是,这父子二人,言语之中,就确定了一支全新禁军的番号。


而群臣在旁听着,也没有什么人关心这个事情。


因为三衙禁军,素来是赵官家自己的事情,和两府关系不大。


就是枢府,也无法干涉赵官家对禁军的安排。


现在,两府大臣们的关注重点,已经从春坊今日的事情,转移到了如何防止今后再次出现这样的事情上去了。


这是文官正府的本能。


统治稳定压倒一切!


无论用什么办法,他们都会拼命维护现行体制与制度。


其他所有问题,都要为稳定与统治让路!


以至于,这些人连爆炸的原因都不想再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