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衣冠不南渡 > 第31章 不急

第31章 不急

作者:历史系之狼 返回目录

洛阳。


曹髦一如既往的练剑。


长剑被他挥舞的虎虎生风,发出阵阵破空声。


侍卫们站在不远处,看着曹髦练剑,却没有人敢上前打扰他。


曹髦练了片刻,又拿出了一本书,翻阅了起来。


曹髦所拿出来的书籍,乃是曹丕所留下的关于剑法的书籍。


剑法在古代是一直都在发展之中的,当发展到魏晋时期的时候,剑法的演变出了更多的招式,甚至出现了一些神奇的技艺,例如空手接白刃。


跟曹丕比试的邓展,就非常的擅长这绝技。


曹髦想要召一位剑法大师教导自己,可是,群臣给他举荐了几个人,都没有得到曹髦的认可。


这些人空有名气,剑法却平平,说是剑法爱好者还差不多。


而张华则是认为应当从军旅里找一人来为师。


曹髦深以为然。


文鸯倒是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教导,但是曹髦也没有答应。


文鸯这身板,这力气,他的剑法不是寻常人能学的,学了也未必能有用,体质不同。


曹髦暂时就拿了曹丕留下的书籍,看着练,其余时候就是继续锻炼身体,让自己尽可能的健康强壮。


当曹髦结束了今日的操练之时,浑身汗流浃背,汗水将衣服都给沾湿了,内臣们急忙前来擦拭。


曹髦收了剑,快步走到了张华的身边。


张华笑着说道:“陛下,鲁尚书正在东堂等候着。”


看到张华脸上的笑容,曹髦开起了玩笑,“就不能让朕猜测一下嘛?非要表现的如此明显?”


张华赶忙收起了笑容,露出了些严肃的模样来,“陛下,鲁尚书有要事上奏!”


曹髦大笑了起来。


“现在晚啦!”


鲁芝前来太极殿,那自然是为了禀告今年的秋收成绩。


张华方才的表情就已经出卖了鲁芝,看来还是有提升的。


当曹髦换了衣裳,快步赶到了东堂的时候,鲁芝正在等候着他,看到曹髦,他急忙站起身来,行礼拜见。


“陛下。”


若是没有张华方才的笑容,曹髦还真不好从鲁芝的脸上来分辨出什么。


鲁芝看起来很是沉稳,从他的脸上根本就看不出今年的收成如何。


曹髦笑着坐在了上位,看向了一旁的鲁芝。


“提升了多少?”


鲁芝愣了一下,还是如实的说道:“提升极大,陛下请看。”


曹髦接过奏表,低着头看了起来。


鲁芝则是解释道:“各地的提升都非常的稳定,而原先租出去的耕地,虽然比其余地方的税赋要少了些,但也只是提升不明显,依旧是在提升之中”


“今年的税赋已经比上了太和五年时的数额。”


曹髦顿时笑了起来,这太和五年,乃是曹叡时期所创下的最高税赋记录,那一年,明皇帝非常的重视收成,下定决心要大搞农桑。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亲自前往属于自己的籍田中从事农耕,这顿时引起了极大的影响。


各地的官员们纷纷效仿,而皇帝又亲自进行祭祀,希望那一年能风调雨顺,而那一年的情况也非常的不错,柯比能主动投降,蜀国退兵,皇子出生,好事似乎都集中在了那一年。


而那年的粮产,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创造了大魏开国以来的最高,这让明皇帝非常的开心,当即下令,说自己很思念各地的诸侯王,允许他们带上孩子来见自己。


可惜,这只是维持了一年,从太和六年开始,各地频繁的出现灾害,粮产开始逐步降低。


等到齐王的时期,司马家疯狂的暴兵,官员素质下滑严重,然后就没有人再敢谈起税赋的变化了。


正元三年的税赋达到了太和五年时的数据,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国力开始再次上涨,已经达到了跟明皇帝巅峰时一般的地步。


曹髦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曹髦来说,正元三年也是个非常平和且顺利的年。


就如明皇帝的太和五年一样。


但是,曹髦希望,这不只是一個例外,他希望正元四年能比今年还要好。


他再次看向了鲁芝,“鲁公啊,那您觉得,这租种之事,能持续否?”


鲁芝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可。”


“陛下,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租种之事会对税赋有影响,但是整体依旧是在增长,如今大魏虽然没能完成大一统的夙愿,但是吴国与蜀国都已经不再是威胁陛下也并非是急功近利的君王,若是能全面推行,或许会使税赋增长变得缓慢,但是对往后的大事来说,是有利的。”


鲁芝指出了更多的证据。


按着鲁芝的说法,最先进行租种的地区,商业活动变得极为频繁,在其他方面得到了增长,甚至治安也比其余地方更加稳定,盗贼变少,对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新的办法是将庙堂的收入降低,提升了农民的收入,而这样的政策虽然会让庙堂税赋下降,但是使民间重新拥有购买力,市场也随之繁荣,百姓们安居乐业,盗贼出现的概率自然也会降低


曹髦并非是自家那大父。


曹丕是一个很喜欢追求这些没什么实际意义的目标的人。


有些时候,为了能达到目标,更是会做出拔苗助长的举动来。


但是曹髦却不是如此,他很有耐心,哪怕税赋增长速度慢下来,只要能使市场复苏,让大魏各方面重新步入正轨,他还是愿意去做的。


税赋超过明皇帝,那只是一个数据而已,等到户口堆积起来,迟早都能超过去。


况且,还有半壁江山在等着自己去拿下来。


等到收了那两国的人口和耕地,这税赋还会迎来更大的增加。


曹髦压根就不着急。


“鲁公,既然这件事是可行的,那您就在各地进行推行吧,地方的情况都不相同,您还是要先多看看,勿要急躁”


鲁芝没想到,皇帝会反过来劝说自己不要急躁。


他当即领命,带上了东西,匆匆离开。


张华此刻走上前来,“恭贺陛下!!”


曹髦摇了摇头。


结束战乱之后,庙堂的税赋本来就该是不断增加的,也就只有魏晋这样的朝代,在建国不到三十年里就出现衰败,自己只是将势头调整过来了而已。


他压根就没有将那些数据放在眼里,对曹髦来说,就这些数字所带来的成就感,还没有看到那个食肆的规模变大所带来的成就感大。


“济北那里的事情如何了?”


张华回答道:“宗正正领着济北王前来洛阳听闻杀王案的几个罪人也被押上了马车,要一并前来庙堂受审。”


曹髦开口说道:“要不是茂先,济北王此刻怕是要入土了。”


曹髦之所以会派遣胡烈前往那边,是因为张华的提议。


当初曹髦跟曹演遭遇之后,曹演将济北王与人起了争执,准备先前往刑部,让刑部不要审理的事情告诉了曹髦。


曹髦当时只是吩咐曹演,让他来负责这件事。


可当张华知道这件事情后,他问了一个问题。


曹演是如何比刑部更快速的知道这件事的?


曹髦当即询问,方才得知,是曹志的一个家臣前来洛阳,找到了曹演,将他与大族起了争执的事情告诉了曹演。


而张华听完之后,当即劝谏曹髦,让胡烈前往当地,找到胡遵,让胡遵出兵,来保护济北王的安全。


曹髦虽然很惊讶,但是却没有询问,当即就派遣了胡烈前往。


在下达命令之后,曹髦方才询问原因。


张华说道:济北王刚刚到达封国,是不可能有这么能干的宾客的,能比大族来告状的人来的更快。


就算有这样的宾客,以当地大族的实力,也不可能不阻拦他。


如此看来,此人是被故意放出来,可能就是大族安排他前来告状的。


张华猜测,曹志肯定是涉及到了更大的问题,不只是耕地变卖的问题,当地大族肯定因为他的什么事而陷入了内斗,故而要迅速派人前往,免得他被贼人所害。


而在青徐之中,有实力让大族们闭上嘴巴的人,也就只有将军胡遵了。


随后所发生的事情,跟张华所猜测的一模一样。


曹志的那宾客,果然是刘喈所派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防公沙鸿将自己给一同拉进祸事之中。


故意派人来告自己,就是想要撇清自己与公田案的关系。


若不是胡遵接到了命令,及时到达,曹志就真的要死在公沙鸿的手里了。


此刻被曹髦夸赞之后,张华却不以为然,他继续说道:“陛下,大魏各地,除却公田,便是大族的耕地了而这些年里,公田越来越少,大族的耕地却越来越多。”


“如此下去,天下百姓,皆要成为隶臣了。”


“这件事,不可不提防。”


说到这个,曹髦猛地反应过来,历史上的安世在罢免了屯田制,将为庙堂耕作的百姓们变成了自耕农之后,似乎又下达了一个诏令严禁私募佃客。


结果遇到了极大的反扑,安世随后开始了对耕地制度的诸多改革。


这些改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反扑,庙堂推行了七八年,然后安世就开始沉迷享乐,将这些事情全部荒废。


而这些改革的提议者当时的度支尚书。


曹髦缓缓看向了张华。


是你???