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盛唐挽歌 > 第457章 基哥的脚步静悄悄

第457章 基哥的脚步静悄悄

作者:携剑远行 返回目录

阳春三月,长安郊外,广运潭上,到处都是游玩的画舫。


初唐诗人刘希夷,便在《相和歌辞·江南曲八首》中写道:画舫烟中浅,青阳日际微。


骚人墨客,达官贵人,租一艘画舫,请几个歌姬舞姬,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在士大夫圈子里,乃是十分风雅且有情调的娱乐方式。


也诞生了不少诗歌名篇。


阳光和煦,微风拂面,游客们脸上都洋溢着心满意足的笑容。他们丝毫没察觉到,如今河北、河东、河南等地,已经是烽烟遍地。


他们欣赏着歌姬吟唱诗句,煮着美酒,吃着佳肴,说着有趣的段子,观看窗外的山清水秀。


此时此刻,广运潭岸边一艘超大的画舫的船舷边上,高力士将一张毛毯轻轻的搭在基哥的双腿上,然后退到一旁,一言不发。


“力士啊,前方战况如何?”


双目直视广运潭河面的基哥忽然开口询问道。


“回圣人,一切还好。”


高力士小心翼翼的说道,弯着腰,都不敢跟基哥的目光对视。


“还好?那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基哥转过头看着他,语气不善,颇有些责备的意思。


“河东,河南,都还好。”


高力士依旧是语焉不详,不肯将实情相告。


“说吧,没什么不能说的。”


基哥长叹一声,有些无力的摆了摆手。


他的面容看起来比从前苍老了不少,整个人也没什么精神,显然是被包括河北叛乱在内的一系列事情搞得心力交瘁。


“方国忠在榆次县以东的山道上,大破贼军蔡希德部。后者退守井陉关不出,算是暂时解除了太原之危。”


高力士逐词逐句的慢慢介绍,生怕自己说错话刺激到了基哥。


沉默了很久,基哥这才长叹一声道:“方氏父子皆良将也。”


斟酌了一下词句,高力士回道:“确实如此,方有德在河南也多次以弱胜强,袭扰贼军粮道。至今皇甫惟明尚未组织大队兵马攻打洛阳。”


“能打有什么用!朕要的是听朕指挥的人!要是不听朕调度,越是能打,越是祸害!”


提起方有德,基哥瞬间就破防了。


高力士不说话了,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被最信任之人背叛,基哥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


“河西陇右二镇精兵,爬也该爬到长安了,为何至今依旧没有动静呢?”


基哥忽然想起这一茬来。从凉州到长安,有官方修建的驰道,以普通旅客的速度来算,走一趟需要十八天,若是行军,则速度更快。


而斥候快马传信,途中驿站不断换马,中间完全不停的情况下,走一趟只需要三天。


河北叛乱已经接近两个月,西边的精兵也早就该到了。


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河西与陇右的边军,压根就没动身!一里都没有走!


“圣人,二镇的节度使皆上书,说吐蕃人在西边蠢蠢欲动,调兵恐有倾覆之险。”


高力士一脸无奈的解释道。


基哥不说话了,这个时候无能狂怒,没有任何意义。


“回宫吧。”


基哥顿时感觉意兴阑珊,没有游玩的兴致了。


在他看来,河北的皇甫惟明翻不出什么浪来,真正的问题,在于方氏父子。


他们的威胁,比河北叛军大多了!


方重勇如今在想什么还不确定,但若是倒向李琩那边……那就很不妙了!


基哥正在心中酝酿一個大计划。


“王忠嗣什么时候可以到长安?”


基哥站起身,眺望远处碧绿的广运潭河面询问道。


“王忠嗣之子王彦舒已经入京,圣人倒是不必怀疑他的忠心。”


高力士为王忠嗣辩解了一句。愿意提前让儿子来长安打前站的武将,多半是没有什么复杂心思的。


当然了,也有那种不在乎家眷子嗣性命的狠人,王忠嗣究竟如何,那只有天知道了。


“让李光弼带着赤水军去河东,帮方国忠守太原。”


基哥忽然对高力士下了一道令人疑惑的圣旨。


“圣人,这是……”


高力士有些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派人给王忠嗣下一道密旨,李光弼若是不去河东,那就让王忠嗣清洗河西边军高层,能换的统统给朕换下来!”


基哥狠狠的紧握双拳,面色狰狞。


高力士连忙躬身行礼道:“圣人息怒,奴送您回宫后马上就去。”


他在心中哀叹,圣人真的老了。


圣人奈何不得方氏父子,就要把气头出在别人身上,曾经那位敢在逆境中政变夺权的天子,如今也变成了一个欺软怕硬的懦夫。


不过高力士依旧没搞明白,基哥让李光弼带赤水军去河东做什么呢?


……


啪!


孙孝哲脸上挨了重重一耳光!


他难以置信看着自己的义父史思明,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他回到秀荣城以后,史思明不但不安慰他,反而还打耳光,一副暴跳如雷的模样。


“蠢猪!你真是个无药可救的蠢猪!连这样粗浅的反间计都看不出来!


蔡希德要反了!他要反了你知不知道!”


史思明对着孙孝哲破口大骂道,气得浑身颤抖。


他突然毫无征兆的拔出佩刀,对着孙孝哲就一刀劈过来。


“义父!快停手啊!蔡希德那狗贼与官军有勾结,他是故意要败的!真的不管我的事啊!”


孙孝哲一边大喊大叫,一边躲避着史思明的劈砍,慌忙不迭的跑出城楼签押房。一直追出门口,史思明这才将刀收回刀鞘。


“这下糟了。”


史思明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来到地图前,双眼紧盯真定、井陉关一带的位置,眉头紧锁。蔡希德投降不要紧,无非是数千兵马而已,史思明是亏得起的。


可是他要把井陉二关献给方重勇,以为晋升之阶,那就很不妙了。


井陉关一破,河北西边门户大开。只要有一万精兵,便可以在河北腹地来回纵横。


这已经伤及河北叛军的根本了!


为了挽救败局,史思明不得不撤出河东,通过走飞狐陉回到河北,与官军在河北腹地厮杀。


这样做性价比极低!


该如何破局呢?


史思明立刻派人叫来了他的谋主李史鱼。这一路攻城略地,都是李史鱼在帮他出谋划策。


不一会,一个年近五旬,相貌精瘦,身材普通,穿着锦袍,留着长须的男子来到签押房,此人便是李史鱼。


史思明也不客套,直接将蔡希德此前大败、孙孝哲所遭遇的情况,以及方重勇的劝降信全部对李史鱼和盘托出。


“节帅,方重勇只是一方节度使,他何德何能,可以赦免敌军主将?劝降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节帅莫要当真才是!”


李史鱼一针见血,直接就说方重勇劝降史思明没有任何诚意。


“此事我又如何不知,只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而已。


听闻皇甫大帅,在河南亦是战局不利,本节帅心中忧虑啊!”


史思明失望的摇了摇头,孙孝哲实在是不堪大用,全凭一身蛮力在打仗,脑子比猪强不了多少!


皇甫惟明打仗也是渣渣,五十多天过去了,居然还没有开始攻打洛阳!


“蔡希德只怕要反了,方重勇拿着孙孝哲的保证书,再把这封劝降信给蔡希德看,就算是换了在下遇到这种事,也一样会动摇的。”


李史鱼轻叹一声,也没什么保留,直接把心中想说的话都跟史思明说了。


他是很有才华的人,却一直抑郁不得志。


大唐承平日久,社会风气浮夸。权贵与文人,平日里说话写文章,要是不带点诗词歌赋风花雪月,人家都不想听你说正事!


李史鱼有才身上又有官职,就是因为文学不行,屡屡遭遇打压,无法得到升迁。


于是不得不投靠粗通文墨的胡人,以求上进之阶。


李史鱼目光如炬,可谓是一眼就看穿了方重勇的谋划。


“李先生大才,我所虑者,正是如此。只是秀荣与井陉关相距甚远,哪怕要处置蔡希德,也是鞭长莫及了。”


史思明忍不住一阵唏嘘,有种满身气力使不上劲的苦闷。


“节帅,这样下去不行,被动招架,永远都会受制于人。


不过寇可往我亦可往,公若不弃,某愿意带能言善辩的精干人员潜入长安,四下散播流言,说方重勇欲割据河东而自立为王。


到时候,天子要杀他,看他反还是不反。


他若是要反,我们反倒是可以将他拉过来,岂不美哉?要是他不反,不亚于官军自断一臂。


谶言某都想好了:口里含金玉,心中无双勇。太原有龙脉,得之乃当兴。”


李史鱼压低声音建议道。


听到这话,史思明顿时抚掌大笑道:“好!李先生妙计啊!方重勇可以用离间计逼反蔡希德,我又如何不能用离间计,逼反他呢?长安城里那皇帝老儿,恐怕要忍不下去了。”


他心中的苦闷顿时一扫而空。


至于李史鱼这招有没有用,史思明又不在乎,反正闲着不也闲着嘛。


“那属下这便启程去长安。”


李史鱼对着史思明叉手行礼道。


“劳烦先生了。”


史思明装模作样的行了一个很不标准的叉手礼。他一向脾气暴躁,言行粗鲁。但面对文化人,还是喜欢装一装礼节。


待李史鱼走后,史思明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暂时按兵不动,观察一下河东的战局后,再来确定要不要撤回河北,防御官军从井陉方向而来的突袭。


他就像一只隐忍的狼王,在局面不利的时候潜伏起来,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手。


……


方重勇并不知道史思明想用离间计搞他。当然,就算知道了,也无法阻止。这一招看似是阴谋,实则是地地道道的阳谋。


一个失去安全感的老皇帝,一个父亲已经“叛变”的孤臣,他们之间的互信还有多少,那只有天知道。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不过此时此刻,方重勇却是在办另外一件大事。


方山脚下,北川河畔。方重勇在车光倩等人陪同下,仅仅带了几个亲卫,便在河边散步,等待蔡希德的到来。


“节帅,蔡希德会不会不来啊?”


车光倩疑惑问道。


此刻二人正在河边,捡石头打水漂玩。


“不,蔡希德不仅会来,他甚至这几日每天都来。”


方重勇转过身,指了指树林边篝火燃烧殆尽的痕迹解释道:“这里人迹罕至,更不可能有人在此过夜。这些篝火是谁点的呢?”


车光倩恍然大悟,揣摩了一下蔡希德的处境,发现对方很可能现在非常焦虑,难以决断,一副坐立不安的模样。


有点像是等女神来赴约的舔狗。


“节帅对蔡希德真是了解啊。”


车光倩忍不住笑道。


谁知方重勇苦笑摇头,叹了口气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而已。”


他现在的处境,何尝又不是官军这边的“蔡希德”。


“节帅,现在好多人都在私下里议论,要不要投到太子那边去。


您是怎么想的呢?”


沉默良久,车光倩忽然开口询问道。


“你以为如何?”


方重勇沉声问道。


“太子傀儡而已,不过是凝聚人心的一面旗帜。


待平定河北叛乱,他身后那些人难免会跳出来争权夺利。太子未必可以摆平那些人。


而其他皇子亦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现在很多都已经外放为节度使,到时候肯定会兴风作浪。


要想天下太平,谈何容易啊!”


车光倩摇头叹息,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也点明了投靠李琩的坏处。


银枪孝节军之所以鹤立鸡群,其实都是仗着皇权的压倒性优势,让它可以从边军中甄选精锐。


这种特权,是皇权给的。


太子李琩,看似是皇权的继承,但他基础太过于薄弱。将来,势必是君小臣大的格局。


投靠这样一个人,风险不亚于跟河北叛军再打一场。而银枪孝节军在政治斗争方面并非强项,除非真的兵变造反!


“差不多就这么回事了。皇帝为了掌权,必定会重用宦官。李琩不重用,他的继任者也会重用。


各地节度使割据,中枢宦官专权,外族坐大,这基本上就是将来一二十年的趋势了。


我们一定会卷入麻烦,却也不能主动参与其中。


要知道,这种破事,都是先出头的先死啊!”


方重勇正在跟车光倩解释,却看到远处走来几个人,身着河北叛军的黄色军服,连盔甲都没穿。


“敢问是蔡将军当面么?”


方重勇对那几人喊了一句。


等离得近了,那边其中一人才走上前来,对方重勇抱拳行礼道:“罪人蔡希德,拜见方节帅。”


此人正是蔡希德无疑!


一旁的车光倩忍不住松了口气,蔡希德一定是在暗处观察良久才肯出来的。


还是方重勇懂这些人的心思,这次自己这边若是来的人多了,对方只怕真就不会露面现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