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盛唐挽歌 > 后记与感言

后记与感言

作者:携剑远行 返回目录

这本书完本真是不容易,但必须要完结,因为我的气运已经撑不住了。


坏电脑,坏眼镜,手背上长水泡等等一系列麻烦接踵而至。


昨天完本后,一夜之间,手背上的水泡就全部消掉了,今天开始蜕皮了,和其他部位的皮肤几乎一致,就好像是一场幻觉。


不是我迷信,而是这本书的业力真的太强了。


结局其实不仓促的,是不是悲剧,要看你是正着看,还是反着看。


你把小方当一个天龙人首领看,那就是经典的爽文了。同样的结局,只要我换一个写法,就可以达成“大满贯”的成就。


是啊,作为一个天龙人,社会改革那是他该操心的事情么?他是将来准备要被挂到电线杆上的啊,改革不是在自己的脖子上套绳索么?


所以,这本书的书名叫《盛唐挽歌》,整本书一直都是围绕着这个命题在写的,从未偏离过。


唐宋之交,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一直交学费,上历史课,上了一千年。


真正的答案在毛选里面,小方不可能做到,即便是可以做到,起点也不会让我去写,对吧?


未尽之意有很多,譬如说结尾如此宝贵的篇幅,我却要写一个连名字都懒得起的女人,为什么呢?


因为一件小事背后的含义很深,甚至让人不寒而栗。


把那些血淋淋的道理写出来过于露骨,不如大家心领神会就行了,对吧?


实现一个目的,有不同的路径,但最终实现以后,是不是人们心中所想的那种效果,其实差别很大。


比如说共同富裕。


让穷人富起来是共同富裕,让富人们都破产,又何尝不是一种“共同富裕”呢?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熵增原理,社会制度的尽头,就是无穷无尽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才是天然的稳定状态。


天竺曾经出现过反种姓流派,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个流派就分出一系列新的种姓阶层。


不叫种姓的种姓!


是不是很讽刺?其实这个例子很有参考价值。一个东西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关键是它的内核是什么?


我们先辈的奋斗,从先秦奋斗到现代,无一不是为了挣脱种姓制度的枷锁而努力。你不能只在自己是天龙人的时候,才觉得天龙人垄断一切资源是理所当然的。


万一,你不是天龙人,而是被天龙人骑在脖子上的倒霉蛋呢?


唐宋之交的中国人,是走不过这个十字路口的,该缺的课,一定会补上。该踩的坑,也一个都跑不了。


吃一堑长一智,有足够的智慧,就能继续前行。


不过幸运的是,类似的情况,对于地球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公平的。


前面走得顺的,搞不好后面就会有灭顶之灾,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有倒下以后再也站不起来的,也有灾祸已经在面前,却还沾沾自喜茫然无知的。


世道是公平的,会惩罚每一个不做功课的民族,这种惩罚没有底线,变成历史名词的族类比比皆是。


用皇权胜利,把国家拟人化来麻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你不是权贵,也享受不到权贵才有资格享受的盛宴。


客观理性的看一场历史大戏,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荣耀与沉沦,光辉与落寞,这也是一场修行。


事已至此,已经没什么话值得继续唠叨,不如先吃饭吧。


写于2025年4月28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