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衣冠不南渡 > 第171章 有功否?

第171章 有功否?

作者:历史系之狼 返回目录

钟会的话,当然也是在曹髦的考虑之中。


治理天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财政。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用钱,若是庙堂不考虑经济收支,只是埋着头来做事,那一定会让本国经济崩溃,然后就发生蜀国那样的情况。


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在做之前,一定要先考虑经济能不能扛得住。


不然,好事也容易变成坏事。


就如钟会所说的那样。


曹髦笑了起来,“朕知道士季所担心的,不过,士季勿要忘记,上一年的粮食产量是非常高的,比以往都要高,而今年的粮食产量会比上一年的更高。”


钟会严肃的说道:“陛下,上一年的税收,是因为整顿吏治,今年就算能继续增长,终究是增长有限,不会有太大的突破了。”


曹髦点着头,“士季说的对,可是,倘若朕有其他的办法可以继续提升税收呢?”


钟会有些愕然,“陛下莫非是要继续开垦耕地?在拿下江陵等地之后?”


“这当然也要进行,但是,朕所仰仗的,乃是尚书台的工部。”


曹髦看向了其余内臣们,认真的说道:“原先的新耕犁,在扬州得到推广后,使得扬州粮食产出极大上涨,而如今的工部,则是要在天下各地进行推广,各地的刺史都已经着手开始了这件事。”


“除却耕犁外,还有水转筒车,水转磨,扬谷扇车,辊轴等等”


“各地的发展情况不同,很多后汉乃至前汉的工具,有些地方甚至都不知道,工部就是要搜集天下的名巧之工,推广至各地,朕认为,今年的粮产,定然会比上一年更多。”


“故而,朕敢去动这屯田制。”


曹髦很是自信的说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曹髦坚信不疑,其实古代所发明的新式农具多不胜数,但是推广率上来说,不同地区是有着滞后性的。


在大魏,中原几个地区的农具往往是比较先进的,而边境的几个州,就落后太多了,有些前汉时的发明都没有在这些地方推广起来,其中大概也有很多的理由。


而就是在中原地区,各个地区也具有差异性。


杜预如今就是忙着跟各地的刺史们联络,让他们全力在州中推广。


在三国之内,曹魏已经是在农业技术上最先进的国家了,蜀国和吴国的农具与农业技术还不如曹魏呢!


尤其是吴国,农业技术是相当的落后。


听到曹髦的话,钟会再次沉思了起来,他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陛下,这件事,不是短时日内就能决定的,可以再商议。”


钟会再次开口。


曹髦知道,钟会这大概是要去工部,或者去调查淮南的情况,来验证自己的话了。


可曹髦心里并没有什么不满,反而是觉得钟会很靠谱。


好歹他也有头脑不发热的时候,知道冷静的去分析。


这是好事。


曹髦之所以召集诸多内臣,就是为了让他们给自己找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去解决。


曹髦不是一個怕麻烦的人。


内臣们很快就离开了,张华却留了下来。


“陛下,我看内臣们商谈这件事的兴致并不高。”


曹髦对此没有任何的意外。


“那是自然这件事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在他们看来,大概对天下也没有什么好处,只是朕的瞎折腾而已。”


“就跟三老制一样。”


“他们都觉得朕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实际上却有损于庙堂。”


张华迟疑了一下,“那陛下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就如他们所说,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为了让天下的农夫们更支持朕。”


曹髦回答的很是直接。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民心不在庙堂,而在地方。”


“能得到甲士们的拥戴,商贾们的称赞,农夫们的支持那就没有人能撼动朕的位置了,朕也就可以愈发安心去做更多的事情了。”


“这件事,或许不利于庙堂,但有利于社稷。”


听到曹髦的话,张华呆愣了许久,方才反应过来,“臣明白了。”


曹髦的心里还是很喜欢张华的,在历史上的张华,苦苦支撑一个满是问题的新生王朝,乏力而死。


这其实跟曹髦如今的处境有些类似,好在,曹髦身边的支持者远比张华要多。


曹髦跟张华没有闲聊太久,曹髦如今的时日很是宝贵,在结束了这次内臣会议后,他就跟着张华离开了庙堂,前往了太学。


这次依旧是微服前往。


司马炎几次给他禀告了太学的情况,可曹髦心里是不太相信的。


不是说不相信安世的为人,是不相信他的能力。


就怕是太学的那些老狐狸合起伙来哄骗安世,将安世耍得团团转,然后给与自己错误的情报。


如今曹髦在民间的支持度越来越高,而在士人里的支持度,则是分成了两个极点。


寒门和庶民出身的士人们,是非常支持曹髦的。


因为曹髦在各地设立了图书馆,让广大的寒门出身的士人们得到了同样的机会。


这些寒门出身的士人原先跟着大族子弟去闹事,可后来忽然发现,好像这么闹事得不到任何的好处,出事了他们反而是最先被抓的。


可跟着皇帝,却是能看到平日里都看不到的书籍,还能拥有同样的参与考核的机会。


这让他们顿时改变了想法,称赞皇帝的声音越来越大。


而那些大族出身的,一天到晚没事干的士人们,却对皇帝的评价非常低。


低到什么程度呢?


他们在私下里称曹髦乃是桀纣之君,嗯,说这句话的士人很快就被何曾关进了牢狱内,但是这只是让他们对皇帝的评价更低了。


他们觉得曹髦用钱财败坏军队,让仁义之师变成了利益之师。


在国内重用酷吏,压迫忠良。


在地方上用秦的酷法,让官员们攀比政绩,失去了君子之心。


同时他还迫害名士,王戎等人被抓,让士人们非常的愤怒。


他们觉得,当今皇帝就是个跟汉武帝,秦始皇一样冷酷,暴虐的独夫。


曹髦对此非常的清楚,但是他不在乎。


就是因为这种思潮,曹髦觉得太学可能没有司马炎所说的那么平静,那些士人会那么乖巧的来服从自己的命令??


自己可是直接断了他们的五经之路,让他们被迫跟那些泥腿子们一同参与考核的。


曹髦决定还是要亲眼去看看。


当曹髦跟着张华来到了太学的时候,一眼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同。


过去那进进出出,大门敞开的太学府,此刻竟变得肃穆了起来,门口站着二十余位甲士,全副武装,手持强弩,盯着周围。


曹髦愣了一下,再次看了一下周围。


自己来的是太学还是中军校场??


曹髦没能潜入成功,直接就被这些甲士给拦截了。


当小校准备粗暴的将曹髦拉扯过来的时候,张华意识到了不对劲,赶忙亮明了皇帝的身份。


甲士们大惊失色,赶忙行礼拜见。


“陛下!!”


“臣无礼!臣无礼!!”


那甲士看起来极为愧疚,手足无措。


“哈哈哈,不必如此,此处怎么会有甲士镇守呢?”


甲士急忙说道:“乃是太学监派我们前来此处,让我们负责这里的防卫,不许任何人闹事,进出者皆需要登记在策,无关者不得进入”


听到甲士的话,曹髦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安世这到底是在做什么??


随即,曹髦下令他们继续守在这里,且不许将自己到来的事情告知他人,随即领着众人进了太学。


太学内变得跟原先完全不同,处处都传来了老师们激烈的讲课声。


而在太学内,竟然能看到甲士们在来回的巡视,曹髦刚进去再次被拦下来。


这下,曹髦终于忍不住了,下令将司马炎找来。


很快,司马炎跟钟毓就出现在了曹髦的面前。


“陛下!!你怎么来了?!”


曹髦指了指那些甲士,“这是怎么回事?!”


司马炎瞥了一眼钟毓,“是钟公的建议,学子们不愿意来上课,还公然的辱骂陛下,陛下先前不是给了我五百甲士吗?我当即就叫来了这五百甲士,让他们前来太学,负责督促学子们进学”


“自从这五百甲士前来之后,学子们就没有一个逃学的,各个都是很开心的在读书,就连老师们也不敢耽误时日,每天都在努力的授课,校内再也没有服散的,饮酒的,考核的事情,我只是说了一句,他们都很开心的接受了”


曹髦这才反应过来,我说这些士人怎么会如此乖巧,合着是你这厮用甲士来逼迫他们上课是吧?!


曹髦深吸了一口气。


这般治理太学的,他还真的是头一次听说,他复杂的看向了一旁的钟毓。


“钟公啊,这些是士人,并非囚徒,何以至此呢?!”


钟毓急忙解释道:“陛下,臣并非欺辱士人,臣有言在先,若是觉得不能适应太学,是可以退学离开的,这些留下来的,都是想要读书的,甲士在这里,就是为了保护士人们而已”


曹髦许久都说不出话来。


司马炎很是得意,“陛下,臣有功否?”


“这得去问那些士人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