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抗清 > 第22章 我们的八旗

第22章 我们的八旗

作者:傲骨铁心 返回目录

宜昌知府空缺,没有主官。


前宜昌知府陆亨因为通敌,被八旗副都统图尔格大人给就地正法了。


相关罪状早递上去了。


府州县官员的人事任免权除云南外(西选),目前都掌握在燕京的吏部。


所以新任知府起码还有一个月才能到任。


地方省一级官员对这个知府人选目前只有建议权。


如张长庚欣赏某位官员,会向朝廷上书夸赞此人为官清明,颇有政绩之类的话,绝不会说此人适合在省内担任什么职务。


只有朝廷来旨意询问总督意见,张长庚才会给出参考意见。


如此做法,当然是避免地方官结党营私,互相拉拢形成一个对抗朝廷的小集团。


通常主官空缺,会由佐贰官负责。


知府的佐贰官是同知和通判,相当于后世厅副官。


这两個官缺都有实任官在,但宜昌城真正说了算的是郧阳粮道钱文涛。


郧阳同湖广、偏沅一样都是湖广总督节制的三巡抚之一,驻郧阳府郧县,掌管鄂、豫、川、陕毗邻地区的五道八府军民事务。


也就是郧阳实际是一个省级行政区域。


称之为三峡巡抚可能更恰当。


宜昌却不归郧阳巡抚管,而是归湖广巡抚管,所以郧阳的粮道跑来宜昌指手划脚,相当于河南的某位省级官员跑到河北的某市当家做主。


体制上是根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的。


然而钱道台做到了。


因为有一帮满洲大兵替他撑台。


带头的是努大海和安尔根两个表兄弟。


二人没法跟其他人一样回燕京,因为他们得罪的人太多。


包括靖西将军穆里玛在内的十几位满洲将校的腿就是他们打断的。


为了避免祸及家人,二人连同一帮充当明军狗腿子的满洲八旗子弟,自个给自个销了户。


就是他们的名字均出现在张长庚给燕京的八旗阵亡子弟名单中。


一共15人。


都是当初王五挑选带出来充当叫门泰君的。


事实证明这些叫门泰君对敌人够凶残,对自己人下手更狠。


唯一的缺点就是战斗力太差,根本不能打,甚至都不会打仗。


王五没有过河拆桥,得知图尔格把那个宜昌知府陆亨砍了后,特意将这15名叫门泰君分配给钱道台,再辅以100名士兵到宜昌搞接收工作。


上回来宜昌因为陆亨缘故,王五没能进城,只从城中得了需要的粮草后就绕道去荆州了。


所以在得知宜昌如今权力真空后,立时就让钱道台赶紧过去搞。


除宜昌府库外,就是搜罗大量盐铁布匹,以及一切能军用的物资。


钱道台和叫门泰君们不辱使命,大半个月下来基本把宜昌城的“公家”物资搜刮的差不多,仅从宜昌府库拿到的存银就多达七万四千余两。


各种物资折合白银的话也有四五万两。


要不是王五再三叮嘱不得掳掠民间,估计叫门泰君们能把宜昌城弄的鸡犬不宁。


宜昌城内的同知和通判以及驻防绿营根本不敢制止满洲大兵近乎抢劫的行为,因为陆知府刚刚被满洲大兵送去投了胎。


甭管什么事,只要同满洲大兵挂了钩,汉官们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实在跑不了的就乖乖当孙子。


大清入关二十年来,还没出现过敢跟满洲叫板的汉官。


王五这也属于东拼拼西凑凑,一切只为了捞钱。


如今完全落在王五手中的府库除了宜昌,还有武昌和荆州。


存银最多的是武昌藩库,足足有六十余万两。


荆州府库少些,只有十三万两。


其实要是王五迟上三五个月拿下武昌的话,他说不定能弄两三百万两。


因为湖广每年的夏税会在七月递解到武昌藩库,之后统一解往燕京。


尔后由燕京户部统一做账后,再根据湖广实际需要给予拨付。


这银子一来一回就产生火耗,运输损耗,上上下下官员便从中大捞特捞。


效率极低。


前明那会是地方将税收上来后,先扣除本地开支费用再将其余银两解往京师。


相对应的损耗较少。


问题是前明那会地方官收不上多少税,迫使明朝的皇帝有时不得不派出太监到各地去开矿挣钱。


结果就成了与民争利。


加上先前在归州的集资,以及这几个月陆陆续续的一些缴获,王五手头目前能动用的现银差不多有八十余万两。


如果不是花重金建设水营的话,这个数字应该能突破一百万两。


不想反清的话,这笔钱他这辈子也花不完。


可要反清的话,这笔钱却是怎么也不够的。


按至少一个军三万兵员计算,每年光兵饷、粮草、衣物、武器、训练、损耗以及其它零零总总,开支至少得一百五十万两。


就这,摊在每个兵头上也不过五十两,仅兵饷的话可能不到四十两。


工资水平并不比清廷开给绿营的高多少。


故而,王五得不断搞钱,否则他根本养不了太多兵。


在听取钱道台的工作汇报后,王五表示非常满意,然后告知其可能得降官到荆州任知府。


这是他和张长庚说好的。


一直以来王五手底下没个得力的文官帮着理事,钱道台为人虽胆小怕死,但处理政务还算是个行家。


郧阳粮道是从三品,荆州知府是正四品,品级上肯定是降了的。


但荆州是湖广大府,府辖六县,常住人口七八十万,跟郧阳巡抚节制的五道八府总人口差不多。


实权正厅。


所以,这个职务调配属于明降实升。


不过清廷的吏部是否同意湖广总督给出的人事参考意见,得打个问号。


“能跟着将军是下官的福气,纵是不当官,下官也愿为将军鞍前马后!”


钱文涛的态度还是不错的。


其实做为一个“失节”被俘官员,他本人也没多少选择。


能有的官做都算幸运儿了,哪敢挑三捡四。


况荆州知府实际是个肥差。


王五又将其打算在宜昌搞入旗试点一事对钱文涛说了,意思让他暂留在宜昌办理此事。


同时也将自己有意发展大户入旗,但张长庚却只想发展中户入旗一事说了。


钱文涛听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是总督大人的考虑是对的,毕竟发展这么多人入旗,哪怕只是充当旗下奴,也会让湖广的岁入大幅下降。


即使地方有各种理由做假账,甚至谎报灾祸以填补这个岁入下降的事实,但一下降的太多肯定不现实。


户部那帮人也不是傻瓜,怎么会看不出有问题。


因而钱的意见是按总督大人的意思先办,等发展个年把看看效果再考虑发展大户入旗的事。


王五寻思片刻,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便同意先在中户开发入旗客户。


“若是单纯为了钱,下官以为可以弄钱的地方很多,大人何必非要搞这个入旗呢?”


钱文涛提出自己的疑问,若都统大人想搞钱的话,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放着控扼上下游的长江不利用,就跟海边的人不走私一样,简直是暴敛天物。


长江航运,历来都是能赚大钱的。


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利用水师从下游贩货到上游来卖,保管利润三五倍的那种。


这不去干来钱快没风险的买卖,却要背着燕京偷偷发展汉人入旗,虽然是钻体制的漏洞,但钱文涛怎么看都觉得这事风险太大。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要叫燕京知道你一个汉军都统竟在湖广以朝廷名义发展汉人入旗,怕是得调兵过来打你了。


“我不怕燕京知道,只要能瞒上三年就行,因为我的目标是打造新八旗,嗯,我们的八旗。”


说话间,王五在转动手中的两颗核桃。


是努大海孝敬他的玩意。


说是京里旗人都好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