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 第261章 生物学家王洛,武曌登基!

第261章 生物学家王洛,武曌登基!

作者:雨中城市 返回目录

于是世间少了一个骆宾王的才子,多了一个名叫王洛医生学徒。


骆宾王,不,王洛在医道一途上天分并不明显。


在浩瀚的医道世界里,王洛并非那种一触即通、天资卓越之人。


他的每一点进步,虽然过程缓慢,但却坚韧有力,步步扎实。


他并不急于求成,反而以一种常人难及的耐心和毅力,细嚼慢咽地研读着那些深奥繁复的医理古籍。


孙思邈作为一代医圣,眼光独到犀利,对于这个徒弟的表现,他眼中满是赞许与欣慰。


他十分感谢秦天给自己带来了这么一个弟子。


尽管王洛没有过人的天分,但他那份对医学无比虔诚的态度和滴水穿石的精神,让孙思邈深感自己的毕生所学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倾囊相授的继承者。


这种传承的意义,对他来说远比任何卓绝的天赋能带来的成就更为珍贵。


至于王洛的过去,秦天不说,孙思邈也不在意,更不会去询问。


反正现在他只是王洛,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是一名黑户。


解决户籍的问题也不是什么难题。


孙思邈虽然不怎么做过官,但他的人脉关系还是有的,因此很轻松的便解决了王洛的户籍的问题。


自此,只要王洛不承认,没有人能够拿出他就是骆宾王的证据。


他可以安心的研究医学。


很快,王洛便彻底沉浸到了医道之中。


因为他发现,这样能够使得自己忘记外界的纷扰,能够让自己不再去因为那些事情而心烦意乱。


每一次亲手治愈病患,看到他们脸上重新焕发出健康的红润,以及那如释重负的笑容,都让王洛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与喜悦。


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满足感,使他能够轻易忘却自己曾经无法放弃的使命。


在这一刻,他不再是一位为天下忧心的才子,而只是一名医生,一名专注于治病救人,专注于眼前这神圣而崇高的使命的医生。


在这个过程之中,王洛对医生的看法也在逐渐的改变。


这其中有着秦天的影响,但也有他自己的感悟。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王洛对医道的认知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他开始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智慧和无穷魅力,原来每一味草药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每一种病症的治疗方案都是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


尤其是秦天所展示出来的显微镜,更是让王洛无比痴迷。


原来在人类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之中,还有那么奇妙瑰丽的世界。


通过显微镜,他看到了无数自己此前未曾注意到的世界。


原来人类是由这些东西组成的,原来人类的细胞和动物的细胞看上去并无区别。


原来喝生水会拉肚子是因为生水之中有细菌,有虫卵……


医道,或者说,生物学不仅仅是救死扶伤,更是一门关于生命奥秘的探索,一门需要不断钻研、充满挑战的艺术。


它所展现出的博大精深与无限吸引力,让王洛更加坚定了在生物学之路上矢志不渝的决心。


自此,一个才子消失了,世界上最早的生物学家出现了。


孙思邈专注于研究医学,生物学和医学有着交叉,但二者所研究的方向和目的完全不一样。


所以很多孙思邈未曾注意到的东西,都成为了王洛研究的方向。


他虽然也擅长治病救人,喜欢治病救人,但是他对生命的本质更加感兴趣。


在了解到微观世界之后,王洛对那些生命的奥秘更加痴迷。


原来动物竟是由一个小小的细胞发育而来,那人类是否也是一样?


原来虎父无犬子在生物学上有着另外一层意思!


孙思邈苦心孤诣的研究成果,恰似为王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神秘大门。


那里面蕴含的不仅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更是推动他在医道上不断突破、勇攀高峰的一股强大动力。


王洛甚至借此打开了遗传学的大门,开始研究性状分离了!


与此同时,外界的风云变幻正以惊人的速度翻涌不止。


武曌的权势如日中天,六年的时间内,她的一举一动都犹如精心策划的棋局,步步紧逼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然而,朝廷上下却仍有一部分人选择视而不见,他们深陷于自我安慰的梦境中。


他们以为只要武曌一日未曾正式称帝,那么这颠覆传统、挑战伦理的荒唐事就一日不会真正发生。


至于另外一部分人,他们本来就是武曌的拥趸,他们不仅不会反对,恰恰相反,他们比谁都希望武曌能够登基!


因为那才最为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


尽管王洛全身心投入在医学研究之中,他的目光却并未完全从现实世界移开。


他看似淡然地表示自己已经不再过问世事,但王洛内心深处却是十分清楚,武曌是他他人生中无法绕过的阴影。


因此,王洛不可能真正做到对此毫不关心,那些过去的痕迹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对自己的现状不满。


沉浸在医道的世界里,他在痛苦与磨砺中找到了新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的生活虽非昔日所愿,却也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收获与成长。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王洛依旧在拯救天下苍生,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罢了。


尤其是他得到了秦天的肯定。


推翻武曌有什么意义,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统治者罢了。


但王洛的研究可以福泽万世,至少在传染病方面,日后若是再发生大规模的病症,世人就该知道如何处理了!


终于,武曌登基。


载初元年,武曌改唐为周,改元天授。


武周王朝正式建立!


“你后悔吗?”秦天看着骆宾王问道。


“当初起兵谋反,你家业散尽,却依旧无法阻止武曌,你后悔了吗?”


“我不后悔!”骆宾王的神色十分坚定。


现在应该称之为王洛。


“真的吗?”秦天看着王洛,顿感有趣。


“如果伱当初没有起兵,那你现在应该在做官,在享受荣华富贵,而不是在这里吃苦。”


和他此前的生活相比,王洛在这里的确是在吃苦。、


王洛的生活节奏犹如疾风骤雨,每日天边尚泛微光时便已开始忙碌,直至夜色深沉仍不辞辛劳。


除此之外,他还要时常忧心自己的实验到底是否成功。


为了筹集实验所需的资金和材料,他不得不身行医赚钱。


毕竟无论是秦天还是孙思邈,都不会给予他什么支持。


日常吃喝自然不必担忧,可孙思邈不是贪图享受之人,每日饮食业不过是些粗茶淡饭。


孙思邈行医基本上不会收钱,除非是面对富人,而孙思邈本身也不富裕,自然是无法给予王洛太多支持。


至于秦天……他虽然有钱,但也无法支持王洛。


确切的说,无功不受禄,王洛无法说服自己接受秦天的赠送。


所以他只能起早贪黑的行医赚钱。


然而,行医之路并非坦途,尤其是对于心怀悲悯的王洛而言。


他秉持医者仁心,坚守人道底线,面对那些贫困潦倒、病痛缠身的百姓,他实在无法狠下心肠收取高额诊金。


这正是王洛的本性,否则他当初也不会去写檄文,更不会去得罪武曌。


因此,尽管他医术高超,却始终未能借此积累丰厚财富。


相反,他在金钱上往往入不敷出,常常因救治穷人而分文未得。


于是王洛自从来到秦天这里之后,一直在吃苦受罪。


对于自己人生轨迹的转变,王洛非但没有丝毫悔意,反而心怀感激。


他的人生如同一部厚重的书卷,翻过了旧章节,迎来了崭新的一页。


曾经的生活虽然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他却从中发现了全新的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


新世界的大门在他面前徐徐开启,那是一个充满奥秘与挑战的知识宝库。


他沉浸其中,贪婪地吸取着每一个细微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医学、生物学还是其他交叉学科,都令他深深着迷。


而面对过往的种种,王洛选择了释然放手,让那些记忆随风消散在岁月长河中。


骆宾王的时代已然落幕,如今屹立在这里的是生物学家王洛,一个矢志不渝追求科学真理,致力于解开生命密码的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学识犹如滚雪球般日益丰富,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在充实着他的人生。


反正骆宾王已死,剩下的只是生物学家王洛了。


日子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王洛的学识积累的也愈发丰富。


“我建议你开宗立派,将自己的学识和理论传播出去。”


秦天说到:“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单凭你一个人研究,力量终究还是有些单薄了一些。”


对此,王洛有些犹豫。


有秦天和孙思邈在前,他怎敢开宗立派?


秦天却是笑道:“我只是偶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至于新世界之后到底是什么模样,还需要你自己去探索。”


秦天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更何况,他本身对生物学也并不是十分精通。


因此他并没有直接将现成的研究成果赠予孙思邈与王洛,而是为他们提供了珍贵的草药标本作为研究基础。


此外,秦天还倾囊相授,不吝赐教,以其深厚的医学造诣为他们指引方向,解析疑难。


这也是秦天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因为具体的科研突破和创新,则需要孙思邈与王洛凭借自身的才智与毅力去挖掘和实践。


当然,更多的还是王洛自己的主动研究。


但王洛和孙思邈的研究方向不同,二人的研究结果往往能够相互印证。


这反倒是促使两人的进步都十分迅速。


而对于秦天的开宗立派的知识,孙思邈也十分支持。


因为王洛在医学研究上的成就,并非全然仰仗孙思邈的直接传授。


事实上,王洛的很多独到见解和突破性成果,更多是源自他个人对医学奥秘的深入探索与不懈追求。


他具备那种敏锐的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能够在浩瀚的医学知识中寻找到新的可能。


孙思邈并非扮演着传统意义上的师父角色,而是以一种更加平等、开放的姿态陪伴着王洛的成长。


他们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一起面对医学难题时的激烈讨论犹如砥砺切磋,又似知音间的琴瑟和鸣。


这种亦师亦友的独特情谊,使得他们在医道之路上并肩前行,互相成就。


所以孙思邈也十分支持王洛开宗立派的决定。


在秦天和孙思邈的支持之下,王洛离开了苏杭,准备在天下传播自己的学说。


而在临行之前,王洛却是发现了自己此前从未注意到的一件事情。


王洛自从来到苏杭,一直都在孙思邈的住处学习,二人居住在同一个地方。


他所见到的最多的还是秦天本人,和秦天的两个弟子见面的机会却是很少。


王洛离开之日,孙思邈和秦天几人聚在了一起,为王洛送行。


这次,沐春和灵夏也来了。


此前王洛和这两人都只是有一面之缘,极少交流。


但是这次见到秦天的两位弟子,王洛心底深处那属于骆宾王的技艺缓缓浮现。


数十年之前,一个温和的春日的午后缓缓的浮现在心头。


按理说人是不会记住那么遥远的事情的。


但问题是,王洛不是一般人,而且那个午后也让他记忆深刻。


因为在那个午后,他写出了一篇流传程度极高的短诗,那是他扬名的开始,也是他走上官场的开始。


“鹅鹅鹅,曲曲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王洛的口中呢喃着这首诗。


沐春有些意外的看向了王洛。


就连灵夏也抬起了猫脑袋。


两人恍然,原来这家伙就是当初那个放纸鸢的小孩子啊。


“一眨眼你都长这么大了啊。”沐春看了一眼王洛,忍不住感慨道。


“说来你或许不信……”王洛愣愣的盯着沐春:“我总觉得几十年前,我见过老师的两个弟子。”


“信,为什么不信。”秦天哈哈笑道:“当年可不就是你我在那洞庭湖畔相遇么?”


“可……可这怎么可能?”王洛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这又有什么不可能的?”秦天顿觉有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